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四大元首

遠東四大元首

遠東四大元首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亞洲四個國家的領導人,分別是蔣中正中華民國)、愛新覺羅·溥儀偽滿洲國)、裕仁日本)、史達林蘇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中正
  • 出生地浙江奉化溪口
  • 出生日期:1887年10月31日
  • 職業:政治家
蔣中正,生平事跡,人物評價,溥儀,裕仁,史達林,

蔣中正

蔣中正,字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近代中國軍事家及政治家,浙江奉化溪口人,祖籍江蘇宜興(先蔣中正總統曾於20世紀30年代到宜興縣城和宜興和橋鎮認祖歸宗),中華民國前總統。宋美齡之夫。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他承繼了孫的中國國民黨領導人地位。他揮軍北伐,對抗當時占據北方的軍閥並獲得勝利;1928年統一全中國,成為中華民國全國領導人。領導中國抗日期間,蔣中正在國內的聲望達到最高峰,其國際間的聲望也顯著地提升,成為同盟國領袖四巨頭之一。蔣氏試圖剿滅中國共產黨,但最終失敗;在國共內戰節節敗退,迫使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國府遷台後,他一直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至其逝世。

生平事跡

1887年(1歲),蔣介石生於浙江奉化溪口。1906年(19歲),在中學讀書時即向家裡提出要求到日本學習軍事。赴日後,因非公費派遣,不能入軍校,只能就讀於東京清華學校。
蔣中正蔣中正
1907年(20歲),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炮兵。
1908年(21歲),春,被保送日本東京振武學校
1910年(23歲),入日本陸軍第13師野炮兵第19團為士官候補生。辛亥革命時歸國,自“二次革命”後追隨孫中山
1911年(24歲),武昌起義後回國,在滬軍部任團長。
1912年(25歲),奉陳其美命令,暗殺革命元勛陶成章
1914年(27歲),第一次會見孫中山,擔任第一路司令官。1915年(28歲),參加籌劃“反袁”的上海武裝起義。
1916年(29歲),任東北軍參謀長。
1918年(31歲),任援閩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
1922年(35歲),赴難“永豐艦”取得孫中山的信任。
1923年(36歲),任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赴蘇聯考察。
1924年(37歲),任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
1925年(38歲),第一次東征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第二次東征國民革命軍總指揮。1926年(39歲),中山艦事件,打擊中國共產黨人,任國民革命軍北伐總司令。
與宋美齡新婚合影與宋美齡新婚合影
1927年(40歲),另立“國民政府”,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1930年被殺共產黨員超過百萬。同年與宋美齡結婚。
1928年(41歲),任南京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軍事委員會主席。 二次北伐,日軍發動濟南慘案一千多人遇難,蔣繞道而行。
1929年(42歲),以裁軍為名義召開“編遣會議”。蔣桂戰爭爆發。
1930年(43歲),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死亡30萬人。
1931年(44歲),對中國工農紅軍發動軍事“圍剿”。囚禁反蔣領袖胡漢民,5月汪精衛孫科等人成立廣州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南京政府相對抗。 九一八事變東北淪喪。同年長江淮河洪水成災死亡14萬人。
1933年(46歲),簽訂《塘沽協定》。蔡廷鍇等在福建發動軍事兵變“閩變”,蔣加以鎮壓。
1936年(49歲),6月,廣東軍閥陳濟棠和桂系李宗仁發動武力叛變“兩廣事變”。12月,楊虎城和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蔣被迫簽訂抗日協定。
1938年(51歲),當選為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為阻止日軍炸開黃河使黃河改道89萬同胞遇難。蔣下令火燒長沙兩萬人遇難。
1939年(52歲),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發動抗日戰爭期間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54歲),製造“皖南事變”,正式對日宣戰。
1942年(55歲),任中國戰區最高統率,派軍支援緬甸河南大饑荒, 300萬~500萬人死於災難。1943年(56歲),1943年初派中央軍進軍新疆,奪取新疆的控制權。代表中國簽署《開羅宣言》。
在重慶與毛澤東合影(1945年)在重慶與毛澤東合影(1945年)
1945年(58歲),日本投降抗戰勝利。拒收琉求,撕毀《雙十協定》。
1946年(59歲),承認外蒙古獨立。同年內戰爆發。
1947年(60歲),向陝北、山東實施重點進攻,製造“五·二O”慘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
1948年(61歲),在“國民大會”上當選為“總統”,實行“幣制改革”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1949年(62歲),被迫宣告“引退”敗走台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
1950年(63歲),復職“總統”。
1952年(65歲),進行“反共抗俄總動員”。簽訂“日台和約”,放棄日本戰爭賠款
1954年(67歲),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68歲),炮製孫立人兵變案 。
1957年(70歲),宣布台灣海峽進入緊急作戰狀態。
1958年(71歲),引發“金門炮戰”。
1960年(73歲),再次當選“總統”。
1967年(80歲),頒布教育改革訓令。
1968年(81歲),指示興建大鋼鐵廠,建設南北直達公路。
1969年(82歲),實行“黨政革新”為蔣經國接班鋪平道路。1970年(83歲),反對“台灣獨立”,反對“兩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
遠東四大元首
1971年(84歲),聯合國宣布不承認蔣介石政權。
1974年(87歲),派蔣經國主持黃埔軍校五十周年活動。
1975年(88歲),在台灣台北逝世

人物評價

中國有“蓋棺論定”之說。人死之後,其歷史地位基本就確定了。但重要的歷史人物往往“蓋棺”而不能“定論”,蔣介石即為一例,在他過世之時,海峽兩岸對他的評價有著天壤之別。他過世30多年了,無論在政界還是學界圍繞他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在台灣,對他的評價經歷了從“神化”到“醜化”的過程,甚至掀起過一些政潮;在大陸,對他的評價則經歷著從“漫畫”到“寫實”的過程。現實政治的演變與檔案材料(尤其是“蔣中正總統檔案”與“蔣介石日記”)的不斷開放,使得有關蔣介石的研究成為持續的“熱點”。
遠東四大元首
作為一個政治家和政治領袖,蔣介石是一個戰術家而不是一個戰略家。他比他的競爭對手們略高一籌並善於控制他們。但是,儘管他統治了中國人口的大多數。但他實際上不了解整個政權的社會基礎。 對蔣介石的一生進行總結。蔣介石有自己的勇氣、精力和領袖品質,他不僅是一個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從希臘悲劇的意義上講。他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的悲劇是他個人造成的。——布賴恩·克羅澤
蔣介石不是大獨裁者,他缺乏作獨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為民主鬥士,他縱有此宏願,也無此機會——黃仁宇

溥儀

遠東四大元首
愛新覺羅·溥儀滿語穆麟德:pu i 英文名:Henry 亨利),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耀之浩然。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其曾祖父為道光帝,祖父為道光帝第七子、鹹豐皇帝-醇親王奕譞,父親為醇親王奕譞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緒帝親弟-攝政王載灃。也就是說,他是道光帝曾孫,醇親王奕譞的孫子,鹹豐帝慈禧太后侄孫同治帝的堂侄子,光緒帝的親侄子。
光緒(溥儀的伯父)死後繼位,年號宣統(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12日),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因其為清朝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稱其為清廢帝,或尊稱為清遜帝,其在台灣的後人尊其為清恭宗。
辛亥革命後,被迫退位。國民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惠條件,承諾支付溥儀400萬銀元的年薪,不計算通貨膨脹,4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日本皇室成員年薪總和的25倍。英國皇室成員總和。並同意溥儀尊號不廢,民國待以外國君主之禮。
1917年,溥儀張勛康有為等人的擁護下,再次登上皇位,史稱“丁巳復辟”,在孫中山等人的反對和聲討下,“丁巳復辟”僅12天就失敗了。
1922年溥儀大婚,娶了一後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繡。在紫禁城中溥儀或讀書吟詩、作畫、彈琴,或捏泥人、養狗、養鹿,有時還到宮外坐汽車,逛大街。
1924年11月5日,軍閥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並大肆偷盜宮中財物,歷史上稱這為“北京事變”。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與清朝遺老遺少以及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往來。
九一八事變”後,在日本支持下建立偽大滿洲帝國,登上大滿洲帝國之皇帝,年號康德。後在偽滿洲國做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又稱 康德皇帝。二戰後,被蘇軍俘獲成為戰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1959年9月17日劉少奇主席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特赦令被第一批特赦,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後從事修改民國檔案等史料工作,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1967年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火葬後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時任總理周恩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

裕仁

裕仁出生後不久被立為皇太孫,受乃木希典的嚴格教育。1916年立為皇太子。1919年成年禮。1921年訪問歐洲。1921年11月25日開始攝政。1923年訪問中國台灣。1924年和良子皇后結婚。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病逝後即位。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舉行即位大禮。1931年命令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三省。1933年12月23日繼宮明仁親王今上天皇)出生。1935年11月28日義宮正仁親王出生。1936年11月25日同德國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義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1937年7月7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在14年的侵華戰爭里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次年12月7日在首相東條英機的推舉下挑起了太平洋戰爭。後因在中國戰爭上連遭敗績和在太平洋戰爭上受到美英等國的進攻而與1945年8月15日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條件投降。1946年1月1日公布“人間宣言”,公開放棄神權。1946年11月3日簽署日本國憲法。1959年4月10日出席參加明仁美智子婚禮。1975年9月30日訪問美國。1989年因患十二指腸癌(另一說為胰腺癌)病死於東京,終年87歲。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內舉行葬禮。後葬於東京都八王子市長房町。
遠東四大元首

史達林

原名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前蘇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馬克思主義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總理)。此外,史達林還是蘇聯的締造者之一,以及共產主義五大人物之一(其他四位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以及毛澤東),其所創立的蘇聯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對20世紀的世界產生了影響。在任期間,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史達林領導的蘇聯和盟軍共同擊敗了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取得了勝利。戰後扶植了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中與美國、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峙。
約瑟夫·史達林約瑟夫·史達林
1953年1月,史達林的私人醫生維諾格拉多夫在醫生案件中被逮捕。之後史達林拒絕醫生接近,身體狀況逐漸變差。2月28日晚,史達林和拉夫連季·貝利亞、格奧爾基·馬林科夫、尼基塔·赫魯雪夫和尼古拉·布爾加寧在自己的私人別墅里舉行宴會,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4點鐘才將客人送走。3月1日白天,警衛員始終未見史達林走出房間。由於史達林平日裡命令守衛不得打擾他的生活,警衛員直到晚上10點才以送郵件的名義進入房間,結果發現史達林癱倒在小餐廳里,意識尚存但不能正常說話。警衛馬上將史達林扶到沙發上,並迅速聯繫了醫生和政治局成員。史達林陷入了嚴重的中風,他右手癱瘓,雙腿失去知覺,失去語言能力,心臟和呼吸活動出現嚴重障礙。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享壽74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