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縣團溪鎮中學(遵義縣團溪中學)

遵義縣團溪鎮中學

遵義縣團溪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團溪鎮中學地處遵義縣南路片區團溪鎮,毗鄰205省道公路。學校創辦於1982年,已走過27年的歷程。這裡樹木蔥蘢,風清氣爽,環境亮麗;領導開拓、教師敬業、學生力學,是我鎮良性實施國中教育的優越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遵義縣團溪鎮中學
  • 創建於:1906年
  • 圖書室書藏:近6萬餘冊
  • 建築面積:達3.9萬平方米
學校簡介,學校規模,學校文化,學校校訓,學校校風,學校教風,學校學風,辦學理念,知名校友,

學校簡介

團溪中學地處遵義縣南路片區團溪鎮,毗鄰205省道公路。學校創建於1906年,經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和國小、國中和完中三個歷史階段,即振民國小、日新國小、新民國小;明德中學、遵義三中;遵義縣團溪中學。已走過106年的歷程。學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一百多年來,為全國、省、市、縣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民主革命時期,團溪中學的學子奔赴革命的各條戰線,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譜寫了一曲曲壯麗詩篇。學校現在服務於遵義縣南路片區32萬人口的龍、團、尚片區8鎮,教育輻射半徑為35公里。

學校規模

隨著學校的發展,學校辦學的硬體設施現已逐步完善,學校占地面積85畝,建築面積達3.9萬平方米。現有三幢教學大樓,一幢圖書樓;理、化、生實驗室設備齊全,圖書室藏書近6萬餘冊,閱覽室上百種報刊雜誌可供100人同時閱覽,還有多功能教室3間;足球場1個,游泳池1個,籃球場5個;師生膳食中心1棟,學生公寓樓4棟。整個布局合理,校區內草木蔥蘢,繁花競放,環境優雅,是學習和求知的理想園地。百年團中在遵義縣教育事業的歷程中,由國小而中學,傳播社會文化、教授科學技術、培養人才等諸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學校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現有中學高級教師25人,中學一級教師92人,本科173人,專科及以下15人,研究生3人,名師碩儒,品正德高,治學嚴謹,技藝精湛。

學校文化

團溪中學在總結辦學成果、提升辦學經驗、前瞻辦學遠景的基礎上,博採眾長,構建了符合學校實情、符合時代發展、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辦學理念,牢記“明德、益智、修身、成仁”的校訓,以“創新學生適應的教育、提供家長滿意的服務、構建教師成長的平台、提高學校辦學的品位”為辦學宗旨;以“人文至善,科學求知,把每一位學生當作人才來培養;行以求知,篤行精教,把每一位教師當作良師來對待;校社聯合,多元驅動,把每一位家長當作益友來切磋;人本管理,愛心至上,把學校當作一個大家庭來生活”為辦學理念;強化“真誠、關愛、精進、恢弘”的校風;倡導“敬業、愛崗、協作、奉獻”的教風;弘揚“刻苦、博學、自信、超越”的學風。
近年來,學校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學校中考、高考成績穩居全縣同類中學前列,贏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稱頌。學校管理和諧、師生共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被遵義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遵義縣“中考工作先進單位”、“遵義縣實施素質教育先進集體”、 “遵義縣“兩基”國檢工作先進集體”、“遵義師範學院教育實習基地”、“貴州省綠色示範學校”、“遵義縣教研工作先進集體”“遵義縣優秀團組織、遵義縣先進基層黨組織、中職招生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學校在實行的分層教學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才能得到充分發展,美術、音樂、體育等專業輔導教師更為有特長的學生提供了舞台,打開了升入高等學府之門。
百年風雨拓荒耕耘,百年春秋桃李滿園。從振民國小堂到今天具有現代特色的大型完中,遵義縣團溪中學的發展走過了一段段不平凡的歷程。這其中凝聚著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注與支持。
誰持彩練當空舞,春風化雨百年虹。一個世紀的文化積澱,已使團溪中學步入了一個全面發展、整體推進的格局。

學校校訓

明德、益智、修身、成仁
morality,intelligence,self-cultivation,benevolence
校訓詮釋
“明德”:《大學》開篇之語,意為光明如玉之美德,團中曾以此作校名。
“益智”:不斷增強智慧。
“修身”:取修身養性之意,即完善自我,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成仁”,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包含了“禮、義、廉、恥、忠、孝、悌、善、”等內容,具體地說:“成仁”,就是學會“愛人”,講“仁義”,行“仁道”,施“仁政”。
團中賦

美哉,團中!
百載盛名,底蘊深厚;人傑地靈,鐘靈毓秀;
采仙人之靈氣,倚龍巖湖之清幽。
美哉,團中!
往昔肇始於維新,歷振民、日新、新民,勵精圖治,明德中興;建國伊始,幾異校名;
遵義三中,後更今名;始創觀音閣,再遷華公館;
社會賢達,智士仁人,上下求索,戮力同心。
美哉,團中!
今臨盛世,科技興邦;春蠶紅燭,桃李芬芳;
弘揚刻苦、博學、自信超越之風,
銘記明德、益智、修身成仁之訓;
書山學海尋金鑰,綠園聖地沐春光。
美哉,團中!
放眼未來,麗日東風;薪火相傳,光大無窮;
高舉旗幟,再創恢宏。

學校校風


  “真誠、關愛、精進、恢弘”

學校教風


  “敬業、愛崗、協作、奉獻”

學校學風


  “刻苦、博學、自信、超越”

辦學理念


人文至善,科學求真,把每一位學生當作人才來培養;
行以求知,篤行精教,把每一位教師當作良師來對待;
校社聯合,多元驅動,把每一位家長當作益友來切磋;
人本管理,愛心為上,把學校當作一個大家庭來生活。

知名校友

塗永強
,男,漢族,1958年生,貴州遵義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1985年和1989年在蘭州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1月至1995年11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作博士後研究員,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在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作訪問教授。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5年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塗永強院士在團溪中學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和同學:
首先對獲獎的各位老師和同學表示祝賀,獲獎是對你們過去一年在教學、學習上取得的成績的肯定,同時我也要對你們表示感謝。
我們的同學在團溪中學學習,與遵義縣城裡的中學和遵義四中、航天中學這些學校的環境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如何把這種差距變成動力,如何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團溪中學是在鄉鎮,所處的環境相對落後、經濟不夠發達,目前團溪中學所處的層次、教學條件甚至還不如我當年上學時那樣好,但是我們也有很多可以把握的機會。只要我們勤奮,有理想,有信念,憑我們的智慧,完全可以取得很多成績,完全可以產生很多科學家、企業家、高級管理人才。
《中國科學報》的記者採訪我時,我說當年高考我是遵義縣的第三名,但到蘭州大學後我是班上的最後一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我們貴州省的中學教育與發達地區有很大的差距。於是我抓緊時間,利用更多的時間學習,付出更多的勞動,最後進入了班上的前十名,還參加了托福考試。我以我的事例說明,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績的取得完全取足於後天的努力。兩年前我參加了杭州師範大學的開學典禮,得知很有影響的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就是該校畢業的。有很多很多有成就的人,並不都得是哈弗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畢業。我們國家有個頂尖級的研究所,叫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曾經出了很多重要成果。該所有一個院士,他最初的大學文憑是師專,通過他不懈的努力與奮鬥,出了了不起的科研成果,被聘為院士。另外一位院士也是一所普通的師範大學畢業的。
我說這些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團溪中學的同學,你們可能沒法與遵義縣一中、遵義四中、航天中學的學生相比,但是只要我努力,哪怕考個一般的大學,只要我們有學習的機會,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都有可能成為科學家、企業家、管理人員。
對於我們的老師來說,與城市相比,我們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和待遇都要差許多。但是我們要本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態度,把學生當著自己的子弟。如果利用我們一定的休閒娛樂時間很好地去思考教學,去研究如何把教育教學搞好,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我們團溪中學的學生,怎樣因材施教,怎樣應對各個層次的考試,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就一定能夠提上去。一個學校的生源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老師的責任心。責任心可以體現在自己的不斷學習,與其他老師的共同探討,吸收別人好的地方,彼此學習。我們犧牲一定的休息娛樂的時間來潛心教學,我想,我們的教學成績一定會得到很大提高。不管你是哪個層次的學校畢業的,重點大學畢業的,師專甚至師範畢業的。但可能師專、師範畢業的老師只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教學效果還要好一些。我高中畢業的時候,那時特別缺老師,所以我高中畢業後就去教高中,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反覆備課,互相探討,尋找多種解題方法,盡力去完成好教學。我希望我們團溪中學的老師拿出責任心,或者拿出更多的責任心,把我們的教學提到更高的層次。這樣,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當我們的學生有成就的時候,他一定不會忘記你。但是,如果我們疏忽一時,就有可能耽誤一代人。這是我對我們團溪中學的老師的一點希望。
我們的獎學金的評估、發放,非常感謝團中校領導的辛勤勞動。制定章程都反反覆覆地修改了好幾次,才得以順利實施。同時,也對所有的老師、同學、家長和校友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下午還有兩個座談會,分別與部分獲獎的、沒有獲獎的同學和參加獎學金評定的老師座談,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以後的獎學金評定方案更加合理、有效。謝謝大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