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鐵道之夜(宮澤賢治創作童話)

銀河鐵道之夜(宮澤賢治創作童話)

《銀河鐵道之夜》是日本作家宮澤賢治創作的童話,敘述一個貧苦而孤獨的少年在夢中和好友乘坐火車暢遊銀河的故事。

作者以其神妙之筆建構了一個繁華似錦的銀河世界,美不勝收的景致下又隱含了一個悲哀孤獨的情感世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銀河鐵道之夜
  • 外文名稱:銀河鉄道の夜
  • 創作年代:1925-1933年
  • 文學體裁:童話
  • 作者:【日】宮澤賢治
  • 字數:約2400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爭議,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名叫喬邦尼的男孩,有一天在山丘上睡著了。在睡夢中,他搭上了一趟開往天國的銀河鐵道列車,和班上他最喜歡的男孩康貝瑞拉一起來到了天國。然而當他醒來,發現這不過是一個夢。但當他跑下山丘回家時,卻聽到了一個幾乎讓他不敢相信的訊息:康貝瑞拉在河裡淹死了。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午後的課
第四章 半人馬星節之夜
第七章 北十字星與新生代海岸
第二章 在印刷廠工作
第五章 山崗上的氣象標
第八章 捕鳥人
第三章 家
第六章 銀河火車站
第九章 喬邦尼的車票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日本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又出兵西伯利亞,還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為了滿足軍需,日本政府對內橫徵暴斂,資本家、地主趁機殘酷剝削和壓榨人民。1927年的金融恐慌以及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給日本經濟造成空前的打擊,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罷工浪潮此起彼伏。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給日本經濟、文化、社會、人民生活各方而帶來毀滅性損害。岩手等東北地區更是雪上加霜,常年受乾旱、低溫、暴雨、暴風雪等自然災害影響,農作物歉收,學生擔負不起學費中途退學者增加,販賣女兒家離子散的悲劇相繼出現。
《銀河》體現了上述時代特色。喬班尼家可以說是小市民的代表,家居陋巷、房屋窄小,一家之主的父親被生活所迫,拋下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遠離家鄉去北方捕魚。但是,父親遲遲未歸和謠傳父親進了監獄,都說明以捕魚為生者的艱辛。學童喬班尼履行著父親的義務。眾所周知,文明開化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但是隨之而來,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經濟危機帶來災害,在戰禍和危機中,為了謀求利潤,資本家剝削壓榨人民,甚至非法雇用童工。喬班尼早晚辛苦地工作,也僅能換來麵包和方糖。
個人背景
1922年,妹妹敏子的去世讓作家悲痛欲絕,而這種痛失親人的感覺讓作家產生了一種想表達人類面對苦難時想拯救自我、拯救他人以及獲得解脫的主題的願望。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宮澤賢治還在對它加工潤色。可惜的是,還沒完成,他就與世長辭了。所以,《銀河鐵道之夜》是一部“永遠的未完之作”。
《銀河鐵道之夜》,賢治先後寫了四稿,第一稿寫於1924年,但第一稿及第二稿僅殘留了一部分。第三稿大約是寫於1926年,第四稿是寫於1931年左右。流傳的版本幾乎都是第四稿。

人物介紹

喬邦尼
喬邦尼是個生活獨立又懂事的好孩子,父親已經好久沒有回來了,他一邊在印刷廠工作一邊照顧生病的媽媽。有一次,送牛奶的沒有來,他就去給媽媽取牛奶。在取牛奶的路上,喬邦尼碰到了同學,他主動跟同學們打招呼,沒想到又一次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
喬邦尼是一個貫穿整部小說的人物。至於賢治為什麼會給他起了這么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學者們也是莫衷一是。不只是他,連後面的坷貝內拉、欺侮喬邦尼的扎內利,也都有一個義大利式的洋名。有一種比較典型的說法,認為不只是人物的名字,包括這部作品的主題、貧窮孤獨的少年形象、自我犧牲精神等等,都受到了19世紀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的影響。喬邦尼通常被看做是作者、即賢治的化身,是賢治孤獨感的縮影,而這個孤獨少年的銀河之旅,則被看成是一個少年走向成長、走向成熟的“通過儀式”。
康貝瑞拉
康貝瑞拉是喬邦尼唯一的好朋友,從來不嘲笑他,也只有康貝瑞拉理解喬邦尼。至於這個人物的原型,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認為,是賢治死去的妹妹。這裡有這樣一個背景,就是賢治執筆《銀河鐵道之夜》的前兩年,最愛的一個妹妹病逝了,這曾讓賢治悲痛欲絕。
捕鳥人
在喬邦尼的銀河之旅中,賢治讓這個滿臉紅鬍子、背還有點駝的男人陪伴了喬邦尼不短的時間。這個生前以殺烏為生的捕鳥人,雖然上了這趟銀河鐵道。但似乎與其他奔赴天堂的人不同,是個被彼岸拒絕的靈魂。所以說他是一個靈魂,是因為他竟然可以穿透車廂,明明剛才還坐在喬邦尼他們的身邊,一下子卻出現在車外的河邊上了。而當他抓了一袋子鳥之後,一揚手,做了一個中彈士兵臨死前的僵硬的姿勢,就又回到了車廂里。他沒有能夠到達天堂,在天鷹車站附近,他就消失了。在這個造型有點魯莽、粗野的人物身上,卻寄予著賢治的信仰與思想,他是喬邦尼這趟銀河之旅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人物。因為正是通過捕鳥人,喬邦尼才有了同情心,才讓他產生了“只要這個人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自己情願站在那個發光的銀河的河灘上,連續站個一百年替代他捕鳥”的想法。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作品以追望幸福為主題,但是過程和結局則帶有一種悲劇性。和小主人公喬邦尼最要好的朋友康貝瑞拉最終溺水而亡——那個最能傾聽自己聲音的夥伴也不存在了。人生的這趟列車上,人與人沒有百分之百的重合,最終留給喬邦尼的依然是孤單。
融入社會生活、通過人際交往來充實自我和豐富自我、創建一個自我的社交網路是每個社會人的基本訴求。這一願望很大層面上是通過與夥伴建立長久性的、建設性的人際關係來實現。人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不可能離開與他人的互動與合作。換句話來說,人的幸福生活是個人與同伴共同建設而實現的。
在《銀河鐵道之夜》中,列車帶著孩子從三次元世界來到四次元空間,並且,伴隨著喬邦尼的是一張綠色通行證。雖然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往任何一個想去的地方,但是,當他發現別人無法同行、特別是一旁的捕鳥人用一種艷羨的目光看著那個綠卡片時,他突然同情起對方來。他“感到雖然素昧平生,但自己願意將身上所有吃用的東西全部送給他,幫他分擔痛苦和憂傷。只要捕鳥人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己甚至可以站在閃光的銀河河灘上,代替他捕捉白鷺,哪怕要站上一百年。”然而,生活本來如此——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別人。這就像列車上來來優過的旅客樣,每個人都有自己到達站點,因此,我們既不可能和別人分享過去,一也不可能和別人同向未來。孩子天真地想與捕鳥人分享漫遊的夢想只能是一種奢望,因為,在每個人旅行的路途上擔負的責任和給予的意圖都是不一樣的。人們只能在自己的站台繼續開啟屬於自己的下一段旅程,而他人無法同行。如果說旅行讓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一個地方是屬於戲劇性的,那么,旅程結束時,人們作鳥獸散則是帶有悲劇性的。

藝術特色

《銀河鐵道之夜》的主體背景本就是在光線較暗的夜晚。影不可能離開光獨立存在,於是光與影的表現顯得尤其重要。第四章中“他穿過黑乎乎的扁柏林蔭道,從鎮子高崗上走下來。斜坡下面一盞高大的路燈,放射出銀白色的美麗光芒。喬邦尼大步流星走到燈下,一直像妖魔一樣跟在喬邦尼身後的那道細長、模糊的陰影,逐漸變得清晰而濃重,捉迷藏般地轉到喬邦尼的側面。”此處是本文關於影的較為重要的一處描寫。漆黑的背景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光源,越接近光源所投下的影子濃度越深,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明暗反差。較強的陰影增加物體的厚重感,較弱的陰影體現物體的輕盈感。這本是一個孩子的童趣所在,但是唯一的光源、強烈的明暗反差,一個人的自娛自樂似乎並不那么輕鬆快樂,再次強調了人物喬邦尼的孤單。這種孤獨感貫穿了全文。
這種孤獨感應該是來自於喬邦尼的身世,母親臥床不起、父親常年不在家使喬邦尼倍受大家的排斥。即使是銀河節這樣的節日喬邦尼還得去打工、為母親取牛奶等,這些熱鬧似乎都與他無關。其次,來自於唯一的好友柯貝內拉。原本和柯貝內拉一起進行銀河之旅喬邦尼十分開心,但是旅途的終點柯貝內拉卻消失了,最後得知柯貝內拉溺水身亡的訊息。一種強烈的孤獨感油然而生。這或許還帶有作家自身的感情色彩。宮澤賢治一生只活了37個年頭,自幼體弱多病,卻心懷悲天憫人之情,與父親關係緊張,不安於宿命,家中除了妹妹無人能理解自己,可謂深受孤獨感的折磨。

作品影響

《銀河鐵道之夜》在日本被孩子們廣泛閱讀,它已經影響了幾代人。它被喜愛的程度從《文藝春秋》雜誌在1989年所作的調查“20世紀你最喜歡的十本日本著作和十本海外著作”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銀河鐵道之夜》與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同居第十位,遠遠領先於川端康成、太宰治、谷崎潤一郎、三島由紀夫等文學家的作品。

作品爭議

關於《銀河鐵道之夜》是否是兒童文學,在日本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主張它是兒童文學的一派認為:它不僅是宮澤賢治的代表作,而且還是日本近代兒童文學的代表性作品。反對一派則認為:孩子們讀不懂這個故事。

作者簡介

宮澤賢治,日本作家。1896年生於東北地區岩手縣花捲町(現為花捲市)富商家,卻以家業為恥。曾擔任過農業學校教師,任教四年即辭去公職,離家獨居於花捲市郊外,過著普通農民生活,並致力於農村改革,親自指導農民改良水稻栽培方法與改良土壤、肥料等。二十八歲時自費出版了“一個要求特別多的餐廳”童話集,與“春與阿修羅”詩集。三十七歲時留下大批手稿,告別了他短暫的人生。宮澤賢治的作品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散布在英國、德國、瑞典、印度、中國、韓國、北韓等各地,這些國家的學者還時常赴日進行宮澤賢治研究。日本國內的宮澤賢治研究團體則無計其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