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周鼎

金周鼎(1228年—1290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海陽(今韓國光州)人,曾參與元日戰爭,官至知都僉議事,諡號文肅。

基本介紹

  • 本名:金周鼎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出生日期:1228年
  • 逝世日期:1290年
人物生平,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金周鼎出身武人家庭,二十歲時喪父,他早年“好學,沉厚寡言,不妄交遊”。高麗高宗丁巳年(1257年)憑父蔭補為富城縣(今韓國忠清南道瑞山市)尉。當時蒙古兵鋒已及於此地,導致社會混亂,金周鼎“措置得宜,威惠並著,一方稱之”,受到巡問使韓就的推薦,任權知都兵馬錄事。不久充北朝行李書狀官,出使蒙古,回國後陳述時事,得到武臣領袖金仁俊的賞識。至元元年(1264年)參加科舉,狀元及第,成為海陽府(金俊幕府)典簽,不久成為內侍(國王近侍),後歷任閤門祗候、刑部郎中、國學直講、國子司業、寶文閣待制兼知制誥等職。
至元十一年(1274年),忠烈王繼位,他歷任吏部侍郎、大府卿、寶文閣直學士、右司議大夫等職。至元十五年(1278年),忠烈王首次親朝元廷,金周鼎扈從出行,建議向忽必烈奏請罷達魯花赤、撤走駐軍和屯田軍、釋放被誣陷的金方慶等,忠烈王採納,將這些請求上奏於忽必烈,忽必烈亦予批准。從此金周鼎更加得到忠烈王的器重,回國後就被拜為密直司左副承旨。他建議設立必闍赤和申聞色來處理機務,以強化王權、牽制宰樞兩府,得到忠烈王採納,他成為必闍赤之一,時稱“別廳宰樞”。負責忠烈王打獵事務的鷹坊也是他以都監使的身份在主管。此外,他的三個親戚金禧、金儀、曹淳都出任牽龍行首(國王親衛兵馬的副指揮),其中金禧的位置還是金周鼎通過排擠賄賂過元朝公主乳母的崔宗彥而奪得的,時人稱為“一門三行首”,足見他受忠烈王信賴的程度。
後來,金周鼎又升任密直副使、文翰學士。忠烈王認為他有文武之才,便任命他為上將軍,派他從征日本,元朝也任命他為昭勇大將軍、管軍萬戶,授予虎頭金牌。至元十八年(1281年),他以右翼萬戶的身份,與都元帥金方慶和左翼萬戶朴球率一萬高麗軍配合元軍征討日本。途中遭遇風暴,他救活四百餘人。歸國後,他歷任判密直司事、文翰學士承旨、知都僉議事等職。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二月的酒宴上,元朝公主問他為什麼不懲罰逼妻自縊的兒子金深,他回答虎毒不食子,後來他退出酒席並小憩,公主派人問他是醉了還是睡了,他回答沒睡。公主大怒,命人將他趕出宮,翌日就被罷職,不久貶為清州牧使,奪虎頭金牌。翌年召還,並還給虎頭金牌。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三月二十三日,金周鼎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文肅。

人際關係

  • 曾祖父:金位
  • 祖父:金光世
  • 父親:金鏡亮(官至金吾衛大將軍)
  • 妻子:張氏(章德縣司戶張得球之女)、金氏(贊成事金璉之女)、李氏(判閤門事李信孫之女)
  • 兒子金深(張氏生)、金珂(金氏生)
  • 女兒:金氏(張氏生,嫁陳某鍴)、金氏(張氏生,嫁尹某孫,可能是尹吉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