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原

釋道原

釋道原,北宋人,著有《景德傳燈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及“枯木逢春”等詞語都是出自他的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道原
  • 國籍:宋朝
  • 民族:漢族
  • 職業:僧人、作家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創作《景德傳燈錄》
  • 代表作品:《景德傳燈錄》
百尺竿頭,拋磚引玉,釋道原版,另一出處,牛頭馬面,枯木逢春,

百尺竿頭

百尺竿頭”這個成語來源於北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湖南長沙景岑號招賢大師》——“師示一偈曰:‘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即,道行的修養到了百丈竿頭不再前進,雖然得道不是純真。到了百丈竿子的頂端,也還是要繼續深造,十方世界就可以存乎自己一身。

拋磚引玉

釋道原版

“拋磚引玉”這個成語來源於北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趙州東院從諗撣師》,大眾晚參,師云:“今夜答話,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諗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

另一出處

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讚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為“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岩寺遊覽,便先趕到靈岩,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果然趙嘏遊覽靈岩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牛頭馬面

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婆。” 迷信傳說中的兩個鬼卒,一個頭象牛,一個頭象馬。比喻各種醜惡的人。

枯木逢春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梁武帝時,諫議大夫韋恕被貶為駟馬監的判院。一天梁武帝的“照殿玉獅子”跑了,韋恕的手下沿著雪上的馬蹄印找到張果老的瓜園,韋恕帶全家去拜謝張果老。張果老看上韋恕的18歲的女兒,韋恕順從天意將女兒嫁給80多歲的張果老。
枯木逢春,佛家禪林用語,本意是指枯木逢到春天又有生機,又要開花,語出《五燈會元·卷十四含珠哲禪師法嗣》:“僧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大乘山和尚)曰:‘世間希有。’”意思是說,有人問“枯木逢春”是悟道的內容嗎?大乘山老師說:是的。真如佛性道理不是世俗之理,是出世間之理,就象枯木逢春那樣為世間稀有。如果將枯木比喻為佛性的話,那么逢春則是隨上了機緣,開花則為妙用。“枯木逢春”和“鐵樹開花”是同類比喻,都是說明真如佛性隨緣而生妙用之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