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

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

毛主席一生3次提到“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從此,錦州蘋果與遼瀋戰役和錦州這座英雄的城市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成為錦州的象徵。

簡介,源起,電報露端倪,“蘋果精神”永流傳,老將軍、老戰士的“蘋果”回憶錄,《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一書出版,生生果園今天如何,

簡介

錦州屬於遼寧省南部,“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50多年前,毛澤東主席在不經意間,為錦州及錦州蘋果做了一個絕佳的“廣告”。那么,毛主席是什麼時候說的這句話?是誰把這件事匯報給他的?其中提到的戰士又是哪個部隊的?這些歷史一直都是個謎團。
李偉,遼瀋戰役協會秘書長。兩年多以來,他走訪了數十位老專家、老戰士和知情人,查閱了當年“東總”有關遼瀋戰役的166份解密電報,通讀了近百本史書和回憶錄,終於將這段歷史清晰地還原。
通過了解,終於把“蘋果精神”流傳至今。

源起

遼瀋戰役紀念館的講解詞,對毛主席的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沒想到這一查就是兩年多。”談起事情的起源,李偉這樣說。
在《毛澤東選集》第五卷里,李偉查找到了毛主席第一次提及“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的情況,那是在遼瀋戰役勝利八年之後,也就是毛主席在1956年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原文是這樣寫的:“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有很多蘋果,我們的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這個訊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
“當時,全國解放戰爭的戰事複雜,浩如煙海,但事隔八年之後,毛主席仍然記得戰士‘不吃蘋果’的故事,並用這個‘不吃蘋果’的故事,教育全黨要加強紀律性,保持艱苦奮鬥的革命本色不變。”李偉感觸頗深地說。
但是,據史料記載,毛主席在戰爭年代從未到過錦州,他怎么知道錦州出蘋果呢?遼瀋戰役期間,是誰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主席的?蘋果園在什麼地方?李偉在浩瀚的史料中痴痴地搜尋著歷史的足跡。
李偉和遼瀋戰役紀念館高級研究員宋祥門老師以及多位史學家共同研討,最後得出一致結論———毛主席看到了“東總”上報給中央軍委的有關材料,才知道了“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的故事。那么,這是一份什麼材料?是哪個部隊逐級上報的呢?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為撥開迷霧,李偉繼續著他的尋找。
雖然大家都認為該從查閱“東總”的有關原始材料入手,但是,歷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那些材料保存在什麼地方?是否屬於軍事機密呢?親歷這些戰爭的人多已作古,難道就讓這個歷史謎團,隨著故人的離去而被深深地埋藏嗎?

電報露端倪

在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支前館,珍藏著這樣兩面錦旗,上面分別寫著“仁義之師”和“秋毫無犯”,這兩面錦旗的受贈者是原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十師。當時興城郊外有一個叫韓家溝的蘋果園,城內有儲存蘋果的果窖,部隊入城後,不吃老百姓的一個蘋果,體現了戰士們的高尚情懷。據這兩面錦旗的徵集者宋祥門老師介紹,這兩件文物是他在1959年建館之初徵集到的,當時部隊並沒有說這兩面錦旗是因為“不吃蘋果”而獲得的,只是說是因為部隊模範地遵守了《入城八項守則》,而受到了“東總”的表獎。
2004年初,一位專家建議李偉查一查“東總”和毛主席之間的電報。“東總”與毛主席的電報原本屬於“AAAA”級的絕密電報,但這些機密檔案已於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解密,並收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史料(遼瀋戰役卷)1993年版》一書中。在這本比磚頭還厚的大書里,李偉共查閱了有關遼瀋戰役的電報166份,其中有這樣一封題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關於九、十兩月作戰總結至毛澤東等電》的電報,在這封電報里,李偉找到了有關“蘋果”的重要信息。電報的原文有這樣一段文字:“毛主席並東北局:部隊對執行戰場及城市紀律進步較以前突出,義縣興城錦州瀋陽等城都沒有侵犯私人工商業及城市人民的利益。一切工廠、公共機關(錦州受炮火摧毀)保護比較完整,在興城解決戰鬥後,縣政府只少了一把修理電話的鐵鉗,並有部隊立即清查交還。某地主之大批蘋果,戰士一個未動……”原來,是林、羅、劉、譚在發給毛主席的電報中,報告了關於“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的有關情況。

“蘋果精神”永流傳

根據這份電報,李偉找到了關於“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的第二個證據,進一步確認了“蘋果”故事的真實來源。然而,究竟是哪個部隊不吃蘋果,部隊在什麼地方不吃蘋果呢?李偉又從頭開始梳理,以準確認定錦州戰役的部隊序列和作戰區域及方位。
史料顯示,1948年,根據全國戰局和東北戰局的軍事態勢,毛主席向林彪發出了關於全殲東北國民黨軍的作戰指示:“為了殲滅這些敵人,你們現在就應該準備使用主力於該線(錦州),而置長春、瀋陽兩敵於不顧,並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兩地援錦之敵。”根據毛主席的作戰指示,林彪作出了遼瀋大戰的布置,集結重兵在“遼西走廊”一線,決定以五個縱隊攻城,以六個縱隊分別預設埋伏在錦州東西兩側的黑山和塔山一線。根據這段歷史,李偉把重點查找對象放在二、三、七、八、九這5個縱隊上。在一本老將軍的回憶錄上,終於找到了有關不吃“蘋果”的情況。在呂村夫將軍(原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七師的宣傳科長)所著的《旋風部隊》中這樣記述:“義縣戰鬥結束後,三縱八師來到了錦州城北郊的果園,正值秋收季節,紅艷艷的蘋果掛著晨露,誘得戰士們只咽口水,但人民的軍隊有鐵的紀律,民眾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動,蘋果就更不能動了……”
李偉告訴記者:“通過這些老將軍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證明,‘不吃蘋果’的故事,就發生在三縱、四縱、七縱等攻錦作戰的部隊,蘋果園的地點就在錦州的南山和北郊地帶。至於是哪些戰士不吃蘋果已無法考證,其實,也沒有必要考證到每一個人,因為‘不吃蘋果’的是一個戰鬥的集體。”
李偉說:“現在,我終於可以沉思下來,遙想戰火紛飛的當年。錦州與戰爭的主題,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這段光輝的歲月遠去了,但是,歷史銘記了他們的豐功偉績,銘記他們的‘蘋果’精神。”

老將軍、老戰士的“蘋果”回憶錄

周桓上將(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在他的《遼瀋戰役的政治工作》中這樣記述到:“當時,正是金秋時節,錦州地區的蘋果樹上果實纍纍,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伸手可得,儘管在此地構築工事的戰士們勞累饑渴,但是都自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一個去拿蘋果的,真正做到了“秋毫無犯。”
呂村夫將軍(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七師宣傳科長)所著的《旋風部隊》中這樣寫到:“義縣戰鬥結束後,三縱八師來到了錦州城北郊的果園,正值秋收季節,紅艷艷的蘋果掛著晨露,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下越發可愛,也誘得戰士們直咽口水,但人民的軍隊有鐵的紀律,民眾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動,蘋果就更不能動了。在連長的命令下,各班將地上的蘋果掃在一起,騰出地方坐下休息。”
焦玉山將軍(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十二師34團團長)所寫的《堅守塔山堡》的文章中記載得更加細緻:“當時,塔山後面山坡的蘋果樹上果實纍纍,勞累的戰士們坐在蘋果樹下休息,雖然,又飢又渴,但卻無一人去拿。程子華司令見此情景,就問我是哪個部隊,我回答說:‘是我們團的預備隊二營’!程子華司令高興地說:‘真是個好部隊呀!’”。
吳富善將軍(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政委)所著的《吳富善回憶錄》中也簡單地提到了部隊在攻打錦州時,遵守紀律、不吃蘋果的情況等等。

《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一書出版

1956年11月15日,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說:“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訊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認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毛主席的這段話不但高度讚揚了解放軍戰士,也使世人認識了錦州,認識了錦州的蘋果。今年恰逢毛主席講話50周年,市政協學習宣傳與文史委員會編輯出版了《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一書。書中以蘋果為主線,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分生生果園、蘋果豐碑、錦州市果樹農場、錦州縣(市)區蘋果產業、“中國蘋果王”誕生記、錦州蘋果苗木在外地、蘋果文化建設、錦州蘋果展望等八章記述了錦州蘋果的發展軌跡,是迄今為止以系列蘋果文化為題材的處女之作,為更好地弘揚蘋果精神,加強蘋果文化建設,進一步推動錦州蘋果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生生果園今天如何

生生果園遺址已被列入錦州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由四部分構成:生生果園辦事處、小姐樓、果窖、耕余學院。
(1)生生果園辦事處:已由個人出資,對房屋、炮樓、院路台階、院牆、大門進行了全面修繕,基本恢復舊貌。
(2)小姐樓:1996年被出售給個人,據看房的人員介紹,該樓內非常涼爽,夏天睡覺也得蓋被。
(3)果窖:1997年被出售給個人,1998年又被轉售,之後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
(4)耕余學院:1996年被出售給個人,當時只剩框架,後房屋得到了全面修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