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春風斗古城(1958年李英儒著小說作品)

野火春風斗古城(1958年李英儒著小說作品)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描寫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鬥爭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的故事發生在1943年冬天,地點是敵偽占領下的省城(即河北保定市)。由作家李英儒於1958年出版該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野火春風斗古城
  • 作者:李英儒
  • ISBN:9787020048922
  • 頁數:444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
  • 開本:32開
內容梗概,人物介紹,創作歷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描寫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鬥爭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的故事發生在1943年冬天,地點是敵偽占領下的省城(即河北保定市)。當時抗日戰爭處於極艱難複雜的時刻,在上級黨的委派下,地區團隊政委兼縣委書記楊曉冬,以失業市民的身分打入敵占區,作地下工作。同時上級指派城郊武工隊梁隊長為楊曉冬的外線配合者,共產黨員金環為外線交通員。內線力量是高氏叔侄和金環的妹妹銀環。高老先生是偽省政府的參議,他侄子高自萍在偽市政府任職,銀環是市立第三醫院的護士。上級還指示楊曉冬動員自己的母親做地下交通員。楊曉冬在金環的掩護下闖進省城內,並偶然碰到老戰友老韓的兒女韓燕來和他妹妹,了解了他們的情況後,就在他們這裡住了下來。不久,通過銀環的關係,楊曉冬在高宅與高目萍相見,首先談了自己無合法證件,請內線同志掩護的要求。高自萍態度冷漠,想讓楊曉冬先回去。楊曉冬又告訴他近來敵人嚴密封鎖交通要道,組織上想從內部開通一條交通路線,護送同志過路,並托高自萍來做這件事。高自萍臉上不滿意,並大發牢騷,埋怨組織沒有重用他。還說他與叔父正在放長線釣大魚,待大魚上鉤後,一聲令下,省城四門大開,可讓解放區軍民排著隊開進城來。楊曉冬抑制內心的激憤,離開了高家,與銀環來到萬家樓東口,被早已等在那裡的韓燕來用三輪車接走。高自萍一夜沒睡好覺,埋怨銀環不該貿然領著楊曉冬到家裡來,又覺得自己對楊曉冬這位新來的上級有失檢點,決定設法彌補一下。恰巧偽省長吳贊東新兼任警備司令,商會在省城大戲院唱戲祝賀,送給高參議兩張戲票。高參議因病不能去,高自萍以為這是個好機會,就讓銀環請楊曉冬見面。楊曉冬按約定的時間來到戲院,高自萍一反常態,殷勤地與曉冬交談,說今天一則讓曉冬散散心,再則也可看一下這個地區的敵偽上層人物。不一會兒,偽省長吳贊東、日本顧問團的總顧問多田、偽治安軍集團軍司令高大成及其手下的幾個團長都到了,但是由於敵人內部的種種矛盾,日本人走了,高大成也憤憤而去。楊曉冬把高自萍帶到休息室外面的平台上,讓他細談他們叔侄的工作,他才說出要策反吳贊東的事。楊曉冬告訴他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要對吳贊東寄予厚望。高自萍不以為然,但在談到護送同志過路的事時,他交給曉冬一枚市政府的銅質證章,說:“路西是治安軍的防地,比日本軍好說些。帶上它,在一般情況下,能頂用。”楊曉冬接過證章,辭別高自萍,回到韓燕來家。楊曉冬接到上級指示,要把隱藏在路東的兩位病弱的負責同志,設法在日內送到路西。

人物介紹

小說主人公之一的楊曉冬,是箇中級領導幹部。原想賦與他高尚的革命品質,創造性的工作才能,和樂觀開朗、熱情洋溢、談笑風生的領導形象來描寫。後來又沒從這方面多著墨,反而在某些生活方面把楊曉冬處理得嚴肅梗直,想叫他把洋溢於外表的東西減少,含蓄在內心的情感增強。在某些情節上,又受了真實生活的束縛,沒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作藝術加工,沒有把生活的真實上升到藝術真實的境界。但楊曉冬作為一個領導幹部,他能生活在民眾之中,過著艱苦樸素普通勞動者的生活,並和他的下級同志們同生死、共患難。每當領受到黨分派的任務,他總是不避艱辛,親臨到鬥爭的最前線。
他曾親自散發抗日傳單,面斗偽省長吳贊東,送首長過路智斗藍毛,反搶糧夜入偽商會,並身入險境,直接推動了偽團長關敬陶的起義。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他也多少反映了我黨我軍革命優秀幹部的形象。
金環這個人物是作者把她從根據地送到內線去的。這樣性格的姑娘,在冀中廣大鄉村的青年婦女群里,確乎不乏其人。同金環這類人物的接觸中,你當然要受一點“虐待”,但更多的還是受到“優待”。在日常生活相處中,她對你可不留半點情面。你有一絲缺點,她都毫不留情地挖苦著損你一通。然而在危急患難中,她真是你的親人和同志。她自己露天也要把住屋給你騰出來。她自己餓肚子,也要叫你吃飽。萬一誰個徒手便服因措手不及被日寇重兵包圍住,她毫不畏懼地在鬼子的刺刀林立下,冒著生命危險與鬼子爭爭吵吵,撕撕擄擄,拉拉扯扯地把你當做她的“丈夫”引領出來。
在小說中,我曾有意識地刻劃了金環,用專題章節來表現了她性格中的倔強與潑辣,反映了她的“苛薄”挖苦人,突出了她對敵鬥爭的英勇和頑強,描繪了武工隊和她唇齒相依的血肉關係,還在遺書里試著寫了她的思想深度……
塑造楊老太太這個人物的時候,我研究了一些中外作品中的母親形象,把她們作了分析比較,受到了不少啟發,吸取了一定的營養。但我覺得學習旁人只是寬一寬思路,最重要的還是依據現實的豐富生活進行加工創造。因此,我著重寫了她的母子闊別相逢,年關公園會面,監獄寄深情,樓台殉大義等幾個章節。
銀環的性格跟她姐姐恰好相反。把不同性格的人物安排成姊妹或親屬關係,為的是便於表現人物。銀環滿腔熱情對待同志,一心一意為黨工作。她的某些脆弱和幼稚,是由於鍛鍊不夠,是前進中的缺點。這樣的人在內線工作里多是領導同志不可缺少的助手,重要訊息她們先知道,重要檔案歸她們保存,重要人物的接頭會面往往是她們作嚮導。我試著寫了銀環的成長與發展。在小說終結時,她還不夠成熟。相信在黨的繼續培養教育下,她會逐漸變成勇敢堅強的戰士。
通過學習寫作如上人物,更加感到毛澤東同志講的“繼承和借鑑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文學藝術中對於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害人的……”這些話,完全是真理。
韓燕來、小燕、周伯伯,是內線工作時相處過的戰友,梁隊長和膘子等是當時在外線並肩作戰的同志。其中有真人真事,有在真人真事基礎上的虛構,更多的是把幾個人幾件事合攏概括在一起的。對這些人我是抱著同感情共命運的態度動筆的。
對於關敬陶夫婦,也寄予了同情,這一點,讀者從他們夫婦一出場就可以看出來。有人認為關敬陶在起義時自願性少了,也有的認為在起義時對關敬陶強迫的外力不夠。我認為關敬陶的起義,是在自願與強迫相結合的情勢下產生的。
在敵人方面,寫了吳贊東、高大成等幾個不同的類型。原打算把吳贊東作為鬥爭的主要對立面,寫來寫去把這個偽省長給中斷了,安插上一個范大昌把他代替了。這是因為我寫作之前,沒有比較完整的寫作提綱,腦子裡閃耀了一些人,回憶和想像了幾件事,就率爾操觚地匆忙動筆了。結果有人被“大材小用”了,有些重要事又遺漏了,等到一鍋粥熬熟的時候,雖不適口也不好再加水米。看來要寫長篇作品,不能過於草率,應有成熟的創作準備,充分的想像構思,最好有詳細的寫作提綱,起碼也要有個通觀全局的故事梗概。
如果說偽軍司令高大成寫的比較活躍一點,這不單是由於北京解放前後我同原國民黨高級軍官有過不少接觸,還得感謝抗日戰爭時期在偽軍內部作秘密工作的同志們。有關高大成的一些生動事跡,多是他們談完工作之餘擺龍門陣擺出來的。我感到寫反面人物絕不能偷工減料,也必須用力刻劃,寫反面人物不僅是為了陪襯對比與烘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本身也有存在的必要。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國內還有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國外的帝國主義在瘋狂備戰的同時,不斷勾結反動勢力,偷伸特務黑手。寫出活生生的反面人物來,可以作為反面教員,提高大家的警惕。另一方面,在中國人民滿腔熱情地建設社會主義的今天,讓青年人回顧一下歷史,知道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幾十年的革命鬥爭過程中,掃除了多少個什麼樣的歷史垃圾,從而使青年同志們懷念過去的艱苦鬥爭,更加信賴與熱愛我們的黨,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因而發揮更大的幹勁,用更高的速度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

創作歷程

抗日戰爭時期,被黨派往敵占區做地下工作的同志,都抱著光榮感與責任感來接受黨的委託。打入內線之前,他們懷有“肩擔真理、懷抱革命”的凌雲壯志;到敵占區後,抱著“雖處敵特監視下,更在民眾保衛中”的開朗態度。他們生活作風上具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跟敵人作鬥爭的時候,充滿了“手中無寸鐵,腹內有雄兵”的英雄氣概。而且,為了黨的事業,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毫不計較個人得失,隨時準備付出自己的一切。對於這些忠心耿耿埋頭為黨工作、創造了豐功偉績、留下了可歌可泣事跡的同志們,任你有多好的歌喉、多飽的筆墨也是唱不盡寫不完的。
《野火春風斗古城》這本小說,就是從上述諸英雄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中,東鱗西爪地選取了一些零星片斷寫成的。拿它與實際生活比較起來,猶如從波濤萬頃的海洋里汲了一瓢水,從浩瀚無邊的原野里抓了一把土。
按說文藝作品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也更理想,但是拿我這本小說與實際生活作一比較,則前者趕不上後者的萬一。想到這一點,我心裡頗感不安。是不是本人沒有一點實際鬥爭生活?不!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我曾有些對敵偽鬥爭的經歷;從內線轉到外線,圍繞著城市和交通要道,我也搞了幾年工作。那么,為什麼小說寫的質量不高呢?我覺得是受了藝術修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水平不高。看起來,政治水平、鬥爭實踐、藝術修養對文藝創作這一行是缺一不可的。
這本小說動筆之前,在主題思想上並不太明確;動筆之後,也沒注意結構上的調整與安排。由於比較熟悉這方面的生活,總念念不忘地想把內線鬥爭的人物和事件逐次地記錄下來。後來想到黨的內線工作是一條隱蔽的戰線,在這條戰線上,由於黨的堅強領導,與其他的戰線一樣,我們發展與壯大了自己,打擊或消滅了敵人,這才有意識地想表現黨在這一戰線上的勝利。於是,我以野火喻作敵人的凶焰,以春風比作黨的力量,任你敵人的凶焰再高,燒不盡中國人民革命的有生力量。在毛主席正確路線指引下,經過黨的春風化雨,受盡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取得鬥爭的勝利,被敵人蹂躪的中國大地,終於雲散煙消,晴空萬里,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作品鑑賞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建立起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的鬥爭有正面戰場上同敵人的較量,也有地下工作者在敵占區里同敵人的較量。《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故事屬於後一種,它通過我黨地下工作者楊曉冬、金環、銀環等同敵人的周旋和一系列的鬥爭,反映了在抗日戰爭的另一條戰線上的鬥爭的複雜、緊張和尖銳,以及這一鬥爭在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歌頌了在鬥爭中成長起來的人民英雄,頌揚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可以戰勝任何敵人的偉大力量。小說突出地表現了我們黨和黨的幹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相連的關係和魚水之情。共產黨所從事的事業和所進行的鬥爭,完全是為了千百萬苦難的中國人民,為了打擊日寇,拯救祖國,保衛家園。楊曉冬和他的同志所取得的每一個勝利,都是省城和郊區人民支持和配合的結果,都包含著人民的智慧、力量和血汗。他們沒有人民的支持和配合,沒有袁主任和北方局的領導同志,無論如何也逃不出省城,到不了根據地。楊曉冬和梁隊長的劫獄和中途暴動,沒有人民的支持和參加,絕對不會成功。小說形象地告訴人們,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成功的靠山,只有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尤其是地下的革命鬥爭,如果離開人民,那就一事無成。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幾位地下工作者的英雄形象,在當代中國小說中顯示出獨特的風貌。楊曉冬是小說的主人公,是地下工作的領導者的形象。他正確分析敵情,奇襲敵偽司令部,使全城敵偽官兵心驚肉跳,表現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堅定和果斷,說明他是富有鬥爭經驗的領導者。他對人民充滿著無限的愛,對敵人無限蔑視和仇恨,對革命的勝利充滿堅定的信心,對黨和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在他被捕後,敵人軟硬兼施,他則從容對敵、正氣凜然,寧死不屈。在對待銀環的愛情和對待母愛方面,他先公後私,以革命力重,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崇高品德,作家為讀者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小說中的楊母,雖然作者沒有作更多的描寫,但她的幾件事足以顯示出她的高貴品質。她有著悲慘的身世,把唯一的兒子獻給了革命,為支持兒子和黨的事業,她毫不猶豫地做起了交通員的這項危險工作,多次為黨組織傳遞訊息和宣傳品,特別是在被捕後,她機智地識破敵人的花招,毅然墜樓身亡,為兒子樹立了忠於黨的光輝榜樣,用行動激勵兒子英勇鬥爭,寧死不屈,表現出一個革命母親的崇高情操,感人至深。金環是小說中的成功形象之一,她是個年輕的共產黨員,新婚幾個月就勸丈夫參軍。丈夫犧牲後,她帶著女兒離鄉,到省城當了革命交通員。她對敵人仇恨無比,對革命忠心耿耿,對工作認真負責,為人真誠火熱,鬥爭中堅強勇敢。這一切在她被捕後表現得尤為集中而突出,她英勇不屈地犧牲了,但她的遺書卻表達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情懷。她在遺書里說:
“他們(敵人)能夠敲碎我的牙齒,能割掉我的舌頭,甚至剖腹挖出我的心肝。但是他們只有一條不能,不能從我嘴裡得出他們所需要的話。”他說:“敵人也想讓我活下去,還答應叫我在物質生活上活好一點,只要從我身上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我想活,我知道‘死’並不是個愉快的名詞,它的含義里有痛苦。但是我不能避開它而丟掉我最寶貴的東西,這些東西不用說作為一個黨員,就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也是不能失掉的。”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話語,是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自白,是一個無限忠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戰士的誓言,這正是她冒著生命危險多次掩護同志,在危險中拔簪刺殺多田的原因和動力。她的遺書將和她的名字一樣閃光,永遠激勵人們去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爭取最後的勝利。這部小說的另一重要特點是情節曲折生動,故事波瀾起伏,富於傳奇色彩。小說一開始寫楊曉冬受命深入虎穴,金環和梁隊長護送同志入城,就把讀者帶進驚心動魄,懸念橫生的故事中來,接著描寫曉冬、銀環接近敵偽上層人物,會見偽省長,除夕之夜的“宴樂園”,奇襲敵偽司令部,中途暴動等等事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環環相扣,前後照映,表現出作者駕馭長篇小說的才力,這也是作者向古典小說學習的結果。

作者簡介

李英儒(1914-1989),男,漢族,中共黨員,河北清苑人,作家、書法家。1938年參加八路軍,曾任火星報社編輯、主任,戰鬥部隊步兵團長,解放軍總後勤部宣傳部副部長,1954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戰鬥在滹沱河上》問世,被譽為建國初期優秀長篇之一。之後又創作了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該小說先後被譯成英、日、俄、德、朝、保等十多種文字發往海外,1963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故事片。粉碎“四人幫”後調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顧問,文化部電影委員會委員,《八一電影》主編,創作了長篇小說《女游擊隊長》、《還我河山》、《上一代人》、《燕趙群雄》、《虎穴伉儷》、《女兒家》、《魂斷秦城》等。曾參加《八一電影》的創刊工作併兼任主編。1989年2月6日因病去世。生前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