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長墀

郝長墀

郝長墀,男,河南新鄉市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珞珈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學術兼職包括《哲學評論》主編、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編委,武漢大學克雷茨曼道德與信念研究所所長等。

在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得學士學位後,到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骨傷學院(後合併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書,1995年獲得美國Fordham University哲學系全額獎學金資助,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在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作訪問學者,2006年11月-12月訪問哈佛大學的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rld Religions,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Baylor University哲學系做博士後研究,期間還給Baylor學生講授中國先秦哲學,2006年10月在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講學,2008年3月在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講學。

2002年5月起在武漢大學哲學系任教。2002年10月至2006年7月,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負責中西比較哲學試驗班、比較哲學國際班管理工作,任比較哲學教研室主任。曾經是中哲教研室、宗教學系成員,目前在西哲教研室。

郝長墀的學術觀點受到了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法國、菲律賓、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學者的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郝長墀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美國福德姆大學
  • 主要成就:提出超越民主的政治哲學、接受性宗教哲學、一般性現象學
  • 代表作品:《政治與人:先秦政治哲學的三個維度》
人物介紹,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論文,輯刊編輯,主持的主要項目:,

人物介紹

1995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美國Fordham University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在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作訪問學者,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Baylor University哲學系做博士後研究,期間還給Baylor學生講授中國先秦哲學。2006年10月在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講學,2008年3月在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講學。
獲得各個層次的基金、項目、獎勵數目達30個;最近5年的主要包括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的Visiting Scholarship(2006-2007),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07-2008),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8-2011),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2009),克雷茨曼研究所籌建基金(2010-2013),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0-2013),湖北省本科畢業論文優秀獎(一等獎)指導教師(2009,2006)。
主要研究領域現象學、先秦哲學、中西比較。研究與著述以揭示人的宗教、倫理、政治三個層面的含義為主。
主要學術主張和觀點
一,挑戰當代研究中國哲學的主流觀點,提出新的政治哲學思想
(1)依據中西哲學經典,提出超越民主政體的神權政治哲學:政治人應該體現其道德和宗教信念,而不是獨立於後兩者的抽象存在者;
(2)論證《墨子》非功利主義思想;
(3)論證《尚書》《詩經》核心思想與墨家一致:挑戰傳統觀念,認為真正繼承夏商周信念體系的是墨家而非儒家;
(4) 論證《孟子》中的“民貴”思想不是當代民主思想的萌芽,而是超越民主的政治哲學。
二,在宗教現象學和一般性現象學方面進行新的探索
(5) 在解讀老莊和奧古斯丁的文本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宗教哲學思路:人只有在把自我和世界懸置之後,在秉有了謙卑的品德之後,才有可能使得道或上帝顯現(見三篇有關老莊的英文文章和《韋斯特法爾:新康德主義哲學》序言);
(6)揭示一般性現象學理念的內含:以Michel Henry和Jean-Luc Marion為代表的現象學實現了哲學作為絕對獨立學科的理念,哲學第一次真正地與其它學科劃清了界限,確立了自身的絕對和獨立的地位。

代表性著作

政治與人:先秦政治哲學的三個維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本書依據中西哲學背景,發現並闡釋了先秦經典著作中超越民主思想的神權政治哲學。
《皮爾士》(精裝),譯者,中華書局,2014
韋斯特法爾:新康德主義哲學》,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
《科學與宗教的對話》,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Wu-Wei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Other, Ann Arbor, Michigan: UMI, 2002, ISBN: 0-493-50229-7

代表性論文

1, On the “Theological Turn” in French Phenomenolog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 8, 2013;
2, “Lao-Zhuang and St. Augustine on the Issue of Suspensio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6 (1), 75-99;
3, “Is Mo-zi a Utilitarian Philosopher?”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6), Vol. 1, Issue 3, pp. 382-400;
4, Relativity of the Human World and Dao in Lao-Zhuang”, Asian Philosophy (2005),Vol. 15, No.3, pp. 265-280;
5, “Wu-wei and the Decentering of the Subject in Lao-Zhua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2006), Vol. 46, Issue 4, pp. 445-457;
6, Christianity and Confucianism: Incompatibility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ce
7,“論現象學中神學的轉向”,《現代哲學》(2012第四期);
8,“逆意向性與現象學”,《武漢大學學報》(2012第五期);
9,“《尚書》中以天為核心的政治神學:論《尚書》是墨家經典"《儒家文化研究》(2013);
10,“絕望與愛:靈魂疾病及其治療”(《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 2012年;
11,“超越民主:孟子的民貴思想”《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二輯);
12;“科學與宗教:和諧還是衝突?”《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0》,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13,“先秦哲學的基本問題:愛作為本源性概念”,《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一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14;“現代性的哲學本質及其局限性”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一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15;“科學、宗教信仰、宗教關係”,《知識、信念與自然主義》,趙敦華等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16,“對於價值的形上學根源的分析”,《人文論叢》,2005年卷;
17,“墨子是功利主義者嗎?―論墨家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中國哲學史》,2005年
18, “神權政治與民主政體”,《現代哲學》2010第一期
19,“倫理學之爭:超越還是內在”,《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一期
20;“康德·意識形態·《周易》”,《人文論叢》,2004年特輯
21 孔子:無神者抑有神論者?”《儒林》,第50頁--65頁,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
22 “傲慢與謙卑:認識上帝真理的障礙與條件”,《韋斯特法爾:新康德主義哲學》序,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在武漢大學講授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胡塞爾、馬里昂、萊維納斯、先秦哲學、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等。

輯刊編輯

1,《哲學評論》第11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 《哲學評論》第12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3,《哲學評論》第13輯 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4,《哲學評論》第14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5, 《哲學評論》第15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6,《哲學評論》第16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將出)

主持的主要項目:

1,哈佛燕京學社Fellowship, 2006
2,Baylor University哲學系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07
3,國家社科基金:現象學中的逆意向性研究,2010
4,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2008
5,克雷茨曼研究所籌建基金(合作),2010
6,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s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