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難船

遇難船

《遇難船》(The Shipwreck)是英國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於1805年創作的油畫作品,現收藏於倫敦泰特美術館。

此畫描繪了船隻在大海上經歷海難時現實和恐懼的深刻感受,船上的人在掙扎、嘶喊。在大海洶湧波濤和天空烏雲翻騰的威力壓迫和威脅下,人的渺小和無助徹底表現了出來。表現了難以抗拒的大自然的威力,以及人同大自然做頑強鬥爭的激烈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遇難船
  • 外文名:The Shipwreck
  • 作者: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
  • 創作時間:1805年
  • 畫作類型:帆布油畫
  • 現收藏地:倫敦泰特美術館
  • 規格:縱1705mm,橫2416mm
  • 作品別名:暴風雨(原名)
  • 材質:帆布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表現手法,色彩,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遇難船
該油畫描繪了船隻在大海中遇到海難的場景。畫家展示了一幕自然生活的悲劇:巨浪滔天,傾斜的船隻即將顛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人們掙扎著與自然作殊死搏鬥。洶湧的黑浪、翻滾的烏雲、刺目的閃電與傾斜的帆船,驚恐的人群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

創作背景

透納喜歡大海,所以他經常跟船出海,去欣賞真正的大海風光。有一次,他跟隨著一條汽船出了海。但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汽船遇到了海難,全船的人性命危在且夕。在所有的人為自己的命運而擔憂的時候,透納卻對這種自然現象產生了瘋狂般的興趣,為了更仔細地觀察這個場景,透納請船員把他綁在桅桿上。後來透納得以保全性命,畫出了這幅畫。
透納對該油畫的選題可能來自一次真正的海難或則是源自威廉·法爾康納1804年發表的同名長詩。

藝術鑑賞

主題

《遇難船》表達了在悲愴雄壯的自然偉力面前,人類精神受到巨大的威懾和震撼。即人生是短暫而虛幻的,而自然是永恆和實在的這種主題精神推向極致,而引起人們精神和意識上的洗禮與共鳴。

表現手法

在這幅畫中,透納將“彩色蒸汽”的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就是以漩渦形式表現風暴的手法。因為運用了這種手法,這幅畫成功地表現了他那極富獨創性的朦朧和轉瞬即逝的光與空氣。

色彩

以對角線為分界,將畫面分出海水與天空兩大區域;海水的波濤向上轉向天空,天空的光芒向下灑向海面,分別代表了海面、天空色彩的互相轉換關係;橙色的純度依次遞減組成序列,體現光感;日光與船隻共同構成視覺中心部分。運用油畫刮刀的技法處理得稠厚強烈;海面的空間通過近景與船隻的聯繫表達得非常強烈。
色彩在畫面中互混的技巧能夠很好地表現出色彩的運動與空氣感,而不是局限於在調色板上調色的方式。
作者用沉暗色調襯托著白色浪尖和漩渦激流。

名家點評

山東大學終身教授曾繁仁:這幅畫表現了難以抗拒的大自然的威力,以及人同大自然做頑強鬥爭的激烈場面。畫中交錯的線條、陰鬱的色彩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緊張感和壓迫感。這是用藝術手段表現崇高感的一個典型例子。
人民美術出版出版社編輯蔣淑均:駭浪之中,救生船努力向遇難船隻靠攏,驚險的氣氛凝聚紙上,堪稱傑作。

歷史傳承

1805年,透納創作了《遇難船》,男爵約翰·萊斯特花315英鎊購買了這幅畫。

重要展覽

該作品曾多次展出。(表格列出了主要參展歷史)
時間
參展地
展位號
1805
透納畫廊
1931
泰特美術館
21
1959
泰特美術館
344
1974~1975
皇家美術學院
82

作者簡介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浪漫主義運動的風景畫畫家,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最年輕的正式會員之一。他早期的風景畫受到前輩大師的影響,然而其後期對光線的研究,具有開創性和藝術氣息,對後世畫家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透納以善於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係而聞名於世,尤其對水氣瀰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他在藝術史上的特殊貢獻是把風景畫與歷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納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後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19世紀晚期。然而,對透納所有藝術成就的認識則是更後來的事。透納晚年尤其自19世紀40年代起即致力於繪畫形式與色彩的探索,人們從他後期那些大膽的習作中找到了印象主義和現代抽象繪畫的發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