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楊侍御使蜀,而張參軍往依之,故作此詩。以舊次考之,恐在十三載(指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者姓名杜甫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詩詞格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好去張公子①,通家別恨添②。
兩行秦樹直③,萬點蜀山尖④。
御史新驄馬⑤,參軍舊紫髯⑥。
皇華吾善處⑦,於汝定無嫌⑧。

作品注釋

呂祖謙曰:凡詩人於張姓者,稱為張公子,蓋因漢成帝時童謠曰:“張公子,時相見。”故公贈張垍曰“天上張公子”,杜牧張祜亦曰“誰人得似張公子”。
②《世說》:孔融十歲見李膺,門下不為通,融曰:“我是公通家子弟。”膺問何親,曰:“先君孔子,與老君有師資之道。”
③《唐會要》:開元二十八年正月,令兩京道路並種果樹。庾信碑文:“寒關樹直。”
陳子昂《送友序》:“蜀山有雲,巴水可涉。”江淹江上之山賦》:“嶢嶷河尖出。”
⑤《後漢書》:桓典拜侍御史,常乘驄馬,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
⑥《晉書》:郗超為桓溫參軍,超有髯,府中號曰“髯參軍”。《獻帝春秋》:張遼問吳降人:“有紫髯將軍是誰?”曰:“是孫會稽。”
⑦皇華,指楊。《詩序》:皇華,勞使臣之詩。《陳平傳》: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⑧《詩》:“於汝信宿。”

作品譯文

一路順風吧,張公子,
作為世交,你的離去使我倍添離別之愁。
你將經過排有兩行直樹的秦地道路,
到達萬山高聳雲端的蜀州。
楊五侍御如同漢桓典騎著新驄馬,
你如同晉代的參軍郗超,還是留有舊鬍鬚。
楊御史與我相處很好,
對於你一定沒有什麼嫌疑。

詩詞格律

這首五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不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添尖髯嫌,韻部均為:十四鹽(平水韻
好去張公子,通家別恨添。
●●⊙○●,○○●●△。
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
⊙○○●●,●●●○△。御史新驄馬,參軍舊紫髯。
●●○○●,⊙○●●△。皇華吾善處,於汝定無嫌。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評析

黃鶴註:楊侍御使蜀,而張參軍往依之,故作此詩。以舊次考之,恐在十三載(指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作。《唐書》:都督諸州,俱有參軍事,掌出使贊導。蜀州唐安郡屬劍南道,垂拱二年(686),析益州置。上四句寫送張赴蜀,下四句呈楊侍御,乃兩截還題格。黃生註:楊必為蜀中諸道使,而張參其軍,此四十字薦書也。五六用事頗熟,以新舊二字點化之。“好去”作慰詞,與“無嫌”相照。《杜臆》:秦樹,言所經之途。蜀山,言所至之境。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杜甫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