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魂

軍人魂

這是上個世紀前半葉,中國正統軍隊,亦即國民黨軍的一種制式短劍。它是中國歷史上離我們最近的國民黨軍中佩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人魂
  • 時間:上個世紀前半葉
  • 類別:佩劍
  • 作用:搏鬥,自栽
概 述,稱謂來歷,頒發量驚人,起源與興亡,起 源,退出歷史舞台的風光,形制與品類特色,“軍人魂”分三種門類,工藝特點,

概 述

稱謂來歷

30年代日寇侵華、抗戰軍興,裝備貧瘠的國軍在戰役中常常需與敵人短兵相接,狀況不利時不少軍官憑藉此劍自衛與敵作生死肉搏,更有甚者,為了不讓敵人生俘,抱著“生而辱,不如死而榮”的革命精神,以此劍自栽殉國,知名的抗戰將領國軍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便是其一,所以當時人們便給這把短劍取了個響噹噹的名字-【軍人魂】
劍通長(含鞘)38公分,裸劍(不含鞘)通長為35.8公分,刃長24.5公分,最大刃寬約2公分,劍把上為梅花圖案,兩側為嵌玳瑁殼,細銅絲裹之,。,劍身銅件雕纏枝梅花,,三朵梅花為一組,是將軍級軍官配劍,編號。
抗戰歌曲抗戰歌曲
梅花成為南京政府的精神圖騰,黃埔時期的制式軍官短劍的劍柄就有梅花圖飾; 1929年定都南京國民政府就以梅花為國花,1936年第一次定調的陸軍服制,將官大禮服上面的衣領、肩章就有梅花。1946年的仿美軍服制大變革,只是把美軍肩章的楓葉,所以, 這梅花圖騰源頭得要考據孫文大本營時期的精神。梅花精神在南方容易宣導;如果中國革命是在北方起始,宣導梅花不是那么容易。
長期以來,這種短劍既聞名遐邇,又霧蓋雲遮。單從叫法上說,它起碼有這樣幾種名字:軍人魂、中正劍、成仁劍、自殺劍,近來更有人稱之為“黃埔軍魂·將軍劍”。
它的正規名字,其實就叫“短劍”。
短劍,亦即“軍人魂”,是和禮刀、軍刀並行的一種軍官裝具,屬軍官的一種常規服飾。
那么,既屬常規佩掛之物,故而短劍比之禮刀、軍刀(此兩物實即同一形制的全長94公分的指揮刀,區別在於花飾的繁簡不同)更易流行且其終得大行,十數年內,禮軍兩刀日形式微,唯“軍人魂”獨步天下,遂演成“國軍”的一種象徵物。

頒發量驚人

這裡要說明,“軍人魂“短劍,開始並非一般軍官的裝具,而是(以後也大量是)作為特定的頒授之物。如慣稱“黃埔軍校”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多獲贈一把紀念劍(30年代中期始)。還有各軍政部門,各地方勢力,各要人官長,以及一些社會團體,也以頒劍為一時之尚。僅黃埔軍校在大陸解放前,23期學生含各分校與各種訓練班畢業生,即達23萬餘人,獲劍者起碼都應以十數萬計。如此計算,“軍人魂”的總的頒發量,即使是保守的估計,也當在百萬柄上下。
但得以流傳到今日的“軍人魂”則百不存一,甚至千不存一。在少數博物館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台灣“國軍歷史文物陳列館”)及零星收藏者的手上,或有散見。而這類短劍中,最具研究與收藏價值、即帶各種銘文的劍數,以筆者的估計,存世量則僅數百,決不過千。
“軍人魂”的興勃亡忽,原因固多,而留存稀少則主因一條:其與生俱來的“反動性”。國民黨軍隊的性質,及此劍身上普遍鐫刻的“蔣中正贈”、“成功成仁”字樣等等,注定了其在新中國的命運。建國以來,鎮反運動的浩大聲勢,大抓階級鬥爭的“為綱”國情,警惕蔣幫“反攻大陸”的高壓氣候,更加之“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對於這一反動的象徵變天的標準器物,無疑是劫數般毀滅性的打擊。恰又因了這般短劍,僅可標誌身份,並無實戰價值,刺刀尚能入戰利品,此物則一無所用,除了充反面教員,斷無其存在道理。可以想像,光是1958年大煉鋼鐵那陣,此刃正當其時,大都化作了爐中鐵水,轉作他物了。
民國將校軍官配劍綜合圖民國將校軍官配劍綜合圖

起源與興亡

起 源

“軍人魂”發端於何時?換句話問:最早的“中正劍”是哪一“期”?
民間最流行的根深蒂固的一種說法:“軍人魂”由黃埔軍校肇興,但凡畢業生均獲短劍一柄,那么從有第一期畢業學生,就有該劍。今大量的偽劍,因了盲目攀附這一“根據”,大鍛其“校長蔣中正賜”,還鼓搗出“學生胡宗南佩”等物,不一而足。
到底何時有其“軍人魂”?筆者以經年的研究心得認定:“軍人魂”短劍,發端於距“黃埔建軍”9年後的1933年;其發祥地,是在江西的廬山。
1933年5月,蔣介石“剿共”慘敗,認定國民黨軍是一支“喪失革命精神”的“野蠻軍隊”,在專為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督師“剿共”之際,將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數十萬國民黨軍重新編配,組成“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此北路軍部隊,全數為蔣介石嫡系,亦即所謂“中央軍”。為“培養學員的新精神”(蔣介石語),“剿滅”紅軍,又“特設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這就是聞名的廬山軍官訓練團。當年7月18日至9月18日,該訓練團連續舉辦三期,訓練北路軍軍官及陸大學員等共7598人。第一期學員畢業之際,“頒發軍人魂短劍1835把”。第二期學員畢業之際,“頒發軍人魂短劍2504把”。第三期學員畢業之際,“頒發軍人魂短劍3564把”。
這,就是最早的那批“軍人魂”。
如此認定,根據何在?
首先,“軍人魂”這個名號,最早見諸於此際的廬山。蔣介石在《軍官訓練團訓練的目的和方針》訓詞中,開宗明義:這次訓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先尋著我們軍人的靈魂,再來挽回我們整個國家的靈魂!”此話的針對性在於:這些嫡系軍官上山之前,普遍“覺得長期的剿匪,感受生活的痛苦和找不著出路的疑問”,懼怕紅軍的心理非常嚴重,被蔣介石、陳誠(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團長)斥之為“簡直沒有靈魂”;而調集數千軍官受訓,就是要使他們“恢復軍人靈魂“。當時在訓練團團址海會寺,寺前約兩百米處,還專門建造了一座木牌坊,是為軍訓團的轅門,高懸蔣介石手書“軍人魂”三個大字,令人望而心驚。可見,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辦團宗旨,就是所謂“軍人魂”。而“軍人魂”短劍,即是這一主旨的衍生物。該劍甫一面世,其身上就鐫著兩行蠅頭小字:“軍人魂中國國民黨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紀念”。陳誠在向受訓弟子們頒發“軍人魂”短劍時,亦首次闡明其用途:“這把劍是給大家為主義奮鬥,與敵人肉博到最後的時候,做一個不成功便成仁的志士所用”(《畢業學員應有的認識》)。其二,廬山劍從形制上看,製作比較粗劣,工藝比較稚拙,並且脫胎於刺刀的痕跡明顯,尚處於“混沌狀態”。這是該劍處發端之際的實物外觀上的重要根據。廬山劍的鑄造特點,明顯表現為“倉促之作”,刀鞘就是基本沿用槍刺鞘,刀身扁平無血槽,刀柄多為厚電木綴銅釘,與擋手連鑄,這些都與後來的主流路數的“軍人魂”,相去甚遠。並且1934年後,再無此類“軍人魂”形制出現,此亦為早期劍辨識的重要特徵。
民國將校軍官配劍綜合圖民國將校軍官配劍綜合圖
其三,蔣介石侍衛居亦僑先生在《跟隨蔣介石十二年》一書中提到:“蔣介石是個現代軍人,他的穿戴是以武裝為主的。在創辦黃埔軍校時,穿的是灰色布軍裝;在舉世聞名的北伐戰爭任總司令時,他改穿黃色或灰色毛呢服裝;在南昌行營期間和廬山訓練團成立後,他穿草綠色毛呢軍服,並且佩戴‘軍人魂’短劍”。十分明確:重視“武裝”且授人以劍的蔣介石氏自己始佩其劍,是在1933年之後,此亦為“廬山說”的有力根據。
本人集劍有年,藏“軍人魂”短劍凡百八十餘柄,過眼之劍則倍之,搜求上下,從未見過1933年前的此種短劍。就以黃埔軍校所頒之劍來說,於“軍人魂”出現後的1934年畢業的黃埔九期生以後始見有劍留存於今併入某囊中。而1933年前的黃埔畢業生當以萬數計,卻均未見其劍。即是說,這萬數人如若有劍而無孑遺,也是勢不可能。

退出歷史舞台的風光

繼廬山劍、黃埔劍的發端濫觴之後,“軍人魂”短劍開始成為國民黨軍正式列裝的物件。1935到1945年的十年間,是“軍人魂”的“黃金時代”,各類短劍呈泛濫之態大行於市,佩劍之風漫捲“國軍”。
1935、1936年,隨著“國軍”軍官定製佩劍,各種“頒劍”亦風靡國中。各實力派人物多有動作,蔣系勢力下的東南及中南一帶尤為盛行。各系統、各部門、各機構,武將自不待言,文官亦有湊趣,以至童子軍之屬,各色人等嘗以頒劍為時髦之舉。軍隊的部隊長如師旅長,似都有頒劍之權,最小的見至保全團長。此際的劍事呈亂鬨鬨的繁榮,乃一時之洋洋乎大觀。至抗戰勝利,伴隨著美式服裝的出現,“軍人魂”短劍運數告盡,基本壽終正寢。
1945年8月,“軍人魂”在行將消亡之際,大大地風光了一把,且為該劍的退出歷史舞台,行了一個可稱體面的謝幕禮。這就是在抗戰勝利之際,在芷江,在南京,及在各戰略區之擇要地,於日使洽降、對日受降之刻,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個個身佩璨亮的“軍人魂”短劍,接受“皇軍”降將奉上的戰刀和投降書。
“軍人魂”由“剿共戡亂”始,以對日受降終,這是歷史的不意安排。

形制與品類特色

《陸軍服制條例》對“軍人魂”短劍的規格,是有明確框定的。
“全長三十九公分,劍柄長十一公分二公厘,護手厚三公厘,鞘長二十七公分五公厘,劍柄寬三公分,鞘口寬三公分,尾寬二公分二公厘;劍柄用玳瑁制,柄之兩面中央及頂上均包銅鍍金上鐫梅花紋,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線,護手亦銅製鍍金不鐫花紋,鞘身為魄鍍鎳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銅平鐫花紋,鞘口包銅長三公分二公厘,鞘尾包銅長六公分,劍刃長二十六公分,劍柄與劍鞘相連線處置彈簧開關一。”
上述即為標準的“軍人魂”款式,乃正規的軍官列裝式。

“軍人魂”分三種門類

一是軍官制式佩劍。即“三朵梅花”型。這是循《條例》所制的服飾要求之物,為標準制式,生產大量,也是今日留存最多的品種。從其所含的信息量和收藏價值看,又是最為“大路”的貨色,且大部乃粗劣之作(而最精良者往往亦出於此類)。博物館所藏的,亦之多是這一類型。
二是黃埔劍(原則上還應包括各軍事院校、戰乾團佩劍),是為“天子門生”佩劍。這類短劍我打“校長蔣中正贈”名號,為“軍人魂”正流,頒授量頗巨,其鑄造比較正規,源流亦比較明晰。此劍在抗戰之前頒授量甚小(黃埔正式學生自第八期起至十三期,每期公在千數上下),至抗戰軍興,大辦分校,人數激增,故現留存的黃埔劍,多為十四至十九期(尤以十六、十七、十八期為多),十四期前和十九期後則均十分罕見。黃埔該校所頒劍的特點,是劍身不打佩者姓名,只有編號,而分校劍則不少可見劍主之名,使得“魂”的意念頓生,身價亦陡顯貴重。
三是所謂“亞中正劍”。這是最不可測的一類。大者各派系巨擘,小如某保全團長,從中央到縣屬,者可見其身形。這一類短劍光怪陸離,既難以提起,更無法道數。還有一種當時的偽劍,為私商鑄造售賣,不在話下。

工藝特點

“軍人魂”的鑄造工藝特點,也是殊為奇特。僅從材質上講,有銅有鐵有金銀,有玳瑁紫檀賽璐珞鮫魚皮甚至很粗劣的竹木。比如據史載,軍統巨頭戴笠的佩劍,飾件就是純金的。從銘文看,同樣五花八門,有題贈,有名號,有勉語,甚至還有詩詞的。
“軍人魂”短劍整體呈現出的特點,是路數雜陳、品類繁多、高下參差,撲朔迷離。這正是國民黨軍自身特點的集中反映:當年的“國軍”是一支裝備窳劣、又從未真正統一過的軍隊。“軍人魂”的雜陳現象,又是與當時中國落後的生產力水平、災難深重的民族背景、四分五裂的內部政治基礎,是對應一致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