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興奮

迷走神經為第10對腦神經,是腦神經中最長,分布最廣的一對,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

迷走神經支配呼吸、消化兩個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如心臟等器官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經損傷可引起循環、消化和呼吸系統功能失調。

表現症狀,
迷走神經迷走神經

表現症狀

迷走神經損傷可表現為頭痛,頭暈,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瞳孔散大,心跳加速甚至心律不齊,肢體發涼怕冷,發汗障礙等交感神經興奮,或頭昏眼花,眼瞼下垂,流淚,鼻塞,心動過緩等交感神經抑制(即迷走神經興奮)症狀。
迷走神經(n.vagus) 為混合神經,含有四種纖維成分。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起於延髓的疑核,支配咽、喉的橫紋肌。一般內臟運動纖維起於延髓的迷走神經背核,此核發出的副交感節前神經纖維,在臟器內或其附近的副交感神經節內換神經元後,發出副交感節後神經纖維分布到胸、腹腔的臟器,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活動。一般內臟感覺纖維的胞體位於頸靜脈孔下方的下神經節內,其中樞突止於孤束核,周圍突也分布於胸、腹腔的臟器。一般軀體感覺纖維數量最少,胞體位於頸靜脈孔內的上神經節內,中樞突止於三叉神經脊束核,周圍突分布於硬腦膜以及耳廓和外耳道的皮膚。
迷走神經是腦神經中行程最長,分布範圍最廣的神經,於舌咽神經根絲的下方自延髓橄欖的後方出入腦,經頸靜脈孔出顱腔。之後下行於頸內、頸總動脈與頸內靜脈之間的後方,經胸廓上口入胸腔。在胸部,左、右迷走神經的走行和位置各異。左迷走神經在左頸總動脈與左鎖骨下動脈之間下降至主動脈弓的前面,經左肺根的後方,分出數小支分別加入左肺叢,然後在食管前面分散成若干細支參與構成食管前叢,並向下延續成迷走神經前乾。右迷走神經經右鎖骨下動脈的前面,沿氣管右側下降,繼在右肺根後方分出數支,參加右肺叢,然後分出分支在食管後面構成食管後叢,在食管下端合成迷走神經後乾。迷走神經前、後乾向下與食管一起穿膈的食管裂孔進入腹腔,至賁門附近,前、後乾分為終支。迷走神經的分支如下。
1. 頸部的分支
(1) 喉上神經 始於下神經節,沿頸內動脈與咽側壁之間下行,在平舌骨大角處分為內、外二支。內支含一般內臟感覺纖維,穿甲狀舌骨膜入喉,分支分布於聲門裂以上的喉黏膜;外支細小,含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支配環甲肌。
(2) 頸心支 一般有上、下兩支,下降入胸腔參加心叢的組成。
(3) 咽支 主含特殊內臟運動纖維,常為兩支,起自下神經節,參加咽叢的組成。
(4) 耳支 含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發自上神經節,向後外分布於耳廓後面及外耳道的皮膚。
(5) 腦膜支 含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發自上神經節,分布於顱後窩硬腦膜。
2. 胸部的分支
(1) 喉返神經 發自迷走神經的胸段,但立即向上返至頸部,左右兩側的返回部位有所不同。左喉返神經發出的位置較低,從前向後繞過主動脈弓返至頸部。右喉返神經發出的位置略高,從前向後繞過右鎖骨下動脈返至頸部。在頸部,喉返神經於氣管與食管之間的溝內上行,經環甲關節的後方入喉,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全部喉肌並分布於聲門裂以下的喉黏膜 。喉返神經的末支稱喉下神經。
喉返神經含特殊內臟運動纖維和一般內臟感覺纖維,是喉肌的重要運動神經,在其入喉前與甲狀腺下動脈的終支互相交錯,神經多數經過動脈後方,但也有經過動脈前方的,所以在甲狀腺手術結紮動脈或用止血鉗夾血管時,應注意避免損傷此神經。
(2) 支氣管支、食管支和胸心支 是迷走神經在胸部發出的數條小支,分別加入肺叢、食管叢和心叢。
3. 腹部的分支 迷走神經前、後乾於賁門附近分別發出分支分為胃前支和肝支、胃後支和腹腔支。含一般內臟運動和感覺纖維。
(1) 胃前支 在小網膜內循胃小彎向右行,分支分布於胃前壁和十二指腸上部。有以下諸分支:賁門支,分布於賁門附近;前胃壁支,常為3~4小支,分布到胃體前壁;“鴉爪”形支,分布於幽門竇、幽門管、幽門及十二指腸上部,此支與胃的排空運動有密切關係。前二支是重要的胃酸分泌神經
(2) 肝支 行於小網膜內,隨肝固有動脈走行,參與形成肝叢,分布至膽道和肝,與肝的分泌活動有關。
(3) 胃後支 循胃小彎深面向右行,分支分布至胃後壁。有以下諸分支:胃底支,後胃壁支,常為數支,分布於胃後壁;“鴉爪”形支,分布於幽門竇和幽門管。前二支是胃蠕動、胃感覺和胃酸的分泌神經。
(4) 腹腔支 較粗大,行向後下方,加入腹腔叢。以後與交感神經纖維一起隨腹腔乾腸系膜上動脈和腎動脈及它們的分支分布於肝、脾、胰、小腸、結腸左曲以上的大腸、腎以及腎上腺等。
甲狀腺手術中,有可能誤傷喉上神經外支和喉返神經。喉上神經外支損傷後表現為聲調降低。喉返神經損傷時,由於大部分喉肌癱瘓,可致聲音嘶啞或發音困難。雙側損傷時,如聲門裂閉合可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