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鴨村

野鴨村

野鴨村位於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城12公里的白鶴灘鎮,屬於半山區。距離鎮15.00公里, 國土面積9.17平方公里,海拔1000.00米,年平均氣溫25.00℃,適宜種植玉米、稻穀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野鴨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
  • 面積:9.17平方公里
  • 人口:1919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文明建設,設施建設,經濟發展,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12.00畝(其中:田412.00畝,地1800.00畝),人均耕地1.23畝,主要種植玉米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83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9畝,主要種植米棗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3456.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486戶飲用井水, 有486戶通電,有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45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21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6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4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15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0.00萬元,畜牧業收入24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50頭,肉牛20頭,肉羊100頭); 林業收入3.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00萬元, 工資性收入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7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0人 ,在省內務工155人,鴉祖匪到省外務工1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蠶桑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9.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米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96戶,共鄉村人口1919人,其中男性963人,女性956人。其中農業人口1919人,勞動力940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0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野鴨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白鶴灘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91人,中學生10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52.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捉斷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71人,黨員中男黨員61人,女黨員10人。 團員36人。
野鴨村
村“兩委”搶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歷史機遇,駝槓嬸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了“三個文明”建設雙豐收目標。2005年獲縣委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並授予“雲嶺先鋒”流動紅旗,被市委、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村;2006年獲市委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07年獲雲南省新農村建設巾幗示範村榮譽稱號,同年,被雲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村。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民眾文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交通不便,農產品主要靠畜力運匪汽請輸,經濟困難,基礎產業薄弱,醫療衛生條件差。
野鴨村的果農們正忙著採摘米棗野鴨村的果農們正忙著採摘米棗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達到道路通暢,汽車能夠進村入戶,將農產品運出去;飲上清潔方便的自來水,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當歸等經濟作物。

文明建設

加強村治保會、村平安創建委員會的建設,通過調解民間糾紛,化解鄰里矛盾,消除治安隱患,形成人人關心穩定,人人維護穩定的社會格局。幫民愛民獻愛心,在全村開展公益事業服務,向弱式群體進行扶貧幫困、互助互濟,認真組織發放每年的救濟款,在全村村民中已樹立互求歡拜相幫助和共同發展的意識。野鴨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積極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結合《公民漿頁槳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政策宣傳和民主法制教育以及“創建安全文明村組”、“五好家庭”、“婦女之家”、“安敬櫻歡婆全文明小組”、“無毒村”、“十星級文明戶”的創建活動。在村民中開展基本道德規範教育,通過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社會文化氛圍。認真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增減星評比活動,民眾自我參與、自我評比,在廣大農戶中形成戶戶爭創“十星級文明戶”的良好風氣,全村農戶參評率達100%。通過形式多樣活動,教育村民正確區分是非、善惡、美醜,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積極提倡真、善、美,反對假、惡、醜的良好社會風氣,形成一個人人追求科學、追求文明、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了衛生室、圖書室和文化活動室的硬體建設,比文明、比致富、比奉獻的良好氛圍已形成。

設施建設

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完成戶間道路硬化3000米、村組主幹道200米,建設飲水管網3000米、水池200立方米;建文化活動室一間40平方米、活動場所100平方米;新建住房4戶,住房改造46戶,改廄980平方米;建沼氣池40口(達到新安裝太陽能熱水器21台。

經濟發展

野鴨村地處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水資源豐富,光熱充足,具有種植蠶桑、甘蔗、米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村“兩委”按照“穩步發展甘蔗,全面發、優先發展米棗”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支部發動、示範帶動、效益推動、引進良種、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做大做強蠶桑、米棗、甘蔗三大主導產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07年,全村甘蔗產量6000噸,產值150萬元;養蠶1600張,產鮮繭52.5噸,產值100萬元;米棗產量3萬公斤,產值50萬元;組織勞務輸出420人,務工收入125萬元。建米棗基地500畝、優質蠶桑樣板基地1000畝。
巧家野鴨村巧家野鴨村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民眾文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交通不便,農產品主要靠畜力運輸,經濟困難,基礎產業薄弱,醫療衛生條件差。
野鴨村的果農們正忙著採摘米棗野鴨村的果農們正忙著採摘米棗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達到道路通暢,汽車能夠進村入戶,將農產品運出去;飲上清潔方便的自來水,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當歸等經濟作物。

文明建設

加強村治保會、村平安創建委員會的建設,通過調解民間糾紛,化解鄰里矛盾,消除治安隱患,形成人人關心穩定,人人維護穩定的社會格局。幫民愛民獻愛心,在全村開展公益事業服務,向弱式群體進行扶貧幫困、互助互濟,認真組織發放每年的救濟款,在全村村民中已樹立互相幫助和共同發展的意識。野鴨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積極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政策宣傳和民主法制教育以及“創建安全文明村組”、“五好家庭”、“婦女之家”、“安全文明小組”、“無毒村”、“十星級文明戶”的創建活動。在村民中開展基本道德規範教育,通過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社會文化氛圍。認真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增減星評比活動,民眾自我參與、自我評比,在廣大農戶中形成戶戶爭創“十星級文明戶”的良好風氣,全村農戶參評率達100%。通過形式多樣活動,教育村民正確區分是非、善惡、美醜,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積極提倡真、善、美,反對假、惡、醜的良好社會風氣,形成一個人人追求科學、追求文明、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了衛生室、圖書室和文化活動室的硬體建設,比文明、比致富、比奉獻的良好氛圍已形成。

設施建設

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完成戶間道路硬化3000米、村組主幹道200米,建設飲水管網3000米、水池200立方米;建文化活動室一間40平方米、活動場所100平方米;新建住房4戶,住房改造46戶,改廄980平方米;建沼氣池40口(達到新安裝太陽能熱水器21台。

經濟發展

野鴨村地處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水資源豐富,光熱充足,具有種植蠶桑、甘蔗、米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村“兩委”按照“穩步發展甘蔗,全面發、優先發展米棗”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支部發動、示範帶動、效益推動、引進良種、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做大做強蠶桑、米棗、甘蔗三大主導產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07年,全村甘蔗產量6000噸,產值150萬元;養蠶1600張,產鮮繭52.5噸,產值100萬元;米棗產量3萬公斤,產值50萬元;組織勞務輸出420人,務工收入125萬元。建米棗基地500畝、優質蠶桑樣板基地1000畝。
巧家野鴨村巧家野鴨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