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石橋

清華軒位於排雲殿宮垣西面,在羅漢堂前遺有八角蓮池上的一孔石橋保留在慈禧太后新建的清華軒院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軒石橋
  • 朝代:清
  • :20米
  • 建立時間:1752年
簡介,相關內容,

簡介

清華軒院內南北坐落著一座漢白玉單孔石橋,花崗岩的橋體,拱頂有獸,雲頭望柱,瓶(平)安如意雕空心欄板,水池周圍均有與橋欄相同質地的護欄,從橋上穿過,即到達清華軒正殿。

相關內容

出排雲門是臨湖小廣場,南側立“雲輝玉宇”牌坊,牌坊後是寬闊的昆明湖,西側的院落稱清華軒,院內中央有石砌八角蓮池,一座石橋南北跨在水池上。這個院落原為大報恩延壽寺的羅漢堂遺址,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至十九年(1750––1754),院中主要建築有“田”字形羅漢堂。羅漢堂南是八角蓮池和石橋。羅漢堂東、南、西三面設門,堂內供奉著羅漢五百尊,並在羅漢堂東側立御製《五百羅漢記》石碑。八角蓮池為八個菱角方水池,象徵“八功德水”,佛經中講:“八功德水”即具備八種功能的淨水,甘、冷、軟、輕、清淨、不臭、飲時不損喉、飲時不傷腹。當年連乾隆皇帝到這裡也要在僧人的引導下,飲用“八功德水”。可惜今日污染嚴重,池中水已不能直接飲用。八角蓮池中央的石橋,為單孔拱券橋,橋身比較窄,全長20米,寬2.7米,橋堍外口寬7米,橋上八對雲紋望柱和鏤空護欄,橋頭抱鼓石的石鼓形比較小,八角蓮池的四周是同樣的望柱和石護欄。1860年清漪園羅漢堂被英、法聯軍燒毀,可八角蓮池和石橋並未被全毀。光緒年間重修排雲殿建築,同時將羅漢堂改建為寢宮,重修八角蓮池和石橋,並改稱“清華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