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單8號

錦單8號是錦州農科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選系錦719為母本,外引系丹340為父本雜交育成的中晚熟優質玉米單交種。

錦單8號株型緊湊,葉片上沖,葉片數20~21片,成株高270~280厘米,穗位120~125厘米,穗長21~23厘米,穗粗5.0~5.5厘米。高抗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絲黑穗病,高抗倒伏、較抗玉米螟。錦單8號子粒金黃色,屬於半硬粒型,角質多,子粒含粗蛋白10.5%,粗脂肪4.2%,總澱粉72.18%.可溶性糖5.81%,賴氨酸0.23%,適口性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錦單8號
  • 別名:錦試8號
  • 作物名稱:玉米
  • 選育單位:錦州農科院玉米研究所
  • 親本來源:錦719×丹340
  • 審定編號:遼審玉[1999]72號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錦單8號(原名錦試8號)是錦州農科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選系錦719為母本,外引系丹340為父本雜交育成的中晚熟優質玉米單交種。錦719是由美國先鋒種子公司CM190-002雜交種連續多代自交選育而成(屬於Rei天系統),丹340是丹東農業科學院選育的(屬於旅大紅骨系統)。二者地理遠緣,無親緣關係,而且一般配合力好,因此二者的組合就產生了玉米新品種錦單8號。
錦單8號是1992年選配的雜交組合,1993年在錦州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內進行產量觀察鑑定試驗,表現突出;1994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表現優良;1995年參加遼寧省玉米區試的預備試驗;1996~1997年參加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1997~1998年參加省生產試驗;1999年通過遼寧省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錦單8號,審定編號:遼審玉[1999]72號。

特徵特性

植物學特徵:錦單8號種子發芽勢強,易出苗,幼苗健壯,葉色黃綠,芽鞘紫色,易保苗。株型緊湊,葉片上沖,葉片數20~21片,成株高270~280厘米,穗位120~125厘米,穗長21~23厘米,穗粗5.0~5.5厘米,穗行數16~18行,千粒重350~380克,出籽率85%~86%。
生育期:錦單8號屬中晚熟品種、1996~1997年省區試生育期為128~130天。
抗病性:抗病接種鑑定證明,錦單8號高抗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絲黑穗病。該品種根系發達,莖稈堅韌,高抗倒伏。在玉米螟危害嚴重的情況下,其蟲食率較低,較抗玉米螟。在1997年和1998年旱澇差異顯著的不同年份該品種保持了高產穩產,表現了較強的抗旱性和耐澇能力。活稈成熟不早衰。
品質:錦單8號子粒金黃色,屬於半硬粒型,角質多,經檢測分析子粒含粗蛋白10.5%,粗脂肪4.2%,總澱粉72.18%,可溶性糖5.81%,賴氨酸0.23%,適口性好。

產量表現

  • 錦州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所內產量
觀察鑑定試驗平均單產11461.2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27.5%,1994年所內品種比較試驗,平均單產8308.5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2.4%,比對照鐵單10增產28.8%。
  • 遼寧省區域試驗
1995年參加遼寧省區試預備試驗,平均單產9141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沈單7號增產16.0%;1996年參加省區域試驗,平均單產8803.5千克/公頃,比對照種增產15.5%;1997年省區試平均單產7437千克/公頃,比對照種增產15.9%。
  • 遼寧省生產試驗
1997年破格升入遼寧省生產試驗(區試與生產試驗同年進行),平均單產6849千克/公頃,比沈單7號增產11.6%。199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單產9396千克/公頃,比對照種掖單13增產7.2%。兩年平均單產8122.5千克/公頃,比對照種增產9%,產量居第3位。

適種區域

該品種適應性強,適宜中國華北春玉米種植區及遼寧省廣大地區種植。在山東、河南、吉林、內蒙古的部分地區也可種植,以平肥地種植為好。

栽培技術

制種:先播母本,待母本播種7~l0天后,播第1期父本。1期父本播後3~4天,播第2期父本。父母本行比1:6。母本密度每公頃60000株,父本密度每公頃60000株。中等肥力一般每公頃制種產量在3750~4500千克。
播種期:春玉米區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種為宜。
種植密度:該品種清種一般每公頃保苗48000~50000株,比空種植每公頃保苗54000~57000株,以比空種植為好。
施肥:中等肥力每公頃施農家肥45000千克,施口肥(多元複合肥)每公頃(300~375千克)。追施尿素(大喇叭口期)每公頃450千克。
病蟲害防治:苗期蟲害主要有粘蟲、蚜蟲、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鈴蟲等,為了減少病蟲害發生可以選擇輪作倒茬適期播種,春播淺覆土。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對種子的啃食可選擇種子包衣這種基本措施。防治方法可用樂斯本、乙醯甲胺磷1000倍液噴霧。地下害蟲地老虎主要發生在春玉米地里,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拔節期用2,4-D可有效減輕大紅蜘蛛、夜蛾、玉米鑽心蟲等蟲口密度。
防止倒伏:倒伏多由密度太大,光照、根系發育不良,水肥管理不當,病蟲害危害等原因造成。中後期倒伏對產量影響較大,應儘量避免或減輕。防止玉米倒伏主要有合理密植,最佳化水肥管理,開溝培土,化控處理等措施。
適時收穫:正確掌握玉米的收穫期,是確保玉米優質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完熟期後若不收穫,這時玉米莖稈的支撐力降低,植株易倒折,倒伏結果穗接觸空中惹起霉變,而且也易遭受鳥獸危害,使產量和質量形成不應有的損失,若乳熟期過早收穫,這時植株中的少量營養物質正向籽粒中保送積聚,籽粒中尚含有45%~70%的水分,此時收穫的玉米晾曬會費工費時,曬乾後千粒嚴重大降低,據實驗,乳熟期收穫普通可增產2~3成,而且質量清楚下降,因此,正確掌握玉米的收穫期十分重要,因此,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穫期;若停止莖稈青貯時,可適當延遲到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穫,因玉米與其他作物不同,籽粒著生在果穗上,成熟後不易零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後熟作用,玉米的成熟需閱歷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三個階段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莖葉變黃,果穗苞葉枯白,籽粒變硬(指甲不能掐入),顯出該品種籽粒色澤時,玉米即成熟可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