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雲南文化史

近代雲南文化史

《近代雲南文化史》是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雲南文化史
  • 作者:吳寶璋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59827203
  • 類別:文化史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對雲南近代文化史的論述起於 1840 年,終於 1949年,又分為兩個時期:晚清(1840—1911),民國(1912—1949),以“三迤文化的星光”“滇雲文化的輝煌”概之。將晚清民國時期雲南的社會文化、教育文化、少數民族藝術文化、學術文化等諸多部分囊括其中,對我國雲南在近代風雲變幻的歷史背景下的發展進行了整體的介紹,從中可見在近代西方文化的衝擊中,雲南在社會、文化方面的轉型與發展。
星光到輝煌,發展與嬗變,近代雲南文化的突變性與多樣性不斷呈現,成為中國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

吳寶璋,河南光山人,雲南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現為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會長、雲南省西南聯大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專家服務團(旅遊文化分團)專家、雲南省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昆明市政協文史委員會顧問。代表作有:《雲南導遊手冊》《中國導遊十萬個為什麼•雲南卷》《享譽世界的西南聯大》《人民音樂家——聶耳》《雲南抗日戰爭史》《西南聯大二十五講》等。2010年以來,在雲南電視台主講《雲南陸軍講武堂》《滇西抗戰》《光輝的歷程•中共雲南地方組織奮鬥史》等專題;在雲嶺大講壇主講《雲南人的狀元情結》《享譽世界的西南聯大》《中國第四大名樓——大觀樓》《龍雲與雲南抗日戰爭》《“昆明”及其譽稱“春城”的由來》《“雲南”及其簡稱“滇”的由來》等專題。

圖書目錄

緒 論
章 世紀之交:晚清雲南社會的嬗變
節 鴉片戰爭前的雲南005
一、地理資源 005
二、人口和民族 007
三、社會發展狀況 010
第二節 英法入侵012
一、英國對雲南的入侵 012
二、法國對雲南的入侵 014
三、英法勾結侵略雲南 015
第三節 滇越鐵路與雲南的近代化
一、滇越鐵路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017
二、滇越鐵路對近代雲南交通變革的影響 021
上篇:晚清時期 三迤文化的星光(1840~1911)
三、滇越鐵路與近代雲南工業化的起步 024
四、滇越鐵路對近代雲南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 026
第二章 雲南教育:新舊交替,人才輩出
節 清末兩大書院033
一、五華書院 033
二、經正書院 034
第二節 新式學堂的興起 036
一、雲南新式學堂的建立 037
二、土民學塾 :邊疆民族教育之先河 040
三、教會教育及其影響 042
第三節 留學教育043
一、雲南近代個留學生 043
二、留日熱潮中的雲南學生 044
三、留學越南及歐美的雲南學生 046
第四節 雲南陸軍講武堂 048
一、講武堂的創建 049
二、“革命熔爐” 054
三、“將帥搖籃” 057
四、雲南陸軍講武堂與黃埔軍校 059
五、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歷史貢獻 061
第五節 《雲南》雜誌 :英法侵略下的民族自覺 066
一、《雲南》雜誌的創辦 067
二、《雲南》雜誌的影響 071
第六節 雲南圖書館的創建 074
第七節 史志與科技要籍 076
一、省志 077
二、私著史志 078
三、科技要籍 079
第八節 文化名人080
一、趙式銘 :白話運動的先驅080
二、陳榮昌 084
三、袁嘉穀 086
四、周鐘岳 087
五、秦光玉 088
六、錢用中 089
七、由雲龍 090
八、方樹梅 091
第三章 近代雲南的民族文化與宗教信仰
節 近代雲南少數民族的語言與文學095
一、語言與文字 097095
二、民族文學 097
第二節 戲劇 100
一、漢族地方戲曲劇種 101
二、少數民族戲曲劇種 111
近代雲南文化史 4
第三節 書畫、楹聯及雕塑藝術 114
一、書法 114
二、繪畫 120
三、楹聯 121
四、雕塑 127
第四節 雲南民族節日 131
一、雲南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131
二、節日的分類 133
三、節日的起源 134
第五節 近代雲南的宗教信仰 137
一、佛教 137
二、道教 142
三、伊斯蘭教 143
四、基督教 144
五、原始宗教 146
第四章 內憂外患:近代雲南在政治軍事上的貢獻
節 護國運動與新文化的交織 151
一、護國首義 151
二、護國演說社及其白話演說 152
三、護國運動的文化遺產 155
下篇:民國時期 滇雲文化的輝煌(1912~1949)
第二節 雲南在抗戰中的巨大貢獻 159
一、雲南抗戰 :地位獨特,貢獻巨大 159
二、昆明 :抗戰時期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 160
第三節 “一二• 一”運動 :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的里程碑 161
第五章 民國前期的文化(1912~1937)
節 教育的新創和發展 169
一、東陸大學的創辦及雲南高等教育的初步發展 169
二、中等和初等教育的發展 173
三、留學教育 175
第二節 史傳、方誌、地方叢書 190
一、史傳 190
二、方誌 193
三、地方叢書 196
第三節 報刊 198
一、民國前期報刊發展概述 198
二、龔自知 :《尚志》雜誌與《民覺日報》 199
三、《救國日刊》等報刊的問世與雲南的新文化運動 202
第六章 全面抗戰時期的教育
節 西南聯合大學 207
一、“南清北合,聯大花開” 208
二、“不得了”和“了不得” 215
近代雲南文化史 6
三、大師雲集 英才輩出 228
四、西南聯大的影響 239
第二節 其他主要遷滇大專院校 241
一、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簡稱“國體專”) 241
二、國立中山大學 241
三、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簡稱“國立藝專”) 242
四、私立中法大學 243
五、國立中正醫學院和上海醫學院 245
六、國立同濟大學 246
七、華中大學 247
八、雲南省立英語專科學校 248
第三節 雲南大學的大發展 250
一、“校長得人” 250
二、省立改國立 251
三、大力加強師資隊伍 252
四、學校的跨越發展 254
第四節 中初等教育的大發展 255
一、中等教育的發展 255
二、初等教育的發展 259
第五節 全面抗戰時期雲南留學狀況 260
一、雲南公派留學的盛舉 260
二、西南聯大的留學情況 264
三、雲南大學的留學情況 266
第七章 全面抗戰時期的文學藝術
節 空前活躍的文藝界 271
第二節 西南聯大的文學 :社團、詩歌和小說 273
一、西南聯大文學社團概況 273
二、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的成就 281
第三節 繁榮的救亡戲劇運動 295
一、紅紅火火的話劇運動 296
二、盛極一時的京劇演出 301
三、滇劇的貢獻與困境 302
四、大發展的雲南花燈劇 303
第八章 全面抗戰時期的學術發展
節 豐富的學術研究及成就 307
第二節 西南聯大的“百家講壇” 311
一、軍政要員、外國嘉賓的演講 312
二、教授、專家學者演講 313
三、西南聯大教授應邀外出講學 315
第三節 昆明地區的百場演講 316
第九章 全面抗戰時期的廣電和出版
節 昆明廣播電台 :抗戰救亡的時代強音 325
一、籌設與開播 325
近代雲南文化史 8
二、為中美空軍對日作戰導航 326
三、西南聯大與昆明電台 327
第二節 電影放映業的大發展 332
第三節 全面抗戰時期的報刊 338
一、主要報紙 339
二、主要刊物 342
第四節 李公朴與北門書屋和北門出版社 347
一、北門書屋 350
二、北門出版社 351
第十章 抗戰時期的文化名人
節 音樂家 357
一、聶耳 357
二、桂濤聲 359
第二節 哲學家與文學家 360
一、艾思奇 360
二、柯仲平 361
三、張天虛 362
四、羅稷南 364
五、楚圖南 365
六、徐嘉瑞 366
第三節 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盜火者” 367
一、鄭一齋 368
二、鄭易里 369
第十一章 抗戰後的雲南文化
節 “一二• 一”運動詩歌與話劇 375
一、“一二•一”運動概述 375
二、空前活躍的“詩的風暴” 376
三、西南聯大劇藝社 383
第二節 李聞血案與《後一次的演講》 386
一、“天洗兵”與“作獅子吼” 387
二、拍案而起 :《後一次的演講》 389
第三節 雲南教育的變化 391
一、高等教育 391
二、中等教育 401
三、國中教育 401
第十二章 民國時期的自然科學與醫藥學
節 植物學 405
一、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與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 405
二、《滇南本草圖譜》 406
第二節 氣象、地震、天文學 408
一、雲南近代氣象科學先驅陳一得 408
二、童振藻與《雲南地震考》 409
近代雲南文化史 10
三、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410
第三節 醫藥學 411
一、著名中醫家 411
二、中醫藥名家 414
三、西醫的發展及主要醫院 416
參考文獻 422
後 記 4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