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嘴鉤嘴鶥

長嘴鉤嘴鶥

長嘴鉤嘴鶥(學名:Pomatorhinus hypoleucos)是畫眉科、鉤嘴鶥屬中型鳥類,體長24-27厘米。嘴粗壯、長而尖且向下彎曲。上體橄欖褐色或橄欖棕褐色,頰和耳羽灰褐色,其後有一栗紅色斑,耳羽上面從眼後開始有一長的白色縱紋沿頸側向下。下體白色,胸側深灰色而具白色縱紋,胸微具小的石板灰色斑點,尾下覆羽銹紅色。

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帶的常綠闊葉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緣疏林與灌叢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林下地上或灌叢中活動和覓食,尤其喜歡在林間空地和林間沼澤等開闊地區的竹叢與灌叢中活動,偶爾也到農田地邊叢林和甘蔗田間活動和覓食。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木虱、螺、蝸牛等其他小型動物。分布於中國、印度阿薩姆、寮國、越南、泰國、緬甸、孟加拉國和馬來西亞。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上體橄欖褐色,背、腰、兩翅覆羽和尾沾棕,飛羽外翻棕褐色,內翈黑褐色,眼先烏灰色,頰和耳羽灰褐色,從眼上面開始有一條棕白色縱紋往後經過耳羽上面,並沿頸側向下在耳後變為一塊銹紅色斑,有時很多棕白色圓形斑點雜以銹紅色。頦、喉、胸、腹等下體白色,有時微綴棕色;胸側具深灰色或黑色縱紋,胸無黑色縱紋或微具黑紋,兩脅橄欖褐色,尾下覆羽銹褐色。
虹膜褐色或深紅褐色,嘴角色,腳和趾鉛灰色,爪黃色。
大小度量
體重
體長
嘴峰


跗蹠
79-100克
250-270毫米
37-42毫米
95-103毫米
99-107毫米
37-40毫米

近種區別

相似種銹臉鉤嘴鶥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前額、頰和耳羽棕紅色,胸具粗著的黑色縱紋,野外不難識別。

生活習性

習性:留鳥。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帶的常綠闊葉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緣疏林與灌叢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林下地上或灌叢中活動和覓食,尤其喜歡在林間空地和林間沼澤等開闊地區的竹叢與灌叢中活動,偶爾也到農田地邊叢林和甘蔗田間活動和覓食。性膽怯、善藏匿,常隱蔽在林下茂密的灌叢中,輕易不飛翔,人們往往較容易聽見它的叫聲,而很難見到鳥。叫聲響亮悅耳,三聲一度,其聲似笛。受到干擾時亦多在灌叢中躲藏,迫不得已時飛到樹上,但很快又降到地上灌叢中。
叫聲:響亮清晰的唿唿三聲hu-hu-pek,有時兩隻鳥對唱則音調複雜。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木虱、螺、蝸牛等其他小型動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阿薩姆、寮國、越南、泰國、緬甸、孟加拉國和馬來西亞。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廣西南部和海南島。
長嘴鉤嘴鶥長嘴鉤嘴鶥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林下地上灌叢或竹叢中。巢呈球形,主要以細枝、草莖、草葉、根、竹葉等構成。每窩產卵2-3枚,卵的大小為30毫米×23毫米。

亞種分化

5亞種
中文名學名命名者及年代分布範圍
長嘴鉤嘴鶥中南半島亞種
Pomatorhinus hypoleucos brevirostris
Robinson & Kloss,1919
分布於中南半島南部。
Pomatorhinus hypoleucos hainanus
Rothschild,1903
僅分布於中國海南島。
長嘴鉤嘴鶥指名亞種
Pomatorhinus hypoleucos hypoleucos
Blyth,1844
分布於印度阿薩姆至緬甸西部。
Pomatorhinus hypoleucos tickelli
Hume,1877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和廣西南部)、緬甸、泰國、寮國和越南。
長嘴鉤嘴鶥馬來亞種
Pomatorhinus hypoleucos wrayi
Sharpe,1887
分布於馬來西亞。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