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鐵列克提事件)

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鐵列克提事件一般指本詞條

1969年,中蘇邊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珍寶島鐵列克提事件。在當年3月東北邊陲的珍寶島戰鬥中,中國軍隊有效地打擊了蘇聯的氣焰。全國人民為之振奮,心潮澎湃。然而在當年8月13日西北邊陲的鐵列克提戰鬥中,我方的主陣地人員幾乎全部陣亡。38人犧牲,包括3名記者。

蘇聯解體後,1999年11月下旬,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北京;中哈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面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地區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衝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2008年5月新疆軍區決定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

基本介紹

  • 名稱:鐵列克提事件
  • 地點:中蘇邊境
  • 時間:1969年8月13日
  • 參戰方:中國;蘇聯
  • 結果蘇聯獲勝,控制爭議地區
  • 參戰方兵力:中國軍隊118人;蘇聯軍隊300人
  • 傷亡情況:中國死亡38人,受傷30人
    蘇聯死亡1人,受傷11人
  • 主要指揮官龍書金;лейтенанта
事件背景,事件過程,事件後續,蘇聯方面,中國方面,相關報導,倖存者名單,

事件背景

蘇聯領導人更換
赫魯雪夫執政時期(1953-1964)後期出現的中蘇兩黨和兩國政治和經濟關係的惡化,撕毀兩國簽訂的協定,中止援助,在共和國困難時期要求中國償還項目資金,包括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用的蘇造飛機、坦克、槍枝彈藥、裝備、物資。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迅速演變成了兩國的軍事對峙和局部軍事衝突。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曾想用核武器攻擊中國並已挑起邊界事件1700餘起。
毛澤東與赫魯雪夫毛澤東與赫魯雪夫
在他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畫經濟蘇聯經濟已經停滯(對外方面他注重外交,推行“有限主權論”,聲稱當華沙條約成員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干涉,此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義。他1968年派軍隊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為蘇聯元帥。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1979年,由於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親蘇聯的政策,他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成為導致蘇聯衰落和最終解體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西方的統計,在1961年,蘇聯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兵力為12個師,到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之前已增加到25個。1969年3月和8月中蘇兩國在烏蘇里江珍寶島和新疆鐵列克提地區發生武裝衝突後,“蘇聯的兵力從1969年的25個師增加到1973年的45個師。
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
在整個邊境上,蘇聯部署了最先進的致命的武器,到80年代以前,已經包括了150多個具有核彈頭的SS-20中程彈道飛彈,逆火式戰略轟炸機和許多戰術核武器。蘇聯軍隊裝備有先進的短程飛彈和現代化的裝甲力量,包括坦克和火炮。
蘇聯用核飛彈和現代化武器裝備起來的這百萬大軍,比1945年在中國東北只用一個多星期就迅速擊敗日本百萬關東軍的戰爭力量不知要強大多少倍。”隨著蘇聯不斷挑起和擴大蘇中邊境的武裝衝突,它對中國的核攻擊叫囂和具體實施的準備工作也在急劇升級。
中蘇關係惡化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一直把蘇聯作為“老大哥”看待,中蘇邊境一直是有邊無防。
珍寶島事件”後,蘇軍沿蘇中邊界部署重兵。
鐵列克堤邊防站位於新疆塔城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西部,所轄邊境的“爭議區”是“新沙皇”在老沙皇侵略基礎上進一步領土擴張的產物——我們承認老沙皇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時強加給中國的邊界線,“新沙皇”依老沙皇邊界線再往我國領土上推進出一條邊界線,說這“線”是它的邊界線,這兩線之間的我國領土便被稱作“爭議地區”。
戰場位置戰場位置
漫長的中蘇邊境上共有一百多塊爭議區,我方僅控制幾塊。爭議區有我方控制的,有的被方控制,還有的雙方進入,他去我必進,我去他必到,爭領土所有權。蘇軍在鐵列克提侵入中國領土縱深3公里,修建公路,構築工事。邊民們把莊稼一直種到了邊境的最前沿;有些地方甚至種到了蘇軍的鐵絲網前,因為那是被他們蠶食的我們的土地。
我們在他們的槍口下耕種,莊稼也在他們的槍口下生長。作為一個莊稼人,在那些莊稼受到對方騎兵踐踏時,眼睜睜看著粒大穗重的莊稼收不回來時,心中是十分難受的。牧民每年都要趕著畜群在春秋之季轉場,每當那個時節,蘇聯軍人便荷槍實彈、全副武裝前來阻擊和干涉,甚至多次出動裝甲車和直升機來驅趕羊群。
161團的羊群轉場通道緊靠邊境線,為防不測,經總參謀部、外交部批准,161團組織3個武裝民兵連外加一個獨立排並請我們邊防部隊配合,護送羊群轉場。民兵們趕著羊群剛上路,幾十名蘇軍官兵就越界前來干擾阻攔。我方民兵反覆聲明:這是中國的領土,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轉場,你們為什麼要無端挑釁。蘇軍裝聾作啞,只顧驅趕羊群。民兵們忍無可忍,紛紛揮起木棒向蘇軍砸去。蘇軍只好退回蘇境,卻又架起機槍向我方瞄準。民兵們毫無懼色,趕著羊群從容行進......
戰場詳細示意圖與我方支援陣地、指揮所、預備隊部署圖戰場詳細示意圖與我方支援陣地、指揮所、預備隊部署圖
1969年5月20日,加曼奇戰士丁餘生和163團三名農工按照邊境協定在雙方共用的界河阿克喬克的龍口築壩放水澆地,隨即蘇聯邊防軍出動裝甲車3輛,武裝軍人30餘人將人抓走,遭到農工反抗,便用槍托毒打,運至蘇境塞米巴拉金斯克州,關押24天之久,經中方9次抗議、多次會晤,蘇方才將被綁架人員送回。
1969年6月10日傍晚,蘇聯騎兵入侵塔城地區巴爾魯克山西部,越過實際控制線侵入我國領土,闖入農9師161團牧1隊放牧點,綁架了正在放牧的牧工張成山,帶著六個月的身孕的孫龍珍得到這一訊息,為了保衛祖國領土,捍衛民族尊嚴,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飛快地趕往出事地點,民兵們聞訊,立即手持鐵鍬等勞動工具前往營救同胞。快到現場時,蘇軍現場指揮官開槍,一顆子彈穿透了她的胸膛。李永強排長帶著我邊防戰士冒著生命危險把她搶救下來時,她已經停止了呼吸,獻出了年僅29歲的寶貴生命。孫龍珍成為第一個倒在蘇軍槍口下的兵團人。6月11日,中國外交部照會蘇聯駐華大使,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放人。
此後根據上級指示,南線邊防站暫時停止巡邏。
陣地陣地
1969年5月24日中國政府也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重申了中國政府通過和平談判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而反對訴諸武力的一貫主張。並建議2-3個月後在莫斯科恢復中斷的談判。當時中蘇邊境十分緊張,戰爭一觸即發。
1969年7月21日,163 團報請上級批准,組織收割“爭議地”的冬麥。團場依例成立指揮部,出武裝民兵保衛夏收。我方收割機梯次行進收割,蘇方軍用直升機在收割機上空盤旋,但終未造次。 1969年8月10日,我邊防站一名戰士去鄰區辦事被蘇軍偷襲犧牲。

事件過程

1969年8月13日清晨,鐵列克堤邊防站巡邏分隊8人在裴映章副站長帶領下按計畫巡邏, 巡邏隊中有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影師李連祥,和本部隊翻譯王明遠。為預防萬一,12日晚在易遭敵襲擊的巡邏地段我側預設了掩護。早上蘇軍首先開出指揮車、裝甲車、卡車多輛,步兵數十人,越界進入我國一無名高地(695.5)西側,當我國巡邏分隊行至此處時,蘇軍突然開槍射擊,打傷我方戰士,我方陣地派人把受傷戰士背回,巡邏分隊立即進入無名高地,與掩護班匯合,進入戰鬥位置。
無名高地打了兩發點射提出抗議,蘇方不顧我中方抗議又繼續開槍。我們被迫自衛還擊,擊退了在3輛裝甲車掩護下的數十名蘇軍的進攻。接著蘇軍又從南側進攻,再次被擊退,不久蘇軍發動第三次進攻,裝甲車從南北兩個方向迂迴到無名高地後側,並以猛烈炮火掩護步兵進攻,遭到了我們中國邊防戰士的頑強抵抗,多次衝擊被擊退,但是由於蘇軍人數眾多,出動了10多輛裝甲車及T-62坦克、卡車、步兵300餘人、多挺重機槍、直升機2架圍攻我陣地,對我陣地進行猛烈炮擊,我邊防軍人配備的都是輕型武器。因巡邏地段地形開闊對我不利,在光禿的小山頂上,既無工事掩體也無草木遮擋偽裝,我方暴露在蘇軍火力控制之下,蘇軍的炮火愈演愈烈,向我方陣地發起圍攻,經過一小時十五分,我方幾十人損失過半,寡不敵眾,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空曠戈壁灘變成了血腥的屠場......

事件後續

蘇聯方面

事後蘇聯方面大張旗鼓的表彰參戰人員。
共授予:列寧勳章1枚;紅旗勳章5枚;紅星勳章6枚;3等光榮勳章2枚;勇氣勳章10枚;軍事榮譽獎章11枚;

中國方面

事後中國方面調查為什麼在幾天前就發現蘇軍異動,而塔城軍分區一直沒有準備。1971年林彪死後,從前林彪的部下,紅軍強攻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新疆軍區司令員龍書金被認為要擔負主要責任。
鐵列克提地圖邊界圖鐵列克提地圖邊界圖
1994年4月2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訪問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期間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簽署了《中哈國界協定》。
1997年9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訪問阿拉木圖期間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簽署了第一個《中哈國界補充協定》。
1998年7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出席在阿拉木圖展開的“上海五國”第三次元首會議期間,與納扎爾巴耶夫簽署了第二個《中哈國界補充協定》。
1999年11月下旬,納扎爾巴耶夫訪問北京,中哈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面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地區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衝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參見《重訪鐵列克堤》)。
2008年8月13日,中國新疆軍區將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並立“忠勇山烈士紀念碑”,以示紀念。
鐵列克提戰鬥目前查得的倖存者名單(含戰時趕到和留守計101人)
說明:參戰人員絕大多數系60天前、20天前和8月12日下午從三個不同部隊抽來,老(邊防)站的不多,因而很多相互不熟悉。遺漏的參戰倖存者請老戰友們繼續補充,不準確的請糾正。
人員位置從主戰場無名高地,到各掩護組、預備隊、營前指等的前後順序排列。其中河南省商丘柘城縣參軍到塔城軍分區而參戰的共38人,犧牲9人,倖存29人。

相關報導

1969.08.14《人民日報》報導
(1)1969年8月《人民日報》對鐵列克提事件的報導蘇聯政府指使蘇聯軍隊侵入我新疆鐵列克提地區製造新的流血事件 我國政府向蘇聯政府提出強烈抗議(1969.08.14)
新華社十三日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八月十三日召回我國駐蘇聯大使,對蘇聯政府指使蘇聯軍隊出動直升飛機、坦克、裝甲車和武裝部隊數百人,蓄意侵入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挑起新的流血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戰士多名,提出強烈抗議。照會指出事態正在發展中,要求蘇聯政府立即從中國領土上撤出全部入侵的軍隊,立即停止射擊,否則,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必須由蘇聯政府承擔全部責任。照會全文如下:
蘇聯駐華大使館:
一九六九年八月十三日上午,蘇聯方面出動直升飛機兩架、坦克、裝甲車數十輛和武裝部隊數百人,侵入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縱深達兩公里,無端地向正在執行正常巡邏任務的中國邊防人員開槍射擊,當場打死打傷中國邊防戰士多名,並向中國邊防巡邏人員進逼包圍。中國邊防人員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一九六九年八月十三日於北京
多方面記載
(2)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冰點下的對峙》第十六章《蘇軍坦克偷襲鐵列克提哨所,中國士兵浴血奮戰全部陣亡》二節(作者孫曉陳志斌):
(3)時事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遏制與反遏制》一書《戈壁灘上的38具中國官兵的屍體》(炎勇編著,內容和上相同):
1969年8月13日,按照規定,副連長楊政林率領三排37名官兵,執行例行巡邏任務。
王新光政委佇立在一個高地上,目送巡邏隊消融入茫茫的戈壁灘。雖然這天的陽光格外明媚,王新光的心頭卻籠罩著驅之不散的濃厚的陰雲。
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鐵列克提事件)
巡邏隊的官兵對即將發生的兇險茫然不知,他們沿著例行的巡邏道路,逶迤著向前走去。由於是在荒無人跡的戈壁上巡邏,所以隊形並不很嚴整。幾個剛分到邊防的新兵,圍著楊政林聽他講驚心動魄的邊防鬥爭故事。還有的將路旁的沙棗棵、駱駝草折斷,編成圈帽戴在頭頂,以遮擋驕熱的太陽。
突然,楊政林停住了腳步,他似乎感到周圍的地形有些陌生。這條路他走過上百遍。沿途的一草一木、山丘、溝壑,他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指掌。
他細細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地形地貌,說不出哪裡感到彆扭。
一望無際的戈壁,猶如一個正在酣睡的莽漢,毫無知覺的袒露著胸腹。
楊政林正要命令巡邏隊繼續前進,一發炮彈挾著尖歷的呼嘯落在隊伍的中間。
“轟”的一聲巨響,五六名戰士炸得四散飛進。 “臥倒”,楊政林吼叫著發出了命令。 六輛蘇軍坦克猶如從地獄裡鑽出來,出現在楊政林的視野里,它們巨獸般搖晃著抖掉身上的浮土、草棵,成扇形從三面包圍上來。三百多名蘇軍官兵,也從土堆里爬出來,尾隨坦克開始衝擊。
楊政林這才意識到,這是蘇軍周密計畫,蓄謀已久的行動。巡邏隊被四面包圍,已經沒有生還的退路了。
此刻,楊政林已抱定必死的決心。抵抗,無異雞蛋往石頭上碰,可即便頭破血流,也要濺它一身黃了。
望著吶喊衝來的蘇軍士兵,楊政林對身旁的機槍手狠狠揮動了一下手臂,“打!”
機槍手也意識到處境的險惡,緊抱著機槍,將一串串子彈,颳風般掃向撲來的敵人。
巡邏隊的戰士,雖然伏在地上,但無可依託的地物,且被蘇軍的密集炮火打得抬不起頭來,間或用衝鋒鎗還擊一下,子彈打在坦克的甲板上,只是進發出幾粒火星,對敵軍根本構不成威脅。
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鐵列克提事件)
此時楊政林的左臂已經被子彈穿了個洞,他無暇包紮,不斷湧出的血水染紅了半邊軍衣。
他將報話機從已犧牲的報話員的身上解下來,大聲呼叫:“塔城、塔城、我是楊政林,我們在鐵里克提東十公里處遭敵伏擊,蘇軍坦克六輛,步兵300餘人……”
這時,空中傳來“嗡嗡”的轟鳴聲,楊政林抬頭,看到兩架直升機,在頭頂盤旋了兩圈,然後向西北踅去。
楊政林報告完敵情,最後沉重地說:“請黨相信我們。我們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一粒子彈,決不會出現一個俘虜……”
楊政林扔下話筒,用衝鋒鎗掃倒幾個蘇軍士兵。正想轉身射去,這才發現右腿被炸斷了,早已失去了知覺,血水浸透了身下的岩石。
蘇軍似乎知道了這一隊中國士兵目前處於的孤立無援的境地,馬上改變了戰術,不再用坦克導引步兵衝擊,而是將中國士兵團團圍住,用準確的炮火逐個進行打靶式的射擊。
巡邏隊馬上陷入了拼殺不能,抵抗無望的境地。
空曠的戈壁變成了血腥的屠場。
有的中國士兵早已死去,仍然成為蘇軍射擊的目標,屍體上冒著一縷縷中彈後的青煙。
中國士兵抱定必死的決心,依然頑強地抵抗著。
突然,兩顆汽油燃燒彈在中國陣地中間炸裂開來,隨著四散噴濺的黑色液油,大火如噬人的野獸張開了血紅的嘴巴。
火海里,中國士兵在翻滾、撲跌。一陣陣悽厲的慘叫聲,伴著血肉被燒焦的腥臭味,在蒼茫的戈壁灘上飄散,迴旋……。
僅存的兩個傷兵爬到了楊政林身邊。七班長胡寶楊右眼被擊穿,血漿糊了一臉。新戰士小王第一次參加執勤,連槍都不會使,手裡緊握著一顆未開蓋的手榴彈,稚氣的臉絨上掛著橫七豎八的黑紅的血污。他的腿、腹、胸先後中了四彈,軍衣與皮肉燒結在一起連扔手榴彈的力氣都沒有了。
楊政林悲嘆了一聲,回身望了一眼祖國的土地,緩緩旋下小王手中的手榴彈底蓋,攥住弦扣。
一聲巨響過後,陣地上旋即沉靜下來。
只有滾滾的黑煙,還在升騰、膨脹,遠遠望去,如一隻猙獰可怖的惡鬼。
等到中國陸軍第八師的一個團攜帶輕重武器,從60公里外的巴克圖據點趕來時,戰鬥早已結束了。
38具屍體棄置一地,有的面目全非,變成了黑炭。方圓幾百米的戈壁,仿佛被熾熱的天火焚燒過,變得漆黑一片。
大漠孤煙,夕陽慘照,天將傾,地欲墮,黃昏血色,血色黃昏。
(文存註:作者系山東作協會員,書的序言云:為了寫作此書,我們經過了長期艱苦的採訪,並沿中蘇邊境進行了幾千公里的實地考察。我們採訪了當年參戰部隊的指戰員和一些重大事件的當事人,掌握了大量詳實的材料,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檔案和國內外出版的圖書,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創作。但本文中的大量情節無疑是來源於新疆軍區和塔城軍分區官方當時的無奈吞吐,多數可能是虛有,僅作參考。)
(4)《黨史研究資料》1993年第12期《國防大學教授揭密中蘇邊界武裝衝突》
8月13日,中國一支30多人的邊防巡邏隊在新疆鐵列克提地區進行正常巡邏。蘇聯軍隊300餘人在直升機2架和數十輛裝甲車輛的掩護下突然越過邊界線,向中國巡邏隊發起攻擊。中國邊防巡邏隊遭包圍後進行了4小時之久的英勇奮戰,最後全部犧牲。這次戰鬥中,中國方面還有3名民兵犧牲,增援部隊有12人負傷。
(5)2000年出版《中俄地理紐帶上的恩恩怨怨》
蘇軍統帥部迅速將其報復的重心移到西線。那裡的邊界地區多荒漠草原,邊防巡邏隊與主力部隊駐地相距較遠,接應不易。於是,蘇軍將領的目光盯住了西線塔城地段,派遣裝甲部隊預先偽裝設伏在中方邊防巡邏隊必經的巡邏路線上。
中方邊防連連長率領一支50餘人的巡邏隊象往常一樣出發了。經過跋涉,走進了一片開闊的戈壁灘。突然,目光敏銳的連長的第六感官告訴他,情況反常。定眼一看,怎么往日平坦的弋戈壁上多出了一些新的“沙丘”?不對!可是,晚了。“沙丘”突然晃動起來,隨著陣陣馬達聲,設伏的蘇軍裝甲車成扇面陣形壓了過來,槍炮齊射。可憐50多位僅有輕武器的邊防戰士暴露在無遮無掩的戈壁灘上,遭受猛烈的裝甲火力襲擊。忠於職守的報話員在中彈倒地、一息尚存之際,口吐鮮血,用最後一口氣艱難地向塔城軍分區報告了巡邏隊遭受蘇軍伏擊的訊息。塔城軍分區邊防團聞訊緊急出動趕赴出事地點。然而,晚了。待趕到現場時,硝煙已經散盡,蘇軍早已撤離,留下只有戈壁灘上永遠倒下的50餘位邊防戰士血肉模糊的遺體。戈壁灘上的風為烈士們嗚咽,天山腳下的青松為烈士們默哀。
(6)2002-06《中蘇邊界衝突揭秘2》影片: 1969年8月13日晨,副連長楊政林帶領37名戰士執行例行巡邏任務,在鐵列克提以東10公里的處被設伏的蘇軍圍殲,無一生還。
(7)香港中華兒女出版社2003年版《“文革”期間我給林彪當秘書》上冊第553頁
(8)《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3期《解放後我國處理邊界衝突危機的回顧和總結》第8頁:
(9)新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中蘇關係史綱》393頁:
8月13日,蘇聯出動飛機兩架,坦克、裝甲車數十輛,武裝部隊300多人,侵入中國新疆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對正在巡邏的一個排的中國邊防分隊突然襲擊,中國邊防軍寡不敵眾,除一人被俘外,其餘全部陣亡。
(10)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中蘇關係重大事件述實
1969年6、7月間,蘇聯製造的邊界挑釁事件就達400多起。蘇軍還侵入中國新疆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西部地區構築工事,修建望台,架設軍用天線。7月31日,蘇軍出動直升飛機,軍用車輛和近百名士兵侵入新疆拖里禾角克地區。8月8日,蘇軍再次向中國邊防人員開槍射擊,由於中方的克制,才沒有發生流血事件。經過一連串的試探性挑釁之後,8月13日,蘇軍300多人在兩架直升飛機和數十輛裝甲車的掩護下,越過邊界線包圍了正在新疆鐵列克提地區進行正常巡邏的38名中國邊防軍人。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中國巡邏隊員全部犧牲。
近年出版的裕民縣誌對鐵列克提事件的記載近年出版的裕民縣誌對鐵列克提事件的記載
(11)《黨史博覽》2007.7期《林彪“一號命令”的真相》
8月13日,在兩架直升飛機支援下,事先埋伏在新疆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的蘇軍數十輛坦克、裝甲車和300多名步兵突然襲擊了我方正在巡邏的邊防小分隊。我軍戰士奮起反擊,但終因寡不敵眾,30多人全部犧牲。
(12)出版的裕民縣誌對鐵列克提事件的記載
註:這裡的時間是台北時間,烏魯木齊時間比台北時間晚兩個小時,這裡的當地時間比烏魯木齊還要晚半個小時。如縣誌中說的8時,等於當地時間5:30。此縣誌記載的衝突經過是客觀的,第一次同所有的“巡邏時突然受到埋伏的蘇軍襲擊”不同。
2009年國內官方對鐵列克提事件的公開信息
(13)托里黨建網(2009-3-5)
1969年8月,我解放軍某部邊防軍在新疆託里縣境內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戰魂之歌--鐵列克提邊防自衛反擊戰。這場戰役,是繼1969年3月蘇軍入侵我國領土,製造珍寶島事件之後的又一起對我國進行軍事挑釁的邊防事件。這場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神聖不可侵犯,而奮起的自衛反擊戰,有力的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在我軍軍事上有著光輝燦爛的一頁。在這場戰役中,我解放軍某部將士及3名隨軍記者共28人全部陣亡。1969年8月13日,蘇聯方面出動武裝軍人數百名,在直升飛機、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侵入我縣鐵列克提一帶,縱深達2公里,對我軍駐鐵列克提邊防,正在執行巡邏任務的官兵進行偷襲,我解放軍某部指戰員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神聖不可受侵犯,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全體將士英勇奮戰,誓死如歸,打退蘇軍多次進攻,打死打傷蘇軍數十人,但終因敵我兵力懸殊,我軍某部將士全部陣亡。
(14)裕民縣紀念館展版(2009年)
1969年8月13日,蘇軍出動2架直升機,指揮車、卡車多輛,步兵數十人,越過邊界,深入中國巴爾魯克山西部鐵列克提地區約2公里,阻止中國邊防巡邏分隊正常執勤。中國邊防巡邏分隊未與糾纏,繼續巡邏,當進至無名高地北側時,蘇軍突然開槍射擊,巡邏分隊迅即進至無名高地及其南側小高地,與警戒分隊會合。這時蘇軍向無名高地和中國警戒哨位猛烈射擊。中國巡邏分隊和警戒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連續擊退了蘇軍的兩次進攻。當蘇軍發動第三次進攻時,中國邊防戰士頑強抵抗,誓與陣地共存亡,與蘇軍浴血奮戰4個多小時,終因寡不敵眾,戰鬥失利,堅守在無名高地及其南側小高地的中國邊防指戰員全部陣亡。
(15)額敏地稅網(2009.4.10)
1969年8月13日鐵列克提前沿指揮所報告的蘇軍情況:7時許發現蘇方直升飛機在邊境低空盤旋,並發現縱深有裝甲、坦克和大批蘇軍在埋伏,情況十分異常。上級軍區指示:按既定巡邏方案執行。巡邏隊於9時準時出發,出發不到10分鐘就遭蘇軍伏擊,蘇軍出動坦克、裝甲車,向我發起猛烈攻擊,中國邊防巡邏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在戰鬥中,我們官兵寧願前進一步死、決不後退半步生!經4小時浴血奮戰,連續打退蘇軍3次衝擊。但終因兵力對比懸殊,巡邏分隊全部陣亡。
(16)新疆地名信息網《鐵列克提自衛還擊戰》(2009年)
1969年8月13日,蘇軍又一次挑起邊境事端,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流血事件——“鐵列克提自衛還擊戰”,在這次自衛還擊戰中,我邊防軍有28名指戰員壯烈犧牲。
鐵列克提事件中的蘇軍鐵列克提事件中的蘇軍
1969年3月2日,蘇聯霸權主義者武裝侵略我國東北領土珍寶島,慘遭失敗後,又在中蘇邊境西段挑起事端。8月13日,蘇軍出動直升飛機多架,坦克、裝甲車數十輛,武裝軍人數百人,氣勢洶洶侵入我國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突然向我國正在執行正常巡邏任務的邊防人員開槍、開炮,當場打死打傷數人。
為使祖國神聖領不受侵犯,維護祖國尊嚴,我邊防戰士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自衛反擊。但由於蘇軍蓄謀已久、火力強大,並占領了有力地形,戰鬥開始,我邊防軍就處於敵眾我寡、暴露在蘇軍火力控制之下的態勢中。
但是,英勇的邊防戰士並沒有被強大的蘇軍火力所嚇倒,連長范進忠在戰鬥中英勇頑強、衝鋒在前。當他發現戰士李芳負傷後,冒著密集的炮火把李芳轉移到隱藏地,又帶領部隊衝過被蘇軍炮火封錯的600米開闊的。在部隊遇到蘇軍炮火阻攔時,他挺身而出,端起衝鋒鎗向蘇軍猛烈掃射,掩護部隊前進,最後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范進忠犧牲後,副連長楊振林接著指揮戰鬥,他開始使用火箭筒,後來接過戰士的槍,不顧個人安危,趴在山頭上射擊,不斷鼓勵、指揮戰士們戰鬥。
在指揮戰鬥中,楊振林也不幸負傷,同志們勸他下火線,他卻用盡力氣端起衝鋒鎗,接連打傷4名蘇軍。在他的鼓舞下,戰士們積極戰鬥,打退了蘇軍的數次進攻。就在蘇軍又一次衝鋒時,一發子彈打進了楊振林的胸膛,最後他在戰鬥中犧牲。
在這次戰鬥中,英勇犧牲的還有26名邊防戰士。炊事員王永仁看到有戰鬥任務,就積極要求參加戰鬥,犧牲後還手握鋼槍。戰士楊世懷,和戰友們並肩打退了蘇軍的三次進攻。最後,在山頭上,整個山頂的土都被打翻了,血也把地染紅,當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時,他高喊:“人在陣地在”之後,他端起衝鋒鎗,堅守陣地,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此文由塔城軍分區政治部、塔城地區民政處提供)
(17)中國當代外交史(2009.4.13)
鐵列克提事件
(18)鳳凰衛視中國記憶》300名蘇軍集體挑釁伏擊38名中國巡邏兵(2009.6.21)
珍寶島戰鬥之後,蘇軍在我國西部邊界尋求報復,到1969年8月13日蘇軍300名設伏,戰鬥進行了4個半小時,我38人全部犧牲,無一人倖免……

倖存者名單

鐵列克提戰鬥查得的倖存者名單
(含戰時趕到和留守計100人)
不遺漏的參戰倖存者請老戰友們繼續補充,不準確的請糾正。人員位置從主戰場無名高地,到各掩護組、預備隊、營前指等的前後順序排列。其中河南省商丘柘城縣參戰的共38人,犧牲9人,倖存29人。
一、中翼掩護組(隱蔽配置在676高地南側無名高地)
(塔城軍分區步兵營一連副連長楊振林指揮。計13人,其中幹部1人,攝影記者兩人,戰士10人。分兩個陣地。)
無名高地陣地(計9人。犧牲8人,倖存1人)
1、戰士袁國孝,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炸昏被俘蘇聯,41天后交還,二等功。現居原籍,曾於08年10月故地拜祭。
無名高地東向山頭陣地(計4人。犧牲2人,倖存2人)
1、五班副程古欒,河南省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單人堅守陣地,撤離戰場的最後一人,重傷,二等功。現居河南省三門峽靈寶
2、戰士李道林,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居原籍,病故。
二、南掩護組(隱蔽配置在695高地東南600米掩護段)
(塔城軍分區步兵營一連連長范進忠指揮,計17人,其中幹部兩人、戰士15人。犧牲4人,醫院沒搶救成功亡1人。倖存12人)
1、排長任志敏,陝西人,1964年8月入伍。接替連長指揮,二等功。現居克拉瑪依(落處待落實)。
2、一班副李芳,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傷危,救治烏魯木齊,二等功。居原籍,09年6月病逝。
3、塔城軍分區衛生員郭鬃,二等功,(詳細待落實)。
4、五班長李存傑,河南省新鄉長垣縣人,1964年8月入伍。三等功,(落處待落實)
5、六班副司長順,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三等功,現居原籍。
6、戰士趙金義,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7、戰士陸世連,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8、戰士李春光,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9、戰士范海潮,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10、戰士王一廣,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11、戰士相四海,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三等功,現居原籍。
12、戰士梁廣傑,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三、北掩護組(隱蔽配置在708.6高地西北800-1000米掩護段)
(塔城軍軍分區騎兵營一連副連長肖發剛指揮,計20人,其中幹部2人,記者3人,戰士15人。犧牲3人,倖存17人)
1、副連長肖發剛,河南新鄉長垣縣人,1964年8月入伍。80年代殉職。
2、排長張尚義,(詳細待落實)。
3、新華社總社高級攝影杜修賢,1926年生人,1940年參加革命,別名杜山毛主席賜予。1968年帶徒王一兵到新疆執行任務,1969年8月13日應是杜在主陣地無名高地,王以杜43歲年紀大、不如他運動員出身,經指揮部同意換王,杜幸免於難。1988年離休,現居國外兒子處。
4、新影廠高級攝影張貽彤,1929年10月生人,1944年參加革命。離休後居國外兒子處。
5、八一廠紀錄片主任編輯冉征超,重慶市合川人,1939年10月生人,1958年2月入伍,1963年7月調八一廠。退休後居國外兒子處。
6、塔城軍分區衛生員王--,二等功。(詳細待落實)
7、二班長劉如堂,甘肅省武威河西堡人,1968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8、二班副李生清,甘肅省蘭州永登縣人,1968年3月入伍。三等功,現居烏魯木齊。
9、戰士陳常林,甘肅省蘭州永登縣人,1968年3月入伍。現居烏魯木齊。
10、戰士吳朵雲,甘肅省蘭州永登縣人,1968年3月入伍。現居烏魯木齊。
11、戰士許正本,甘肅省蘭州永登縣人,1968年3月入伍。現居蘭州永登縣通遠鄉臨坪村。
12、戰士高學連,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13、衛生員丁殿勛,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傷危,救治於烏魯木齊。北京部隊醫院退休,現居商丘。
14、戰士楊俊奇,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曾於08年10月和袁國孝故地拜祭。
15、戰士李軼申,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16、戰士陳傳奇,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17、戰士王紀永,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四、預備隊(沒及前沖,上級下令撤回)
(計36人,其中幹部3人,戰士33人。倖存36人)
1、幹部---待落實)。
2、幹部---待落實)。
3、幹部---待落實)。
4、戰士高漢禎,甘肅省蘭州永登縣人,1968年3月入伍。現居塔城裕民縣。
5、戰士---,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6、戰士---,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7、戰士---,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8、戰士---,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9、戰士---,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0、戰士---,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1、戰士---,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新疆塔城烈士陵園新疆塔城烈士陵園
12、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3、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4、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5、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6、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7、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8、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19、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詳細待落實)
20、戰士李瑞徵,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1、戰士藺運挺,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2、戰士路同環,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3、戰士朱現成,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4、戰士李 虎,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5、戰士蘇殿華,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6、戰士王瑞爭,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7、戰士王元德,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8、戰士常富林,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9、戰士匹學孔,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0、戰士傅登強,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1、戰士傅登海,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2、戰士李茂森,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3、戰士李新德,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6、戰士劉柏紳,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4、戰士王志星,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5、戰士張玉峰,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36、戰士袁自美,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五、前沿指揮所
(主指揮塔城軍分區步兵營長康有福,計15人,其中幹部6人,記者4人,戰士4人、醫生1人。另一個警衛班12人,合計27人)
1、塔城軍分區步兵營營長康有福,甘肅人,1947年12月入伍。轉業回原籍(落處待落實)
2、塔城軍分區步兵營政委蒲齊武,四川人,1949年2月起義。轉業留疆(落處待落實)
3、鐵列克提邊防站長袁常信,1950年12月入伍。已病故。
4、塔城軍分區作訓參謀尹效智,(詳細待落實)。
5、塔城軍分區機要參謀周智新,重慶市北碚區人。(其他待落實)
6、電台長鬍根慶,湖南人,(其他待落實)。
7、記者---,(詳細待落實)。
8、記者---,(詳細待落實)。
9、記者---,(詳細待落實)。
10、記者---,(詳細待落實)。
11、戰士小車司機張四海,甘肅省蘭州永登縣人,1968年3月入伍。二等功,現居蘭州。
12、戰士文書王躍華,陝西省商洛洛南縣人,1966年3月入伍。三等功,96年轉業(落處待落實)。
13、戰士後勤李向德,河南人,1964年8月入伍,88年轉業回原籍(落處待落實)
14、戰士營部通信員鬃?,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15、醫生孫新民,陝西省藍田縣人,1964年8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警衛班12人
1、一班長王松河,河南洛陽灤川縣人,1966年3月入伍。三等功,現居原籍。
2、副班長吳國太,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3、戰士韓志國,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4、戰士王瑞貞,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倖存者之一袁國孝(穿皮夾克著)重返鐵列克提祭奠戰友倖存者之一袁國孝(穿皮夾克著)重返鐵列克提祭奠戰友
5、戰士周崇學,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6、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7、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8、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9、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10、戰士--,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11、戰士蘆殿武,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原武威地區永昌縣)人,1969年3月入伍,三等功。現居蘭州。
12、戰士馬成會,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六、戰時趕到
1、塔城軍分區參謀長南仲周,(詳細待落實)
2、塔城軍分區參謀李同,(詳細待落實)
3、塔城軍分區參謀惠鬃,在列克提邊防站對面不到兩公里蘇工事處遭擊傷危,救治烏魯木齊。(詳細待落實)
七、邊防站留守
1、戰士王富龍,河南省商丘柘城縣人,1969年3月入伍。現居原籍。
2、戰士徐立本,甘肅人,1968年3月入伍。(其他待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