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河村遺址

鄭州大河村遺址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的東北郊,面積40萬平方米,是一處包含有仰韶、龍山和夏商四種不同時期考古學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1972~1987年間,先後進行過21次考古發掘,揭露面積5000平方米,共出土各類房基47座、窖穴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完整或可復原的陶、石、骨、蚌、牙、角、玉等不同質地的各類遺物3500餘件。發掘表明,先民們曾在此延續居住長達3300多年,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和奴隸社會的夏、商時期,大河村遺址是鄭州地區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發展的歷史縮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鄭州大河村遺址
  • 地理位置:鄭州市的東北郊
  • 著名景點:仰韶文化房基
  • 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
歷史沿革,展館面積,仰韶文化房基,出土文物,展廳設定,歷史文化,精品館藏,彩陶雙連壺,唐三彩,青釉刻花六系瓷罐,蓮鶴方壺,仰韶文化,社會榮譽,

歷史沿革

1984年,成立大河村遺址保護管理所,1986年大河村遺址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更名為“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展館面積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占地17畝,建築面積為2600平方米,館內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護房、陳列室、陶藝館、辦公樓(兼文物庫房)等。保護房為磚木結構的傳統建築,四面坡瓦頂,面積400平方米;陳列室為磚混結構的現代建築,平面呈亞字形,面積800平方米;陶藝館為磚混結構的仿古建築,面積600平方米;辦公樓為磚混結構的兩層小樓,面積650平方米。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源於考古發掘,總計1900多件,三級品以上的有229件。藏品中以仰韶文化彩陶最具特色,數量較多。其中彩陶雙連壺白衣彩陶缽、X紋彩陶罐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藝術珍品。另外,還收藏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圖像彩陶片。

仰韶文化房基

保護房內保護和展出了1972年發掘出的仰韶晚期房基8座。其中1?4號房基為目前我國發現同時期房屋建築保存最好的一處,經碳14測定,距令已5040±100年。它是一組地面起建築、東西並列、大小不同、門向有別的連間排房,1號房基還出現了套間。牆體採用了“木骨整塑”的建築方法,牆壁及地坪用火燒烤成磚紅色。這種兩面坡式的排房建築奠定了中國北方傳統民居的基本形制,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時1-4號房基的布局結構、出土的成套生活用具及碳化糧食,為研究大河村先民的飲食起居、生活習俗及家庭、婚姻狀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仰韶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

出土文物

展出珍貴文物200多件,結合沙盤、景觀箱、繪畫、照片等形式,生動展現了五、六千年前大河村先民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狀況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揭示了中原地區原始文化發展演變歷程以及與周圍其它原始文化的關係。陳列中所有文物說明均採用中英文對照,給外國遊人參觀欣賞提供了方便。為滿足專業人士及文物愛好者的需求,還專門辟...
文化遺址文化遺址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的東北郊,面積40萬平方米,是一處包含有仰韶、龍山和夏商四種不同時期考古學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1972-1987年間,先後進行過21次考古發掘,揭露面積5000平方米,共出土各類房基47座、窖六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完整或可復原的陶、石、骨、蚌、牙、角、玉等不同質地的各類遺物3500件。發掘表明,先民們曾在此延續居住長達3300多年,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和奴隸社會的夏、商時期,大河村遺址是鄭州地區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發展的歷史縮影。1984年,成立大河村遺址保護管理所,1986年大河村遺址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更名為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展廳設定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是在大河村遺址發掘基礎上建成的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目前,展覽內容共分《仰韶文化房基遺址》、《大河村遺址文物陳列》、模擬村、陶藝館四部分:
大河村遺址展廳大河村遺址展廳
仰韶文化房基遺址》展出1972年發掘出土原狀保存的仰韶文化房基1座,展示遠古先民高超的建築工藝,再現大河村先民的家居生活。
《大河村遺址文物陳列》精選大河村遺址出土的399餘件珍貴文物,輔以景觀箱、沙盤、圖片等,展現大河村遺址燦爛的遠古文化,揭示中原地區社會發展的進程。
模擬村是根據發掘資料按原大比例仿造的仰韶文化兩面坡式排房1座,結合大河村仰韶文化先民雕塑群,生動形象模擬再現了五千年前大河村先民們農耕、漁獵、制陶、家居生活的場景,使觀眾得以親身領略中原地區濃厚的原始文化風情。
陶藝館恢復演示大河村遺址古代制陶工藝,觀眾不僅可以參觀學習,還可以親自製陶。大河村原始制陶已很發達,陶器造型規整、器類繁多、功用各異。器形有、罐、盆、碗、豆、壺、杯、瓶、、甑、器座等。按器物用途可分為炊器、食器、水器、盛器等,按質地可分為泥質陶、夾沙陶、夾蚌陶等。彩陶是大河村陶器的主要代表,質地細膩、造型優美,彩陶花紋圖案多樣,構思巧妙、布局嚴謹、色彩艷麗,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彩陶雙連壺、白衣彩陶,是難得的藝術瑰寶。另外,彩陶圖案中的太陽紋、月亮紋、日暈紋、星座紋等,是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實物資料。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該館自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國內外觀眾20多萬人,先後被有關部門命名為“鄭州市中國小德育基地”、“鄭州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鄭州市對外宣傳基地”,1999年被授予“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另外,該館還被定為國家級旅遊線“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和三條省級旅遊線上的重要文物旅遊景點,成為了解中原歷史必不可少的好去處。

歷史文化

大河村遺址發現於1964年,是一處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距今6800--3500年,面積40萬平方米。遺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區,房基相疊、窖密集:兩處仰韶文化晚期的氏族公共墓地分別位於遺址的東北部和西部。龍山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遺址的四周邊沿地帶,夏商時期的遺存主要集中在遺址的西南部。其中仰韶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文化層最厚處達成12.5米。1972年--1987年先後發掘21次,出土房基47座、窖穴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各類珍貴文物3500多件。遺址中出土的"木骨整塑陶房"F1-4,是目前我國出土同時期房屋中保存最好的一處。發掘時,1號房基北牆殘高近1米。據碳14測定距今5040±100年。它是一組兩面坡式的排房建築,它的出現,奠定了中國北方傳統居民建築的基本形制。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色彩絢麗、圖案豐富,在仰韶文化中獨樹一幟。彩陶雙連壺造型獨特,被譽為中國史前最美麗的彩陶。彩陶中的太陽紋、日暈紋、星座紋等天象圖案,是目前我國已知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此外,遺址中還出土有山東大汶口文化、湖北屈家嶺文化的遺物。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發掘表明,先民們曾經在此延續居住長達3300多年,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直到奴隸社會的夏商時期,大河村遺址是鄭州地區遠古文化發展的歷史縮影。
第一次挖掘仰韶文化第一次挖掘仰韶文化
大河村遺址面積之大、遺物之豐富、延續時間之長、包含文化內容之廣泛,是中原地區其它古代遺址中很少見的。大河村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為研究原始氏族社會到奴隸社會漫長的歷史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和確鑿的地層證據,也同時為探討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發展序列和分期劃段及類型研究提供了一個尺度,為研究中原地區和黃河下游、江漢流域同期諸原始文化的關係提供了依據。1986年,大河村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大河村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保護祖國優秀歷史遺產、弘揚民族文化,1985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成立了鄭州市大河村遺址保護管理所,負責對遺址的保護與管理。1986年初,模擬村、文物陳列室相繼落成,並布置了“大河村遺址文物陳列”,5月份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大河村遺址保管所正式更名為“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隸屬於鄭州市文化局。
近年來,大河村遺址先後被命名為:“鄭州市中國小德育基地”、“鄭州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鄭州市對外宣傳基地”、“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被旅遊部門確定為國家級旅遊線“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和三條省級旅遊線上的重要文物景點。

精品館藏

彩陶雙連壺

高20厘米
以泥質紅陶做成兩壺並連狀。連腹處有一圓孔相通,兩壺體近於橄欖形,通體施紅衣繪黑彩平行線條紋。

唐三彩

是我國陶瓷器物中的一支奇葩,受到世人的喜愛和收藏。從考古發掘來看,三彩器確實大多出土於墓葬中。這種現象給人以錯誤的感覺,認為三彩器是專門為殉葬而燒制的,事實果真如此嗎?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多方面加以考查。
陶器陶器
首先從考古發掘來看,唐三彩之所以大多出土在墓葬中,其中的原因與唐代的厚葬之風有密切的關係。《唐會要葬》(卷三八)太極元年條:“王公百官,競為厚葬,偶人象馬,雕飾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禮,更相煽動,破產傾資,風俗流行,下兼士庶,若無禁制,奢侈日增……。”統治階級雖然下有誡厚敕,但從未得到認真的貫徹執行,實為一紙空文。厚葬之風的盛行使墓葬形制、葬具、壁畫、隨葬品發現了重要的變化,而隨葬品的變化尤為明顯。三彩器的出土,就是最好的證明。雖然如此,但遺址也經常出土,只是完整的較少而已,由此可以說明,唐三彩並不是專為殉葬燒造的。

青釉刻花六系瓷罐

北齊武平七年(公元576年)
1958年河南省濮陽縣李雲墓出土
高28.5厘米口徑18.5厘米
原始工具原始工具
肩附六系(兩橫系四豎系),系之間以圓規刻劃圓圈、花瓣紋。腹部刻有三周弦紋帶和鴨、樹及斜線三角紋。此罐胎質堅硬,內外施釉,內滿釉外半釉,釉質清澈明亮。

蓮鶴方壺

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
1923年河南新鄭李家園出土
通高117厘米 口長30.5厘米 口寬24.9厘米
壺上有冠蓋,器身長頸、垂腹、圈足。該壺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壺冠呈雙層盛開的蓮瓣形,中間平蓋上立一展翅欲飛之鶴;壺頸兩側用附壁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
器身滿飾蟠螭紋,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小獸,圈足下有兩個側首吐舌的卷尾獸,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構思新穎,設計巧妙,融清新活潑和凝重神秘為一體,被譽為時代精神之象徵。

仰韶文化

鄭州市市共發現仰韶文化遺址21處。除周口市菸草公司倉庫進行簡單的試掘外,其他都進行了考古調查。筆者同意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趙芝荃先生把這些遺址劃分為早晚兩期的意見。屬於早期的遺址9處,有西華商高宗陵、小白莊、泥土店、商水馬村、良台寺、河灣、扶溝支亭、太康方城、周口市菸草公司倉庫。屬於晚期的遺址9處,有西華商高宗陵、南柳城、小白莊、瓦屋趙、榆樹王、商水范台廟、胡莊、淮陽王禪冢和鄲城段寨。西華的小白莊、瓦屋趙遺址和太康方城同上述晚期遺址有所不同,含較多的其他文化因素。 早期遺址:這裡仰韶文化早期的遺址均靠近河流,附近地勢較高,為崗丘形狀的遺址,有的除了包括有仰韶文化的遺存以外,還有其他時代的文化遺存。這種崗丘形狀的遺址是當時人們為了防禦洪水的侵泛所選擇的高崗住址,經過長期居住而形成的。一般略高於地面,文化層1—2米,有些遺址人為破壞嚴重,僅剩一小部分或僅能在地面採集一些遺物。方城和馬村遺址發現有房基、圓形和不規則形灰坑、大量的燒土塊。發現的動物骨骼種類有:馬、豬、狗、雞、鹿角,鹿角數量眾多,且每個遺址都有發現。生產工具以石斧常見,石鏟較少。石斧形制相同,大小不一,刃部較寬且磨光。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早期的陶器,正如《河南周口地區考古調查簡報》一文中所描述的“陶質分夾蚌屑褐陶、夾砂褐陶、泥質橙黃陶、磨光紅陶、泥質紅黃褐陶、泥質紅黃陶和泥質夾砂陶等種,夾蚌屑或褐陶為土褐色,包含蚌屑或砂粒較多,用於炊器類,泥質橙黃陶數量較多,制陶火候較低,陶片易粉碎,磨光紅陶用於壺、盉器類”。這些器物以素麵和磨光為多,紋飾有弦紋、麻點紋和附加堆紋。彩陶少見,一般多棕紅彩和白衣褐彩。紋飾有網紋、圓點紋和弧線三角紋,常施於壺、盆等泥質陶的外壁上部,有的缽口沿施一周紅彩。常見的器物有鼎、罐、缽、盆、壺、盤、盉、杯等。
遺址發掘遺址發掘
分罐形和釜形,鼎足有錐狀和圓柱狀。錐狀足剖面為橢圓形,正面有凹槽,圓柱狀足頂端有一周輻射狀長指甲紋,或施一條附加堆紋;深腹罐有敞口直壁或斂口圓腹,有的小口圓肩;盆皆大口,分兩式,I式寬平沿,淺腹,I式窄沿,深腹直壁,缽分直口和斂口,大小不一;盤大淺腹,高柄杯鼓腹,肩有篦點紋。
仰韶早期的罐形鼎與淅川下王崗早二期鼎相同。釜形鼎與廟底溝仰韶文化陶鼎、鄭州大河村二期I式鼎相似。常見的圓錐狀外刻凹槽、斷面為橢圓形的鼎足與大河村一期、滎陽點軍台遺址的鼎足完全相同。斂口缽接近下王崗早一期的陶缽。主要繪於盆、壺上部的白衣黑色或棕色的弧線、圓點紋彩陶花紋,同大河村一。
晚期遺址中發現有房基、灰坑等,生產工具發現不多,大體與早期相同,唯陶紡輪數量增加。採集的陶器與早期相比,夾砂和夾蚌屑紅陶減少,泥質和夾砂灰陶數量較多,泥質黑陶占一定比例,也有一部分褐陶和黃陶。夾蚌屑陶,所夾蚌屑少於早期,且質地變硬。灰陶有深淺之分,陶質堅硬,器壁較薄。除素麵和磨光者外,紋飾以籃紋為主,弦紋、附加堆紋較少,籃紋橫施,紋理不齊。彩陶數量增加,有褐、白、朱等色,也有白衣彩陶,紋飾簡單,以網紋、平行線紋為多,有些彩繪容易脫落為燒後所繪。器形有鼎、碗、盆、杯、高領罐、豆、觚、尖底瓶、壺、缸、瓮、器蓋等。
佛像佛像
鼎:皆罐形鼎,器表為素麵或飾橫籃紋,鼎足為扁三角形或鴨嘴形;罐可分深腹罐、圓腹罐、大口罐、斂口罐。高領罐小口,肩部磨光,上施弦紋;盆平沿深腹;碗平底斜壁;觚高柄平底;豆分長柄和短柄;缸折沿深腹,頸部施一周附加堆紋;瓮直口小領;器蓋種類較多,常見矮圈足碗狀器蓋;器座形似圈足。
仰韶晚期陶器,大多數與鄭州大河村遺址四期和禹縣谷水河二、三期相同或接近,深腹罐與谷水河二期Ⅰ式罐相近,高領罐、瓮也接近谷水河三期同類器物;斂口罐與大河村四期Ⅱ式罐、圓腹罐和大河村四期相同。這裡的仰韶晚期遺存應屬於大河村類型的後段。時間上相當於中原地區仰韶文化晚期,具有向河南龍山文化過渡的性質。
西華的小白莊和瓦屋趙遺址同上述仰韶晚期遺址不盡相同,兩遺址皆位於西華縣西部,相距甚近,陶器以夾砂紅陶、夾蚌屑褐陶為多,泥質灰陶次之,也有部分泥質紅、黃陶。紅陶一般呈紅灰色。紋飾有斜籃紋或上部橫施、下部豎施的籃紋,以及方格紋、弦紋。彩陶為白衣紅彩。器形有鼎、罐、豆、壺、盆、器座等。鼎最常見,一般呈褐色,有盆形、罐形,足可分三式,Ⅰ式較多,寬扁狀,內凹外凸,正面有幾道劃槽,Ⅱ式為扁三角形,Ⅲ式為鴨嘴形;豆為圈足鏤孔;高領罐,肩部磨光。圈足器較多,有圈足杯和高圈足壺等。上述器物中一部分在本地仰韶晚期常見,應屬於仰韶文化晚期遺存,但有相當數量的器物則含有屈家嶺文化因素、如Ι式足鼎、圈足鏤空豆、圈足杯和圈足壺等器物的形制和湖北京山屈家嶺、淅川下王崗中期的器物相同或相似。Ⅲ式足鼎、高領罐則與大汶口晚期同類器物相同。這兩處遺址對研究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關係提供了資料。

社會榮譽

大河村博物館建館以來,廣泛持久地開展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先後被鄭州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共青團市委命名為“鄭州市中國小德育基地”、“鄭州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以其豐富的陳展內容,吸引了大批中外賓客。十多年來已接待國內外遊客10餘萬人次和部分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保護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以及宣傳鄭州做出了貢獻。該館已被定為國家級旅遊線路“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的景點之一。同時也是三條省級旅遊線路中的景點之一,成為了解中原歷史必不可少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