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莊墓群

邱家莊墓群

邱家莊墓地位於聞喜縣官莊鄉邱家莊村北100米戰國漢墓群,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500米,分布在村西、村北的丘嶺上。斷崖暴露大量的土坑豎穴和磚室墓。1973、1979年清理髮掘15座土坑豎穴墓。出土青銅器有鼎、豆、壺、劍、。玉器有琮、環。陶器有鼎、豆、壺等,墓地保存較完整。

2006年,邱家莊墓群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序號22,編號Ⅰ-2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邱家莊墓群
  • 所屬年代:周至漢
  • 墓群地點:山西省聞喜縣 
  • 占地面積:100萬m2
  • 保護等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Ⅰ-22 
文物保護,文物遺存,考古發現,傳說歷史,

文物保護

1956年發現後,省、地、市文物部門進行過多次調查。1979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煙臺地區文管組聯合進行發掘。
邱家莊墓群
考古現場
1987年,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遺存

文化層堆積厚2米左右,有柱洞、灰坑和墓葬。發掘出的物品有原始人居住的房屋、鍋灶(黃土、半地穴式);石斧、磨盤、骨錐、骨針等。器類有陶鼎、陶罐及許多陶片、、小口罐等,其中筒形罐和小口罐多有對稱的蘑菇狀或鳥首狀把手。古墓的陪葬品內有幾個小壇,打開封口,裡面還有酒,並散發出了濃郁的酒香。還有石斧、石錘、石臼等工具,有膠東地區新石器時代遺物的特徵。

考古發現

2023年年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山西聞喜邱家莊M5001大墓最新研究成果,對該墓出土的青銅器進行鉛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發現晉國戰國早期銅、鉛礦料最可能來源為豫西地區。
邱家莊M5001大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的一部分。邱家莊M5001大墓,是目前古曲沃地區唯一經科學發掘的晉公級大墓,考古學家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斷,該墓葬的年代為戰國早期,且早於新絳柳泉墓地,墓主人應為晉幽公或早於晉幽公的其他幾位晉公的夫人之墓。
本次研究選取的27件樣本,均出土於M5001墓,除7件為小型銅飾件外,其餘均為器物殘片。通過運用多種科技方法分析,確定晉國在戰國早期所使用的銅、鉛礦料,與春秋晚期所使用銅料與鉛料存在差異,鉛料的差異可能來自對同一多金屬礦區內不同礦山的選擇,銅料的差異則代表著來自不同礦區的可能,從目前的礦冶調查來看,長江下游成礦區是古代王朝的重點開發區域,留下了豐富的礦冶遺址,而豫西則鮮見先秦時期的銅錫鉛礦遺址,這一方面是由於過去缺乏調查,另一方面是由於後人採礦行為的破壞。
邱家莊墓群
邱家莊墓群出土文物
邱家莊M5001年代在晉幽公時期或之前,此時三晉疆域應與春秋末年晉國疆域差異不大,應包括豫西地區北部。豫西地區具有多處大型鉛鋅礦,常見銅鉛共生礦,在政治動盪的戰國時期,豫西應比長江下游更符合三晉統治者的需要。通過科技考古,同時結合豫西地區礦產資源特徵與戰國時期政治經濟形勢,豫西地區更可能是晉國的銅、鉛礦料來源地。

傳說歷史

在蛤地南部中間有一個古墓地,能看到十幾個墳堆,當中灌木、雜草從生,叫邱家塋(邱家莊墓群)。
村里人代代相傳這樣一個說法:很久以前,疃里只有邱姓人居住。有一年發生了瘟疫,其來勢迅猛,且傳染性極強,古時根本不可能具備與之抗衡的醫療條件,村民面對病魔,毫無辦法,唯有等死。活著的人抬著死者去掩埋,走著走著,抬槓的人也倒下了。從此,邱姓人就滅絕了,只留下他們的墓地———邱家,還有一個疃名———邱家莊
邱家莊墓群
邱家莊墓群遺址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