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風流

醒風流

《醒風流》全稱《醒風流傳奇》,是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一名《醒風流》,十回,題“寉市主人新編”,又題“寉市道人編次”,成書於清初。

作品以南宋寧宗朝權臣韓侂胄與宰相趙汝愚、理學家朱熹之間的矛盾鬥爭為背景,虛構了被韓侂胄殺害的國子祭酒梅馥之子梅乾與被迫辭職歸林的刑部尚書馮樂天之女馮閨英的婚姻故事。該作品渲染的不是才色相慕,而是不悖名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醒風流
  • 作者:寉市主人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14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後世影響,版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敘南宋慶元年間,嘉興秀水梅乾之父梅馥,系國子監祭酒,與吏部尚書趙汝愚,刑部尚書馮樂天為至友。馮樂天因不滿韓侂胄專權,辭職回家。梅馥治酒餞行。韓侂胄闖來,與趙汝愚發生口角。韓侂胄假傳聖旨,將趙汝愚革職。
梅馥上書抗爭而被殺。梅乾與僕人徐魁避居萬壽庵,被奸黨程松發現,徐魁臂充是梅乾,被解京下獄。梅乾則改名木榮,經趙汝愚推薦到揚州馮樂天府上看園。馮樂天發覺他是故人之子,欲將獨生女閨英許配給他,尚未說出就死了。其弟馮畏天要霸占家產,將樂天舊仆都趕走,又逼閨英嫁給程松之子程慕安。閨英以侍女待月代嫁。程慕安發覺,告到官府,並埋伏下家丁,準備硬搶。梅乾被逐出後,途中被公差錯捉到公堂,知縣馬有德恰好是他的舊友,留在署中,又結識了俠士孟宗政。他因掛念馮家寡母孤女,與孟宗政到揚州來探訪,適逢程慕安搶劫圍英,二人將豪奴打散,孟宗政護送閨英回家,梅乾則被扭送公堂。這時,韓侂胄已為史彌遠所殺,凡被韓侂胄所害諸官,存者復職,歿者子孫承蔭。趙汝愚已復職,恰好派人來迎梅乾進京,這官司就不了了之。但梅乾卻突然生病,一時不能進京。
閨英回家,怕程家與叔父又來生事,與母親逃往義父趙汝愚家躲避。時趙汝愚已入朝為官。不料馮母又病故。閨英女扮男裝,進京去找趙汝愚。時因敵人分道南侵,朝廷出榜徵詢禦敵之策。閨英改名趙英,稱是趙汝愚之子,上書.獻策。天子見策大喜,立即召見。趙汝愚只得說明趙英是女。天子封她為閨閣學士。梅乾病癒來京,獻平敵之策。天子封他為兵部尚書,與孟宗政、徐魁率師出征,一戰而勝,梅乾被封為丞相。趙汝愚將閨英許配與他。入洞房時,奶娘認出梅乾是家僮木榮,閨英與梅乾都因主僕名份,並涉瓜李之嫌,不願成就這有乾名教的婚姻。趙汝愚只得奏明天子,天子賜婚,二人才結合。程松在韓侂胄一案中雖漏網了,但因誣衊梅乾又被下獄。待月作為程家媳婦,致書梅乾閨英求情,程松得免於死,因而待月在程家受到尊重。孟宗政則辭官入山。梅乾後亦高隱學道。

作品目錄

第一回 小書生讀書豪飲 老奸臣闖席成仇
第二回 遭誣陷避禍全身 觸權奸盡忠報國
第三回 義埋金憤志讀書 悲蕩產呼號驚宦
第四回 假姓名捐軀救主 代縲紲遇俠全生
第五回 哭窮途遁跡灌園 得樂地權時作仆
第六回 詢根由隱情直訴 避嫌疑著意嚴防
第七回 玄墓山看梅了悟 樂天園失主歸人
第八回 招商店報名吃驚 緝捕衙獲犯逢奇
第九回 真梅乾公堂不認 假潘安荒冢受辱
第十回 借解難一心撮合硬 主婚著意謀財
第十一回 收異士月下談心 娶美人燈前識認
第十二回 巧姻緣李代桃僵 空算計人謀天奪
第十三回 婚姻事公堂大鬧 聖旨到府縣吃驚
第十四回 借解難一心撮合硬 主婚著意謀財
第十五回 馮畏天惡報鬧公堂 趙公子名成不二色
第十六回 馮小姐男扮獻奇策 趙汝愚志烈繾沙場
第十七回 書生平寇一世奇功 女子榮親千秋佳話
第十八回 女學士榮歸驚叔 新媳婦寫書救翁
第十九回 土中金永留布施 意中人巧合成婚
第二十回 收寶劍天緣成就 再花燭欽賜團圓

創作背景

作者“寉市道人”(亦題“寉市主人”“寉市散人”),“寉”即“鶴”字。《隋唐演義》自厚堂刊本封面題“吳鶴樵先生評”,卷端署“長洲後進沒世農夫彙編”“吳鶴市散人鶴樵子參訂”,有人據此認為“長洲後進沒世農夫”和“吳鶴市散人鶴樵子”均為褚人獲的別號,若果如此,則該書作者“寉市道人”就是褚人獲。小說《風簫媒》題“寉市散人編次”,則《鳳簫媒》的作者也是褚人獲。然而此說還有待於考證。《鳳簫媒》和《醒風流》同為“寉市道人”所作,則是可以肯定的。他是《隋唐演義》的參訂者,與褚人獲是同時的人。褚人獲生於崇禎八年(1635),則“寉市道人”也當是順治、康熙時期人。《醒風流》自序云:“壬子夏,與二三同志嘯傲北窗,追古論今,淑慝貞奸,宛在目前。笑愚蒙之昧昧,羨聰達之惺惺。於是摘所詳憶一事,迅筆直書,以為前鑒。……錄凡二十回,旨有所歸,不暇計其詞句之工拙也。既成,質之同志。同志日:是編也,當作正心論讀。世之逞風流者,觀此必惕然警醒,歸於老成,其功不小。因遂以名,而授之梓。”這裡的“壬子”,當指何年?明末和清代前期“壬子”年計有萬曆四十年(1612)、康熙十一年(1672)、雍正十年(1732)、乾隆五十九年(1792)。日本天明甲辰(乾隆四十九年,1784)秋水園主人《小說字彙》引有《醒風流》,則“壬子”決不能是乾隆五十九年。該書自序有云:“余少時,得忠孝節義文數篇,喜而讀之。凡三易書,秘之笥篋,愛如珠玉,因其文而重其人。越二十載,而時移事變,其人行與文違,殆不可說。余乃出其文,盡行塗抹,唾而罵之。滅之丙火。”文中指斥某人“行與文違”,按“時移事變”一語,當指某人在明清鼎革中喪失名節,與他過去所撰之忠孝節義之文完全違背。這樣,“壬子”不可能是萬曆四十年。既然“越二十載”才有甲申之變,則作者要長於褚人獲二十歲左右,“壬子”當然也不會是雍正十年。《醒風流》撰於“壬子”,當是康熙十一年(1672)。

人物介紹

【梅乾】字傲雪, 書中主要人物,國子祭酒梅馥之子。梅馥被權臣韓侘胄殺害後,梅乾逃歸浙江嘉興府秀水縣鄉里。因房屋被燒無處存身,寄住萬壽庵中,被韓侘胄的幫凶發覺,唆使韓斬草除根,幸得書僮徐魁冒名頂替,得免於禍。後在其父之友、被革職鄉居的吏部尚書趙汝愚的安排下,更名木榮,到辭歸林”下的刑部尚書馮樂天家為仆,以避災禍。馮認出他是梅馥之子,留他在花園讀書。馮樂天死後,其弟馮畏天接管家業,把他逐出。韓侘胄被處死後,梅乾被召至京,主動請求領兵破敵,皇帝授予他兵部尚書職銜,與孟宗政、徐魁率精兵三萬,前往討賊。得勝回朝後,被拜為丞相。又由趙汝愚主婚,與馮樂天之女、欽賜學士馮閨英成就了美滿姻緣。
【馮閨英】書中主要人物, 邢部尚書馮樂天之女。不僅艷麗非常,且讀書知禮,才識卓絕,以一女子而有儒家之氣,林下之風。她秉性端方,持躬嚴飭,除晨婚定省外,足不下樓,連自家園內,一年難得一次進去遊玩。她具知窮通、辨貞奸一副靈心慧眼,見權臣弄權,朝政日非,遂勸父親辭官歸隱,頤養天年。其父死後,叔父馮畏天貪財,逼其與諂佞程松之子結婚。閨英巧設掉包計,以丫環待月冒名嫁與程慕安。事情鬧到官府,她挺身而出,上公堂質理。後她女扮男裝進京,假冒為義父、吏部尚書趙汝愚的兒子趙英,應詔獻策,得到皇帝賞識,擢為第一。後說明女身,天子召見,見她“奏議則出經入史,陳辭則興利除弊.。凜凜具大臣之風,侃侃秉諫議之直”,大加讚賞,敕封為閨閣學士。趙汝愚又奏明其為馮樂天之女,皇帝特許她恢複本姓,以欽賜女學士身份葬祭父母。馮閨英終於以一女子而洗雪怨仇,榮親耀祖。後由趙汝愚主婚,與梅乾結為夫妻,富貴榮華,子孫無窮。
【待月】馮閨英奶娘之女, 馮的貼身侍女。有幾分姿色,並粗通文墨。見化名木榮在馮氏花園為仆的梅乾人材出眾,遂生愛慕,但未被理睬。後被馮閨英用掉包計將她嫁給紈椅程慕安。因程一心想著馮閨英,不理待月。待月梳妝打扮,傾心奉迎,終於使程慕安稍轉心意。後程慕安之父程松敗露下獄,待月作書與已為丞相的梅乾,使程松免於一死,自此待月在程家身價大增,程慕安亦刮目相待。待月是作者塑造的義僕形象。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醒風流》是屬於宣揚綱常名教一類派的作品。它寫了朝廷中的忠奸鬥爭,疆場上的敵我鬥爭,社會上的良莠鬥爭,而占主要篇幅的婚姻向題,卻不渲染風流,而重在“醒”字。所以第六回寫到丫頭偷得梅乾的《雪夜讀書賦》(不是情詩)送給小姐;閨英往園中觀梅,梅乾正躲在假山背後;這些可成為慕才慕色,密約幽期的情節,作者馬上煞住,不讓其向正宗的才子佳人小說方向發展,說明了此書的重點是在“醒”風流。所以,梅乾閨英這一對才子佳人雖同在一家數年,卻並不相識;後來閨英遵義父之命與梅乾結婚,要待乳娘點明,才知丞相梅乾,即是家奴木榮。書中雖寫了閨英曾拒絕程慕安的婚姻,似乎是婚姻自主,但她的拒婚,是因①父死才百日;②程慕安曾在墓地偷看她而被家人痛打;③叔父主婚,是出於謀占家產,欺兄滅嫂;這都是有違綱常名教的。閨英是為維護綱常名教而拒婚,不是為自主而拒婚。

藝術特色

在故事編織上,《醒風流》具有曲折與奇巧的特點。《醒風流》亦然。如梅馥被殺後,罪不至抄家,家有薄田百畝,梅乾可以維持生活,作者為使梅家徹底敗落,忽然一場天火,把房屋燒盡,梅乾不得不寄居僧舍。寄居僧舍本可以守窮讀書,以圖功名,不料半夜偶然一聲大呼,恰巧被過境的程松,聽得,招來韓侘胄要斬草除根。幸而韓、程均不認識梅乾,得由徐魁頂替。梅千逃到馮家為奴,被馮樂天識破,本來將成就一場美滿姻緣,不料馮樂天突然死去,家產為馮畏天所奪,馮閨英母女都不能保全。梅乾被逐,往投趙汝愚,不料在客店裡,被緝拿慕榮的差役,因木慕同音,誤將他拿到縣衙。他以為前案發作,十分恐懼,誰知知縣卻是舊友,告知他韓侘胄已死,他轉驚為喜。梅乾在馬有德衙中,本已得安身,因掛念馮家母女孤弱,返揚州探望,恰巧遇著程慕安搶親,他和孟宗政救下了馮閨英。不料孟宗政護送馮閨英去後,他卻被扭送公堂,馮畏天認出他是家憧木榮,正要以“奴劫主母”治罪,忽然朝旨取他入京授職,他才得轉危為安。梅平正要進京,忽然病倒,這是作者有意騰出時間來讓另一主角顯示身手。

後世影響

清代小說《二度梅》中有三條材料呈現出因襲《醒風流》的明顯痕跡,因此可以說《二度梅》對《醒風流》有明顯的承襲關係。

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刊本,藏大連圖書館;清刊本,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198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說選刊”排印清初刊本,1985年台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初刊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從刊”影即清刊本,1993年華藝出版社排印清刊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