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顯性

鑲嵌顯性(mosaic dominance)即指雙親的性狀在F1同一個體的不同部位表現出來。這是由我國遺傳學家談家楨於1946年首先發現的一種特殊的遺傳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鑲嵌顯性
  • 外文名:mosaic dominance
  • 定義:雙親的性狀在不同部位表現出來
  • 首例發現:1946年
鑲嵌顯性(mosaic dominance)
雙親的性狀在後代的同一個體不同部位表現出來,形成鑲嵌圖式,這種顯性現象稱為鑲嵌顯性,與共顯性並沒有實質差異。例如,異色瓢蟲的鞘翅色斑遺傳,黑緣型(鞘翅前部為黑色)和純種均色型(鞘翅後部為黑色)雜交的F1表現為鞘翅的前後都有黑色。
顯性作用類型之間往往沒有嚴格的界限,只是根據對性狀表現的觀察和分析進行的一種劃分,因而顯隱性關係是相對的。從不同觀察和分析的水平或者不同的分析角度看,相對性狀間可能表現為不同的顯隱性關係。例如,孟德爾根據豌豆種子的外形,發現圓粒對皺粒是完全顯性。但是用顯微鏡檢查豌豆種子澱粉粒的形狀和結構發現,純合圓粒種子澱粉粒持水力強,發育完善,結構飽滿;純合皺粒種子澱粉粒持水力較弱,發育不完善,表現皺縮;而F1雜合種子澱粉粒發育和結構是前兩者的中間型,而外形為圓粒。故從種子外表觀察,圓粒對皺粒是完全顯性;但是深入研究澱粉粒的形態結構,則可發現它是不完全顯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