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青

鄒麗青

鄒麗青(字 秋人)13歲開始自學核雕藝術,從藝以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正式比賽,然而他卻是中國當代核雕最有影響力的雕刻家之一,2007年,應台北歷史博物館之邀,參加毫芒微雕藝術展。2010年,獲浙江省首批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獎,市非物質文化遺傳代表性傳承人,核雕高鏤空創始人,創新了異形核和白點核雕藝術,同時還獨創了合核雕刻藝術,4件作品被台北歷史博物館收藏,20件作品被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麗青
  • 別名:秋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
  • 出生日期:1980年
  • 主要成就:核雕高鏤空藝術創始人
    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獎
  • 代表作品:《待魚》《荷塘小趣》《秋》《清泉》
人物簡介,作品相關,特點,作品,小果核 大世界,小伙子 大事業,小玩意 大變身,

人物簡介

鄒麗青時下著名橄欖核雕藝術家。1980年出生,字秋人,號核痴,百核齋創作室主人,浙江青田溫溪人,非遺傳承人。自幼喜歡繪畫,從事核雕藝術10多年,被譽為:核雕高鏤空藝術創始人,浙江省首批“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獎”。他的作品構思巧妙,寓意深遠,刀工精細,獨樹一幟.秋人每個題材的作品只雕一核也就是說每件作品都是孤品,他的作品以花鳥動物山水為主,雕刻技法以高鏤空為主要刀法,模仿了中國花里的寫意和工筆的特點,作品表現了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作品相關

特點

一、高鏤空作品,雕工精細,細如髮絲,只能收藏不能把玩。
鄒麗青 橄欖核雕作品鄒麗青 橄欖核雕作品
二、高浮雕作品,巧妙設計,寓意深遠,可以把玩。
秋人有許多作品因為不儘自己的意所以被砸毀,多年來,他的作品有上百件,除了被人收藏以外,大部分的作品就是被自己砸毀的,他說:我認為有瑕疵的,就一定要被砸毀。秋人不驕傲自滿,不追求經濟利益,不為商掖做.只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精益求精,不斷進取.在橄欖核雕領域,可以說是鬼斧神工。

作品

桃核雕《》,一根根細細的蛛絲都被他雕了出來;  橄欖核雕《盪鞦韆》,不僅雕出了樹、鞦韆架、人物,還雕出了飄逸的鞦韆繩;  橄欖核雕《和諧一家》,絕妙地雕出了一對老夫婦農耕的場面;  橄欖核雕《蓮花觀音》,是用異形核雕刻的,變異的果核正好雕成了蓮花狀,裡面的觀音更是惟妙惟肖;  橄欖核雕《秋收》,生動地反映了農村收割的景象,人物、稻桶,都形象逼真;  桃核雕《歲歲平安》,一個充滿童趣的場面把我們帶到了小時候過年放鞭炮的情景;  桃核雕《酒逢知己》,描繪了兩個朋友對飲葡萄架下的場景,房屋裡還走出一位手裡拿菜的老嫗……

小果核 大世界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核雕,這句佛語再適合不過了。  核雕的原料是果核。果核本是人們食後的棄物,但是小小的果核在古代就成了藝人們發揮想像和施展刀技的載體,橄欖核、桃核、杏核都是核雕的首選材料,因其體積微小工藝精湛,因此在眾多的雕刻中核雕反而顯得特別的可貴。  核雕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究竟源於何時無史料記載,最早記載見於宋朝中期,距今約1000多年。明朝時期,這門民間藝術頗為盛行,在我國達到了一個高峰,自平民百姓·達官貴人至皇親國戚,都對核雕藝術情有獨鐘,特別是朱由校皇帝本人不僅是核雕愛好者,也是核雕創作者。明清以後由於戰亂等諸多原因,核雕藝術衰落,逐漸為人淡忘。新中國成立以後,核雕又煥發出新的生機,為人們普遍所認知。  就是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卻蘊藏著一個大世界。  “余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歷歷可數。城巔具層樓,樓門洞敞。其中有人,類司更卒,執桴鼓,若寒凍不勝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隱蔽三章。松下鑿雙戶,可開闔。戶內一僧,側首傾聽;戶虛掩,如應門;洞開,如延納狀——左右度之無不宜。松外東來一衲,負卷帙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似聞足音僕僕前。 核側出浮屠七級,距灘半黍。近灘維一小舟。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几假寐,形若漸寤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艤舟處當寺陰,高阜鐘閣踞焉。叩鐘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餘興乃爾。 山頂月晦半規,雜疏星數點。下則波紋漲起,作潮來候。

小伙子 大事業

“我是在用核當紙,刻刀當筆,在心底最寧靜的那片天地里,用一生的時間去書寫我的人生感情!”這是鄒麗青給自己的“核雕人生”寫的註腳。  說起與核雕的結緣,是13歲那年的某一天。酷愛美術的鄒麗青在屋前發現了一個桃核,上面的自然紋理很像畫裡的羊,他便用鉛筆刀刻了起來,之後把那隻“桃核羊”送給同學做生日禮物,看見同學如獲至寶的樣子,小小的秋人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就是我的事業。”漸漸地,他手裡的鉛筆刀換成了刻刀,這刻刀一握便是20年。  為了學雕刻,高三的時候,鄒麗青打消了考大學的念頭,去了烹飪學校上了廚師班。他上廚師班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學燒菜,而是因為廚師班有食品雕刻這一課,這對他來說非常有用。  果然,在烹飪學校,他學到了雕刻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技藝也長進得很快。因為美術功底好,加上學習刻苦,原本三年的學業,他只用了一個學期就去實習了。但隨即在工作中他發現,食品雕刻的藝術價值不大,不管雕得多好,花多大精力,都保存不了多長時間。他還是想回到核雕的路子上來。  經同學介紹,鄒麗青到油竹專門學石雕。後來因為老師出國了,鄒麗青學石雕的生涯2年就結束了。  回到家的鄒麗青剛好又碰上了徵兵,他便應徵入伍。  1998年,鄒麗青背著行囊去了瀋陽軍區,開始了軍旅生活。在部隊里,一有時間,鄒麗青便拿起刻刀,對著桃核慢雕細刻。雕刻之餘,鄒麗青還跟當地的一個根雕師父學習根雕藝術。在他看來,無論是什麼雕,藝術都是相通的,他可以從根雕中找到很多靈感,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核雕水平。  2002年,考慮到自身的發展,鄒麗青向部隊提出申請,要求提前退役,被批准了。從部隊回來後,鄒麗青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核雕事業中來。  古語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了核雕,鄒麗青曾兩度患了抑鬱症。第一次是在1998年的時候,那是他剛剛學完石雕回來,由於石雕原材料貴,雕刻時間很長,而且作品雕好了也不一定賣得出去,這對於家境貧寒的鄒麗青來講,生活的壓力使得他透不過氣來,最後得了抑鬱症。第二次是當兵回來後,當時他的雕刻風格受到很大爭議,褒貶不一,夾在讚揚和批評的中間,再一次地讓他患上了抑鬱症。  “學雕刻的人心一定要很靜,少和外人接觸,如果壓力無處釋放,就很容易得病。”想起當時的情境,此時的鄒麗青已經雲淡風清。  有經歷才能成長。苦過心志,勞過筋骨,餓過體膚,這位年輕的“80後”已然在核雕界擁有了很高的榮譽:2003年,他的核雕鑲嵌藝術獲得中國電視吉尼斯之最;2007年,應中國台北歷史博物館之邀,參加毫芒微雕藝術展;2010年,獲浙江省首批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獎,市非物質文化遺傳代表性傳承人。他是核雕高鏤空創始人,創新了異形核和白點核雕藝術,同時還獨創了合核雕刻藝術。  問他是否考慮收徒弟時,他說目前不帶徒弟,因為核雕是一種微雕,靠的是良好的視力,視力一旦下降,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目前正是自己創作的頂峰時期,如果帶徒弟的話會分散精力。同時,他也表示,四十五歲以後,會考慮收徒,把核雕藝術發揚光大。

小玩意 大變身

2011年7月,鄒麗青的作品《待魚》、《荷塘小趣》、《深秋》、《清泉》等四件作品被台北歷史博物館收藏。這是中國現代核雕首次被省級的博物館收藏,也標誌著核雕與石雕、玉雕、木雕一樣,躋身於藝術品行列。於核雕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大事件。目前,除了這4件被台北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作品外,鄒麗青還有20件作品被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另外還有多家博物館確定收藏他的作品。  鄒麗青說,他的夢想就是希望好作品能被國家收藏,因為作品只有放博物館裡讓更多的人去欣賞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同時核雕只有被博物館收藏才能真正表明核雕走上了大雅之堂,成為真正的藝術品,現在,這一夢想終於實現了!  據悉,一開始,核雕只是作為一種工藝品存在,有的綴以流蘇,作為佩件或扇墜;有的將若干枚果核雕刻串連成串,作為念珠佩戴,這些都是老百姓手裡把玩的“小玩意兒”,一般都可以批量生產。  而這“小玩意兒”到了鄒麗青的手裡,竟成了名副其實、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鄒麗青手中的這把刻刀有著不同尋常的魔力!  鄒麗青自稱是溫溪核雕的傳承人,他說,溫溪核雕歷史悠久,曾聽一位老人說起,在整理其父的遺物時,發現過一件年代較久遠的核雕作品,作品雖談不上精緻,但足以說明溫溪核雕是有歷史淵源的。後來,溫溪核雕發生了長時間的斷代,斷代有許多原因,其中戰亂是一個重要因素,直至鄒麗青出現,才把這門斷代的藝術重新又延續了下來,而且發揚光大了。  據了解,我國的核雕藝術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派以山東濰坊的桃核雕為主,南派以江蘇蘇州的橄欖核雕為主。以鄒麗青為主的溫溪核雕集聚了溫溪原有的核雕藝術和全國核雕藝術各流派之精華,同時又融入了繪畫、微雕和木雕等其他藝術門類的技術,特別是兼用了青田石雕的高鏤空技藝,從而形成了溫溪核雕的獨特性,可謂自成一派。  創立自己的藝術風格是成功的一半。鄒麗青認為,藝術史上所有知名的藝術家,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一輩子靠模仿別人的風格是不可能成功的,舉例來講,齊白石只有一個,不可能有第二個齊白石存在,但可以和齊白石抗衡的藝術家很多很多,吳冠中也只會出一個,如果再去畫他的風格,就算畫得比他好也是不可能被公認的。  “有了基礎以後一定要創立自己的風格,你的風格和別人的區別越大,成功的腳步就會走得越快。”在跟記者的聊天過程中,鄒麗青一再重申自己的觀點。  如果把獨特的風格比作核雕的“形”的話,那么鄒麗青豐富的農村生活內容就賦予了他的核雕以“神”。鄒麗青自小生活在農村,兒時的記憶,黑白卻又精彩的童年生活,以及後來幾十年的歷練、積澱,這些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讓他的核雕作品多了不少生活藝術氣息。  鄒麗青有個怪癖:不參加任何比賽,也不參加任何拍賣。他說:“我不想用各種榮譽來包裝作品,只希望每一件作品都能觸動您的心靈。”  購買和收藏他的核雕的人,年齡大多在50至60歲之間。“他們說看到我的作品可以勾起他們的記憶。”鄒麗青說。  “一生得一件秋人師傅的核雕足矣。每當看到秋人的新作品時,似乎也可以體會到他創作時的心境,心路歷程的變化。從寫實到寫意,體現了秋人對現實世界看法的變化,作品表達的意境不光是物質世界的存在,更是對現實世界的思考。”這是核雕愛好者“李逍遙”觀秋人作品時的感悟。  目前,鄒麗青有200多件代表作品在台灣收藏家蔡先生的手中,這個數量占到他所有作品的一半多。目前,蔡先生正忙著選出150件左右的精品和他收藏的老核雕及傳統的核雕,組織進行巡迴展覽,展覽完成後,這部分作品將全部捐給博物館。  小小的果核在民間藝人的手中變成了嘆為觀止的藝術精品,在鄒麗青的刻刀下,這門古老的民間工藝再次煥發出熠熠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