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型地貌景觀

野柳型地貌景觀是砂岩地貌景觀中一種代表性類型。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域內,由新近紀中新世野柳群海相砂岩層為成景母岩,由海蝕作用為主形成的海蝕崖、海蝕洞、燭狀石、費狀石、豆腐石、壺穴、峰窩石等特殊造型的地貌景觀。陳安澤於1995年去台灣東海岸野柳景區考察時,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造型地貌,尤以蕈狀石形成的“女王頭”像及燭狀石最具特色,故命名為野柳地貌。野柳型地貌景觀是台灣東海岸的重要旅遊資源。

以新近紀上新世湖相雜色半固結粉砂岩、黏土層為成景母岩,因岩性疏鬆,經雨水沖蝕作用形成的一種劣地地貌景觀。在地貌景觀上表現為由紫、紅、黃、藍、綠、黑等色粉砂岩、黏土岩構成的參差不齊的筆架狀殘丘,類似枯樹殘林,有一定觀賞價值。最早發現於雲南陸良,故定名為“陸良彩色砂林地貌景觀”。這種景觀十分脆弱,隨暴雨沖刷,地形地貌年年有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