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哲民

鄭哲民

鄭哲民,1932年2月7日出生,僑眷,廣東新會人,中共黨員,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昆蟲分類學家,中國昆蟲學會分類區系專業委員會主席,美國紐約科學院國際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哲民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2年2月7日
  • 性別:男
科研成果,所獲榮譽,擔任職務,教育背景,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工作簡介,學術著作,論文發表,獲獎情況,附錄,

科研成果

40多年來,一直從事於動物學及昆蟲學的教學和昆蟲分類、生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了《雲貴川陝寧地區的蝗蟲》、《蝗蟲分類學》等14部專著。在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法國、匈牙利及中國的20多種刊物上發表論文420篇,發表蝗總科、蚱總科昆蟲新屬54個,新種410個,其他昆蟲新種近100個。

所獲榮譽

曾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三等獎,陝西省科技成果二、三等獎,寧夏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等10多項獎。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陝西省高教系統優秀教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香港柏寧頓教育基金會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曾憲梓教育基金會1997年高等師範教師獎二等獎。

擔任職務

歷任陝西師範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生處處長、生物系蝗蟲研究室主任、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陝西省昆蟲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現任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院長。

教育背景

1955年畢業於華東師大生物系;
1955年至1957年,為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專業研究生。
1982年晉升教授,1986年擔任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從事動物學及昆蟲學的教學與研究。發現蝗蟲新屬二十三個、新種一百零四個,收藏蝗蟲標本四百種。

研究工作簡介

從事生物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40多年,為我國昆蟲學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做出貢獻,為該學科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科研方面發表論文400多篇、出版專著7部、高質量的教材2部;先後發表蝗蟲新屬種占國內解放後發表新屬種總數的一半以上,填補了國內空白。
教學方面寓德育於知識傳授之中,近年來為國家培養了18名博士生,49名碩士生和大量的本科生,學生多數已成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幹力量。多方面的突出成就先後獲得國家級獎勵5項,省部級獎勵7項。其勇攀科學高峰,獻身教育事業的模範事跡在廣大僑眷中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學術著作

有《甘肅省蝗蟲圖志》、《雲貴川陝寧地區的蝗蟲》、《雲貴川陝寧地區的蝗蟲》、《蝗蟲分類學》等11部專著。
主編了《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十卷直翅目蝗總科》、《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十二卷直翅目蚱總科》。

論文發表

在英國《Systematic Entomology》,美國《Orienta Insects》,台灣《Zoological Studies》等10多種刊物上發表論文552篇,發表蝗蟲新屬56個,新種497個,其它昆蟲新種231個。在發表蝗蟲新屬新種數約占解放後國內發表新蝗蟲新屬新種總數的一半以上,將我國蚱總科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獲獎情況

★寧夏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
★陝西省高教系統優秀教師
★陝西省科技成果二、三等獎
★曾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三等獎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等10多項獎
★1999年榮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
★香港柏寧頓教育基金會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
曾憲梓教育基金會1997年高等師範教師獎二等獎
★2014年鄭哲民教授榮獲“中國昆蟲學會終身成就獎

附錄

鄭哲民自述:甘當科技界的二傳手
我1950年7月畢業於昆明師範學院附中,當時剛解放,和幾位同學一塊離開昆明參加華北區、華東區的高等學校統考,隨後進入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學習,1952年院系調整,我這個班因只有4人,就合併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在校期間,得到國內一些著名學者如張作人、薛得育等指點,對動物學產生濃厚興趣。
1955年畢業時,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專業研究生,師從國內一級教授武兆發先生學習,重點在組織和細胞生物學方面進行研究。1957年研究生畢業,原分配到華東地區,後因一位分配到西北地區的同學有困難,而和他調換,因而來到西安的陝西師範學院生物系,當時陝西師院剛建校一年多,師資缺乏,多數教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和一部分從中學調上來的年紀較大的老教師,來到這樣的環境,大家都差不多,除了搞教學外,沒有人能在科研上給以指導。
1956年掀起了向科學進軍的浪潮,1957年,當我們畢業時,全北京的高校畢業生聚集在工人文化宮,聽取了周恩來總理的講話,周總理號召我們要向科學進軍,勇攀科學技術高峰。這些話激勵著我,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地前進。
參加工作後,由於陝西師院是新建院校,儀器設備非常欠缺,我研究生所學專業是組織細胞方面,這裡沒有能滿足進行研究的條件,加上我的導師又剛去世,在陝西師院沒有老教師能指導我從事科學研究,但是我覺得只搞教學不搞科研是無法提高的。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就根據現有的條件進行工作,沒有本校的指導教師,我就向外地著名學者求援,得到了著名的昆蟲分類學家、上海昆蟲研究所夏凱齡教授的幫助,開始進入研究昆蟲分類的行列。
在當時收集文獻資料非常困難,那時還沒有複印設備,我都是利用假期回上海探親的機會到上海昆蟲所收集資料,所有的資料都是靠手抄或打字機抄寫。記得有一本專著,我斷斷續續用了5年時間才抄完。當時還沒有科研經費,開始時我都是用自己的錢外出採集,以後在科研上有了一些成績,爭取到中國科學院每年給我撥一部分科研經費,使我逐步打開了局面。
但是在前進的道路上很不平坦,在60年代前的一些運動中,如紅專辯論、交心運動,都把我作為走白專道路、只專不紅的典型進行批判。這些並沒能動搖我搞科研的決心,我仍然利用業餘時間,在假期中進行調查,沒有飼養室,我就在自己的宿舍中養蟲觀察。在“文化大革命”武鬥期間,我一個人背著採集工具,離開西安,走遍了西南和華南地區的幾個省,採集到大量的蝗蟲標本,為使我在“文化大革命”一結束就能很快地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大量科研論文奠定了基礎。
多年來,我在昆蟲分類、蝗蟲的綜合分類、蝗蟲的綜合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後出版專著11部,發表論文450篇。在傳統分類方面發現了我國和非洲盧安達共和國直翅目蝗總科昆蟲新屬42個,新種320個;蜢總科新屬1個,新種4個;蚱總科新屬10個,新種67個;螽蟖總科新種5個;半翅目蝽象新種3個。比較系統地記述了我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蝗總科昆蟲8科、31亞科、140屬、400餘種,編有科、屬、種系統分類檢索表,對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蝗蟲的地理區系進行了劃分,並首次對盧安達共和國蝗蟲做了調查,系統報導。在蝗總科昆蟲發表的新屬、新種約占國內解放後發表總數一半以上。對蚱總科的研究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將我國蚱總科的分類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昆蟲綜合分類學”是1980年第16屆國際昆蟲學大會提出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以傳統分類學為主體,結合各學科先進技術套用於分類學的一門邊緣學科。從1981年開始著手進行研究,以傳統分類學為主體,結合生物化學、微量分析、染色體、生化、生理、解剖、發育器、超微結構、數值分類學科來進行我國蝗蟲的綜合分類。
目前在分子系統學及同工酶和RAPD等分析進行了蝗總科、蜢總科、蚱總科、蜻蜒目、螵科、鱗翅目、夜蛾科、蝶類等的研究;染色體分類從C帶核型進入G帶、Q帶、R帶,對蝗總科、螽蟖總科進行了研究;生理分類以蝗蟲心電圖結合時間序列分析進行了蝗總科8個科的分類研究;數值分類進行了錐頭蝗科、癩蝗科和斑翅蝗科的研究,在上述領域發表的論文在國內蝗蟲研究中為首次,而套用心電圖的ARMA譜分析技術於分類中,在國際上尚屬首創,為昆蟲綜合分類學在我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我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和學校的肯定。1982年以來,先後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陝西省高教系統先進工作者、陝西師大先進工作者、陝西省高教系統優秀教師、陝西省直科教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兩次被評為陝西省直科教系統端正黨風先進個人,198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人事部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津貼,1994年被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研究會員”。
多年來,我共招收、培養了28名博士生、102名碩士生、24名訪問學者,並積極為本科生講課,畢業學生中已有25人晉升為教授,40人晉升為副教授,學生中有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研究課題的,有擔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的,有教學、科研骨幹。
例如,我的博士生馬恩波,現為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徐正會,西南林學院資源環境學完院院長;任國棟,現任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博導;賀達漢,現任寧夏農學院農學系主任;李後魂,現任南開大學生物系主任,博導,教授;周善義,現任廣西師大生物系主任,教授;韓雅莉,現任汕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廉振民,現任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教授;奚耕思,現任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黃原:現任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蔣國芳,現任廣西科學院生物所副所長,研究員;李保平,現任新疆農業大學外事處長,教授。
我還多次到國外著名大學和國際會議上做有關昆蟲綜合分類的科研報告。1998年7月,在美國羅德島州立大學作了蝗蟲心電圖ABMA譜分析技術在昆蟲分類學中的套用的報告。1999年9月,在著名的美國耶魯大學做有關昆蟲綜合分類在中國發展的報告。2000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邀請我做了中國動物科學研究的現狀和發展的報告。
我一直擔任陝西師範大學動物所所長,致力於昆蟲系統與進化學科建設。近年來負責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研究項目5項,陝西省自然科學研究項目4項,中科院區系分類學科特別支持項目2項,與法國“國際蝗蟲綜合治理中心”及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合作項目5項。
曾獲陝西省科學大會獎,陝西省科技成果二、三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陝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共14項獎勵。
在科學的道路上,除了要有勤奮努力,堅強的毅力,百折不回的精神。我還要感謝我的恩師夏凱齡教授,是她帶領我走上了研究蝗蟲分類的道路,使我從一個完全不懂昆蟲分類的青年,一步步地走出來。她的這種樂於幫助青年人成長、在科技界被譽為“科技界的二傳手”的精神,也使我在培養我的研究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