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晶體內缺陷的可控生成和功能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晶體內缺陷的可控生成和功能》是依託復旦大學,由李巧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晶體內缺陷的可控生成和功能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巧偉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空缺、摻雜等晶體缺陷與材料的性質息息相關。目前,我們對缺陷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中的分布及有序性缺乏控制,以特定功能為導向的晶體缺陷的設計相當有限,對晶體缺陷與材料性質間的構效關係需進一步闡明。本課題擬利用配體競爭、拓撲誘導、合成後修飾、多組分合成等手段將空缺、摻雜、局部穿插等晶體缺陷引入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的晶體中,實現多孔晶體材料內部界面的重構;同時將積極探索上述晶體缺陷的存在和是否有序對晶體多孔性、化學環境、催化效能等理化性質的影響,並探索晶體內部功能分區且協同的效應。在研究過程中,重點解決多孔材料內生成空缺等缺陷的化學過程、多組分參與的單相晶體組裝機理、缺陷與金屬活性位點及孔道性質的關聯等關鍵科學問題,進一步拓展材料的多組分多功能。

結題摘要

在本項目的資助下,圍繞著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內的有序缺位及基於缺位的功能化開展了具體的研究。(1)基於有序缺位,發展了新的結構精準調控方法,實現了多組分、價態可逆的官能化框架材料。將有序缺位作為MOF結構有序修飾和孔道有序調控的作用位點,基於氧缺位設計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多孔框架材料,精準調控其催化性能。利用含缺位的金屬化配體,通過拓撲分析,進一步解構MOF網路,報導了含多達五種基元的價態可逆轉變的MOF結構。(2)初步研究基於組分的光學性質、光化學反應性質的MOF材料的功能化,為基於缺位化學的材料功能化奠定基礎。利用鑭系金屬的螢光特性,研究所構築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螢光性能;利用含有光化學活性的配體,實現MOF內的光化學環加成反應,研究基於單晶到單晶的結構轉變。發表標註受本項目資助的SCI論文13篇,其中包括3篇J. Am. Chem. Soc.、1篇Angew. Chem. Int. Ed.、1篇Coord. Chem. Rev.,發表成果獲JACS Spotlights等專文報導,同時培養在項目執行期內畢業的博士研究生5名和碩士研究生3名。項目負責人在國內外會議及高校做學術報告48次。在此期間,項目負責人晉升為教授(2017年),獲得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等獎項,獲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支持(201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