長樂市建設志

長樂市建設志

《長樂市建設志》是《長樂市建設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樂市建設志
  • 作者:《長樂市建設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10月
  • ISBN:7805628157
  • 編纂人員:陳佑品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二個基本點。 二、編纂本書的宗旨,為更好地規劃建設和管理長樂市,起到教化、資政、存史的作用。

作品目錄

  • 封面
  • 長樂市建設志
  • 題詞
  • 原建設部副部長蕭桐題詞
  • 中共長樂市委副書記、市長林葆礎題詞
  • 中共長樂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明題詞
  • 長樂市政協主席林衍利題詞
  • 福建省書畫家潘主蒲題詞
  • 圖片
  • 長樂市示意圖
  • 市委、市政府領導視察城建工作
  • 長樂市建委領導班
  • 鄭和史跡陳列館
  • 琅尾港殲敵(日本)紀念碑
  • 漳港顯應宮
  • 司馬第
  • 天妃靈應之紀碑
  • 三峰寺塔
  • 西洋路
  • 長樂撤縣設市慶祝大會主席台(萬人體育場)
  • 鄭和路
  • 城區南山公園
  •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1944年6月-1945年6月)
  • 人民禮堂
  • 原培育中學舊址
  • 長樂一中
  • 惠航大夏
  • 冰心文學館
  • 河陽景點
  • 長樂新城
  • 長樂舊城
  • 海峽奧林匹克城18洞高爾夫球場
  • 長樂自來水公司二水廠
  • 城區歲烏花園
  • 長樂市市標
  • 福州(長樂)華能電廠
  •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環境協調處官員在長樂考察沙灘造林
  • 防風林帶
  • 《長樂市建設志》主編王恩統(右)、副主編鄭敏春(左)
  • 修志先進單位
  • 福州盛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經理:林道行 5000元
  • 長樂市城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董事長:鄭國佃 5000元
  • 長樂市福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董事長:陳財國 5000元
  • 長樂市迪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經理:張春枝 50005元
  • 長樂市興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董事長:江美銀 50005元
  • 長樂市房地產開發公司 總經理:石忠春 5000元
  • 福州毛里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董事長:董用華 5000元
  • 長樂市建築工程總公司 總經理:林傳華 5000元
  • 長樂市第二建築工程公司經理:張華官 5000無
  • 長樂市城美建築工程公司 經理:高芝彬 5000元
  • 長樂市第三建築工程公司 經理:林孝坦 50007元
  • 長樂市漳港建築工程公司 經理:陳興光 5000元
  • 長樂市吳航建築工程公司 經理:林進輝 5000元
  • 長樂市金峰建築工程公司 經理:林發建 5000元
  • 長樂市航城建築工程公司 經理:曾永銓 5000元
  • 長樂市古槐建築工程公司 經理:鄭國璋 5000元
  • 《長樂市建設志》編纂委員會成員
  • 曾任《長樂市建設志》編委、編志辦人員名單
  • 序言
  • 凡例
  • 目錄
  • 概述
  • 大事記
  • 第一章 自然環境
  • 第一節 地質地貌
  • 一、地層
  • 二、地質構造
  • 三、地形
  • 四、地貌
  • 五、水文
  • 六、地震
  • 第二節 氣候
  • 一、氣候特徵
  • 二、氣溫
  • 三、降水
  • 四、風向
  • 五、氣壓
  • 六、濕度
  • 七、日照
  • 八、災害性氣候
  • 第三節 水資源
  • 一、地下水
  • 二、溫泉
  • 第四節 自然資源
  • 一、水產資源
  • 二、能源
  • 三、礦產資源
  • 第二章 規劃
  • 第一節 市域總體規劃
  • 一、規劃範疇
  • 二、指導思想與原則
  • 三、區位優勢
  • 四、空間格局
  • 五、發展空間結構
  • 六、綠心區
  • 第二節 中心區總體規劃
  • 一、編制
  • 二、指導思想
  • 三、範圍
  • 四、城市結構
  • 五、城市布局
  • 六、對外交通
  • 七、規劃實施
  • 八、規劃管理
  • 第三節 新城區建設規劃
  • 一、第一期建設
  • 二、第二期建設
  • 三、第三期建設規劃
  • 第四節 籌東投資區規劃
  • 一、地理位置與自然地理特徵
  • 二、布局
  • 第五節 海星漁業村規劃
  • 一、利用荒灘地
  • 二、環衛設施
  • 三、村居建築
  • 第三章 古邑新城
  • 第一節 城牆
  • 第二節 路橋市政建設
  • 一、道路
  • 二、橋樑
  • 三、公共設施
  • 第三節 供水排水
  • 一、水井
  • 二、自來水
  • 三、排水
  • 四、洪澇
  • 第四節 房屋建設
  • 一、私人房屋
  • 二、直管公房
  • 三、機關單位建房
  • 四、典型建築
  • 第五節 新城區規劃建設
  • 一、第一期建設
  • 二、第二期規劃建設
  • 三、第三期規劃建設
  • 第六節 舊城改造
  • 第七節 照明
  • 第八節 電訊建設
  • 第九節 環境衛生
  • 第十節 商業飲食服務業
  • 一、河陽綜合農貿市場
  • 二、十洋農貿市場
  • 三、汾陽農貿市場
  • 四、小商品市場
  • 第十一節 消防
  • 第十二節 園林綠化
  • 第四章 村鎮建設
  • 第一節 村鎮規劃
  • 一、規劃制訂
  • 二、規劃實施
  • 第二節 集鎮建設
  • 一、航城鎮
  • 二、營前鎮
  • 三、古槐鎮
  • 四、鶴上鎮
  • 五、漳港鎮
  • 六、湖南鎮
  • 七、金峰鎮
  • 八、潭頭鎮
  • 九、梅花鎮
  • 第三節 鄉村建設
  • 一、猴嶼鄉
  • 二、羅聯鄉
  • 三、壠下村
  • 四、鳳洋工業村
  • 五、玉田村工業建設
  • 六、籌東投資區工業建設
  • 七、營前海星漁業村
  • 第四節 文教事業
  • 第五節 醫療設施
  • 第六節 水利建設
  • 第七節 十大農業出口創匯基地
  • 第五章 基礎設施建設
  • 第一節 交通
  • 一、陸路
  • 二、水路
  • 三、客貨運
  • 第二節 給水排水
  • 一、給水
  • 二、排水
  • 第三節 供電
  • 一、城關變電站
  • 二、馬航變電站
  • 第四節 郵政電信
  • 第六章 僑台外資建設
  • 第一節 捐資建學校
  • 第二節 投資建設企業
  • 第三節 辦福利事業
  • 第四節 長樂設市獻資紀念碑
  • 第七章 古近代建築
  • 第一節 古建築
  • 一、古城堡
  • 二、古衙署
  • 三、學宮
  • 第二節 民居
  • 一、明朝建築物
  • 二、清朝建築物
  • 三、玉田洋蛸厝
  • 四、清末民國初建築物
  • 第三節 教堂建設
  • 一、基督教堂
  • 二、天主教堂
  • 第四節 古塔碑坊
  • 一、聖壽寶塔
  • 二、古碑
  • 三、古坊
  • 第五節 祠廟陵墓
  • 一、李氏特祠
  • 二、馬氏宗祠
  • 三、蔡夫人廟
  • 四、汾陽王廟
  • 五、林慎思墓
  • 六、趙汝愚墓
  • 七、黃禹墓
  • 八、鄭性之墓
  • 九、陳容墓
  • 十、馬鐸墓
  • 十一、李騏墓
  • 十二、陳大瀅墓
  • 十三、謝杰墓
  • 十四、謝肇涮墓
  • 十五、蔡夫人墓
  • 十六、陳修園墓
  • 十七、林述慶墓
  • 第六節 古橋
  • 一、三溪大橋
  • 二、太平橋
  • 三、下櫓橋
  • 四、雲龍橋
  • 第七節 亭樓堂院
  • 一、九日亭
  • 二、紫陽樓
  • 三、東溪精舍
  • 四、太監樓
  • 五、馬江亭
  • 六、吳航書院
  • 七、中山堂
  • 八、王伯秋紀念樓
  • 第八章 房地產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房產管理
  • 一、直管公房
  • 二、私房管理
  • 三、登記發證
  • 四、落實房產政策
  • 第三節 房屋普查
  • 第四節 房地產開發
  • 第五節 地產管理
  • 第九章 建築業
  • 第一節 施工隊伍
  • 一、市屬建築工程公司
  • 二、部門屬建築工程公司
  • 三、部門屬安裝公司
  • 四、鄉鎮屬建築工程公司
  • 五、村委屬建築工程公司
  • 第二節 技術
  • 一、設計
  • 二、施工
  • 三、裝備
  • 四、培訓
  • 第三節 建築管理
  • 一、經營管理
  • 二、整頓建築市場
  • 三、安全優質
  • 四、質量監督
  • 五、勞務輸出
  • 第十章 建築材料
  • 第一節 建築材料企業
  • 一、長樂市花崗石開發公司
  • 二、華發石材有限公司
  • 三、長樂市建築材料公司
  • 第二節 建材品種
  • 一、水泥
  • 二、土料
  • 三、沙料
  • 四、石料
  • 五、磚
  • 六、蠣殼灰
  • 七、裝飾材料
  • 第三節 新產品新工藝
  • 一、磚窯革新
  • 二、空心板和水泥砌塊
  • 三、建材新生產線
  • 四、深層攪拌地基法
  • 第十一章 環境保護
  • 第一節 環境污染
  • 一、水體污染
  • 二、大氣污染
  • 三、工業廢渣
  • 四、噪聲污染
  • 第二節 綜合治理
  • 一、改善供水條件
  • 二、整治河下江
  • 三、創建煙塵控制區
  • 四、老污染源治理
  • 五、排污監理
  • 第十二章 園林綠化
  • 第一節 城鄉綠化
  • 一、市區綠化
  • 二、公路綠化
  • 三、四旁綠化
  • 四、庭院綠化
  • 第二節 公園
  • 一、鄭和公園
  • 二、河濱公園
  • 三、江濱公園
  • 四、吳航公園
  • 五、農民公園
  • 第三節 下沙度假村造林綠化
  • 第四節 防風林帶建設
  • 第五節 閩江沿岸綠化
  • 第十三章 名山勝跡
  • 第一節 名勝
  • 一、五峰山
  • 二、東安山
  • 三、屏山
  • 四、天馬山
  • 五、雲門鸛山
  • 六、龍峰山
  • 七、大象山
  • 八、天池山
  • 九、海峽奧林匹克城
  • 十、下沙度假村
  • 十一、鰲峰岩遊覽區
  • 十二、金剛腿
  • 第二節 古蹟
  • 一、太平港
  • 二、營前古港
  • 三、梅花古港
  • 四、松下古港
  • 五、洋嶼古港
  • 六、文石古港
  • 七、琴江旗人城
  • 八、閩江南岸炮台
  • 第三節 名人祠宇第宅
  • 一、楊夢斗忠烈祠
  • 二、高應松忠烈祠
  • 三、樞密第
  • 四、明狀元馬鐸宅
  • 五、觀察第
  • 六、三忠祠
  • 第四節 園林
  • 一、董奉杏林
  • 二、陳省園林
  • 三、汾溪花圃
  • 第五節 烈士陵園
  • 一、烈士碑
  • 二、現代陵墓
  • 第六節 鐫刻
  • 第七節 井泉
  • 第十四章 管理機構
  • 第一節 行政機構沿革
  • 第二節 局屬機構
  • 第十五章 人物
  • 一、人物傳
  • 王伯秋
  • 陳瑞柄
  • 延國和
  • 陳卿
  • 鄭世魁
  • 二、先進人物表
  • 三、能工巧匠
  • 李良光
  • 許三竹
  • 王木金
  • 四、先進集體(單位)
  • 五、建設局機關技術人員
  • 六、歷屆人民代表、政協委員
  • 第十六章 黨群團體
  • 一、黨委會(總支委員會)
  • 二、共青團建設局總支委員會
  • 三、工會
  • 四、長樂土木建築學會
  • 第十七章 文苑
  • 第一節 建築諺語
  • 一、術語
  • 二、舊社會建築工人苦
  • 三、勤學
  • 第二節 木工行話
  • 一、名詞解釋
  • 二、木製品口訣
  • 三、建築工人祖師
  • 四、讖語
  • 第三節 詩詞歌賦
  • —、對聯
  • 二、長樂僑鄉懷念祖國含意深遠的柱聯
  • 三、興建公益事業紀事碑
  • 四、詩
  • 五、詞
  • 六、歌
  • 七、賦
  • 第四節 古代營造業度量衡
  • 第五節 雜記
  • 一、錢四娘
  • 二、馬鐸
  • 三、朱熹勉女
  • 第六節 旅遊資源
  • 一、吳航十二景,清乾隆朝邑令賀世駿詩
  • 二、長樂市旅遊資源簡表
  • 附錄
  • 附錄一:福建省長樂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附錄二:中共長樂縣委宣傳部關於同意《長樂城鄉建設志》出書的批覆
  • 附錄三: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舊址
  • 附錄四:十洋街的過去與現在
  • 附錄五:營前模範村簡介
  • 附錄六:王伯秋治理長樂的施政措施(片斷)
  • 附錄七:鄭和碑刻
  • 福州市城鄉建設志編纂委員會關於《長樂市建設志》的審議意見
  • 福州市城鄉建設志編纂委員會關於《長樂市建設志》的審議意見
  • 主要參考資料目錄
  • 後記
  •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