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韓瀚創作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重量》

作者朱壁,山東蒼山人。創作年代為1979年。

此詩通過這個巧妙的構思,將“虛”與“實”結合起來,從人們的意念中提煉出具體的形象,創造出精警而新奇的詩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重量》
  • 創作年代:1979年
  • 作品出處:《清明》1979年第2期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朱壁
詩歌原文,詩歌鑑賞,作者介紹,著有詩集,

詩歌原文

重量
她把帶血的頭顱,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讓所有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出處:《清明》1979年第2期

詩歌鑑賞

這首詩很短,讀後卻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感覺,確是一首有“重量”的詩作。
詩貴精煉。這首短詩,極為濃縮,只有五行,二十七個字,可思想內涵卻是豐富的。詩人歌唱了與“四人幫”作堅決鬥爭而英勇犧牲的張志新烈士。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跡,幾千字也難以寫完。當時確也出現了不少詩歌,而此詩卻獨闢蹊徑,另立新意,給了人們深刻的印象。開頭兩句,出語不凡:“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帶血的頭顱”,這是充溢著悲壯之情、使人顫慄的詞語。它使人不由想起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兇殘,想起張志新烈士自覺獻身的英雄氣概。“生命的天平”是衡量人的生命價值的天平,它將衡量出一個人的死,是輕於鴻毛,還是重於泰山。如今,“帶血的頭顱”一放在天平上,就“讓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可見“帶血的頭顱”何等重,“苟活者”何等輕。強烈的反差,充分顯示出張志新烈士與“苟活者”之間的生命價值的巨大差距。詩使用了“她把……”的句式,表現了“她”的主動,突出了烈士為真理而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詩既歌頌了偉大的張志新,也鞭撻了軟弱的苟活者。不過,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苟活者”既是指那些貪生怕死之徒,也包括了許多缺乏認識、不敢鬥爭的民眾,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詩人在內,只有這樣理解,才能深切體會此詩振聾發聵的意義。
詩貴創新。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自己那顆“帶血的頭顱”放在天平上稱斤論兩,世界上也不存在什麼“生命的天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苟活者”一起放在天平的別一端,但詩卻恰恰這樣寫了,因而給人一種新鮮感。詩人大膽地馳騁想像,創造出包含著情思而又高於生活真實的具體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鮮明的憎愛。
乍一看來,詩人的想像悖於常理,其實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來自於生活:為正義而犧牲者拋頭顱、灑熱血,廣大人民民眾對他們是十分崇敬和景仰的,因此可以說,人民民眾的心理確實存在著一架“生命的天平”,這架“天平”能夠衡量歷史上的“是”與“非”,偉大和卑鄙。
此詩通過這個巧妙的構思,將“虛”與“實”結合起來,從人們的意念中提煉出具體的形象,創造出精警而新奇的詩篇。

作者介紹

筆名朱壁。山東蒼山人。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華東糧食局上海儲運處幹部,蕪湖儲運處幹部,蚌埠第四中學青年團書記,青年團蚌埠市委幹部,《人民中國》雜誌編輯、記者,安徽省文聯專業作家,編審。安徽省第四、五、六、七屆政協委員。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詩集

《寸草集》、《陽春的白雪》、《寫在祖國的江河和土地上》,長篇小說《同窗》、《山鬼》、《多情病患者》,散文集《霜葉在窗》,電視劇劇本《李師師與宋徽宗》(六集)等。散文集《難得的苦悶》獲1994年安徽文學獎,《重量》獲1979—1981年全國優秀詩歌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