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穴

郄穴

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各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也各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臨床上郄穴多用於治療急性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郄穴
  • 解釋:經脈氣血曲折匯聚的孔隙
  • 性質:醫學
  • 類別:中醫
簡介,臨床作用,圖表解說,養生功效,十六郄穴,詳細介紹,分布及功用,穴位套用,

簡介

郄(音隙)穴: 指經脈氣血曲折匯聚的孔隙。
經脈氣血匯曲折聚之處的腧穴稱為‘郄穴’。穴位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十二經脈各有一個郄穴,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共有16個郄穴。

臨床作用

郄穴在臨床當中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虛實的徵象。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陰肝經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
郄穴

圖表解說

手三陰
足三陰
手太陰肺經--孔最
足太陰脾經--地機
手厥陰心包經--郄門
足厥陰肝經--中都
手少陰心經--陰郄
足少陰腎經--水泉
手三陽
足三陽
手陽明大腸經--溫溜
足陽明胃經--梁丘
手少陽三焦經--會宗
足少陽膽經--外丘
手太陽小腸經--養老
足太陽膀胱經--金門
陰維脈--築賓(足少陰)
陽維脈--陽交(足少陽)
陰蹺脈--交信(足少陰)
陽蹺脈--附陽(足太陽)
郄穴歌(按傳統經氣流注路徑)
郄穴
郄有孔隙意,本是氣血聚。
病症相應點,臨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當。
胃經是梁丘,脾應取地機。
心經取陰郄,小腸養老名。
膀胱金門尋,腎向水泉覓。
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列。
膽經在外丘,肝經中都立。
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會,陰維築賓為。

養生功效

陰郄。陰,水也。郄,空隙也。陰郄名意指心經經水由本穴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通里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經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陰郄,具有溝通心腎之養生功效。
陰郄穴(在手腕處)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主治】
(1)心痛,驚悸。
(2)骨蒸盜汗,吐血,衄血。
(3)暴喑,失語。
(4)腕臂痛。
【配穴】
配心俞穴、巨闕穴治心痛。
大椎穴、後溪穴治陰虛盜汗。
【刺灸法】直刺0.3~0.5寸。
【按摩法】每日睡前揉按陰郄穴。有助於促睡眠,愛起夜的人群按摩此穴,可有效緩解起夜、養護心腎等。

十六郄穴

詳細介紹

郄穴是各經脈在四肢部經氣深聚的部位,“郄”與“隙”通用,是空隙、間隙的意思。大多分布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只有胃經的郄穴梁丘在膝以上,十二經脈、陰陽蹻脈和陰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合為十六郄穴。
手太陰肺經孔最穴,手厥陰心包經郄門穴,
手少陰心經陰郄穴,手陽明大腸經溫溜穴,
足太陰脾經地機穴,足厥陰肝經中都穴,
足少陰腎經水泉穴,足陽明胃經梁丘穴,
足少陽膽經外丘穴,足太陽膀胱經金門穴,
手少陽三焦經會宗穴,手太陽小腸經養老穴,
陰維脈築賓穴,陽維脈陽交穴,陰蹺脈交信穴,陽蹺脈跗陽穴。

分布及功用

1、足太陰脾經之郄穴--地機穴,位於人體小腿內側,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2、手太陰肺經郄穴--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3、手陽明大腸經郄穴--溫溜穴,在屈肘時,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穴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
4、足陽明胃經郄穴--粱丘穴,取該穴時屈膝,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3寸。
5、手少陰心經郄穴--陰郄穴,位於人體的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6、手太陽小腸經郄穴--養老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緣中。
7、膀胱經郄穴--金門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8、足少陰腎經郗穴--水泉穴,足內側,內踝後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前上部凹陷處。
9、手厥陰心包經郄穴--郗門穴,位於腕橫紋上五寸。
10、三焦經郄穴--會宗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穴尺側,尺骨的橈側緣。
11、膽經郄穴--外丘穴,位於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
12、足厥陰肝經郄穴--中都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13、陰蹺脈郗穴--交信穴,位於人體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復溜穴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
14、陽維脈郗穴--陽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
15、陰維脈郗穴--築賓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太溪穴與陰谷穴的連線上,太溪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
16、陽蹺脈郗穴--跗陽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3寸。該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有吸熱化濕之功效。主治頭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等症。

穴位套用

簡便易學又實用的救身之道。比如,有人突然出現休克的緊急情況時,找醫生或打電話叫救護車都要耽誤一些時間,即使醫生來了或者救護車趕到,病人往往也就撒手西去了。如果懂得這些簡單而實用的一穴救命的方法,用指尖掐按病人鼻唇之間的人中穴,就可使患者甦醒,再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治療不遲,此即民間所謂的[掐人中]。真正的急救,是在醫生和救護車還沒有到來前的當場施救,以贏得寶貴的時間。再比如心臟病突然發作,可馬上取心包經上的郄門穴,只要對這個穴位進行強烈刺激(強有力的按壓),往往能一穴見效,迅速緩解病情而起死回生。西醫的急救方法在家庭是做不到的,而通過中醫的簡單取穴進行急救,只要穴位選的準,按壓方法得當,則是最快速、最有效的。
當出現急性胃疼時應立即想到梁丘穴,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壓該穴,持續2-5分鐘,往往可以立即止疼;孔最穴,這可是治療內臟出血的郗穴,使用時可用母指腹尖適度用力按壓該穴;當有尿血症時,要馬上想到水泉穴;女子崩漏、膝關節炎、疝氣就找中都穴;急性腰痛時可隨手取來養老穴;膽囊疼痛了就快按外丘穴;凡遇心動過速、心絞痛等心胸疾患那就是郄門穴的事了,按壓的時間同前;外丘和陽交穴治療急性頭疼再好不過了;當出現頭疼、咽喉腫痛、腸鳴腹疼的時候就選溫溜穴;那么心疼、吐血、鼻出血怎么辦?陰郗穴在等著你呢,平時經常按壓此穴還可預防和治療心臟疾病;地機穴,可治療腹脹、腹疼,泄瀉,這個穴位按壓時間要長些,5分鐘;築賓穴,可治療噁心嘔吐;交信穴,可治療月經不調、痢疾、腸炎;承漿穴,可治療休克昏迷、口眼歪斜、齒齦腫疼。至於梁丘穴配中脘穴治療急性胃炎;孔最穴配膻中穴治療氣逆吐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