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紅紅的薩日朗

那紅紅的薩日朗

《那紅紅的薩日朗》是劉玉琴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8年5月。

《那紅紅的薩日朗》以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為時代背景,以翁牛特旗烏蘭牧騎和赤峰市烏蘭牧騎的隊員為人物原型,以兩支烏蘭牧騎的經歷和所發生的故事為雙線結構,講述了烏蘭牧騎以藍天為幕大地為台,不畏艱難困苦、一心為牧民播撒歡樂、傳播文化、真心服務的感人故事,展現了他們紮根草原、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2019年7月,《那紅紅的薩日朗》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17—2019)。2022年6月,《那紅紅的薩日朗》入選第十三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擬獲獎作品名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那紅紅的薩日朗
  • 作者:劉玉琴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 字數:48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那紅紅的薩日朗》以翁牛特旗烏蘭牧騎隊員和赤峰市烏蘭牧騎隊員為人物原型,以賽罕旗和車伯爾市兩支烏蘭牧騎的經歷和所發生的故事為雙線結構,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烏蘭牧騎隊員們不畏艱難困苦,深入農村牧區,“迎風雪、冒嚴寒,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台,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的動人故事。小說用青春般的白描,用“好來寶”似的演繹,用草原長調般的謳歌,再現了一個時代的風風雨雨,把一代人的“烏蘭牧騎情結”,用青春史詩的旋律加以敘說。

作品目錄

上部
序幕
第一章 遭遇狂風 源頭避險
巫婆保媒 定親莽漢
第二章 救病急 阿希達花光彩禮
抗旱災 打出烏蘭牧騎井
第三章 難捨民意 演出成流水席
半路逃婚 加入烏蘭牧騎
第四章 拜師學藝 會師大興農場
帶傷拉琴 照片登上黨報
第五章 共創一台戲 慰問雷達團
同結互助組 捐資助退婚
第六章 邵華為 《拉茲之歌》遭詬病
司於健 魚水情深牽慧心
第七章 車陷沙海 求夫救場舍親子
萬人工地 留『不走的烏蘭牧騎』
第八章 救民工 共產黨員爭獻血
堵洪水 烏蘭牧騎築人牆
第九章 選隊員 『人尖子』『人樣子』
排節目 重人才重藝術
第十章 『人尖子』進隊 千千木眺芭蕾舞
『人樣子』入畫 黨報盛讚發短評
第十一章 趕優選 車伯爾大練基本功
看報紙 清格格苦尋金慧心
第十二章 千千木妖嬈 段子風痴癲畫裸體
蘇書記謹慎 金慧心帶隊下基層
第十三章 終成眷屬 娶妻大眼睛陶鯉
為愛舍愛 離隊做龍斌新娘
第十四章 占領陣地 獨闖大車店
因情痴迷 死纏邵華為
第十五章 才女靈思 編劇批黃醜
情郎空降 並蒂效鴛鴦
第十六章 全國巡迴演出 接見
保持優良傳統 創烏蘭牧騎時代
下部
間幕
第十七章 心有光明 金慧心創作《珠嵐舞》
胸懷大義 生父母遺傳古樂譜
第十八章 巡演歸來 烏蘭牧騎建大院
戰友分離 繾綣悱?喜與悲
第十九章 遭磨難 金慧心身陷囹圄
解危機 軍管會急下命令
第二十章 報私仇 倪繼武藉機發難
秉公心 鮑龍斌牛棚熬鷹
第二十一章 玉琢成器 慧心編舞譯樂譜
冰雪融化 蘇金執手結秦晉
第二十二章 救隊長 薩曰朗施計查千木倫
受淫威 蕎麥嬸撞死批鬥現場
第二十三章 吃鴨食不忘初心 薩日朗固守紅旗
解饞癮司肚揪心 敖長根解毒馬肉
第二十四章 長袖善舞 金慧心編劇
牛刀小試 林至峰演戲
第二十五章 區域劃分 小隊伍專業質量遭質疑
一專多能 多節目擁軍演出立大功
第二十六章 遭父親冷遇 珍惜時間邵華為靜心讀書
送政委大禮 藝校培訓金慧心帶隊學習
第二十七章 薩日朗做媒 烏日汗嫁炮兵營長
佟家琪報喜 賽罕旗要出國演出
第二十八章 藝校學芭蕾 金慧心流產
為愛獻處子 千千木嫁人
第二十九章 出國門演出 增靠前友誼
救非洲姐弟 金喜順獻身
第三十章 草原遭白災 薩日朗編排獨舞《鳳凰》
全家過大年 邵東方召?子媳回家
第三十一章 演出找差距 金慧心創作《戰雪妖》
學院學作曲 邵華為背叛薩日朗
第三十二章 排大舞劇 車伯爾超編
當小舞美 段子風貪腐
第三十三章 轉型期缺舞台 車伯爾解散
讀大學要尊嚴 薩日朗離婚
第三十四章 市場爭搶 野花嬌賣黃腔耍浪
陣地占領 曹雪兒遭嫉恨負傷
第三十五章 迷途知返超負荷運轉 邵華為病危
戰友同心愛烏蘭牧騎 薩日朗傾囊
第三十六章 兩冊影集積累 編一部史詩大劇
三代舞者接力 草原紅遍薩日朗
後記
漫捲詩書喜欲狂

創作背景

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的喜訊,讓赤峰市作協副主席劉玉琴激動不已。幾個月後,她歷時五載傾心創作的長篇小說《那紅紅的薩日朗》完成。2018年5月,這部飽含著第一代烏蘭牧騎隊員深厚情感的小說出版發行。
劉玉琴有過15年的烏蘭牧騎工作經歷,曾擔任隊員、創作員和副指導員等,對烏蘭牧騎有著深切細緻的了解和實踐體驗,更有著美好回憶和深厚感情,“我想通過《那紅紅的薩日朗》一書,給老一輩烏蘭牧騎隊員們留下一本青春的史詩、一份美好的記憶,同時也讓新一代烏蘭牧騎隊員們了解到前輩們的過往經歷,繼續傳承好烏蘭牧騎精神。”

人物介紹

薩日朗
薩日朗本是一名牧羊女,為了不斷提升自己,她在刻苦鑽研業務的同時,還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自學高中課程、報考大學中文系函授班。薩日朗認為,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能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創作出代表時代精神的作品,提升烏蘭牧騎的演出水平和創作能力。在薩日朗身上,集中反映了老一代烏蘭牧騎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鮑龍斌
賽罕旗烏蘭牧騎隊長,鮑龍斌有堅定的信仰、堅韌不拔的意志,更有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的生活雖然充滿了變數,情感經歷也是迂迴曲折,可是他始終堅定不移地致力於烏蘭牧騎的創建和發展,也為此放棄了很多。但令人欣慰的是,他最終獲得了愛情和事業的雙豐收,可謂“苦盡甘來”。
烏日汗
烏日汗為救困在沙窩的隊員,進而為確保完成演出任務而錯過治療時間失去兒子,兒子死後,又被離婚,她幾乎到了人生的崩潰邊緣。但她在人生的灰暗時期,咬牙堅持,矢志不離,憑著高超的演技,在全國巡演中一展風采,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隊員。後經薩日朗做媒,成為高炮團營長秦越的妻子,她的人生可謂大喜大悲。
崔喜順
朝鮮族隊員崔喜順是個舞蹈演員,因瘦得綽號“瘦驢”,亦是說不好漢語的“熟梨”。他是曹雪兒心中的戀人,參加了非洲慰問演出,因救洪水中的珍妮和托馬斯姐弟,不幸犧牲。
寶日吉格
寶日吉格,這位“黃毛丫頭”,她是巴特爾的妹妹,她也像哥哥一樣豪爽仗義,成為鮑龍斌的妻子後,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為愛舍愛,離開了烏蘭牧騎。
陶鯉
陶鯉,這位蒙古族烏蘭牧騎隊員,“少年不知愁滋味”,當她錯愛體育老師倪繼武被拋棄後,才知道真愛的是什麼。為了找到真愛,她苦苦追尋,在事業上孜孜以求,在生活上“從頭再來”。
江坤
江坤,邵東方的第二任妻子,邵華為的繼母,她自私但善良,大度卻又狹隘;
段子風
段子風,是畫家,文化館館長,有藝術追求,典型的時代投機分子;
蕎麥嬸子
蕎麥嬸子,她裝神弄鬼,最後卻慘死;
關玉琢
清王府的格格,金慧心的生身母親,神秘、命運多舛;
倪雲松
曾改名倪繼武,體育教師,陶鯉的未婚夫,是典型的“時代狂人”。
季秀英
季秀英,曾改名季要武,一個有著文藝素質、夢想成為烏蘭牧騎隊員,卻未能實現的女青年。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那紅紅的薩日朗》以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為時代背景,以翁牛特旗烏蘭牧騎和赤峰市烏蘭牧騎隊員為人物原型,以兩支烏蘭牧騎的經歷和所發生的故事為雙線結構,講述了烏蘭牧騎以藍天為幕大地為台,不畏艱難困苦、一心為牧民播撒歡樂、傳播文化、真心服務的感人故事,成功塑造了眾多烏蘭牧騎隊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他們紮根草原、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是一部了解“紅色文藝輕騎兵”工作、解讀烏蘭牧騎精神的文學讀物。
該部小說以翁牛特旗烏蘭牧騎和赤峰市烏蘭牧騎隊員為人物創作原型,小說用青春般的白描,用“好來寶”似的演繹,用草原長調般的謳歌,再現了一個時代的風風雨雨,把一代人的“烏蘭牧騎情結”,用青春史詩的旋律加以敘說。

藝術特色

該小說中,寶日吉格,這位“黃毛丫頭”,她是巴特爾的妹妹,她也像哥哥一樣豪爽仗義,成為鮑龍斌的妻子後,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為愛舍愛,離開了烏蘭牧騎。陶鯉,這位蒙古族烏蘭牧騎隊員,“少年不知愁滋味”,當她錯愛體育老師倪繼武被拋棄後,才知道真愛的是什麼。為了找到真愛,她苦苦追尋,在事業上孜孜以求,在生活上“從頭再來”。這些具有鮮明特點的個性,同時又能反映出特定社會生活中普遍性的人物和情節,揭示出社會關係發展的規律性和本質。
作品的廣度,是把具體的矛盾置於現實鬥爭的背景之中,深入挖掘人物之間矛盾衝突的實質,使之成為社會矛盾或思想鬥爭的縮影或側影,使具體的、獨立的矛盾衝突富有普遍的社會意義;深度,是從縱深方面追溯衝突的歷史根源,表現這一具體衝突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從而展示社會發展的趨向。作者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深度和廣度,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揭示了烏蘭牧騎的成長和壯大是一次人生與社會的洗禮這樣的思考。金慧心,是烏蘭牧騎的隊長,是才貌雙全的編導,但她又是清王府格格的私生女,這種矛盾是她的痛。司子健,雷達團宣傳科科長,在觀看烏蘭牧騎演出時,對金慧心一見鐘情,但命運似乎和他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就在他們準備結婚的時候,司子健卻因政治婚姻背叛了金慧心。這又成了令人氣憤的“疼”。司子健利用戰友的關係,幫助金惠心帶領全體隊員,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到長春藝術學校學習,全方位提高了車伯爾市烏蘭牧騎的業務水平。這是說不出來的“自我救贖”,是心靈深處的“疼痛”。這些矛盾連線起了故事的深度和廣度,支撐著情節的發展。矛盾的發展不斷地出人意料外,處處又都在情理之中,蘊含深意。這是小說《那紅紅的薩日朗》的點睛之筆。
劉玉琴選擇和創造高度集中概括的特定情景,充分揭示出矛盾本身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兩支烏蘭牧騎轉戰城鄉,風風雨雨,濃縮了烏蘭牧騎人幾十年的汗水和淚水、歌聲和歡樂,作品把個人的遭遇與命運和時代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反映了深刻而廣闊的社會主題。作者將現實的、歷史的矛盾集中形象地表述為具體的、獨特的性格,通過局部反映整體,通過某一歷史片斷反映時代本質,人物性格間的衝突揭示得非常深刻,從而使作品具有普遍意義。
作品描述了一群“小人物”,這些“小人物”是社會的“群像”。這些人物,從一個個側面揭示了某些本質的東西,推動了整部作品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如江坤,邵東方的第二任妻子,邵華為的繼母,她自私但善良,大度卻又狹隘;段子風,是畫家,文化館館長,有藝術追求,典型的時代投機分子;蕎麥嬸子,她裝神弄鬼,最後卻慘死;關玉琢,清王府的格格,金慧心的生身母親,神秘、命運多舛;倪雲松,曾改名倪繼武,體育教師,陶鯉的未婚夫,是典型的“時代狂人”。和倪繼武一樣,季秀英這位女子,曾改名季要武,一個有著文藝素質、夢想成為烏蘭牧騎隊員,卻未能實現的女青年。典型人物都是孕育在典型環境當中的,而不是剝離後獨自存在的。季秀英性格的矛盾,是她自身與時代、環境、欲望共同造就的。可以說,這些“小人物”,是“生活中的那一個”。
小說呈現浪漫主義的歷史畫卷,在藍天白雲的烘托下,人物性格的維度用舞台劇式進行堆疊和演繹,時空元素一幕一幕次第拉開,這可以說是作者長期在烏蘭牧騎工作所致,也可以視作是一段革命浪漫主義的情懷。就連作者寫的情節,也都是“章回體”,如《救急病,阿西達花光彩禮;抗旱災,打出烏蘭牧騎井》《拜師學藝,會師大興農場;帶傷學琴,照片登上黨報》《共創一台戲,慰問雷達團,團結互助組,捐資助退婚》等等,一回敘述一個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對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章回體的運用,使得故事情節更趨複雜,描寫也更為細膩。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7月,《那紅紅的薩日朗》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17—2019)。
2022年6月,《那紅紅的薩日朗》入選第十三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擬獲獎作品名單。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那紅紅的薩日朗
劉玉琴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9787204153848

作者簡介

劉玉琴,筆名文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赤峰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曾為赤峰市烏蘭牧騎演員、創作員、副指導員;後任赤峰市紅山區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紅山晚報》副總編輯。創作和編排電視專題片、電視文藝晚會、電視連續劇、電影、歌舞劇本150多部(台/集),其中30多部(台/集)獲得赤峰市、內蒙古自治區、國家級獎勵。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那白的粉的花》,散文集《琴音集》《琴心集》《山水琴韻》《花香滿徑》《予人玫瑰——劉玉琴序跋評論集》《色彩與空靈——雪山·古道·戈壁·草原》,長篇紀實文學集《超越夢想——範文軍與水》,長篇小說《女兒如水》《女兒入畫》《嫁接》。其中《女兒如水》獲山西省第十一屆圖書節優秀圖書一等獎,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和中國作家協會在北京文采閣召開研討會,並被改編成20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和40講同名廣播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