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生墓表

先生名元昌,姓鄧,字慕濂,不知道他的祖先是哪一個家族的分支。他的祖父在贛州府安家,就成為贛州人了。鄧先生成年之前就立下壯志,想憑藉文章求得名聲,寫八股文章能夠師承效法老先生。那些老先生都稱讚(鄧元昌)很有才能。他十七歲時,獲得了宋代五位著名理學家的書,讀後被感動得涕淚滿面,他說:“唉!我現在才懂得做人的道理啊。我每天進出各種情慾之門,沉迷其中而不回頭,為什麼呢?”從此心境澄淨而安靜地坐著思考人生道理,謹言慎行,嚴格規定自己的所看所聽的內容來磨練習慣;廣泛查考書籍,但限定在二程、朱熹留下書籍範圍內,以此充實自己的知識;在家門內端正本性,勉勵實踐孝順父母、友愛兄長、九族和睦、婚姻相親、忠信憐憫等品行以求得仁愛。他內心堅定而充實,不被世俗阻擋,在內心沒有疑慮,性情淡泊平和,並以這種人生態度過完一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先生墓表
  • :元昌
  • :慕濂
  • 祖父:贛州府安家
原文,注釋,整體翻譯,作者簡介,

原文

先生諱元昌,氏曰鄧,字慕濂,不知其先何族之別也。祖父居贛州府城[2],為贛人云。先生弱冠[3],負志氣,思以文章自名,為制藝有師法[4],諸老先生鹹遜避,以為能。年十七,得宋五子書讀之[5],涕泗被面下曰[6]:“嗟夫!吾乃今日知為人之道也。出入禽門[7],忍不自返,何哉?”自是澄心默坐以觀理;飭言動[8]、嚴視聽以劘習[9];博考圖籍,約之程朱之遺書,以崇其知[10];端本於閨門[11],敦行孝弟睦姻任恤之行以求仁[12]。確然沛然[13],不沮於俗,不疑於心,淡泊和平,以此自終。 贛在萬山中,文明所被者微矣[14]。宋周濂溪先生過化贛南[15],未聞從游之士有贛人焉。明陽明王先生講學章門[16],而雩始有何黃袁管四先生出[17]。至養愚李先生[18],乃粹然一以朱子為宗。其後易堂九子[19],以氣節文章聲海內,而中叔彭先生聲華至落寞[20],守學明禮,與程山謝先生相應答[21]。近百年來,高風寥邈矣[22]。而先生獨奮發於陳編蠹簡之中,成之以勇邁不回之氣,佐之以堅苦廉毅之操,內外完朴,挺為偉人。 初,雩都宋昌圖以通家子謁先生[23],先生器之[24],館之於家。昕夕論學[25],為日程疏記[26],言動相交摘[27]。一日,昌圖讀朱子《大學》或問首章[28],先生適過窗外,駐聽之,不覺淚下而拜,感動不能起。謂昌圖曰:“子勉之,毋蹈吾所悔,永為朱子罪人,偷息天地也。”蓋先生為學誠切,日見其不足,且又以為身欲至之,亦願人之同至之也;身既未至之,而尤願人之先至之,而已得步其後也。故其友教人世摯[29],無智愚賢否老耄[30],苟近之,牗之即惟恐不力[31]。有田在城南,先生嘗以秋熟視獲,挾朱子《國小》書[32],坐城隅[33],見貧人子累累拾秉穗甚眾[34]。先生招之曰:“來,汝毋然,吾教汝讀書,吾自量谷與汝歸。”群兒歡,爭昵就先生[35]。 先生始則使識字,即使諷章句[36],以俚語曉譬之[37]。卒獲,群兒號,以為先生且歸也。夫先生與人之量則宏矣[38],而未嘗雜以意氣[39];孜孜為善[40],而未嘗有乾慕名譽之思[41];自甘樸學[42],而恥垂空文以眩世,蓋庶幾乎知至至之者乎[43]? 先生以乾隆三十年閏四月四日卒[44],昌圖以有高夙嘗被先生之教,以墓道之文屬[45]。有高聞命恐懼,不知所以為辭。屏氣定息,思先生為學大旨,粗有明於心者,謹詮次之[46],以表於阡。後之君子,將必有興感於斯文者[47]。

注釋

注釋:
[1]墓表:立在墓前,刻載死者生平,表揚其功德的石碑。墓表文字為文體之一。又稱阡表,神道碑。
[2]贛州:府名。治所在今江西贛縣。
[3]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左右行冠禮。故稱二十歲為弱冠。弱,少年。此處據下文當指十七歲以前。
[4]制藝:明清科舉考試的文章規定格式,又稱制義,即八股文。師法:師承效法。
[5]宋五子:指宋代五名理學家。即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
[6]涕:眼淚。泗:鼻涕。
[7]禽門:禽獸之門。此指非理學禮義範圍。《荀子勸學》:“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8]飭(chì):整頓、謹慎。
[9]劘(mó):切磋,磨。
[10]崇:增長,充實。
[11]端本:端正本心、本性。閨門:此指家門。
[12]孝弟:《周禮·地官》載教民的六項行為標準,即孝、弟、睦、姻、任、恤。孝,孝順父母。弟,即“悌”,友愛兄長。睦,九族和睦。姻,婚姻相親。任,忠信。恤,憐憫。
[13]確然:堅定貌。沛然:充盛貌。
[14]被:受、加,及。
[15]周濂溪:即周敦頤,字茂叔,人稱濂溪先生,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宋代著名哲學家。化:教化。贛南:江西南部。此處“贛”指江西。
[16]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嘗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章門:江西贛縣的古城門,此代指贛州。王守仁明正德年間巡撫贛南,在贛州講學。
[17]雩(yú):雩都,縣名,屬江西。今改稱於都,在贛縣東。何黃袁管:王守仁在贛州的四名弟子,都是雩都人。何廷仁、黃宏納、管登。袁,生平不詳。
[18]李養愚:李淶,字源甫,號養愚,雩都人。明末理學家。
[19]易堂九子:清初以魏禧三兄弟為首的九個文學家。皆江西人。因魏氏在家鄉寧都縣翠微峰築居室稱“易堂”,九人聚居講學,時稱“易堂九子”,有《易堂九子文鈔》。
[20]彭中叔:彭正,字遜士,號中叔,江西寧都縣人,“易堂九子”之一。
[21]謝程山:謝文洊,字秋水,號程山,江西南豐縣人,清代著名理學家。
[22]廖邈:稀少、渺遠。
[23]宋昌圖:字道原,號畏軒,雩都人。鄧元昌門生。通家:世交,前輩有交情。
[24]器:器重,賞識。
[25]昕(xīn)拂曉。
[26]疏記:分條、逐項地記錄。
[27]交摘:互相爭辯。摘,指摘。
[28]大學:儒家經典《四書》之一,朱熹有《四書集注》。或問:指《大學》首章中的字句。
[29]友:幫助。
[30]否(pǐ):惡。耄(mao):年老。
[31]牗:通“誘”,誘導,教育。
[32]國小:朱熹與人合編的兒童教育課本,輯錄符合封建道德的言行,共六卷。
[33]城隅:城旁偏曠處。
[34]累累:多貌,聯貫貌。秉:稻把。禾稻一把稱“秉”。
[35]昵就:親近。
[36]即:接著。諷:背誦,誦讀。
[37]俚語:通俗的語言。曉譬:曉喻,使之明白。
[38]量:器量,度量。
[39]意氣:主觀、偏激而產生的任性情緒。
[40]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貌。《孟子盡心》上:“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41]乾:求。
[42]樸學:質樸之學。此指理學。
[43]庶幾:差不多,近似。乎:表感嘆。後一個“乎”表疑問。知至:《大學》:“物格而後知至”,意謂將事物的原理推究到極處,而後才能徹底了解事物。
[44]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
[45]墓道之文:即墓表。墓道又稱神道、阡。
[46]詮次:選擇和編次。
47]興感:發出感想。興,起。

整體翻譯

贛州處在群山之中,極少受到文明的薰陶。宋代的周敦頤先生在江西南部講習教化的時候,沒聽說他身邊有贛州人跟隨。明代的王陽明在贛州講學後,雩都才有何、黃、袁、管四位王陽明先生的高徒出現。明末的李養愚先生把朱熹當做自己唯一的宗師。這之後易堂九子,憑藉道德文章聞名全國,而九子之一的彭中叔名聲就漸漸衰落下去,他孤守理學明曉禮義,與後來的謝程山先生相互應和。近百年來,理學之風漸漸稀少渺遠。而鄧元昌先生從那些陳舊的古籍中奮起,以百折不回的勇氣奮發學習,成就學問,還用堅忍、刻苦、端正、勇毅的品行修煉自己,身心健康樸拙,昂然成為一代偉人。
起初,雩都宋昌圖以世交之子的身份拜訪鄧先生,先生很賞識他,留他住在自己家裡。早晚辯論學習,為古籍所記日程、分條所做的記錄、種種言論行動互相爭辯。一天,宋昌圖讀到《大學或問》的第一章,鄧先生剛好經過窗外,他停步聆聽,不自覺流淚下拜,感動得不能站起來。他對宋昌圖說:“你要努力啊,不要重蹈讓我後悔的覆轍,永遠成為朱熹先生的罪人,在天地之間苟延殘喘。”先生做學問實在懇切,每天都會看見自身學問的不足,又認為自己將要到達那高深的境界,也願意別人和自己一同到達那種境界。自己還沒有到達那境界,而特別希望別人比自己先到,自己緊緊跟著後面。所以他幫助教育別人也很誠懇,不論是聰明、愚笨、賢明、醜惡、老人,如果靠近他,他誘導教育沒有不盡力的。他在城南有塊田地,曾經因為去查看秋收的情況,他帶著朱熹的《國小》一書坐在城旁偏曠之處,看到很多貧苦人家的孩子在撿拾稻穗。鄧先生把他們招到身邊說:“過來,你們不要撿拾了,我教你們讀書,我自己分發糧食給你們帶回家。”孩子非常高興,爭著靠近鄧先生。先生先教他們識字,再讓他們誦讀章句,用通俗的語言講解使他們明白。鄧先生待人的氣量寬宏,從沒夾雜任何偏激情緒;(先生)努力做善事,沒有追求名譽的想法;以研究質樸之學為樂,把寫下空洞的文章來向世人炫耀當做可恥的事情。他大概是那種將事物的原理推究到極處,而後徹底了解事物的人吧!
鄧先生於乾隆三十年閏四月四日去世,宋昌圖因為我很早受到先生的教誨,囑託我為先生撰寫墓表。我內心很害怕擔憂,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屏氣凝神,想到先生做學問的宗旨,心裡有了簡單粗淺的認識,恭謹的選定編次下來,刻在阡表之上,後來的君子一定會有因讀了這篇文章而被鄧先生的精神感動的人.

作者簡介

羅有高(1733—1779),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舉人。年輕時慕豪俠行為,習技擊拳術,治兵家言。後與宋昌圖交,從其師鄧元昌潛心研究程朱理學。三十多歲結交彭紹升、汪縉後,又長齋禮佛,遍讀佛經。詩文皆剛勁峻健。有《尊聞居士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