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曹魚科

軍曹魚科

軍曹魚科,體延長而近於圓柱狀,性兇猛,主要以甲殼類魚類烏賊等為食。廣泛分布於全球溫暖水域(東太平洋除外)。台灣主要分布於東部及南部海域,南部亦有箱網養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軍曹魚科
  • 拉丁學名:Rachycentrida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有頜上綱
  • :棘鰭總目
  • :軍曹魚科
基本信息,外形特徵,養殖技術,

基本信息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有頜上綱Gnathastomata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魚綱Pisces__硬骨魚系)
幅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棘鰭總目Acanthopterygii
鱸形目Perciformes
鱸亞目Percoidei
鱸總科Percoidea

外形特徵

體延長而近於圓柱狀。頭部平扁而寬;口裂端位,前上頜骨不能伸縮,上頜骨末緣僅達眼眶前緣下方。上下頜具絨毛狀之寬齒帶;鋤骨、齶骨及舌面均具齒。小,有狹脂眼瞼。體被小圓鱗,埋於皮膚之下;側線在前方略有彎曲,尾柄兩側無隆起棱脊。有擬鰓;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被架7;鰓耙短狀。第一背鰭硬棘VI-XI,短小而分離,可收匿於溝中;第二背鰭硬棘I-III,有鰭膜相連,後接軟條26-33,基底較長,前方鰭條高,似鐮刀狀;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但較短,硬棘II-III,軟條22-28;尾鰭深凹入;胸鰭低位,小形、尖銳;腹鰭位於胸鰭基底之前。脊椎骨數25。最大體長可達150公分。全世界僅1屬1種,即是軍曹魚海鱺Rachycentron canadum)(Nelson, 1994)。為外海中表層巡遊性魚類,棲息水域極廣,除了大陸架區,在大洋中亦可見其蹤跡。性兇猛,主要以甲殼類魚類烏賊等為食。廣泛分布於全球溫暖水域(東太平洋除外)。台灣主要分布於東部及南部海域,南部亦有箱網養殖。

養殖技術

軍曹魚別名海鱺、竹五、海甘草、海竺魚。廣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及西南太平洋,北至我國東海與黃海各處,只不見於太平洋的東部。軍曹魚體圓長,頭平扁而寬,口前位,近水平而寬闊,體背部黑褐色,下接明顯的銀色縱帶,腹部灰白色。背鰭硬棘短且分離,臀鰭具2~3枚弱棘。幼時尾鰭呈圓形,成體尾鰭則內凹呈半月狀。一般體長可達2米,重50公斤。卵浮性。常於大陸架外近海捕獲,常有魚卵寄生其上,以甲殼類為主要食物。
該魚在海南人工育苗成功,已可大批量生產。人工孵化後35日軍曹魚苗全長可達10厘米左右。養殖半年可達1~2千克,1年可達3~5千克,2年可達10千克。在養殖過程中,尾鰭形狀有變化,在130厘米時尾鰭為尖尾形,180厘米尾鰭略成截形;300厘米以上,尾鰭漸變為深叉形,上葉略長於下葉。養殖過程中,仔魚和魚苗大小要分篩,以免互相殘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