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德上寨

郎德上寨

郎德苗寨位於凱里市東南27公里的苗嶺腹地,分上下兩自然寨。對外開放的是上郎德,因此正規一點的叫法應該是“朗德上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郎德上寨
  • 地理位置:雷公山麓的丹江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吊腳樓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8月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人文環境,交通信息,特色,其他相關,

人文環境

至今全寨有118戶,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陳、吳二姓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環抱,茂林修竹襯托著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綠林青蔓中,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不時在曠野山間迴蕩。寨前一條彎彎的河流宛如蛇龍悠然長臥,南面有松杉繁茂的“護寨山”,北面有楊大六橋---“風雨橋”橫跨於河畔上。過橋可攀登養牛坡,還可觀賞楊大六當年反清抗暴時築起的碉堡和戰壕。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吊腳樓上裝有“美人靠”供來客休息。“美人靠”平時又是姑娘們刺繡的好地方,具有獨特的苗寨風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鵝卵石鋪設,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寨子中央有一個大蘆笙場,地面是用鵝卵石以仿古代銅鼓面十二道太陽光芒和飛奔的駿馬,南上方還設有“楊大六文物博物館”。館內陳列著當年楊大六領導反清抗暴時的刀、叉、頭 盔、鐵炮等戰鬥武器。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暴露予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現在的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當代苗族青年作家、知名記者南往耶這樣寫到:“苗族是一個不斷被驅趕甚至被消滅的民族,但他們一直沒有對信念和天主的放棄,自五千年前開始,爬山涉水,經歷千難萬苦,從中原逃到雲貴高原和世界各地,朝著太陽落坡的地方尋找故鄉,用血養育古歌和神話,沒有怨恨,把懸崖峭壁當做家園,梯田依山而建,信仰萬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感謝仇人。”進郎德上寨,首先要飲十二道攔路酒,然後才沿著石板小路走進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在郎德將會欣賞到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 舞、銅鼓舞、板凳舞、集體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或許,這就是苗族的文字吧。

交通信息

1、在凱里洗馬河汽車站乘坐直達郎德的班車,9元/人,每1小時一班,車程約40分鐘,沿途可以看到南花苗寨和季刀苗寨;若當日停發至郎德的班車,還可以乘從凱里開往雷山方向的班車,12元/人,平均半小時一班,車程約40分鐘,在郎德路口下車,再步行10-20分鐘進入上寨;從凱里市租車約100元。
2、在雷山縣公共汽車站乘坐直達郎德的班車,5元/人,半小時一班。

特色

進郎德上寨,首先要飲十二道攔路酒,然後才沿著石板小路走進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在郎德將會欣賞到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 舞、銅鼓舞、板凳舞、集體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
1985年,郎德上寨作為黔東南民族風情旅遊點率先對外開放;1993年載入《中國博物館志》;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聞名中外,是旅遊觀光、考察苗族文化、領略苗族風情的首選村寨。朗德上寨以魅力無窮的苗族歌舞,絢麗奪目的苗族銀飾,獨具匠工的吊腳樓,古色古香的鵝卵石道,抗暴英雄楊大六故里,熱情好客的民族禮儀迎接海內外賓客。
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到過郎德上寨視察,幾十個國家的貴賓來過這裡參觀。郎德上寨,每年接待中外遊客3萬多人次,成為貴州東線旅遊熱點。

其他相關

距雷山縣城北17千米,依青山、傍碧水,是州內最早對外開放和最著名的苗寨之一。郎德上寨有三座寨門,青瓦吊腳木樓疏密有致地建築在近山麓處的山坳斜坡上,木樓建成懸山頂屋面,曲徑迴廊。多數木樓為清代(1616—1911年)建築,五條花街通向寨中,寨中有大小兩個鵝卵石鋪就的公共娛樂場所——蘆笙場。有一個小型苗族文化博物館和一個清代苗族起義將領故居。郎德上寨這個清雅不俗、山水林田文物兼有的古樸苗寨,以它傳奇式的色彩和濃郁的民族文化,吸引著中外遊客,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接待遊客30萬人次。是貴州東線旅遊的一顆明珠。有公路通達,距凱里45分鐘車程:有家庭旅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