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粳371

遼粳371

遼粳371是遼寧省農科院稻作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種。2001年通過遼寧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3年通過全國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稻屬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適宜地區,2003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79,

特徵特性

株高105-110厘米,穗長20-22厘米。每穗成粒90-110粒,散穗型,千粒重25.3克,穎殼黃白,無芒。在瀋陽地區生育期156-158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中抗稻瘟病和葉枯病、紋枯病較輕,抗倒能力較強,後期活稈成熟不早衰。米質特優,十二項指標均達部頒一級米標準。

產量表現

經各地示範試種表現高產、穩產性好,抗病抗倒性強。1997-1998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5.9公斤,比對照增產6%;1999-200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7.9公斤,比對照增產10.2%。1999-2003年全省累計種植80萬畝,最高畝產701公斤。

栽培要點

1.稀播種育壯秧:種子嚴格消毒,以防惡苗病發生,一般4月上旬播種,播量每平方米150~200克,適時通風煉苗,培育帶櫱壯秧。
2.合理稀植:行株距9×4或9×5寸,每穴4-5苗,力爭苗有效穗數28-30萬穗,每穗成粒110-120粒。
3.科學施肥:根據地力情況,中等肥力田塊一般畝施標氮(以硫銨計)55-60公斤,二銨10公斤,鉀肥15公斤,鋅肥1-1.5公斤。遵循前重後輕的原則,前期適當多施以促進分櫱,後期應根據長勢地力和氣候條件適當少施,以防稻曲病和穗頸瘟的發生。
4.水層管理:做到淺水插秧,寸水緩苗,淺水分櫱,有效分櫱末期適當曬田。淺、濕、乾間歇灌溉,水稻生育末期不能斷水過早,以防早衰。
5.防治病蟲害: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稻豐靈噴霧,防止二化螟發生;出穗前5-7天噴施絡氨銅或其他銅製劑一次,防止稻曲病發生;防治稻瘟病每畝可用40%的富士1號乳油75-100克對水40-50公斤噴霧,病害重的地區要多噴幾次,於出穗前3-4天使用。

適宜地區

省內可在瀋陽、遼陽、鞍山、海城、盤錦、錦州等地種植,省外可在新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試種。

2003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79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稻品種,東北、西北晚熟稻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為154.7天,比對照秋光晚熟3天。株高100厘米,分櫱力較強,株型鬆散,葉片披垂,散穗型,著粒較密,穎殼黃白,無芒。每穗總粒數80.5粒,結實率82.4%,千粒重26.2克。抗性:苗瘟3級,葉瘟5級,穗瘟5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9.6%,堊白米率3.3%,堊白度0.2%,膠稠度8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6.7%。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4.1公斤,比對照秋光減產8.3%(顯著);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573.1公斤,比對照秋光減產14.1%(極顯著)。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4.3公斤,比對照秋光減產10.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4月上旬播種,秧田播種量每平方米150~200克,適時通風煉苗,培育帶櫱壯秧;2、合理稀植:插植規格為29.7×13.2或29.7×16.5厘米,每穴插3~4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畝施標氮50~55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鉀肥15公斤,鋅肥1~1.5公斤。水漿管理做到淺水插秧,寸水緩苗,淺水分櫱,夠苗曬田,後期不可斷水過早,以防早衰;4、防治病蟲: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等病蟲的危害。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中感稻瘟病。米質優,達國標優質米1級標準。適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區、遼寧北部、山西省中部稻瘟病輕發區以及寧夏引黃灌區、新疆稻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