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履堅

鐘履堅(1898—1986),乳名妙春,餘杭臨平鎮人。畢生從事鹽、鹼、化肥和釀造業。國小讀書時,就對清朝政府一再簽訂賣國條約不滿,於練字本上書寫“先滅滿洲人,而後攻日本”之語,被學校開除,轉杭州就讀。1914年秋,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學院,1917年畢業,又入北京鹽務學院攻讀。在學期間,多次在《鹽政》雜誌上發表論文,受到《鹽政》雜誌社社長景韜伯和永利化學工業公司董事長范旭東的讚賞。景聘履堅為編輯,范勸其回響孫中山“實業救國”號召,參加工業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履堅
  • 別名:妙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餘杭臨平鎮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86
抗戰時期,抗日戰爭前,抗日戰爭爆發,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後,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前

1921年,鹽務學院畢業,到上海鹽運司供職。不久,去湖北鹽務稽核處任會計主任。建議革除鹵耗陋規,每年為全省增加鹽款收入300多萬元。旋調湖南省鹽務總局會計處長,仍致力改革鹽務,建議政府取消精鹽內銷禁令,提倡競爭,促進制鹽生產。1924年應景韜伯之邀,到南京任《鹽政》雜誌編輯,兩年後任總編輯,編纂63期。同時,兼任上海醬業公司顧問,推行醬業生產新技術;又應范旭東之聘,兼任全國精鹽公司駐南京代表。在此期間,力主取消精鹽內銷禁令,得到當時的立法委員馬寅初等的支持,得以通過《新鹽法》。其時,國內醬油生產方法陳舊,政府規定,進口醬油可通銷全國,而國產醬油劃區銷售,無法與外商競爭。為此,鐘徵得醬業、精鹽業人士支持,在南京創辦全華釀造廠,改用細菌培養法生產醬油。同時據理力爭,使國產醬油通銷全國,改變了外商獨霸市場的局面。

抗日戰爭爆發

抗日戰爭爆發,全華釀造廠遷四川樂山。後又在西康雅安、青衣江等地設分廠。他並協助久大精鹽公司在自流井開辦製鹽廠;協助永利在川西五通橋開辦制鹼分廠、亞硝酸廠,妥善安排進川職工,使之安心生產,支援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

抗日戰爭勝利後,鐘奔走南京、天津等地,協助范旭東等接收和恢復被日軍侵占的久大精鹽廠、永利制鹼廠及硫酸亞廠,恢復南京全華釀造廠,並在上海新辦全華分廠。

解放後

解放後,鐘奔波各鹽產區,協助政府籌劃復工,發展生產。特別是塘沽永利、久大兩廠和浦口硫酸氨廠復工最快,對全國恢復經濟,平抑物價起到一定作用。四川自流井久大鹽廠長期停產,履堅兼程入川,途遭土匪襲擊,幾乎喪生,仍不顧安危,終於到達鹽廠,在工人民眾支持下,克服困難,恢復生產。自四川回津後,積極推進企業公私合營,並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1950年1月,受黃炎培、李燭塵委託,去香港發動華僑回國投資興辦工業。1951年,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土改工作團,去四川參加土改。土改結束,回全華、永利等廠工作,繼續鑽研製鹽及釀造新技術。1956年,出席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一次代表會議,任民建工商研究委員會委員。1958年後在中央輕工業部工作。1961年,任四川文史館研究員。次年任國務院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中國精鹽工業發展史資料彙編》、《中國醬業爭取自由運銷》、《中國醬油工業生產技術的改進》、《黃豆營養價值及其使用方法》、《小球藻的研究》、《人造肉精的製造》、《沼氣的研究》、《中草藥彙編》等,惜毀於十年浩劫,僅存《中草藥彙編》手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