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過何氏五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重過何氏五首
  • 作品別名:重過何氏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重過何氏五首
其一
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
倒衣還命駕,高枕乃吾廬。
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趁魚
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鴉護落巢兒。
雲薄翠微寺,天清黃子陂
向來幽興極,步屣過東籬
其三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
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其四
頗怪朝參懶,應耽野趣長。
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沉槍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其五
到此應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悵望好林泉。
何路沾微祿,歸山買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重過:再次拜訪。
⑵東橋:即《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一所說的“第五橋”。
⑶花妥:即花墮。妥,掉下。捎:掠取。
⑷趁:追趕。
⑸迎曾:一作“憎閒”。
⑹翠微寺:長安縣南太和谷有太和宮,後改翠微宮,又改寺。
⑺清:一作“寒”。黃子陂(pí):即皇子陂,在樊川。
⑻屣(xǐ):鞋。一作“履”,一作“屐”。
⑼啜茗:食茶,飲茶。
⑽點:一作“照”。
⑾翡翠:指翡翠鳥。桁(hàng):晾衣桿。
⑿“自今”句:一作“自逢今日興”。
⒀亦:只是。無期:沒有專門約定的日期。
⒁朝參:古時指臣子朝見皇上。
⒂金鎖甲:用金線縫綴的盔甲。
⒃綠沉槍:以深綠色漆塗柄的槍。
⒄“白日”句:陶潛與子儼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羲皇上人,太古伏羲氏時期的人,無憂無慮,生活閒適。
⒅色:一作“鬢”。
⒆路:一作“日”。
⒇斯游:一作“終身”。

白話譯文

其一
我給何將軍去心詢問東橋邊竹林的情況,何將軍覆信邀我前往。
心情激動把衣服都穿顛倒了,急忙命駕啟程,就像回歸我的故鄉一樣。
園中的黃鶯追掠蝴蝶以致撞落了花朵,水獺追趕游魚弄得溪水喧響。
再次來到您這休假之處,真使人覺得這是鄉野百姓居住的地方。
其二
上次我們在林泉間飲酒的杯子和休息的床榻,雖經山雨沖刷風沙沉積卻依然放在那裡。
您的家犬還認識我,親熱地出門迎接。樹上的老鴉見了人來,急忙用翅膀護住巢中的新生兒。
遠望翠微寺淡雲繚繞,皇子陂頭天清日麗。
我的尋幽之興素來濃郁,不由得穿著草鞋走向東籬。
其三
坐在平台上欣賞落日的光景,迎著春風品味茶的濃香。
斜倚石欄,以筆蘸墨,拾取桐葉,題寫詩章。
翡翠鳥在曬衣竿上快樂地鳴叫,蜻蜒悠閒地立在釣絲上。
從此我的幽興更加深濃,希望能經常與您來往。
其四
十分奇怪您如此地懶於朝參,大概是因為山野之趣過於深長。
您的金鎖甲拋在風雨里,您的綠沉槍躺在青苔上。
您親手移載蒲柳美好園林,家境不富僅能吃飽稻粱。
看您如此專注於幽閒的情趣,青天白日中已經見到了羲皇。
其五
來到這裡就該長期住下,最好是能夠住上半年。
歲月蹉跎我的容顏已老,臨別之際惆悵地望著美好的林泉。
何時才能得個小官領取微薄的俸祿,有了錢買幾畝薄地歸隱山川。
這種行動恐怕不能實施,舉杯之際不禁心緒茫然。

創作背景

《重過何氏五首》是杜甫困居長安時期到何將軍山林遊玩而寫就的組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春。何將軍山林位於長安南邊的明德門外樊川北原上。據現存杜甫詩文看,他前往遊覽先後有兩次。初游在天寶十二載(753年)夏,與鄭虔同往,寫下了《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重遊在翌年春天,是何將軍在答謝他問候的回信中特意邀請他去的,又寫下了《重過何氏五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第一首是五首聯章詩的總起。前二聯言重過之因,後二聯寫重過所見之景。去夏遊時,尚見“綠垂風折筍”(《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詩句),而今春遊,只見筍已成竹,所以發唱就說“問訊東橋竹”。“東橋”即前十首所云“第五橋”,是去何氏山林必經之途。“問訊”不言問人,卻說問竹,饒有情趣,不單因為用了擬人修辭手法,還因為暗中翻用了東晉名士王徽之看竹的典故。《晉書·王徽之傳》說:吳中某士大夫家有叢好竹,王徽之聞知便坐轎前往,在竹下諷嘯良久。儘管主人灑掃請他坐談。他卻旁若無人,只顧凝神賞竹。直待他興盡將去,主人閉門強請,賓主方盡歡而散。故事流傳很廣,從中可見魏晉名士風度,故而詩人屢屢抓用。如王維詩云:“看竹何須問主人’。現在杜甫暗用此典,自使詩涵雅趣。所以清楊倫評道:“問竹便韻。”第二句說何將軍來信邀約重遊。三四兩句撮舉來信大意。“倒衣”是“顛倒衣裳”之意,忙得連衣服都穿顛倒了,極言訊速穿戴,命人備馬來園。“高枕”指杜甫。“吾廬”乃何氏自謂。何將軍來信說,你杜甫快來吧,我何園就是你優遊高臥之地。頸聯逗出春候。兩句均倒裝因果句。黃鶯在花間飛來飛去掠取蝴蝶,致使花瓣兒紛紛飄落;水獺追捕游魚,使得溪水喧騰起來。一派盎然生機溢於紙面,而情與景會,則表現出詩人歡快的情緒。尾聯寫賓至如歸之感。用“重來”二字點明題目“重過”,是舊地重遊。休沐地,就是里舍休息沐浴之地,也即食邑。漢唐京官多有定時給假在家休沐之制,這裡與野人居一樣,都是指何將軍山林。之所以把何園稱作野人居,一方面是相沿時尚,以顯何園之幽雅、古樸。另一方面,這樣寫也透露出何將軍之儉樸,對當時楊貴妃姊妹昆仲五家及安祿山競開第舍,窮極壯麗,“一堂之費,動逾千萬”(仇注引盧元昌語)的豪奢靡費,無疑是一種微諷。
第二首詩寫重來剛到時情景,自然親切,境地自呈。首聯出句用修辭借代手法,以酒杯(樽)代酒席與置酒之所。意思是說,何將軍此番設宴款待賓客之處仍在初游之地。主人依舊那么殷勤好客,遂令詩人有雨中對酒,情懷如昔之感。對句說山雨致使水漲岸坼,泥沙墜沉,而去夏留客納涼之榻尚未搬移。頷聯言何園之犬吠,好像在迓近我去夏曾宿而習見之熟人,而吠叫聲驚嚇樹間烏鴉,遂鼓翼庇護春天剛生在窠里的小鴉。一二兩聯處處諳舊,使重遊之興躍動紙上。頸聯言雨霽天青,晴光四射,極目遠望,那飄逸的白雲迫近了長安縣南的翠微寺,樊川北原的皇子陂上,天空分外清新明朗。這兩句宕開了詩的境界,筆力雄渾。翠微寺之“翠”與皇子陂之“皇”(黃)系借對法,又使二句對仗顯得工穩。尾聯言詩人“野興每難盡”(《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前次在這裡遊覽,見何園東鄰那邊,“碾渦深沒馬,藤蔓曲藏蛇”,十分僻靜,一時幽興大發,曾轉過賣書買屋、到這裡來隱居的念頭,今日重來,不覺又穿過東籬,繞到那兒去走走。前代評點家多賞其“語語重過”,不過,光要求做到這一點不算太難,難能可貴的是,詩人在隨意行吟之中,便將重遊的喜悅、往事的懷念、林居的幽致、遠眺所見陰晴多變的春山,揮灑自如,輕描談寫,卻又有聲有色、情境交融地表現出來。
第三首詩寫前次遊覽未及描述之景。“平台”記地,“春風”記時。在春日傍晚的平台上,和風拂面,一邊坐著喝茶晤談,一邊斜著身子在置於石欄的硯台上蘸墨濡毫,題詩於桐葉,十分蕭散自得。而眼前又是閒趣悠長的如畫美景:翡翠鳥停在曬衣的竹竿上鳴叫,蜻蜓立在浮水移動的釣魚絲繩上,二筆勾畫出靜寂的境界,透露出一種閒適自在的幽雅情趣。此種情趣正是詩人“向來幽興極”的一種表現。尾聯出句是對此日遊玩的收束。清李子德說:“鳴衣桁,立釣絲,正寫熟字意,見魚鳥相親相忘之樂。”這種極自然而又極常見的景觀正是詩人幽興之所注,故而詩人說,從今以後,如此幽興是極諳熟了。從詩的脈胳上看,此出句與第二首“向來幽興極”相關照,一是追憶從前,一是預期後日。尾聯對句透露出詩人常來何將軍山林攬勝的希望:“來往亦無期。”何園甚好,來往只怕沒有機會了。願望之迫切,反襯出何園使詩人留戀。
第四首詩寫主人之野趣逸興。據《唐會要》記載:“開元中,有詔令臣子朔(初一)望(十五)朝參。”主人身為將軍,自在朝參之列,然而他卻懶於入朝參謁,所以首聯上句說“頗怪朝參懶”,對句則述其原因在於沉湎於無窮的野趣之中,可見主人逸興不淺。後三聯進一層細寫何將軍“野趣”。頷聯承首句而來。金鎖甲本武將之服,相傳是南北朝時前秦苻堅首創,金銀細鎧,以金為線來綴連。唐代稱鎧甲中最精細者即銜接緊密者為鎖子甲。“綠沉槍”是用綠漆漆柄,顏色深沉的長槍。揆諸情理,既是將軍,披堅執銳,馳騁沙場,方是本色。可現在金鎖甲卻被拋於雨淋之地,綠沉槍竟棄臥於青苔之上,任其廢毀。這正是“將軍不好武”(《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之詩句)的形象說明,正是““朝參懶”的表現。頸聯上承第二句。將軍原是顯宦,然而山林蒲柳居然手自移栽。不矜驕貴,自見於言外。而稻粱才足夠家用,將軍甘於淡泊,不逐利於世,亦不待言。二句合觀,“野趣長”就非常顯豁了。尾聯翻用陶淵明之語。陶潛與子儼等疏》說“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陶潛乃隱逸之宗,人所共仰。故而杜甫稱美何將軍,這樣的幽意,大有陶淵明的風度,白日不須高臥,即可如羲皇上人似的神遊千古。
第五首詩是這組聯章詩的總結,專寫自己臨別低徊之情意。前四句深羨何園林泉之勝。詩人說,主人殷勤相留,應該常到山林來玩,宿個一年半載。判,拼也。判年,拼棄一年。相留,留我。相,活用為第一人稱代詞“我”。將軍盛情好客,然而無奈自己尚無官半職,雖因奏三大禮而得待制集賢院,召試文章,參列選序,但卻難逆料朝廷竟賞個什麼官兒?況且其時詩人年已四十三,歲月蹉跎,容色已衰,暮景來迫,不禁望著將別的好林泉而惆悵不已。後四句慨嘆仕路難達,再游難遂。明人王嗣奭說得好:“老杜平生有志經濟,而山林之興亦復不淺。功成名遂而退就山林,此夙心也。”頸聯正言明此意:本想做官得些俸祿,回鄉買田。然而何日方能沾祿呢?不無焦慮。有祿有田,才“有飯吃,則心安體舒,才遂斯游。”少可是詩人深感“青冥猶契闊”,夙願難酬,所以尾聯說,“斯游恐不遂”,幽興盎然地再臨何園也許不可能了。“把酒意茫然”,飲著主人餞別之酒,不禁內心茫然若失了。清張溍評此詩說:它有一種“無限低徊”之情,“既欲終年留賞,又以遲暮恨別,忽思沾祿買田,復恐蹇乖不遂。種種心事”湧上心頭,“每二句一折,一往情深”。足見這首詩正是其時杜甫複雜的悵別心緒的生動露,使讀者宛若隨詩人一同告別了何園卻又戀戀不已。從結構上看,前面說雨中置酒,臨歧言把酒,關合嚴密,也見出將軍始終好容不倦。
明人王世貞對《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和《重過何氏五首》兩組聯章五律極口稱頌,贊曰“詠園林之冠”。兩組詩舉凡山林景致、風土人情、隱逸之興、賓主之樂,莫不娓娓道來,前後映襯,章法巧妙,頗具風情,是杜詩主要風格“沉鬱頓挫”之外別具一格的存在。在兩組詩作中,顯示了一個與傳統印象略有不同的杜甫,看到了他寄情山林、蕭疏散淡的一面。兩游何園組詩猶如情景俱佳的散體遊記,從中見出杜甫聯章組詩之章法精妙,以及“以文為詩”的創新嘗試,開後人法門。從文學史的角度言之,此十五首五律是杜甫具有標桿意義的作品。

名家點評

明代王嗣奭杜臆》:“倒衣還命駕”二語,正述報書,而末有“真作野人居”之語,正與“吾廬”相應,加一“真”字以實之。須溪解“倒衣”謂自家顛倒而前,誤甚。“花妥”兩句,正是野景,而“獺趁魚”更覺幽僻,故野人居之最稱。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視何園為吾廬,幾乎冒認己有矣。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七、八明點“重過”。言得書即去,竟似吾廬。雖系將軍別業,儼然人我故居矣。習熟之甚,使“重過”意活躍而出。近解謂“高枕吾廬”,即報書中語,邀公夜宿也,則“乃”字如何安放?謂野人居,就“將軍”言,則於“真作”二字不合。上年熟游,今日始覺耶?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