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幣變質

鑄幣變質是指鑄幣的重量減輕與成色降低超過了鑄幣公差所允許的限度。它因兩方面的原因而引起:(1) 私人冒險家秘密地從事各式各樣的偽造鑄幣活動,對分量十足的鑄幣或磨損程度較小的鑄幣施行“刮皮手術”,即從表面颳去一層“金脂”。(2) 國家為了應付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財政困難,有意鑄造重量、成色都不足的鑄幣。

如雅典在公元前407—406年曾發行僅鍍一層白銀的銅鑄幣;羅馬曾鑄造僅含白銀2%的“銀鑄幣”;英國在1290年用1鎊白銀鑄造240個便士,而到1616年則鑄成792個便士;中國漢初把12銖重的“半兩”錢減輕為重3銖的筴錢, 南北朝時曾出現“鵝眼錢”,1000文堆積起來還不足3寸。嚴重的鑄幣變值會引起貨幣流通混亂和社會動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