郕城

郕城介紹 ①古國名。亦作“盛”、“成”。姬姓。始封之君為周文王子叔武,在今山東汶上北。一說在今河南范縣。②古邑名。春秋魯孟氏邑,在今山東寧陽東北。公元前408年齊宣公取魯郕邑,即此。當魯之北境與齊接壤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郕城
  • 古國名:亦作“盛”、“成”
  • 來源1:始封之君為周文王子叔武。
  • 來源2:在今山東汶上北
  • 古邑名:春秋魯孟氏邑,在今山東寧陽東北
簡介,郕城故城址,家臣,歷史事件,事件說明,事件結果,

簡介

魯國第十五任國君姬允,有四個,長子姬同是嫡子,繼承國君的寶座。次子、三子、四子,都是庶子,只能擔任政府的高級官員。姬允被尊稱為桓公即威武的國君,所以他的三位庶子,被稱為三桓”。
歷史背景
公元前六世紀初,仲孫蔑(仲孫覺的父親)當宰相,他引進叔孫和季孫兩家,由三大家族輪流掌握政權,世代相傳,遂開始魯國著名的達四百年之久的三桓政治。三桓國君手中奪取到政權和廣大土地的所有權,並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築都城,即表上所稱的三都。魯國國君遂跟周王國的國王一樣,被冷落在一旁。公元前516年,孔丘35歲時,第二十六任國君姬裯,曾發動一次軍事攻擊,討伐三桓,結果被三大家族趕走,在國外流浪至死,季氏掌握了政權孔丘對此十分惱火,公開指責季氏:“八倄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隨即離開魯國,投奔齊國。為了便於接近齊景公竟能不顧聲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齊景公曾向孔丘問政,孔丘當即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急欲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守其職。然而齊景公終不能用,孔子只好又返回魯國
三桓雖然聯合起來奪取魯國國君的權力,但三桓也各有他們自己的助手與幹部,當時稱為“家臣”,這些家臣力量,也日形膨脹。其中最傑出的一位是季孫斯家臣陽虎,他代表一種反對割據的力量,不但將季孫壓下去,也把其他二桓也壓下去。陽虎在稍後出任魯國宰相,負責實際政治三年之久。其謙卑地延攬專家,曾親自拜訪過孔丘,邀請他任職,但孔丘懷疑他政權穩定性,沒有接受。
前502年,季孫斯向陽虎反攻勝利,陽虎逃亡。前501年,三桓孔丘拒絕跟陽虎合作這一點有深刻印象,於是任命孔丘擔任中都(山東漢上)縣長(中都宰),開始孔丘政治生涯。
公元前500年,魯國國君姬來與齊國國君姜杵臼在夾谷(山東新泰)會面,孔丘以禮儀專家身份,被任命為姬宋賓相。於是儒家學派最津津樂道一件事發生了,會見之後舉行娛樂節目中,齊國演出萊部落(山東平度)土風舞,孔丘根據儒書,指責齊國不該要野蠻人表演,而應使用傳統宮廷舞。齊國立刻演出傳統宮廷舞,不過卻是宮廷中平時演出輕鬆喜劇。孔丘再根據儒書,認為犯了“平民輕視國君”大罪,立即指揮魯國衛士把那些無辜的男女演員驅到台階之下,砍斷手足。據孔丘門徒事後面不改色的宣稱,孔丘這次凌厲行動,不但沒有引起國際衝突,反而使齊國國君發現自己做錯事,大為恐懼,就把從前侵占魯國墳水以北一帶土地(汶水以北和龜山以北之田)還給魯國
公元前498年夏,孔丘提出“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的建議,並策劃三桓拆除他們都城,以求魯國國君重振久已失去權威,這就是著名的“墮三都運動”。
三桓對於家臣們不斷地占據都城跟其對抗,很早以來就深為苦惱,孔丘建議似乎是釜底抽薪,根絕家巨擅權有效方案,所以一致贊成。可是,當叔孫家後阝城(山東東平)和季孫家的費城(山東費縣),都拆除城堡,要更進一步拆除仲孫家郕城(山東寧陽)時,仲孫家態度忽然改變。不但仲孫家態度改變,連都城已拆除的二桓,也忽然警覺到不對勁。拆除都城固然能阻止家臣利用,但也毀滅了保護自己對抗國君力量。孔丘當然不肯中止,他請國君姬宋親自率領軍隊前去討伐之,結果大敗而回,只好眼睜睜看著二桓把已拆掉的那兩個都城重建起來。這是孔丘企圖恢復傳統秩序所受的最大挫折。

郕城故城址

郕城故城址。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東莊鄉已發現古遺址11處,其中最著名的是郕城故城址。東莊就是因居郕城故城址以東而得名。《列子?天瑞》記載,孔子曾在此遇名士榮啟期,領悟了人生道理,被後人傳為佳話。郕城故城址位於南故城村與華豐鎮北故城村、西故城村之間。城址略呈長方形,東西約630米,南北約850米,城牆為黃土夯築而成,局部含漢瓦片。東北角尚存,最高處高出地面約12米,東、北殘長約100米,發現多眼陶圈水井,採集到花紋鋪地磚及雲紋圓瓦當,樹木雙獸紋瓦當等戰國、漢代遺物。1994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家臣

三桓雖然聯合起來奪取了魯國國君的權力,但三桓也各有他們自己的助手和幹部,當時稱為“家臣”,這些家臣的力量,也日形膨脹。其中最傑出的一位是季孫斯的家臣陽虎,他代表一種反對割據的力量,不但把季孫壓下去,把其他二桓也壓下去。陽虎在稍後出任魯國的宰相,負責實際政治三年之久。他謙卑地延攬專家,曾親自拜訪過孔丘,邀請孔丘任職,但孔丘懷疑他政權的穩定性,沒有接受。

歷史事件

事件說明

前五○二年,季孫斯向陽虎反攻勝利,陽虎逃亡。前五○一年,三桓對孔丘拒絕跟陽虎合作這一點有深刻的印象,於是任命孔丘擔任中都(山東漢上)縣長(中都宰),開始孔丘的政治生涯。
公元前五○○,魯國國君姬來跟齊國國君姜杵臼在夾谷(山東新泰)會面,孔丘以禮儀專家身份,被任命為姬宋的賓相。於是儒家學派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發生了,會見之後舉行的娛樂節目中,齊國演出萊部落(山東平度)的土風舞,孔丘根據儒書,指責齊國不該使野蠻人表演,而應使用傳統的宮廷舞。齊國立刻演出傳統的宮廷舞,不過卻是宮廷中平時演出的輕鬆喜劇。孔丘再根據儒書,認為犯了“平民輕視國君”的大罪,立即指揮魯國的衛士把那些無辜的男女演員驅到台階之下,砍斷手足。據孔丘的門徒事後面不改色的宣稱,孔丘這次凌厲行動,不但沒有引起國際衝突,反而使齊國國君發現自己做錯了事,大為恐懼,就把從前侵占魯國墳水以北一帶土地(汶水以北、龜山以北之田)還給魯國。
公元前四九八年夏,孔丘提出“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的建議,並策劃三桓拆除他們的都城,以求魯國國君重振久已失去的權威,這就是著名的“墮三都運動”。三桓對於家臣們不斷地占據都城跟他們對抗,很早以來就深為苦惱,孔丘的建議似乎是釜底抽薪,根絕家巨擅權的有效方案,所以一致贊成。可是,當叔孫家的後阝城(山東東平)和季孫家的費城(山東費縣),都拆除了城堡,要更進一步拆除仲孫家的郕城(山東寧陽)時,仲孫家的態度忽然改變。不但仲孫家的態度改變,連都城已拆除了的二桓,也忽然警覺到不對勁。拆除都城固然可以阻止家臣利用,但也毀滅了保護自己對抗國君的力量。孔丘當然不肯中止,他請國君姬宋親自率領軍隊前去討伐,結果大敗而回,只好眼睜睜看著二桓把已拆掉了的那兩個都城重建起來。這是孔丘企圖恢復傳統秩序所受的最大挫折。

事件結果

墮三都的第二年(前四九六),孔丘被賞識他的國君姬宋任命為代理宰相(攝相事),三桓已經大為光火,面孔丘卻不到三個月,就把不同政見的少正卯逮捕,立即處死。然後宣布少正卯有五大罪狀,這五大罪狀是:“居心陰險,處處迎合人的意思。行為邪惡,不肯接受勸告。說出的全是謊話,卻堅持說的全是實話。記憶力很強,學問也很淵博,但知道的全是醜陋的事情。自己錯誤,卻把錯誤潤飾為一件好事。”這種煙霧蒙蒙的抽象罪名,說明凡是有權的人都可以隨時把這頂奇異的帽子扣到任何一個人頭上,而仍能振振有詞(但是,比起其後世弟子秦檜的“莫須有”來,還是差了一截。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恰巧遇到君主主持對天老爺的大祭典,在分祭肉的時候,三桓故意不分給孔丘。這是周禮社會中最嚴重的一種處分、表示已被深惡痛絕。孔丘只好流亡而出奔衛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