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鐘世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鐘世斌(1905-1935),江西省興國縣人。1928年冬參加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12月參加興國暴動。193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興國縣山石鄉農民協會主席、高興區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長、興國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3年4月調任閩贛省革命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土地部長;8月任粵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4年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同年8月調任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中共贛南省委與省蘇維埃政府合併組成贛南團,任副團長兼第二支隊政治指導員。1935年2月率部赴信康贛邊開展游擊戰爭時,遭敵重圍,不幸被俘,囚於國民黨吉安監獄。同年5月在押往興國途中逃脫。但因叛徒出賣,被還鄉團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世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江西省興國縣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35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參加革命,壯烈犧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鐘世斌,1905年生於江西省興國縣高興區石子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生活很不幸,母親早喪,與父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極為艱辛。他的父親除給地主打長工外,還靠編些雨笠賣錢維持生計。鐘世斌從4歲起,就在父親編雨笠時幫忙打下手。後來,父親節衣縮食,攢了一點錢送他讀了兩年書。因無學費而被迫輟學後,鐘世斌一門心思劈竹剖篾編起了雨笠。每當看到父親因操勞過度而日漸乾枯衰老的面容時,鐘世斌的心頭總會泛起一股連自己也說不清的苦澀。這時,他就一個勁地編雨笠,做家務。不管颳風下雨,每逢圩日,他都要早早地起床,將雨笠挑到離村20里外的高興圩去賣。農忙季節,跟著父親一塊下田勞作,泥里水裡,儘管他時常累得腰酸背痛,卻總是暗自咬緊牙關,從未向父親說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默默地為父親分擔著家庭生活的重擔。少年時代的辛酸經歷,鍛鍊了鐘世斌的筋骨,養成了他不屈不撓、不畏艱難困苦的個性。

參加革命

1928年夏,是鐘世斌人生道路上的轉折。當時贛西地方紅軍第七縱隊游擊到興國縣的高興圩地區,鐘世斌耳聞目睹了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深為紅軍戰士的英勇、熱情所鼓舞,一股從未有過的衝動使得他禁不住熱血沸騰。“找紅軍去”這念頭不止一次在他心頭湧現,但每次他都被另一個問題折磨得睡不安穩、食不甘味,那就是自己一走,誰與年邁的老父作伴?誰來照顧他?鐘世斌為此整整考慮了一個夏季,還是沒找到合適的辦法。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暗暗嘆息。終於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跪在父親的床前偷偷給父親磕了三個響頭,便毅然前往東固山投奔紅軍去了。到東固山時,第七縱隊已編入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鐘世斌被分配到該團一個連隊當了一名偵察兵。
不久,紅二團開赴樂安、永豐一帶游擊。在攻打樂安城時,鐘世斌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雖是第一次扛槍打仗,卻表現出了非凡的機智和勇敢,深為首長和戰友們所讚揚。後來,部隊又轉戰到了興國縣的東村。應中共興國縣委的邀請,紅二團參加了12月20日的興國武裝暴動。取得勝利後,鐘世斌又和其他戰友們一起積極地投身到當地的革命運動中。他們砸開監獄,釋放“政治犯”,打開糧倉,賑濟窮人,收繳反動商團的槍枝,捕捉貪官劣紳,使得敵人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廣大窮苦民眾個個眉開眼笑,拍手稱快。在這場革命風暴中,鐘世斌逐漸成熟起來。他更加認識到共產黨的主張是順應人心的,更加體會到工農革命威力無比強大和翻身作主人的喜悅,從而更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走。
1929年初,鐘世斌請求回鄉從事農運工作,得到批准後,立即返回石子陂村。他整天來去匆忙,四處奔波,不分晝夜地在窮苦農民中進行秘密串聯和宣傳活動。經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先後發展了秘密農協會員24人。並於這年2月正式成立了以石子陂村為中心的山石鄉農民協會,鐘世斌任農協主席。從此,在山石鄉掀起了一場熱火朝天的打土豪、廢債約的農民運動。年底,鐘世斌與高興鄉青年女子葉楊波結婚。1930年冬,鐘世斌被中共山石鄉支部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調到興國縣蘇維埃政府任財政部長。但兩個月後,他卻被縣肅反委員錯誤地“清洗”回家,連黨籍也沒有了。
面對自己蒙受的不白之冤,鐘世斌沒有沉淪,也沒有對革命的信念產生過絲毫的動搖。他常鼓勵周圍的同志說,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就要緊跟共產黨幹革命。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時國民黨軍正在贛中、贛南一帶“進剿”紅軍,興國縣城及其周圍的鄉鎮到處是敵軍。為保衛革命的勝利果實和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鐘世斌硬是克服重重阻力,站了出來組織起一支百餘人的游擊隊。他們發揮地理條件熟悉的優勢,靈活套用紅軍的游擊戰術,東一槍,西一炮,不分晝夜,不間斷地對駐紮在高興區邊境內的敵人進行騷擾和打擊,殲滅敵軍的散兵游勇,弄得敵人昏頭轉向,防不勝防,有效地支援了主力紅軍的反“圍剿”鬥爭。
1931年,幾經生死考驗的鐘世斌,終於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重新得到黨組織的信任。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後,中共高興區委恢復了他的黨籍,並委任他為高興區蘇維埃主席;年冬再次調他到縣蘇維埃政府任財政部長。翌年春,他又當選為興國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2年底興國縣在貫徹江西省委3個月“擴紅衝鋒計畫”時,地處邊遠的楓邊、齊分兩地擴紅工作受阻。時值大雪封山又處於紅白交界地段,到這樣的地方去做工作,不僅是工作難做的問題,而且還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鐘世斌二話沒說,第一個穿上草鞋就上了路。在他的帶動下,大家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最終打開了擴紅工作的局面。興國縣在這次擴紅運動中又一次以2727名興國子弟參軍的優異成績奪得全省擴紅競賽第一名,推動了全縣其他各項工作的順利發展。江西省委在檢閱全省1932年工作時,認為興國縣“在革命競賽中有著最好的成績,獲得了光榮的全省總錦標”。
1933年春,鐘世斌參加了贛東北蘇區巡視參觀團赴弋陽等地區的參觀學習。回來後,調任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是在全省廣泛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農運工作,使這一新區的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很快分得了夢寐以求的土地,大大激發他們前所未有的勞動積極性。頭一年,閩贛省的農業生產就獲得了大豐收,建黎泰地區同往年相比增產20%;閩北的縣份也都增產三成。
不久,鐘世斌又調任新組建的粵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在這裡,他十分注意將興國人民創造模範縣的有效經驗,靈活運用到粵贛省的各項工作中去。為了解決農村勞力十分緊缺的問題,他敢於破除男耕女織的封建觀念,廣泛發動全省勞動婦女學習犁耙技術和耕作方法,鼓勵婦女同男子一塊挑起農業生產的重擔;在農村普遍建立耕田隊、互助組、犁牛合作社等民眾性組織,使全省勞動力缺乏的問題得到迅速的解決。同時下大力狠抓全省水利工程的修復和興建工作,號召各地多開荒地,擴大種植面積。經過半年的努力工作,使粵贛省的面貌煥然一新,農業生產很快從困境中走了出來,工農民眾的生活日漸好轉。為了促進全省工作的協調發展,他還大力扶持境內的盤古山、鐵山龍兩座小型鎢礦。他首先給全體礦工及家屬們撥去大批糧錢以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接著又發放專用於發展生產的無息貸款,並派幹部幫助礦工們調整生產組織,建立新的勞動制度和秩序,使兩礦生產得到較快地恢復、發展,產量不斷上升,僅半年時間產量就達到160噸,較1932年全年總產量增加60%以上,年產值突破了100萬元,較好地保障了人民民眾生活的需要,促進了全省國民經濟收入的增長,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戰爭。據4至6月份的統計,根據地節約的900擔糧食,全部支援了紅軍。
1934年1月,鐘世斌作為粵贛省代表出席了全國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9月粵贛省改為贛南省,鐘世斌仍任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當時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嚴重挫折,鐘世斌到贛南省蘇維埃政府駐地于都縣時,看到各縣擴紅工作非常落後,連曾是擴紅模範的于都縣也只完成規定指標的5%,不由得暗暗發愁。為扭轉這種局面,鐘世斌經過一番深入調查了解之後,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他親自帶領一批幹部到贛南各縣協助搞好擴紅工作,使贛縣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動員940名青壯年參加了紅軍,完成全縣總任務的65%。

壯烈犧牲

同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不久,于都縣被國民黨軍占領。鐘世斌奉命留在地方堅持革命鬥爭。他將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工作人員及於都、會昌等地幹部和獨立營共300餘人組成贛南獨立團,自任副團長兼第二支隊政治指導員,於年底率領第二支隊開赴信康贛邊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2月12日,獨立團在閩粵贛三省交界的亂石、羅田、寒峰、熱嶺一帶與國民黨軍展開了七晝夜的激戰。在鬥爭最艱苦的關鍵時刻,鐘世斌鼓勵戰友們說:“我們要打開條血路,到油山去與陳毅、項英會合。大家不要怕流血犧牲,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們只要有一口氣,就不能投降。只要有一顆子彈,就要打擊敵人。為黨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當他們轉移到信豐與南康相交的金雞野豬窩時,遭到敵軍襲擊,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沒有衝出敵軍包圍而被俘。
鐘世斌被囚于吉安監獄。為了從鐘世斌口中得到一些紅軍的訊息,敵人對鐘世斌實行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沒說出半點黨的機密。由於他機智地隱瞞了自己的身份,敵人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游擊隊戰士,不久就釋放了他。出獄後,鐘世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儘快同黨取得聯繫。經過多方打聽,3月初,他只身前往湖南追找紅軍部隊,不幸在泰和同叛徒相遇。被出賣後,鐘世斌再次落入敵人手中,慘遭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