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代號:CZ-4C)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一型三級常溫液體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任務,其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3噸。

長征四號丙火箭是在長征四號乙基礎上,增加了三子級發動機二次啟動能力,大幅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長征四號丙於1999年3月開始研製,2006年4月2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將中國首顆遙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並實現了首發火箭發射場測試零故障。

長征四號丙火箭具有可靠性高和適應強的特點,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同類三級火箭先進水平,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8月3日11時4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遙四十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三號06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該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服役的風雲三號C星,探測數據主要用於天氣預報、大氣化學和氣候變化監測業務及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征四號丙
  • 外文名:Long March 4C
  • 火箭類型:三級常溫液體運載火箭
  • 火箭代號:CZ-4C/LM-4C
  • 前型/級長征三號
  • 次型/級長征五號
  • 國家:中國
  • 設計單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 火箭全長:47.977米
  • 起飛質量:250噸
  • 運載能力:太陽同步軌道(SSO)2.8噸
  • 火箭現狀:在役
研製歷程,歷史背景,研製進程,系統組成,總體設計,箭體布局,技術改進,套用前景,設計參數,發射動態,發射記錄,發射任務,技術創新,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姿態精度,衛星整流罩,所獲榮譽,榮譽獎勵,文化特色,總體評價,

研製歷程

歷史背景

20世紀70年代,長征四號系列火箭的發展與中國通信衛星和氣象衛星的發展聯繫在一起。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
1975年3月31日,中國將衛星通信工程正式列入國家計畫,命名為“331工程”,明確由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為保證該工程按時完成,當時的七機部決定由上海研製一型常溫推進劑三級運載火箭,作為“331工程”的備用方案。最初該火箭被命名為"新長征三號"運載火箭,1982年後更名為長征四號火箭。後來為了承擔氣象衛星、技術試驗衛星、資源衛星等發射任務,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又對長征四號火箭做了適應性改型,改型火箭正式定名為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隨後,在長征四號甲基礎上改進提高的長征四號乙火箭也投入運行。
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氣象衛星等載荷的不斷增大(由風雲一號900千克增至風雲三號2250千克級),中國面臨著提高運載火箭能力的迫切需求,長征四號乙(SSO軌道運載能力1900千克已顯不足)的改進升級提上日程。

研製進程

1999年3月,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啟動了長征四號乙改進型火箭的研製工作,三級採用兩次起動工作方式,實現火箭運載能力大幅增長,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800千克;同時提高了火箭一箭多星發射能力,可滿足更多種類衛星的發射需求。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整個研製周期為7年(1999~2006年),研製分方案、初樣和試樣三個階段進行。火箭的研製主要是以發射遙感衛星一號狀態進行的,該狀態基本覆蓋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的所有新技術。
方案階段
根據衛星對長征四號乙火箭的技術要求,論證火箭發射總體方案,確定火箭主要技術狀態,提出火箭需適應性改進的項目及相應的關鍵技術。火箭總體和各分系統進行了方案設計,完成了工程大系統間的初步協調,形成了相關的接口檔案。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單星發射狀態示意圖
初樣階段
根據方案階段確定的技術狀態,對火箭總體、分系統及設備進行詳細設計,並進行相應的生產和試驗工作。初樣階段所開展的主要研製試驗工作如下:
完成三項常規測力、測壓風洞試驗和脈動壓力試驗,為火箭設計提供了試驗依據;
完成氣動彈性試驗,確認火箭不會因為抖振激勵而導致箭體氣動彈性發散;
完成小過載模擬飛行試驗和落塔試驗,驗證貯箱防晃措施的有效性;
完成Φ3800衛星整流罩三次地面分離試驗,表明在飛行狀態整流罩可以滿足衛星的包絡、工作環境等要求,分離全過程安全、可靠;
完成二、三級飛行狀態火箭全尺寸地面振動試驗,為穩定系統設計和速率陀螺位置確定提供試驗依據;
完成三級底部防熱試驗,驗證各設備防熱措施的有效性;
完成典型結構艙段的靜力試驗,試驗表明各結構承載能力和強度均滿足使用要求;
完成姿控發動機全系統振動試驗和系統熱試車,試驗中系統工作正常,驗證了系統設計的正確性;
完成五次三級發動機二次起動可靠性熱試車,表明發動機二次起動工作可靠;
完成單機交付、系統綜合試驗、全箭總裝和全箭集成綜合試驗,考核全箭各系統設計正確性和系統間的協調性;
完成星、箭、發射場合練,充分考核火箭與大系統間的接口協調關係,為試樣工作更好地開展奠定了基礎。
試樣階段
火箭完成了所有試樣飛行產品的生產、各系統綜合試驗、全箭總裝、全箭集成綜合試驗;同時火箭總體和各系統進行了全面的質量複查和覆核復算。
2006年3月,發射遙感衛星一號的長征四號丙遙一火箭按技術流程規定完成了出廠前全部研製工作。
2006年4月27日,採用三級兩次起動的長征四號乙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將遙感衛星一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2007年4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批覆,將採用三級兩次起動技術狀態的改進型火箭正式命名為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
2018年5月21日,長征四號丙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和哈工大兩顆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發射升空。這是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執行任務。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總裝

系統組成

總體設計

長征四號丙火箭是在原長征四號乙的基礎上經大量技術狀態改進設計而成,以全面提高火箭的任務適應性和測試發射可靠性為目標進行研製。長征四號丙可以滿足多種衛星在發射軌道、重量和包絡空間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同時採取新的測發控模式,可以顯著提高火箭測試和發射的可靠性,縮短發射場工作周期。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充分繼承了長征四號乙的成熟技術,由結構系統、動力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和地面測發控系統組成。
火箭研製首次採用常規三級推進系統二次起動技術和一體化測試發射控制技術。常規推進劑多次起動上面級主發動機,是發動機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相應採取的推進劑管理技術解決了推進劑淺箱管理難題,創造了常規上面級二次起動首次飛行即獲成功的業績;運載火箭一體化測試發射控制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系統的高度集成,解決了以往測試透明度低、周期長、操作多、可靠性差等瓶頸,在系統信息共享度、實時自動判讀能力、抗干擾性能和測試可靠性等方面有突破性提高。

箭體布局

1-有效載荷整流罩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
2-衛星
3-儀器艙
4-三級共底貯箱
5-三級發動機
6-二三級級間段
7-二級氧化劑箱
8-二級箱間段
9-二級燃料箱
10-二級遊動發動機
11-二級主發動機
12-一二級級間殼系
13-一二級級間桿系
14-一級氧化劑箱
15-一級箱間段
16-一級燃料箱
17-後過渡段
18-穩定尾翼
19-一級發動機

技術改進

主發動機二次起動
為了提高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採用末級火箭兩次工作的方法,即在火箭末級飛行過程中增加一個無動力滑行段,依靠地球引力實現速度方向的改變,然後再點火飛行,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而節省用於改變速度方向所消耗的推進劑,提高火箭運載能力。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YF-40A火箭發動機
末級發動機採用高空二次點火技術能大幅度提高火箭性能,世界上先進的末級或上面級火箭發動機大都具備這種能力。火箭發動機高空多次點火是一項具有當代先進水平的技術,在工程上有相當難度。中國只有使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的發動機具備高空二次起動工作能力,而採用常規推進劑的主發動機並沒有高空二次起動能力。長征四號丙火箭二次起動YF-40A發動機的研製成功,是國內多次起動發動機技術方面的一項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世界同類水平。
在二次起動YF-40A發動機的整個研製過程中,採用了理論分析和試驗驗證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了一系列組件、半系統和整機級的技術難題,如發動機熱泵起動、管路推進劑凍結等。尤其是渦輪泵半系統試車和整機試車中所暴露的問題,涉及高溫、高壓,或者低溫、真空等極端條件下的化學反應和傳熱、傳質過程。對液體溫度範圍很窄的常溫推進劑發動機來講,上述問題的解決,取得了常規液體主發動機二次起動的重大技術突破。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的三級發動機為兩次啟動狀態,二次啟動前要滑行600多秒。
微重力淺箱推進劑
三級發動機兩次工作狀態時,發動機第一次關機後至第二次點火期間,三級火箭將經歷無動力的滑行段,此時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干擾因素使貯箱內推進劑不能保持沉底。液體火箭發動機能夠正常起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進入發動機管路的推進劑不夾氣;此外,有效抑制滑行段推進劑晃動程度,可減小箭體的姿態干擾;同時為確保第二次發動機工作期間貯箱的正常增壓,還要防止推進劑飛濺進入貯箱內頂部的增壓溢出管。因此,為了確保發動機高空第二次正常點火工作,必須對火箭三級貯箱進行推進劑管理。
長征四號丙
落塔試驗
推進劑管理是實現末級發動機二次點火的必要前提,針對長征四號丙火箭三級共底貯箱淺箱、液少(二次工作時間只有30s,液面高度不到0.6米)的特點,充分利用現有的國內試驗條件,克服了比原國內外推進劑管理難度更大的淺箱狀態,經過原理性試驗、貯箱內推進劑運動特性分析和多種推進劑管理方案的比較,最終建立了一套完善、穩妥的管理系統,在國內外各種運載火箭尚無淺箱推進劑管理的先例下,實現了發動機二次點火的供液可靠。
一體化測試發射控制
運載火箭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等箭上電氣系統的測試技術要求基本相同,其地面測發控設備的配置也基本相同,但中國運載火箭箭上電氣系統實行各自配備地面測發控設備、實行各自獨立測試的模式,採用的技術和方案差異較大,對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的保證能力和程度不一致,經常發生各種故障。原地面測發控設備自動化程度低,手動操作多,操作風險高;測試信息不能共享,系統指揮無法了解全箭測試過程中的所有信息,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測試過程的異常現象;測試數據不能實時判讀,測試周期長,制約靶場測試效率的提高。為提高火箭地面測試發射的可靠性、全箭測試過程的透明度,型號隊伍決定打破常規,研製新的一體化測試發射控制系統。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發射
新研製的一體化測試發射控制系統為分散式綜合系統,採取火箭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動力電磁閥(即三級姿控發動機、三級發動機、增壓輸送系統的電磁閥)一體化供配電、控制、測試的方案,實現對火箭一體化、遠距離測試發射;同時匯集測試過程中有線、無線遙測數據,進行實時全程自動判讀、比對和顯示。該系統以自動化測試、發射為主,同時具備緊急情況下可應急控制的能力。一體化測試發射控制系統的研製成功創造了全新的靶場火箭測試發射指揮模式,實現了運載火箭測試發射控制的實時化、數位化、網路化、信息化。
此外,一體化測發控系統研製成果的成功套用,使中國的運載火箭測試發射水平取得了新的進步和提高,達到與美國、法國、俄羅斯等航天技術強國同等的技術水平,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測試發射技術的飛躍。該項目軟、硬體全部由國內自行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提出的地面一體化測發控技術的實現打下了技術基礎。
相關技術
除以上幾方面外,長征四號丙火箭還研製了Φ3800衛星整流罩(為中國國內非捆綁火箭最大)、386箭機,增加了GPS測量設備等,進一步提高了火箭任務適應性。

套用前景

降低發射成本
長征四號丙火箭相對長征四號乙火箭運載能力大幅提高,尤其是高軌運載能力更是成倍增長,使原來部分需要低溫上面級火箭來發射的衛星,可用該火箭發射,大大降低了衛星的發射成本。該火箭已明確的發射任務至少10發,由此將節省大量的任務費用。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
擴大套用範圍
長征四號丙火箭研製的一體化測試發射技術和大型整流罩技術都可與長征四號乙火箭通用,因此可根據具體衛星的技術要求,通過三級發動機工作方式、衛星整流罩和搭載艙等的搭配選擇,確定不同的發射狀態,來滿足不同衛星的需求,降低火箭研製成本,進一步提高火箭性價比。
長征四號丙進一步拓展了火箭套用空間,除提高了較高軌道的衛星發射能力,還提高了一箭多星發射能力,尤其為同軌多顆衛星進行演示提供了有利基礎,為星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運載工具。
新技術可推廣
YF-40A發動機填補了中國常規液體推進劑主發動機二次起動的空白,其中為實現二次起動工作所採取的推進劑排放、副系統吹除、定壓排空等技術,可供其它同類發動機借鑑。推進劑管理技術成功解決了淺箱管理的難題。該技術同樣可用在使用其他種類推進劑、需要進行高空二次點火前推進劑管理的末級火箭上。
一體化測發控系統和衛星整流罩可與長征四號乙火箭通用。此外測發控系統所代表的一體化測試發射方案可在其他國內火箭型號中推廣,系統中的多項VXI設備、地面電源、智慧型等效器、軟體以及相關子系統等,更可直接或在適應性修改後套用於其它運載火箭的地面測發設備。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

設計參數

長征四號丙設計參數
參數
第一級
第二級
第三級
-
-
主機
游機
-
起飛質量(噸)
249
58
19
長度(米)
47.977
23.530
14.794
直徑(米)
3.35
3.35
2.9
氧化劑+推進劑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發動機
4台YF-21C
1台YF-22C
4台YF-20C
2台YF-40B
推力(千牛)
2961.6
742.04
46.09
100.848
比沖(米/秒)
2550
2942
2761.6
2971
混合比
2.12
2.181
1.57
2.1399

發射動態

發射記錄

長征四號丙發射記錄
序號
發射日期
運載火箭
發射場
軌道
載荷
結果
1
2006年4月27日
CZ-4C Y1
太原
SSO
遙感衛星一號
成功
2
2007年11月12日
CZ-4C Y3
太原
SSO
遙感衛星三號
3
2008年5月27日
CZ-4C Y2
太原
SSO
風雲三號A
4
2009年12月15日
CZ-4C Y4
太原
SSO
遙感衛星八號/希望一號
5
2010年3月5日
CZ-4C Y5
酒泉
LEO
遙感衛星九號A/B/C
6
2010年8月10日
CZ-4C Y6
太原
SSO
遙感衛星十號
7
2010年11月5日
CZ-4C Y7
太原
SSO
風雲三號B
8
2012年5月29日
CZ-4C Y10
太原
SSO
遙感衛星十五號
9
2012年11月25日
CZ-4C Y9
酒泉
LEO
遙感衛星十六號A/B/C
10
2013年7月20日
CZ-4C Y11
太原
SSO
創新三號/試驗七號/實踐十五號
11
2013年9月2日
CZ-4C Y13
酒泉
LEO
遙感衛星十七號A/B/C
12
2013年9月23日
CZ-4C Y12
太原
SSO
風雲三號C
13
2013年11月20日
CZ-4C Y14
太原
SSO
遙感衛星十九號
14
2014年8月9日
CZ-4C Y15
酒泉
LEO
遙感衛星二十號A/B/C
15
2014年10月20日
CZ-4C Y16
太原
SSO
遙感衛星二十二號
16
2014年12月11日
CZ-4C Y17
酒泉
LEO
遙感衛星二十五號A/B/C
17
2015年8月27日
CZ-4C Y18
太原
SSO
遙感衛星二十七號
18
2015年11月27日
CZ-4C Y8
太原
SSO
遙感二十九號衛星
19
2016年8月10日
CZ-4C Y19
太原
SSO
高分三號
20
2016年9月1日
CZ-4C Y22
太原
SSO
高分十號
失敗
21
2017年11月15日
CZ-4C Y21
太原
SSO
風雲三號04星(FY-3D)
“和德一號”商用AIS海事衛星
成功
22
2018年3月31日
CZ-4C Y26
太原
SSO
高分一號02、03、04星
23
2018年4月10日
CZ-4C Y25
酒泉
SSO
遙感衛星三十一號01組衛星
微納技術試驗衛星
24
2018年5月9日
CZ-4C Y20
太原
SSO
25
2018年5月21日
CZ-4C Y27
西昌
TLI
嫦娥四號月球中繼衛星“鵲橋”號
哈工大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
“龍江一號”“龍江二號”
26
2019年5月23日
CZ-4C Y23
太原
SSO
遙感三十三號
失敗
27
2019年10月5日
CZ-4C Y33
太原
SSO
高分十號衛星
成功
28
2019年11月28日
CZ-4C Y24
太原
SSO
高分十二號
29
2020年12月27日
CZ-4C Y35
酒泉
SSO
30
2021年1月29日
CZ-4C Y31
酒泉
LEO
遙感三十一號02組衛星
31
2021年2月24日
CZ-4C Y32
酒泉
LEO
32
2021年3月13日
CZ-4C Y42
酒泉
LEO
遙感三十一號04組衛星
33
2021年3月31日
CZ-4C Y36
酒泉
SSO
高分十二號02星
34
2021年4月30日
CZ-4C Y34
酒泉
-
遙感三十四號衛星
35
2021年7月5日
CZ-4C Y43
酒泉
-
風雲三號05星
36
2021年9月7日
CZ-4C Y40
太原
-
高分五號02星
37
2021年11月23日
CZ-4C Y28
酒泉
-
高分三號02星
38
2021年12月26日
CZ-4C Y39
太原
-
資源一號02E星
39
2022年1月26日
CZ-4C Y29
酒泉
-
L-SAR 01組A星
40
2022年2月27日
CZ-4C Y30
酒泉
-
L-SAR 01組B星
41
2022年3月17日
CZ-4C Y47
酒泉
-
42
2022年4月7日
CZ-4C Y38
酒泉
-
高分三號03星
43
2022年4月16日
CZ-4C
太原
-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
44
2022年6月27日
CZ-4C Y46
酒泉
-
高分十二號03星
45
2022年8月4日
CZ-4C Y40
太原
-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
交通四號、閔行少年星
46
2022年9月3日
CZ-4C Y52
酒泉
-
遙感三十三號02星
47
2022年11月15日
CZ-4C Y48
酒泉
-
遙感三十四號03星
48
2022年12月12日
CZ-4C Y57
酒泉
-
二十號A/B星
49
2023年3月10日
CZ-4C Y51
太原
-
天繪六號A/B星
50
2023年3月31日
CZ-4C Y49
酒泉
-
遙感三十四號04星
51
2023年8月3日
CZ-4C Y44
酒泉
-
風雲三號F星
52
2023年9月7日
CZ-4C Y53
酒泉
-
遙感三十三號03星
53
20230927
-
酒泉
-
遙感三十三號04星
備註:
①、高分十號發射失敗可能由於三級火箭工作不正常,推力不足,使衛星入軌速度不夠,重返大氣層燒毀。
②、長征四號丙遙二十一火箭具有“三個首次”的特點:火箭首次採用兩次啟動型YF-40C發動機;遙測系統頻寬增加,並增加了兩個攝像頭;首次搭載了末子級測量系統,可以在星箭分離後繼續監測末級的在軌情況。

發射任務

(註:以下所列發射任務,均為台北時間)
2019年10月5日2時5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成功。該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14次航天飛行。
2021年9月7日11時0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光譜觀測衛星(高分五號02星)發射升空。
2021年12月26日11時1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E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該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03次飛行。
2022年1月26日7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L-SAR 01組A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對地質環境、山體滑坡、地震災害等進行有效監測,該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07次飛行。
2022年3月17日15時09分,長征四號丙遙四十七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遙感三十四號衛星02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主要用於國土普查等領域。
2022年3月17日15時09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2022年4月7日7時4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2022年6月27日23時46分,長征四號丙遙四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二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2年9月3日7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2022年11月15日9時38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2022年12月12日16時2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二十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2023年3月10日6時41分,長征四號丙遙五十一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
2023年3月31日14時2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遙感三十四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2023年8月3日11時4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遙四十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三號06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
2023年8月21日1時45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二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2023年9月7日02時1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86次飛行。
2023年9月27日04時15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技術創新

運載能力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與長征四號乙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較高軌道的運載能力更是數倍的增加。該兩型火箭在其它軌道的運載能力對比情況與SSO軌道類似。
長征四號乙、丙火箭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對比
火箭型號
軌道高度(千米)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長征四號乙
運載能力
(千克)
3693
3404
3066
2693
2295
1885
1473
1072
695
370
長征四號丙
3476
3289
3108
2944
2791
2647
2517
2391
2288

入軌精度

長征四號丙火箭具有較高的精度指標,其太陽同步軌道入軌精度見下表:
長征四號丙入軌精度
參數
指標
軌道半長軸偏差Da(千米)
±5
軌道偏心率偏差De
±0.0025
軌道傾角偏差DI(°)
±0.08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發射

姿態精度

長征四號丙火箭可根據衛星要求進行入軌姿態調整,同時可確保較高的初始姿態精度和初始姿態穩定度,具體精度指標見下表:
長征四號丙姿態精度指標
參數
指標
俯仰角偏差(°)
±1.5
偏航角偏差(°)
±1.5
滾動角偏差(°)
±0.7
俯仰角速度偏差(°/秒)
±1.2
偏航角速度偏差(°/秒)
±1.2
滾動角速度偏差(°/秒)
±0.35

衛星整流罩

長征四號丙火箭配套研製的外徑Ф3800衛星整流罩,與長征四號乙原有的外徑Ф2900和外徑Ф3350衛星整流罩相比,其內部包絡空間增加。衛星整流罩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
衛星整流罩指標
衛星整流罩類型
高度(毫米)
筒段高度(毫米)
筒段直徑(毫米)
筒段內包絡直徑(毫米)
A
5907
3410
2900
2500
B
8483
3910
3350
2900
C
10684
5140
3800
3350
C型縮短
9656
4112
3800
3350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整流罩整體垂直轉運

所獲榮譽

榮譽獎勵

2009年1月,長征四號乙/丙運載火箭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
截至2016年7月14日,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曾獲中國國防科技二等獎。
長征四號丙
2022年1月26日7時44分L-SAR 01組A星發射成功

文化特色

長征四號丙火箭發射任務徽章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遙四十四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遙四十六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遙四十八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遙四十九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遙五十一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遙五十二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遙五十三
-

總體評價

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持續提高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實現了從最開始僅承擔極軌氣象衛星發射,而今可執行對地觀測、科學試驗和月球中繼通訊等多類型衛星發射;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串、並聯;從特定時段到全天時、全天候均可發射;從太原到酒泉再走入西昌,實現所有內陸衛星發射中心全適應全覆蓋;從單一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到可支持傾斜圓軌道、橢圓軌道、地月轉移軌道(L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等寬傾角範圍、多軌道類型發射,極大地適應各種衛星的發射需求。
長征四號丙火箭具有可靠性高和適應強的特點,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同類常規三級火箭先進水平,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長征四號丙火箭首次採用兩次啟動型YF-40C發動機;遙測系統頻寬增加,並增加了兩個攝像頭;首次搭載了末子級測量系統,可以在星箭分離後繼續監測末級的在軌情況。(《中國航天》、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評
長征四號丙
長征四號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