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堂春·墜髻慵梳

《錦堂春·墜髻慵梳》是北宋詞人柳永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女主人公無心梳妝打扮,原因是思念所愛之人;下片寫女主人公因愛生恨,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懲罰所愛之人。整首詞用代言體,摹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細節刻畫一氣呵成,將她因愛深而恨極的情狀寫得淋漓盡致,聲口畢肖。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錦堂春
墜髻慵梳,愁娥懶畫,心緒是事闌珊。覺新來憔悴,金縷衣寬。認得這疏狂意下,向人誚譬如閒。把芳容整頓,恁地輕孤,爭忍心安
依前過了舊約,甚當初賺我,偷剪雲鬟。幾時得歸來,香閣深關。待伊要、尤雲殢雨,纏繡衾、不與同歡。盡更深、款款問伊,今後敢更無端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錦堂春:詞牌名,《樂章集》注“林鐘商”。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平韻。
⑵墜髻(jì):下垂的髮髻。慵:懶。
⑶愁娥:愁眉。
⑷是事:事事,凡事。韓愈戲題牡丹》:“長年是事皆拋盡,今日欄邊暫眼明。”闌珊:衰減;消沉。此指心情低落。
⑸新來:近來。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新來瘦,非乾病酒,不是悲秋。”
⑹金縷衣寬:意謂身體消瘦了。金縷衣,綴以金絲的衣服。此泛指漂亮的衣妝。
⑺認得:知道。疏狂:狂放不羈的樣子。此指狂放的人。劉禹錫《題竇員外新居》:“莫言堆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意下:心中。
⑻“向人”句:意謂若無其事的和別人說笑閒聊。誚(qiào):責怪。譬(pì)如閒:若無其事。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夫人可來積世,瞧破張生深意,使些兒譬似閒醃見識,著衫子袖兒淹淚。”
⑼整頓:整理。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⑽孤:辜負。孤為辜的本字。
⑾爭忍:怎忍。白居易《華陽觀桃花時》:“爭忍開時不同醉?明朝後日即空枝!”
⑿甚:為什麼。賺:騙。
⒀剪雲鬟(huán):古代情人離別,女方常剪髮相贈。雲鬟,女子如雲的發鬟。
⒁尤雲殢(tì)雨:比喻纏綿於男女歡愛。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三停來是閨怨相思,折半來是尤雲殢雨。”
⒂繡衾:繡花被子。
⒃更深:夜深。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款款:緩緩,慢慢。杜甫曲江》:“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⒄更:再。無端:無賴。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你這箇無端的賊吏奸猾,將老夫一謎里欺壓。”

白話譯文

墜亂的頭髮無心梳理,緊鎖的愁眉懶得描畫,心緒凌亂,事事不順。近來覺得無比憔悴消瘦,身上的金縷衣也顯得寬鬆了許多。知道如今你這個風流的浪子,心裡對我已直是視若等閒。我應該整理好美麗的容顏,這樣地輕易辜負青春年華,怎能安心?
你又和從前一樣過了相約的歸期,既然這樣,為何當初要騙我剪下一綹秀髮相贈?等到什麼時候你回來,我要把你緊緊關在家門外;等到你想要和我歡愛時,我要緊纏鴛鴦繡被,不與你同床共枕;等到更鼓已深,我才慢慢地問你,今後還敢這樣無賴失約嗎?

創作背景

柳永是一位帶有濃厚市民意識的詞人,他的許多歌妓情詞,都以世俗的心理、趣味來描寫愛情故事,充滿了平凡、瑣細而又甜蜜、愉悅的市民情調。這首《錦堂春》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詞作之一。詞的具體創作年份暫不可考,因為此詞內容涉及歌妓,故此詞應該是作於柳永未出仕之前。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主人公是一位對情人愛極又恨極的歌妓。詞一開篇,“墜髻慵梳,愁蛾懶畫”一組四字對偶句,直接表現這位婦女的精神狀態,髮髻已鬆散了,而她卻“慵梳”;娥眉已經含愁不展了,而又“懶畫”。司馬遷在《 報任安書 》中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女主人公沒有心情梳妝打扮,似乎是與“悅己者”有關。“心緒是事闌珊”是對前面的一個總結,描述她心緒不佳,消沉倦怠,任何事情都無心去做了。這三句由外到內,女主人公的行為源於心緒不佳,從而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狀態。凡事都打不起精神來做,不只梳妝打扮是如此。內里意興闌珊,外則面容憔悴了,身體消瘦了。“金縷衣寬”,衣裳變得寬大了,便是身體瘦下去了的證據。古人每以衣頻寬松表示身體消瘦,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詞也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
以上幾句塑造了一個神情憔悴、心緒煩亂的女性形象,在寫法上沿襲了唐五代以來對懶美人的類型化描寫,與溫庭筠筆下的“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很相似。但接下來的兩句,就衝出了類型化的窠臼,成為“這一個”女子所獨有的自白。“認得這疏狂意下,向人誚譬如閒。”想來那輕狂的浪子一定又在外面若無其事地同別人調笑取樂,早把我丟在腦後了。女主人公之所以無心梳妝,消瘦憔悴,都是因為“疏狂”的他。“認得”表明她非常了解這個負心人風流輕狂的性情,也暗示了他如此這般也不是第一次了。用“這”字領出,有表意的功能,甚至起著強化的作用。這個“人”字是女子自呼口吻,用來表達女子怨恨的心情。至此,作者將抒情主人公思念怨恨的對象點明了,對方對自己的態度也已明了。
市民婦女比較注重現實的個人利益,不願聽人擺布自己的命運。所以,詞中的女子並不因這個“疏狂”的年青人,而長久地沉溺憂傷之中。她要進行抗爭,甚至可以採取各種報復行動。“把芳容整頓”,這是她不甘向命運屈服的第一步。這句與開篇二句照應。由“芳容”一詞可知,女主人公對自己的容貌還是很有自信的。“恁地輕孤,爭忍心安”,這是上片詞意的小結,預示著她將要發泄一腔不平的怨恨。至此,上片在女主人公決心振作起來的時候結束了,這也暗示了下片詞意發展的線索。
過片補敘浪子違約不歸,騙取了她的忠貞,把怨憤之情推向了頂點。“依前過了舊約”,他又像從前一樣背盟失約,逾期不歸。“依前”說明他已不是第一次不信守諾言了。“甚當初賺我,偷剪雲鬟”,古代男女相別之時,有訂立盟約,女子剪髮以贈的習俗。贈發的意義是為了讓男子見發如見人,另外還有以發纏住男子之心的神秘寓意。惱恨之下,她盤算著他有一天歸來,要設法收拾教訓他。
她的懲罰辦法有三個步驟:第一步:“幾時得歸來,香閣深關”,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將閨房的門緊緊關住,不讓他進來。第二步:“待伊要、尤雲殢雨,纏繡衾、不與同歡”,不讓他進被窩,對他的要求不理不睬,以此逼使和要挾對方反省和屈服。第三步:“盡更深、款款問伊,今後敢更無端。”她聽任時間僵持中過去,等待到更鼓已深,也就是半夜的時候,才嚴肅地從頭到尾、有條有理慢慢數落他的疏狂,要他悔過認錯,還要保證此後不能再無賴爽約。這些都是女主人公愛恨交錯、充滿希望和快樂的想像,貼切人物心理性格,其描寫的情景如同上演了一出夫妻之間鬥氣的輕喜劇。至此,全詞嘎然而止,至於這女子是否會或怎么樣實施她心中計畫,詞中不再多言。
這首詞用代言體,摹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細節刻畫一氣呵成,將她因愛深而恨極的情狀寫得淋漓盡致,聲口畢肖。在這首詞中,柳永塑造了一位與傳統文人詩詞中的女性迥異其趣的市井女子形象,她潑辣、自強、有手段、敢抗爭。詞的格調雖說不上有多高,但情真味濃,絲毫不涉俗套。由此詞亦可看出柳永對風塵女子的了解和賞愛。
柳永在這裡刻意用俗語寫俗事,目的就是為了給“俗人”看。語言上,他主要用淺近的白話,甚至市井俗語,如“是事”,“認得”、“誚”、“恁地”、“爭”、“賺”、“無端”等表現力很強的通俗文學語言。結構上,他主要採用市民所喜聞樂見的淺型結構方式,有細節、有情節,能夠緊緊抓住讀者。

名家點評

  1.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婉約詞派的流變》:在柳永筆下,這位風塵女子,如小兒女一樣的純潔,感情真實,可卻有點狡黠。她愛其所當愛,怨其所當怨;就是她的“不與同歡”,也絕非矯揉造作,恰是她執著的愛的一種特殊變現形式。從這曲折起伏、動盪開闔的描述中,愈見出她那愁思無狀的寂寞情懷。
  2. 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員謝桃坊《宋詞概論》:這是代言體作品,變現一位市民婦女曲折複雜的心理……這位市民婦女不拘封建禮法,不甘示弱,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個形象不同於傳統詩詞中溫柔敦厚,逆來順受,聽天由命的婦女想像,它本身即具有反封建的意義,故能深深感動市民民眾。

作者簡介

柳永(984?一1053?),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省崇安縣)人。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於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柳永畫像柳永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