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貢茶

金沙貢茶

清池茶歷史悠久,最早要追溯到西漢時期。據史書記載,西漢元鼎20年(公元前135年),漢中郎將唐蒙受漢武帝委派,徵發巴蜀士兵千人,加上糧食、布帛、金銀、珠寶等輜重隊伍1萬餘人,從赤水河口符關(即今日四川省合江南關上碼頭)出發,沿赤水河上行,來到了緊鄰古藺的清池停留,後輾轉北盤江直達夜郎國,並勸夜郎王多同歸附漢家王朝。

2009年金沙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貢茶之鄉”,所以清池茶又被稱作“金沙貢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池茶
  • 外文名:qingchi tea
  • 出現時間:公元前135年
  • 出現朝代: 西漢
  • 位置:貴州金沙
  • 別稱:金沙貢茶
產地,歷史,發展,其他,貢茶之鄉,新發展,清池茶,發展趨勢,

產地

古茶樹無疑是清池貢茶的見證,但當年的貢茶是怎么走出去的呢?我們把目光投向了腳下的鹽茶古道。鹽茶古道縱貫川黔兩省,跨越魚塘河,穿過清池鎮,北是四川省古藺縣,南為貴州省金沙縣,在縣境內以魚塘河為界,寬1米、長約70餘公里,從西北向東南依次經過清池、石場等數十個村寨。全線置有石券拱和石板鋪就的大小津梁10餘座。其路面均墁有承受力強,抵抗磨耗和保持平整的自然石塊。我在清池鎮境內,古鹽道縱橫交錯,石板上當年運鹽大軍歇氣時用背杵扎在石板上的“杵盤印”還清晰可見。
金沙貢茶
踩著滄桑綿長的鹽茶古道向西走,大約5公里處在下里匡岩,到魚塘河邊上。這是一條美妙絕倫的河。從雲南鎮雄發源,一路駛來,一頭栽進清池地界。把幾十公里長的身影繹化成一條綠飄帶,纏繞在一座座青峰之間。緩時清澈見底,清瑩瑩的水,映著藍瑩瑩的天;急時瀑布飛瀉,咆哮如雷,吼聲震天,在該河的活魚塘處一塊突兀的石柱上題刻的“雷吼濤聲”四個大字仍依稀可見。河兩岸青山對峙,樹高林密,沒有機器轟鳴,只有鳥語花香。它是金沙的母親河,河水一路向東,下游不到百里便是聞名世界的茅台酒廠,被稱為茅台河或赤水河,最後在四川合江匯入長江。蜀鹽走貴州,鹽登赤水河,這裡作為赤水河的上游,應該是除了茅台鎮之外的最後一個川鹽入黔必經之地了。據說,“清池的茶葉名動天下,也是因了這條河。”
金沙貢茶
順著南岸再往上500米處,有個地方過去立有一塊“貢茶碑”。精通地方志的清池國小校長羅成仲介紹說,這塊“貢茶碑”於嘉慶年間所立,上面刻有“清水塘茶,渡船經古藺出川,暢銷各地,年年歲貢,惜產少耳!”等字樣。可惜這塊碑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就已受破壞,散失不可尋,只在《金沙縣誌》里有記載。
由此石碑處往南上行1000米遠,到觀音岩口,又一塊“貢茶碑”立於古道邊。從上面的字跡辨認,它立於清光緒五年,但已破壞不堪,只剩下部分。據說,此處以前還有一塊石碑,也是很多年前被破壞。三塊石碑先後立於嘉慶、同治、光緒年間,因此地方百姓稱其為“三塊碑”,這一段地名也被叫作“三塊碑”。

歷史

據後來的《大定府志》記載:唐蒙出使夜郎,曾在清池停留一天,當地少數民族為了迎接唐蒙,將家中剛剛炒制的新茶讓唐蒙品嘗,口乾舌渴的唐蒙和他的軍隊品嘗到清池茶後,讚嘆說:“我從都城出發,走了近一年,還沒有品嘗到這么好的茶。”臨走時,唐蒙向當地村民購買了10斤上貢漢武帝。漢武帝品嘗後,大加讚譽,親自將此茶命名為“夜郎茶”,並傳旨作為貢茶。

發展

“要了解金沙的貢茶文化,得去清池鎮。”“金沙縣之所以能獲得‘貢茶之鄉’稱號,得益於清池古鎮。古時候,是清池的茶貢到了皇帝那兒。”清池鎮離金沙縣城60公里,位於赤水河上游的魚塘河畔,地處金沙縣西北川南線上,位於兩省三地市交界處。北與四川古藺一衣帶水,西與畢節市田坎鄉毗鄰,東與仁懷市九倉鎮、龍井鄉接壤,是全縣海拔最低的地方。
清池還保存著許多上千年歷史的古茶樹,全國罕見。在大椏,一棵碩大的茶樹立於路旁,這些樹主幹直徑60公分,高45公分;兩棵分枝直徑30公分以上。樹高約12米,根系異常發達,樹冠覆蓋面積達60平方米。省茶葉協會組織專家鑑定,它已有近兩千年樹齡,被當地人稱為“神茶樹”。但民間傳說它是當年奢香夫人的義子——魚塘河岜灰洞土酋的兒子“流涉才”父子,為置路標,引導奢香夫人去魚塘河而培植的茶樹之一,也是後來茶農們為抗拒朝廷的殘暴苛捐而毀掉茶樹、民間為紀念奢香夫人而保留倖存下來的唯一一棵古茶樹。據茶樹主人司開禮老人介紹,該樹每年可採摘上百斤茶青,加工出來的茶葉有條索均勻、湯色明亮、味醇香郁、飲後留香等特點。400多年以前,蘆竹山道士在山上掘了36眼井,取水烹煮早茶敬奉菩薩,有36種顏色和香味,朝山的人有幸喝上一杯能長壽。如今這裡居住的300餘人中,90歲以上的有5人,70歲以上的有30多人。這棵大茶樹周圍還有古茶樹300餘畝,它們都是這棵大茶樹所繁衍,高的有一兩丈。
在回龍灣。茶樹群中最大的一棵被當地人稱“大茶樹”,也是鹽茶古道上保存下來的珍貴茶樹。據專家鑑定,大茶樹樹齡在千年以上,此茶樹樹高13米,主幹直徑58公分,樹冠覆蓋面積48平方米,枝繁葉茂,每年可採摘茶青70餘斤,揉制的台茶呈褐色條索狀,葉與稈混存,用砂罐炭火烹煮,湯呈褐綠色,濃香撲鼻,有清神爽氣和明目功效。據調查,周圍上百年的茶林有600餘畝。

其他

貢茶之鄉

金沙茶產業的發展勢頭,不斷受到外界的關注和認可。貴州省金沙縣茶葉專業合作社“清池毛尖”獲金獎、“清池綠茶”獲銀獎,貴州天靈茶葉有限公司“天靈翠片”、“天靈御平”、“天靈毛尖”和“天靈女兒紅”四個品牌摘取三金一銀大滿冠。好訊息接踵而至,金沙縣榮獲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的“中國貢茶之鄉”稱號,這是該縣首次獲得的冠以“中國”名稱的殊榮,對金沙進一步打造全省茶產業重點縣必將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金沙清池貢茶正參加貴州十大名茶評比。金沙縣力爭3年發展茶園18萬畝,2020年茶園面積發展到25萬畝,茶業產值突破15億元。中國貢茶之鄉——金沙茶葉,正努力借“黔茶出山”的大好時機走向海內外。

新發展

金沙縣採取政府引導扶持,企業運作,農戶聯動的運作模式,引進了縣內外有識之士在全縣創辦茶葉企業17家,發展無性系茶葉育苗1015畝,栽種茶苗4萬畝,清水塘、清池毛尖、天靈翠片等牌茶葉先後被評為全國、全省名茶並獲國際博覽會金獎。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貢茶之鄉”,同時也被省政府列為全省15個重點茶葉產業縣之一。每年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00萬元。該縣每年又獲得“三江源”生態建設資金2000萬元茶葉發展項目。
縣政府還決定抓住這一機遇,採取整合資源等辦法,擬定用三年時間打造高標準茶葉基地10萬畝,到2015年發展到30萬畝。截至目前,金沙縣已投資13364.9萬元用於新建無性系茶園、無性系茶園育苗基地、茶區公路、小水池、沼氣能源、茶葉生產技術培訓、茶葉農機具購置補貼和土地開發復墾等工程扶持,以舉全縣之力打造貢茶之鄉。
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申報中國貢茶之鄉的決定。3月份召開了兩次專題會議進行研究,5月10日提出申報方案,5月19日省茶葉協會組織專家到金沙進行實地論證,6月17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正式命名金沙為“中國貢茶之鄉”。打造中國貢茶之鄉,具有獨特的生態效益,較高的經濟效益,良好的社會效益。茶樹是多年生經濟林木,經濟年限幾十年,生長年限幾百年以上,種植茶樹、茶園,可達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在經濟效益上,很多山區鄉鎮種糧收益差,如按每畝產水稻500公斤計算,毛收入700元左右,但種茶每畝收入可達3000—500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在社會效益上,金沙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如按10萬畝茶園正常投產計算,可安排6—8萬人就業。

清池茶

羅啟麟與清池茶
金沙縣的清池茶,是貴州省傳統名茶。《中國茶典》上說,相傳清代末葉,從湖南到金沙回龍灣定居的羅啟麟之子羅源清(字子舟),是大定府的五品官。他為討好皇上,便將品質優良的清池茶作為貢品。清池鎮有羅啟麟的墓。羅啟麟的墓在回龍灣石雕古墓群中最有規模。回龍灣石雕古墓群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加入省級行列。從欽錫八品的羅公啟麟的墓志銘上看到:“羅啟麟,衡陽人,四歲,父外游不歸,長尋親於千里之外,在黔娶妻,趙氏生子女各五人,勤耕置產業於回龍灣,兼作茶葉經紀……”在清池鎮的民間傳說中,將清池茶奉獻給皇上的方式是羅源清進京考武舉人時,將清池茶敬奉給皇上的。

發展趨勢

金沙貢茶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傳旨作為貢茶,清朝時期暢銷各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省內專家考證,金沙應是西部乃至中國貢茶文化的發源地,至今,金沙還保存40餘株有上千年歷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樹群,為全國罕見。悠久的民族歷史和特色民族文化,積澱了金沙油茶、罐罐茶等獨具民族特色的茶飲文化。在今天金沙清池與古藺交界處的古渡口,還保存有立於清同治年間的三塊貢茶碑,其中一塊就記載道:“清水塘茶,渡船經古藺出川,暢銷各地,連年稅貢,惜產少耳。”在清池街上,現今還保存有建於清嘉慶年間的江西會館,據考證,該會館當年商賈雲集,主要從事茶葉與食鹽交易。江西會館除食鹽交易外,還是重要的茶經濟,茶文化的傳播場所,至今還遺留下了當年使用的各種茶具等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歷史。金沙縣委、縣政府成立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茶產業發展規劃,搶抓機遇,加大對茶葉產業的投入,加大茶業資源、品牌、市場整合力度,加強茶文化的開發與保護,努力把金沙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貢茶之鄉”和“中國貢茶文化發源地”,已開發出以“清水塘”牌為主的清池獨芽、清池毛尖、清池綠茶等一系列品牌,茶產業發展勢頭十分喜人。2003年前,金沙縣有零星分散的老茶園面積3.24萬畝,茶葉生產發展緩慢,未形成產業化。2003年起,實施了以清池茶為主的“萬畝”有機茶葉生產基地建設,2003年到2007年,累計投入資金250萬元用於茶葉基地建設貼息、補貼。2007年,按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種植了綠茶基地7600畝(其中清池鎮5600畝、後山鄉1500畝、馬路鄉500畝)。2008年,完成新建茶葉基地20300畝,主要栽種“福鼎大白茶”、“黔湄809”等,新建茶葉育苗基地7個共680畝,實現了全縣茶葉生產基地所需苗木由縣內供應。2008年,金沙茶葉生產取得好成績,生產茶葉202噸,實現產值386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