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鐻

鐘鐻

歷史典籍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鹹陽 ,銷以為鐘鐻。” 裴駰集解引徐廣曰:“﹝鐻﹞音巨。” 明 陶凱 《長平戈頭歌》,“何不以爾為鐘鐻?何不以爾為鼎彝?”參見“鐘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鐻
  • 拼音:zhōng  jù
  • 釋義:即鐘虡。鐘,通“ 鐘 ” 
  • 典籍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
詞語解釋,出土,

詞語解釋

【拼音】zhōng jù
【釋義】即鐘虡。鐘,通“ 鐘 ”。

出土

1978年,湖北隨縣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鐘鐻銅人,共6件,每件人體部分高近1米,皆作武士裝束,戴冠,衣裳施加彩繪,處於鐘架轉角部位的銅人一臂很長,以便平穩承托上下相錯的兩根橫樑(筍)。雖僅是用作支撐65件巨大的銅編鐘的人形支柱(鐻),但如此富於理性色彩的寫實人物形象實為前此所僅見。曾侯乙墓鐘鐻銅人的發現也為歷史上聚訟不已的秦始皇所鑄十二鐘鐻銅人的發現,也為歷史上聚訟不已的秦始皇所鑄十二鐘鐻銅人提供了直接參照。
鐘鐻鐘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