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實驗國小

通江縣實驗國小

通江縣實驗國小始建於1905年,占地20963平方米,建築面積8980平方米。現有在校學生4570人,教學班級85個,教職工21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江縣實驗國小
  • 簡稱:通江實小
  • 創辦時間:1902年
  • 辦學性質:公立國小
  • 現任領導:吳天書(校長) 
  • 所屬地區:四川省通江縣諾江鎮
  • 占地面積:17858.65 m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成果,所獲榮譽,學校領導,

歷史沿革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通江縣第一高等國小堂正式成立。
1909年(宣統元年),學校改名為通江縣立第一高級國小堂。
1916年(民國五年),以視學身份留學日本的鄧天壁回縣,仿日本學制在原校址創辦諾江鎮高等國小堂,兼任堂長。並引進日本粉筆,在禹王宮辦廠自製,臨近縣前來求藝,開通、南、巴三縣課堂教學教師使用粉筆之先河。
1920年(民國九年),鄧天壁在城南首創女子國小堂。
1923年(民國十二年),劉拱辰作詞、王經典譜曲,學校誕生了第一首校歌,次年啟唱。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春,王載熙再譜校歌再啟唱。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學校改名為諾江鎮中心國民學校。
1941年,學校師生為出國抗日遠征軍饋贈現金1032元國幣。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4月4日,在縣城中山堂合併舉行兒童節、音樂節紀念典禮,校長嚴紹陵為大會籌委負責人,事後縣府將典禮盛況呈情於省府。
1950年10月,安徽、江蘇、河南、河北四省遭水患,學校教職工嚴紹陵、李湘雲、周若珊、司光華、樊寶琦為災區人民捐贈大米190斤。
1951年1月,川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向學校教師寄送賀年片,表示慰問。7月,學校教師參加縣文教科舉辦的國小教師暑期學習會,有4人捐資26萬元購買“魯迅號”、“川北教工號”戰鬥機,支援抗美援朝運動。
1953年春,女子國小合併於城關鎮一完小。學校招收幼兒班1個,30餘人,為全縣第一個幼兒班。
1955年5月16日,學校胡玉珍、楊玉珍、郎朝柱參加首次通江縣國小教師代表會。5月,通江縣人民政府制發《通江縣1955年國小教育工作方案》。把學校定為縣級重點國小。9月,縣文教科召開全縣編排國小日課表會議,制定出“一、二、三、四年級單式和複式班教學日課表”,學校負責在城關學區國小推行。
1957年,寒假期間,學校教師參加全縣國小教師整風學習。
1958年冬,學校高年級學生停課50天,師生參加大戰交通、大煉鋼鐵運動,校園成為城關中國小的“煉鋼基地”。
1959年冬,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反“右傾”的檔案。在教師中開展“拔白旗”、“批判白專道路”、“批判資產階級學術權威”活動。
1970年暑假期間,學校教師集中在城關點參加毛澤東思想學習班,貫徹落實“12·25”批示和(1970)3、5、6號檔案,進行“斗、批、改”,開展“一打三反”和清理階級隊伍的工作。
1971年春,學校附設國中班停辦。
1974年,學校接省教育廳通知,國中學制實行兩年制,國小學制為五年一貫制。
1975年9月,學校進行“三算結合”教學試點。
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逝世,學校師生自覺舉行悼念活動。9月9日毛澤東逝世,學校師生員工以各種形式舉行10天悼念活動。10月,學校師生員工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