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柱委陵菜

釘柱委陵菜

釘柱委陵菜(學名:Potentilla saundersiana)為薔薇科委陵菜屬的植物。分布在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青海、山西、寧夏、四川、新疆、雲南、甘肅、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2,600米至5,150米的地區,多生於多石山頂、高山灌叢、山坡草地和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關變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圓柱形。花莖直立或上升,高10-20厘米,被白色絨毛及疏柔毛。基生葉3-5掌狀複葉,連葉柄長2-5厘米,被白色絨毛及疏柔毛,小葉無柄;小葉片長圓倒卵形,長0.5-2厘米,寬0.4-1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多數缺刻狀鋸齒,齒頂端急尖或微鈍,上面綠色,伏生稀疏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沿脈伏生疏柔毛,莖生葉1-2,小葉3-5,與基生葉小葉相似;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外面被白色長柔毛或脫落幾無毛,莖生葉托葉草質,綠色,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通常全緣,頂端漸尖或急尖,下面被白色絨毛及疏柔毛。
聚傘花序頂生,有花多朵,疏散,花梗長1-3厘米,外被白色絨毛;花直徑1-1.4厘米;萼片三角卵形或三角披針形,副萼片披針形,頂端尖銳,比萼片短或幾等長,外被白色絨毛及柔毛;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下凹,比萼片略長或長1倍;花柱近頂生,基部膨大不明顯,柱頭略擴大。瘦果光滑。花果期6-8月。
釘柱委陵菜廣布於中國北部及西南部高山地區,植株高矮,毛茸多少均有變異,掌狀複葉以5小葉為多,也有3小葉,有時最下兩小葉稍有間隔成亞羽狀,葉邊鋸齒或深或淺,有的成裂片狀變異較大。

生長環境

生山坡草地、多石山頂、高山灌叢及草甸海拔2600-5150米。

分布範圍

產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四川、雲南、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和錫金也有分布。

相關變種

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叢生釘柱委陵菜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矮小叢生,根向下生長較細,葉常3出,小葉寬倒形,邊緣淺裂至深裂,單花頂生,稀2花。
產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生高山草地及灌木林下,海拔2700-5200米。
裂萼釘柱委陵菜的特點:葉3-5掌狀複葉,小葉邊緣有多數鋸齒,上面或多或少密集伏生絹狀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及絹毛,副萼片常有2-3裂齒,稀4-5裂,與萼片近等長,外面密被白色絨毛及柔毛,可與其他變種相區別。
產雲南、西藏。生山坡草地、高山灌叢、草甸,海拔3400-4100米。
羽葉釘柱委陵菜的特點:基生葉小葉(3-)5-7(-8)近羽狀排列,上面密被伏生絹狀柔毛;副萼片頂端急尖或有1-2裂齒。
產四川、雲南。生高山草地、多石礫地,海拔3100-36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