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光電工程學院是全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領域知名的重要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主要從事光電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精密儀器及機械、測控技術及儀器、光學工程和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如今,學院已初步形成國內一流的學科和基地,包括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一級學科,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 職能:光電信息工程等研究與人才培養
  • 成立時間:1999年
  • 包括:1個國家重點學科等
學院簡介,歷史沿革,組織機構,學院領導,學科現狀,專業相關,師資力量,專家學者,學術成果,科研成果,

學院簡介

自1979年,光電工程學院的前身--重慶大學光電精密機械研究所成立以來,光電人秉承“艱苦奮鬥,團結協作,努力拚搏,勇攀高峰”的光機精神,歷經老中青三代光電師生的不懈努力,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基地建設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可喜成果,創造了輝煌業績。
如今,學院已初步形成國內一流的學科和基地,包括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一級學科,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
光電工程學院是全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領域知名的重要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主要從事光電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精密儀器及機械、測控技術及儀器、光學工程和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
學院設有測控技術與儀器系、光電信息工程系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建有光電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國家級“微納系統及新材料技術研發中心”。現有測控技術及儀器、光電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信息獲取與處理、光學工程、機電一體化、模式識別與智慧型、微電子與固體電子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下含精密儀器及機械、測控計量技術及儀器、信息獲取與處理、光電信息工程、光機電一體化技術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2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精密儀器及機械全國重點學科,光電技術及系統國家“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已具備培養本學科從學士到博士後的各類人才的強大實力。學院現有教職工近100人,其中,正高職稱2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0人,副高職稱28人,中級職稱20人,博士和在職博士49人。在人才培養上為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產生院士1人,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博士生導師20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作者3人,以及一大批高素質、創新型博士、碩士和學士。在校本科學生11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餘人。
培養的學生具有光、機、電、計算機綜合素質。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數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比賽中獲得佳績。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職於電子、儀器儀表、信息、通信、計算機、能源、金融等行業以及教育、科研、政府等部門,受到用人單位高度好評。

歷史沿革

1979年
教育部批准建立重慶大學光電精密機械研究所,在國內率先倡導光機電一體化概念
1980年
開始招收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2年
開始招收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五年制本科生
1985年
成立光電精密儀器系
1986年
原國家教委批准設立精密儀器及機械博士點,並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2年
獲批准建立原國家教委光電技術及系統開放實驗室;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被評為四川省重點
學科
1994年
設立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1996年
光電技術及系統學科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1998年
獲批准設立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開放實驗室升格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999年
光電精密儀器系更名為光電工程學院
2000年
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評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增設光
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2001年
設立重慶市光電工程中心
2003年
設立光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設立重慶市微光機電工程中心
2007年
國家科技部和國家外專局批准建立微納系統與新材料技術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測控技
術與儀器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8年
國家設立新型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組織機構

教學機構
——光電信息工程系
——測控技術與儀器系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院教學實驗中心
研究機構
——新型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級微納系統及新材料技術國際研發中心
——光電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微光機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光電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大學微系統中心
——光電技術研究室
——智慧型化信息技術及系統實驗室
——信息獲取與儀器系統研究室
——精密與智慧型實驗室
管理機構
——院黨政辦公室
——院學生工作辦公室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沈磊
【黨委副書記】周大秋
【常務副院長】郭永彩
【副院長】劉嘉敏、葉俊勇

學科現狀

(直至2007年)
國家一級學科2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
全國重點學科1個:精密儀器及機械;
博士後流動站2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
博士點5個:光電信息工程、光機電一體化、精密儀器及機械、信息獲取和處理、測控技術及儀器;
碩士點5個: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學工程、模式識別與圖象處理、微電子與固體電子;
工程碩士領域4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工業工程、軟體工程;
本科專業3個: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科學與技術。

專業相關

學院設有三個本科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系、信息工程(光電信息工程專業方向)系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建有一個光電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現有五個碩士授權點: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學工程、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四個工程碩士授權點: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工業工程、軟體工程。
五個博士點授權點:光電信息工程、光機電一體、精密儀器及機械、測控技術及儀器、信息獲取和處理。
博士後流動站二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全國重點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為國家一級學科。
測控技術與儀器
本專業屬信息工程類學科, 培養具有光學、精密機械、電子學、計算技術、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和套用技能,能夠從事與計算機、通信、家電、工農業生產、科學實驗等相關的光電技術與設備、測控技術與儀器等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管理行銷等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感測技術、精密機械設計基礎、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測控電路、程式設計技術、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檢測技術、測控儀器及設計、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數位訊號處理、工程光學、機械CAD、嵌入式系統原理及套用等。
就業方向:在大專院校、公司企業、研究院所或政府部門中從事與測控技術及儀器相關的工程技術、產品開發、教學和管理工作。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原光電信息工程)
本專業培養以光電信息工程為主幹的光電信號獲取、光通信、光電信息處理、光存儲、光顯示及光電信息套用等信息光電子工程領域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工農業生產、國防軍工、生物醫療、環境監測、文化娛樂、科學研究等領域相關的行業與部門從事光電技術與系統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開發、套用、研究、教學、管理、行銷等方面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高等數學、工程數學、大學物理、工程光學、計算機基礎、程式設計、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圖象處理、光纖通信基礎、雷射原理及套用、通信原理、光譜技術、光存儲與顯示、光度學與色度學、光電檢測技術及套用、光學CAD、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路技術等。
就業方向:在與信息產業相關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從事光電信息工程,包括CCD光電子器件, 光纖通信, 計算機輸入/輸出/存儲/顯示設備, 家用光電設備、雷射光纖套用等相關的研究、設計、開發、套用、管理、與教學工作。
電子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具備微電子、光電子、積體電路等領域寬厚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積體電路、電子系統、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以及科學研究、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主幹課程:電路原理、電磁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電子電路CAD、積體電路設計製造與分析、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測試技術、電路原理、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電子測量、微型感測器與微機電系統、積體電路工藝與版圖設計、電子封裝原理與技術等。
就業方向:信息產業微電子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的大專院校、公司企業、研究院所或政府部門。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至2007年,全院有教職工1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名,博士生導師11名,教授16名,副教授、副研究員21名,已培養本專科學生6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含工程碩士)130名。

專家學者

潘英俊、陳偉民、溫志渝、文玉梅、汪同慶、喻洪麟、郭永彩、龔衛國、秦嵐、李平、王代華、高潮、魏彪、肖沙里、余淼、陳 剛、韓根全、朱永、廖昌榮、劉京誠、廖海洋、米德伶、羅鈞、朱濤、賀學鋒、李志敏、鄒建、潘銀松、李月美、劉敢新、李偉、符欲梅、張流強、徐道連、劉嘉敏、昝昕武、付紅橋、李偉紅、王勝強、楊建春、葉俊勇、杜曉晴、章鵬、鄧冬梅、薛聯、張紅輝、陳雨、楊進、余華、鄭偉、林曉鋼、任春華、張智海、馮鵬、王旭初、文靜、楊利平、鄧明、鄭建成、黃鴻、李敏

學術成果

直至2007年,學院集中了機械、電子、計算機與光學方面的基金40餘項,國家、部委及重慶市級項目60餘項,取得鑑定成果50餘項,國家級科技獎5項,省部級科技獎近30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省部級優秀教材獎2項,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發表論文1100餘篇,其中國內期刊500多篇,國內會議400多篇,國際期刊及國際會議200多篇。
學院還與美、英、日、德、獨立國協等國多所高校的相關係、所建立了合作關係,接待過近百批國內外同行知名專家的來訪、參觀和學術交流。

科研成果

學院成立以來,已完成和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500餘項,其中973項目1項,國家攻關項目32項,國家“863”計畫項目16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5項,青年基金10多項(傑出青年基金1項)、面上基金80餘項,部委省市項目200餘項,地區橫向協作項目15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7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00餘篇;出版專著及教材近20部;與美、英、日、德、澳大利亞等國多所高校的系、所建立了合作關係,接待過近300批國內外同行知名專家的來訪、參觀和學術交流。
學院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分散式光纖感測器原理及技術、智慧型結構系統、微型多道成像光譜分析系統集成化技術、特種成像技術的研究;研製的AV-100表格自動閱讀機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已在全國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等方面大規模套用;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台工業CT機及改進型產品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已為國內航天、航空、軍工、澳星發射、鋼鐵冶金、石油地質等部門作無損檢測服務,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連續承擔的國家“六五”、“七五”、“八五”攻關項目“自掃描光電二極體列陣”和“專用集成光電感測器”等取得突出成績;研製成功多種感測器和測量檢測儀器及系統,如“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器”、“光纖波分復用器”、“矽微加速度感測器”、“集成真空微電子觸角感測器陣列”、“系列光電軸角編碼器”、“光纖流量計”、“橋樑健康自動監測系統”、“機械零件幾何尺寸自動測量分選機”、“凸輪軸自動檢測儀”、“微粒測試儀”、“角膜接觸鏡檢測儀”、“生坯密度自動測定儀”、“分散式光纖火災監測報警系統”、“槍枝號碼光電自動識別和槍械管理系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