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蓀

趙家蓀

趙家蓀 (字芝室 )(1874--1950) 祖籍慈谿(現寧波江北)洪塘鎮趙家洋人,排行第七,故人稱之為七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家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74
  • 逝世日期:1950
1907 年 , 趙家蓀支持兄趙家蕃,弟趙家藝,低價變賣父親留下的三百畝田產等,所得錢款交匯孫中山,支援辛亥革命。
1910 年 , 趙家蓀出任寧紹航業公司寧波分會副會長,寧紹公司總會設在上海,總會會長為吳錦堂。寧紹航業公司經營上海到寧波間的客輪,趙家蓀利用寧波分會副會長的身份,為他在辛亥革命中及時傳遞上海同盟總會的信息提供了便利,這樣也不會引起清政府的懷疑。
1911年,八弟趙家藝出任同盟會寧波分會會長,擔任城區自治委員的趙家蓀協助其工作,趙家蓀在穆家巷的寓所成了寧波同盟會聚會集議的場所。常同趙家藝,陳訓正(字屺懷),范賢方,魏炯,章述浚,林端輔等人,共商光復大計。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 ( 舊曆辛亥八月十九日 ) 武昌起義,影響遍及全國,人心振奮,寧波也積極行動,經決定即先組織民團,藉以直接掌握武裝力量,進一步為回響義舉作好準備。因由范賢方以自治會會長名義召集地方各界著名人士一百餘人,於十七日 ( 舊曆八月廿六日 ) 在城北報德觀開會,提出如何保衛地方治安的問題,說明當前形勢變化,因寧波原有提督駐防軍已在上年裁撤,以致城防兵力薄弱,為防止土匪乘機蠢動,須由當地自辦民團,以加強城防力量,保衛地方治安。會議一致同意,眾推進士夏啟瑞任民團總董,范賢方、趙家蓀任副團董,魏炯任團長,林端輔任司令。並為取得民團組織的合法地位,同時電省請示,第二天浙撫復電照辦,民團於廿二日 ( 舊曆九月一日 ) 正式成立。隨即招募團員,一時參加者達四百八十餘人。民團所需經費,經顧釗在他的企業中一次送特捐五千銀圓,並願意每月認捐的創舉下,帶動各方面也紛紛捐款;所需槍枝彈藥,通過章述浚向有關部門設法疏通,也大部分得到解決。這時范賢方提出民團團員全部按陸軍編制進行教練,而夏啟瑞等則認為主要是巡查街巷,一時不能一致。章述浚即大聲表示: “ 今天是什麼時候了,大家還能不面對現狀 !” 於是商定由部分團員巡查街巷,大部分團員按照新軍的編制,由范賢方等親自督率早晚集訓操練。民團成立數日後,全體團員還舉行一次遊行以擴大聲勢。同時推動商會余承誼 ( 潤泉 ) 等,在范賢方協助下,經聯合各業組成了商團,以資互相策應。事為寧紹台道滿族旗人文溥所聞,密令寧波知府江畲經逮捕范賢方、魏炯等,而江盡力託詞為之搪塞,才得脫免。江與章述浚私交深厚,在章的說教影響下,並為自身前途計,所以較早就已傾向革命。章既置身於官府內部積極進行活動,並在好些重要時刻使革命事業免遭挫折和損失,其貢獻是出色的。此時民團總董夏啟瑞知范賢方等將有所舉動,就悄悄離開寧波。
在此期間,對官方軍隊的爭取工作已逐步取得成果,特別對新軍協統劉洵及標統馬志勛部屬的部分官兵,經過范賢方等積極的聯絡,都已傾向革命。但巡防軍統領常榮清的態度未明;且巡防軍與新軍之間尚各有所圖,處於對峙狀態。那時新軍已有立即起事炮轟道台衙門搏殺文溥的計畫,經章述浚曉以利弊再三解釋始作罷。至廿七日晚 ( 舊曆九月六日 ) ,范賢方因喬遷新居正在家大宴賓客之間,新軍代表突然到臨,約范密談,告以新軍已決定按前議計畫將在當天深夜起事。范即邀章述浚一起向新軍代表反覆說明省城和上海都未行動,寧波不可孤軍作戰。最後才阻止了新軍當晚的行動。但由於新軍代表突然夜訪,賓客中多惶恐不安,紛紛退席離去。黨人中也都感到情況嚴重,認為事關重大,考慮當前首要的事,必須立即取得與巡防軍統領常榮清之間的合作關係。這一行動雖要冒很大危險,但已是勢在必行。經當晚商議決定,第二天由范賢方、趙家蓀以民團團董身份,代表民團往晤常榮清進行聯絡。結果雙方晤談圓滿。常並隨即親送後膛槍四十枝、子彈四萬發至民團回拜,表示願通力合作的誠意。這時文溥得密報,還想責令江畲經捕捉為首黨人,江回答說: “ 現在滿城都是黨人了,你考慮自己怎么辦吧。 ” 文溥大懼,即於廿九日 ( 舊曆九月八日 ) 倉惶棄印攜眷遁逃上海。
至此,當地駐軍逼於大勢所趨皆已倒向革命,范賢方等亦有急於起義的準備,而同盟會上海中部總會陳其美等,以寧波是財富之區,滬甬海道鄰近,早把寧波聯結一起,作為支援上海的重要據點,聞寧波有即將起義的訊息,囑趙家藝速回寧波,要求在上海未下之前,寧波切勿妄動。當時陳訓正正在上海,即一同回甬。兩人亦顧慮劉洵是北方軍人,恐難依靠,萬一我軍不利,若反過去擁護北軍,那么寧波又將發生變化。但范賢方素向率直任性,往往直言不諱,因此這一顧慮又不可向范明說,否則將會影響大事。於是商定由趙家藝逕晤范賢方,試圖說服暫不急急行動。趙對范說: “ 起義大事應當為它的成功而考慮,時間上稍稍等待又有什麼害處 ? 何況我們革命黨人既憑民意而起,如今舉事反而沒有一個公開期會申約的機構,那么人民民眾是會有意見的。 ” 范提出是否成立保全會之類的組織,趙告以這本來是我黨前定的計畫,並將早已擬就的保全會會章交給范賢方。范欣然表示同意。於是范即分告同志集會商討進行。十一月一日 ( 舊曆九月十一日 ) 約集當地軍政官員及地方父老、各界領袖在府教育會開會,由范賢方主持會議,當場成立寧波保全會,推江畲經為會長,陳訓正為副會長,劉洵、馬志勛、常榮清、趙家蓀、魏炯、范賢方、勵延豫、顧釗、林錘徠、費紹冠、余承誼、屠用錫共十二人為幹事。此後地方政軍一切事務悉歸保全會決定。
十一月五日 ( 舊曆九月十五日 ) 保全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同盟會會員亦多參加。會議中范賢方等欲先發制人,主張立即宣告獨立,趙家藝則竭力阻止,主張待上海光復後起事,陳訓正等附和,以致雙方僵持不決。這時應陳訓正召請自滬來甬的黨人盧成章,亦參與會議。他見情況勢將破裂,劉洵等人又默不作聲而似有所伺,即暗向陳訓正示意後,先自退席,急出至其父盧洪昶創設在西城的育德農工學堂,召集所教學生一百數十人,盧自乘一白馬為先導,沿城牆突然涌至東渡門。學生全都臂纏白布,手拿 “ 保商安民 ” 旗子,高喊 “ 革命軍來了 !” 民團司令林端輔聞訊,急切約部分民團隊長率領團丁出城會合。市民在倉卒之間不能辨清,都紛紛纏扎白布,樹起白旗表示回響,頃刻間全城街巷都掛滿白旗。盧又在占據電報局後,詭以杭州已光復的電報送保全會。至此大局既成,即由范賢方、魏炯等指揮尚武會會員及民團、商團千餘人沖入道署。保全會重新集會,即以保全會名義當天出示安民,同時宣布寧波光復。其時眾人得知杭州實未光復,都認為非確立軍政機構不足以自守,因暫定成立寧波軍政分府,並設軍事委員會。經會議推舉劉洵為都督,常榮清為副都督,並由正副都督兼任軍委會正副會長,馬志勛為參謀總長,趙家藝參謀部長,魏炯民團總長,皆為軍委會委員;分府下設五個部:民政部長江畲經,副部長章述浚、馮丙然;財政部長陳訓正,陳辭,改為張傳保,副部長費紹冠;執法部長范賢方,副部長王菉軒;總務部長魏炯,魏辭,改為張世杓;外交兼交通部長盧成章,副部長袁禮敦 ( 履登 ) 、陳夏常 ( 謙夫 ) 。
寧波自一六五五年 ( 乙未 ) 四明寨陷落後受清統治二百五十五年,終於一旦兵不血刃而光復。
寧波光復後,趙家蓀出任中華銀行 ( 即光復後接收之大清銀行 ) 行長,趙家蓀與寧波海關洽商,議定對交納稅款者,海關收受軍用券,銀行則先撥付海關若干保證金,以後定時結算的辦法。這樣,市場上見軍用券為外人所信用,始漸流通無阻,從而對經費支用上解決不少周轉中的困難。經過多方面的合計應付,當時軍政各費才得勉強支給。
1911 年,甬上紳士趙家蓀、陳訓正、李鏡第、林端輔等在 “ 科學救國 ” 、 “ 教育救國 ” 口號的影響和推動下,創建了寧波公立高級工業學校(簡稱寧波高工),以寧波江北岸泗洲塘清朝海軍學堂舊址為校舍,於同年 12 月 14 日補行開學典禮,首任校長林端輔。
1912 年由於寧波六縣國小畢業生增多,公立第四中學辦學也不完善,其它私立中學也都是外國教會所辦,意在傳教,學科均不充實,所以有辦一所完美中學的必要。陳訓正,趙家蓀,趙家藝,錢保杭,李霞城,陳謙夫,蔡琴孫等成立效實學會,公推李霞城(號鏡第)為學會會長,聘陳季屏為校長,何旋卿,葉叔眉,何吟苢,陳布雷,馮威博等為教師,借西門口的育德農工國小堂地址創辦效實中學。效實之名,語出嚴復所譯的赫胥黎《天演論》中“物競天擇、效實儲能”句,取“擇效於實,期在可行”之意。首期招收三班,正月二十開學。效實中學日後成為了寧波的名校,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1912 年 10 月 31 日 , 趙家蓀出任寧波交通部部長。
1915 年由於經濟的發展,寧波民間的賭牌的風氣很盛,妓館增多,對社會危害很大。當地的有識之士發起並成立了社會教育團,通過開會,上課,演講等,以提高甬城民眾的素質。團長為費冕卿,商會總理也,理事為陳謙夫、范均之、林瑞甫、施竹晨、林世欽諸人,講演為林蓮村、王東園、余潤泉諸人,編輯為馮階青、錢吟葦、陳屺懷、陳訓恩(陳布雷)諸人,皆一時之選。並聞有熱心董事李霞城、趙家蓀、趙家藝、蔡芹孫諸人創捐私貲,以備添置圖畫、幻燈種種引起興味之物。
1917 年 8 月張勛復辟,浙江也被北洋軍閥控制,為回響孫中山 “ 擁護約法,恢復國會 ” 的護法運動,浙江軍人葉換華,蔣尊簋等聯絡社會各界,發起了反對北洋軍閥,浙人治浙的獨立運動,並號召全省人民回響。趙家蓀作為商會會董參與其中。由於軍隊與警察之間內部分裂,在上虞百官兵敗後,軍隊退回寧波,為防止警察與軍隊衝突,避免寧波全城遭受災難,寧波商界推趙家蓀,馮良翰為代表,冒著危險,到湖西警察廳長周琮那裡,請他作慎重考慮,使寧波避免了兵災。後來,北洋軍閥控制了寧波,趙家蓀也被通緝。
1918 年 5 月 6 日通過選舉,趙家蓀當選鄞縣參議院議員。
趙家蓀通電北洋政府,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趙家蓀通電北洋政府,要求釋放被捕學生
1919 年 5 月 4 日, “ 五四運動 ” :北京學生遊行示威,要求收回青島,遭北洋政府鎮壓,訊息傳到寧波,趙家蓀不顧個人安危,於 5 月 1 3 日以個人名義,通電北洋政府,要求釋放被捕學生,並嚴懲賣國賊。電文如下: “ 山東青島問題,近耗傳來,舉國震駭。北京學生,本愛國熱忱,激成義憤,情有可原,應請迅予釋放,並嚴誅國賊。一面迅電議和專使,毅力堅持,吾民誓當戳力同心,為政府後盾。迫切陳詞,伏維鑒納 ”--- (北洋政府陸軍部檔案)
1919 年 10 月 26 日,寧波警察廳長嚴友潮在位兩年,克盡責守,保一方平安,深得甬城民眾的愛戴,現要奉命調離,趙家蓀,陳訓正,勵建候三紳在府學明堂為嚴君開留別紀念會,寧波各界民眾三千多人參加了大會。
1922 年與馮君木(沙孟海的老師),李霞城,等諸君,相聚杭州,會飲湖上西冷印社 . 由馮君木作詩一首 : 與李霞城 ( 鏡第 ) 、趙芝室 ( 家蓀 ) 、陳玄嬰、葉叔眉 ( 秉良 ) 、胡君誨 ( 良箴 ) 、何秋荼、家仲肩 ( 堪 ) 、王幼度 ( 積之 ) 會飲湖上西泠印社,林亭水石,布置絕勝。賦詩記之。【壬戌】
五步林亭十步樓,真堪席作敖游。
嬋嫣佳境心能造,離合山光目與謀。
彈指空中思往日,題名石上賀茲邱。
習池會飲都非偶,潦倒清尊惜白頭。
1924 年7月10日,寧屬省議員趙家蓀等,以甬市現升復漲,向省長提出質問,當奉省長回復,令財政廳嚴禁上漲,避免讓小本經營者和勞動者受害。
1924 年 9 月寧波總商會,因寧台鎮守使擬招新兵六百,預算開辦費八萬元,因此事特於五日下午,與鄞縣議會,邀集各界領袖,開緊急會議。到者有孔馥初、陳南琴、陳器伯、趙家蓀、王思成、趙缽尼等多人。首由孔馥初主席報告開會宗旨,並代述王鎮使意見。次宣讀旅滬同鄉會請速辦民團自衛之來函。經眾討論結果: 1 、新招陸軍經費,請鎮署自行籌備,推張申之、孔馥初、趙缽尼三人前往接洽。 2 、民團事宜,根據前次在後樂園議決,及同鄉會催辦民團公函,主張從速進行,議畢散會。組織商團民團,先決問題,即為軍械,現該團等雖將就緒,惟舊有軍械,不敷套用。昨特派趙宇椿、陳如馨二人赴滬,設法購辦。又聞外海水警廳,昨奉省令,派委員赴省,領到七九槍彈一萬五千顆,並俄槍子彈五千顆,以資套用。
1924 年 10 月寧波兵變,寧波旅滬同鄉會,前推代表李征五,屠康候,趙家蓀,魏伯偵,陳季衡,費善本及第二科主任烏治琴等七人由上海回寧波辦理善後,花費一萬元遷散軍隊。請四明銀行復業,以安人心,而維信用。
1925 年初,六兄家蕃,八弟家藝相繼在上海病逝。
1927 年 7 月 1 日,寧波撒縣建市,寧波市政府成立,設參事會 —— 聘請當地紳商充任為義務職.有趙家蓀、徐鏞笙、陳季衡、袁端甫、陳南琴、林琴香、周子材等十五人。因經費困難,地方人士掀起了廢市運動,經過三年半時期,至 1931 年初,終又廢市而併入縣的建制。
1930 年任鄞奉公益醫院的董事。鄞奉公益醫院的創辦是江西溟等人謀劃籌建的,江西溟( 1879 ~ 1964 年)名輔善,江口街道後江村人。 1917 年在江西溟的多方奔走下,旅滬寧波商人和當地紳商聯合發起創建了鄞奉公益醫院,醫院設在鄞縣與奉化交界處的方橋鎮北街。其章程云:“本醫院由鄞奉二邑人民所公共設立,以療治地方人民之疾病,故定名曰鄞奉公益醫院”。醫院創立後,日常經費主要依靠社會捐助,地方政府撥款只有象徵意義。鄞奉公益醫院自稱“完全為地方慈善事業”,自 1919 年 7 月起,“由董事會決議:每逢四 , 八日,只取號金,不取藥資,以便貧病者就診”。於是每逢四日與八日,就診者有七八十人。
1932 年寧波佛教居士林由鄞縣商賈邊文錦居士發起籌建。邊文錦居士為鄞縣姜山人,曾在上海設立紗布字號,為紗布交易所的經紀人。 1922 年他退出上海商界,拜上海成都路太平寺印光法師為師,皈依佛門,立志弘揚佛教事業。 1932 年回到寧波,聯絡丁孝源、俞佐宸、趙家蓀、應彭年、董錦瑞五人,聯名就籌建佛教居士林呈文官廳申請備案,得到鄞縣縣長陳寶麟的允準,寧波佛教居士林遂正式成立。
1932 年 5 月,成立寧工附中董事會,陳訓正、林端輔、趙家蓀、馮度、馬涯民、馮蕃五、屠士恆、劉元瓚、馮蓴館、張崇祉、張屏庵、曹孝葵、王詩城、戚才敏、周嘉後、范履吉、王詩塘、姜韜、王興邦、周維暢、吳理卿等人為校董,推選陳訓正為主席校董,馮度、馮蕃五、王詩城、戚才敏、周嘉後為常務校董。王興邦仍為國中部主任,是年招收初一新生 115 名,初二插班生 14 名。附中先後制訂了《組織大綱》、《校董會章程》和《暫行學則》。擬定附設國中以 “ 繼續國小之基礎訓練,增進學生之知識技能,預備研究高深學術及從事各種職業為宗旨 ” 。《暫行學則》規定開設黨義、國語、英語、歷史、地理、算學、自然、生理衛生、體育國術、圖畫、音樂、工藝、童子軍、職業科目等課程,各學科實行學分制。學校有童子軍組織,隸屬全國統一編制,寧工附設國中童子軍編號為:中國童子軍第一 ○ 七團。 1934 年 4 月 29 日,浙江省教育廳發文,寧波高工收歸省立,不能繼續附辦國中,寧工附設國中部面臨夭亡的危險。為此召開全體校董會第三次常務會議,決定將附設國中部與高工分離,單獨建校,定校名為鄞縣私立正始初級中學,並以原負責校友陳訓正、林端輔、趙家蓀、馮度、馬涯民、馮蕃五、屠士恆、劉元瓚、馮蓴館、張崇祉、張屏庵、曹孝葵、王詩城、戚才敏、周嘉後、范履吉、王詩塘、姜韜、王興邦、周維暢、吳蓮卿等 21 人為設立人,另組校董會,呈報鄞縣縣政府轉呈浙江省教育廳立案。 8 月 5 日,新校董會成立,由陳訓正、趙家蓀、周宗良、張申之、俞佐宸、俞佐廷、魏伯楨、張蓴馥、朱昌煥、馮度、馮蕃五、劉元瓚、王詩城、阮葭仙等 14 人組成,推選周宗良為董事長。選聘范履吉為校長,聘請祝福齡為教務主任,王興邦為事務主任,訓育主任暫由范履吉校長兼任。至此,鄞縣私立正始初級中學正式在甬城誕生。
1933 年元旦,一項浩大的工程拉開了帷幕,鄞縣通志館在寧波中山公園薛樓開館編志,大家公推張傳保(張申之),趙家蓀為通志館館長,聘陳訓正,馬瀛,蔡芝卿為主編,實際主持修纂者為舟山人馬瀛(涯民), 1951 年完成。《鄞縣通志》共 36 冊,計 51 編,分為輿地、政教、博物、文獻、食貨、工程等六志,約五百五十萬字,近萬頁,並附地圖一函,共 26 幅。全志不僅內容浩博,篇幅巨大,而且體例新穎,名稱特異。在編寫過程中採用了當時先進的科學手段,如志書以現代科學的氣象和氣候學理論記載鄞縣的氣象氣候。用現代科學觀點方法記載地質、岩礦和海洋,用現代科學的動植物知識記載地方的動植物,每種動植物除記載單名外均附以拉丁文名,還以經緯度定地址,以注音字母標讀音等。所以在我們方誌史上《鄞縣通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歷來為學界所關注和推崇,現代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盛讚該志為 “ 古今方誌第一 ” 。至於這部輝煌巨作在成書時所經歷的艱難坎坷,一般人很難想像得到,其後歷時十八年,經歷了八年抗戰、三年內戰,在戰火紛飛、社會動盪的年代,采編人員歷盡艱辛、矢志不渝,完成了這部震世之作,為後代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遺產!
1933 年 9 月 1 8 日至 19 日,因颱風將天一閣東牆颳倒,鄞縣文獻委員會決定集資重修。 10 月 1 日鄞縣文獻委員會召開第四次常委會,經委員馬廉、陳寶麟、葉謙諒等提議,決定組成重修天一閣委員會,協同范氏族人,對受颱風災害的天一閣藏書樓進行修理。 10 月 7 日鄞縣文獻委員會致函各委員,並向國內文化機關及名流碩彥發起募捐,要求各委員協力進行重修天一閣工作。 10 月 2 4 日重修天一閣委員會正式成立,並舉行第一次會議。委員有陳寶麟、葉謙諒、馮貞群、馬廉、馬瀛、張原煒、張琴、楊貽誠、汪煥章、王詩成、陳蘭、馮中旬(旬、金,上下結構)、趙家蓀共十三人,並聘請俞佐宸、陳賢凱、倪維熊、林紹楷、金臻庠、毛秀生六人和范氏代表范佑卿、范吉卿、范多祿、范慶祥、范盈汶、范若鵬六人為委員。公推陳寶麟為主席,葉謙諒、馮貞群、林紹楷、陳賢凱為常務委員。會議討論了經費籌募方法及修理天一閣,建設新屋計畫等事項。 1935 年(民國二十四年) 9 月天一閣重修工程全面完成,共耗資 14000 余銀元,除重修寶書樓外,並將寧波府學內之尊經閣移建在寶書樓之北,並蒐集碑帖 80 余方,羅列於尊經閣之北,稱為 “ 明州碑林 ” 。 10 月馬廉所贈晉磚移入尊經閣西側圍牆邊修竣的 “ 千晉齋 ” 收藏陳列。 12 月 3 1 日經重修天一閣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討論通過,將新遷入的尊經閣更名為 “ 思齊摟 ” ,以紀念重修天一閣諸委員及捐助諸君子。
1936 年 8 月 28 日 國民大會浙江省第八區國代候選人由選舉產生,趙家蓀當選。
1938 年 8 月 15 日趙家蓀等為船夫請命,反對船舶分站征費,分别致電專署徐專員,慈谿章縣長,鄞縣陳縣長及寧波城防指揮部等關係方面呼於制止。電文如下:“(銜略)鈞鑒 : 案查自鐵路公路,奉令破壞以來,甬慈交通,端賴航船快船,有益後方交通,殊足多也。茲迭據船夫蹙眉相告:謂甬埠船舶總隊部分站成立後,按月需抽費百分之五,月約四元強弱不等,際此營業慘澹,月虧不資,殊屬不堪負擔,且更不能加諸於搭客,故除停航改業之外,實無其他辦法云云。公民等以際此抗戰之間,減輕人民負擔,政治綱領既有明白規定,而正雜各稅,尚擬設法豁免或擬再行減輕,何能再有此種等於苛雜之捐率添增,況有益後方交通之事,提倡不遑,何能再加以無形之摧殘,即使以籌戰時經費而言,也應從大處著手,更何能以手胼足胝,擳風沐雨,苦同牛馬之船夫為徵收對象,是不特與解除民眾痛苦之旨不符,且有跡近騷擾後方之嫌,更有不能已於言者,甬埠既有是項分站之設立,月需負擔如此重之稅率,而慈境李碶渡丈亭兩處,又有同樣分站之設立,並亦須照甬分站式之負擔,一站如此,已不堪命,再站負擔,何以當此,且查該分站章則既不詳細公布,而布告也未有當地政警機關之會銜,又經探悉章則內容,其所謂百分之五捐率,乃抽自經分站承運或調度之貨品之運費中,何可普遍徵收不勞而獲,其舍本求末,曲解章則,毫無意義,是誠天堂未見,地獄先現,蚩蚩者氓,何以堪此,違法殃民,莫此為甚,若不徹底法辦制止,則後方民眾,不特痛苦不堪,而影響抗戰前途,關係尤大,又聞其章則內容,有函請各機關及有關團體代表會議字樣而定,亦迄未遵辦,而斤斤於收費之自圓,更屬荒謬,鈞長關心民膜,鎮持後方,仰祈俯鑒實情,迅予緊急處置,而免糾紛發生,是不特鞏固後方己也,除分電外,臨電不勝企禱,鄞慈公民趙芝室,洪左湖,鄭留隱,洪調丞,裘耀祖叩灰。”
1941 年 --1945 年日本軍隊占領寧波,趙家蓀全家遷回洪塘趙家洋老家居住。
1947 年1 月4 日寧波紳士趙家蓀,張申之,孫表卿等聯名通電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和行政院長宋子文:要求制止教科書壟斷抬價,並請準許翻印以利教育。電文如下:“竊查各級學校教課用書,自政府特許上海正中書局等十一家印供以來,各地其它書局,既不得自由翻印,而該局等十一家遂得把持壟斷,高抬價格,各地書局學校,因仰給所須,不得不俯首貼耳,受其苛刻之條件,稍不如意,既無從配供,而抱向隅,伏思政府審定用書,指準該十一家印行供給,願為重視教育。今則流弊所至,轉足招致各地採辦之困難,加重學子之負擔,阻礙教育之發展,殊違提倡文化推行教育之原意,況教課用書,現由教育部審定,自與私人著作品之有著作權者不同,如仿行無損內容,似無禁止之必要,各地其批書冊,若準許依式翻印,則該十一家即無從把持壟斷,而抬高價格。各地採辦既免困難,學校供應也可便利,學子負擔又得減輕,文化教育,自易普及,為此呈請鈞長鑒核,迅予轉飭制止教科用書壟斷抬價,並準許依版翻印,減輕學子負擔,而便各地供應,以利教育,實為德便。”
1947 年 1 月 9 日寧波恢復設市問題,省方原定本年度起恢復設立,並派民政廳視察陳宗思來甬,會同六區專署暨鄞縣政府議定市界,繪具詳細圖說,呈省核示。茲悉甬紳孫表卿、趙家蓀、張申之等,以寧波設市,殊無必要,特電呈省府,請從緩議。原電如下:竊查寧波設市之議,迭據報紙轉載,有業經核准,即將成立之訊。一般平民,彌滋惶懼,有識之士,鹹知非計,僅按民國十六年間,因曾一度設定,終以各種條件未合設市之標準,故治理未臻,成績難言。人民未受市政之實利,已不勝政費之負擔,中央有鑒於此,旋即明令廢止,前事之失,殷鑑不遠,劫後瘡痍,民困未蘇,生息有待,豈宜紛更治理機構,加重人民負荷。兵亂之餘,破壞方多,流亡未復,民生況瘁,一切可以稱市之條件,公用之建設,財力之負荷,不特未優於十六年以前,且鐵路未復,公路失修,海氛不靖,航舶減少,交通艱滯,農村破產,高利壓迫,工商崩潰,失業增多,房屋恐慌,與十六年設市時之情形相較,人民普遍之財力,更不及疇囊於千一,若再設市,則機構增多,組織龐大,民力負荷何堪勝任。民等目塞斯情,以為寧波目前殊無設市之必要。為此電呈鈞長鑒核,俯準暫從緩議,以輕民負,實為德便。
1947 年 2 月,項澤耕,樓耀卿想辦一所中學,他倆還邀請社會各界名流,如趙家蓀、周大烈、曹沖叔、張天錫、單志和等成立校董事會,項任董事長,樓任副董事長。開學前,由項澤耕取校名為 “ 鄞縣私立大中中學 ” ,樓耀卿書寫校名。後來學校改名寧波市第七中學。
1947年3月27日,張申之,趙芝室等分函徵求預訂董事百人籌款兩億元:鄞縣誌書,自光緒初元編纂後,互六十餘載而未續修,民國二十二年,有邑人姜君炳生捐資,公推張申之,趙芝室二君為正副館長,聘陳君屺懷,馬君涯民,蔡君芝卿為編纂,重行纂修,隨編隨印,以冀速竣,當時並擬組織一董事會,以總理其事。至二十六年七月抗戰事起,不久滬杭相繼淪陷,印事旋輟,而預儲之紙料,為敵偽刦竊殆盡,董事會也不及成立,計已印成者,有輿地、博物、食貨三志,凡十三冊,及地圖一函。其已編成及甫著手編纂者,尚有工程、政教、文獻三志,及首冊索引等,凡三十五冊,後因經費告竭,編事也停,其藏於省垣之已印成各志,亦多為盜賣散失,至三十三年七月,鄞縣政府設文獻館於東錢湖,任汪煥章為館長,仍聘馬君涯民為編纂,踵成前事,迄今全稿幸已垂成,惟因公費支絀,未能續梓,張君等竊以為此志不能不亟亟續印完成者,其故有三,鄞縣檔案,毀於大皎一役,從清朝同光年間,至民國二十五年以前,各種行政設施,以及地方掌故,全藉此政教文獻二志見其厓略,若此稿毀失,則本縣百年文獻無復可征,一也。姜君柄生等慷慨解囊,襄成斯舉,各處人士,亦紛紛訂購,若半途而廢,不特無以慰姜君等,也無以對訂購人士,二也。陳君屺懷,蔡君芝卿相繼代謝,今惟馬君涯民尚存,然亦垂老,若不及此時完成,則後人將無從著手整理,三也。為此張君等邀集熱心文化事業諸公,組織一董事會,以促成其事,聞董事會名額定為百人,每人籌募至少二百萬,昨日已分函各界徵求同意雲。
1948 年 4 月作為寧波玉樞慈善會的董事,經他勸募的有:和豐紗廠法幣一千萬,謝蘅牕先生法幣五百萬,太豐廠法幣五百萬,俞佐宸先生法幣四百萬,洪宸笙先生法幣三百萬,應彭年先生法幣三百萬,永耀電力公司法幣兩百萬,紗業公會法幣兩百萬,王瑞麟先生法幣一百萬,俞嵩春先生法幣一百萬,應安全先生法幣一百萬,四明電話公司法幣一百萬等。寧波玉樞慈善會是當時寧波唯一的慈善機構,主要對窮人施粥、施米、施衣、施診、施藥。每天上午八點在和義路縣東鎮公所門口排隊領粥,每人兩瓢,足夠二餐度飽,領粥人數有一千多人,在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對寧波的底層百姓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1948年6月27日,東錢湖水利參事會商討建築蓄水庫問題,昨天下午一時邀集各參事員及有關人事舉行座談會,到趙芝室,張申之,周大烈,金臻庠,鄭宜亭,許晉卿,蔡濟清,蔡良初,王廷賡,戴宙,鄭文彬,戴東原,林志鵬,忻元良,忻杏生,史錦純,忻禮桐,沈友梅,應存俊,王文翰,金一淼等四十餘人,省水利局孫局長壽培,鄭專員代表李松齡,及鄞縣陳縣長佑華亦均列席,主席陳如謦報告開會要點(略)孫局長致詞大意:一,對東錢湖交換意見經過。二,建築水庫全系經費著想。三,參事會與工務處之任務。陳縣長致詞要點;一,蓄水庫準予停築。二討論今後如何疏浚錢湖。繼有許晉卿痛陳建築蓄水庫利害,並指責工程計畫,違反了科學的措施(余略)等雲。旋即討論疏浚錢湖問題,蔡濟清,史錦純建議築南北長堤及疏浚下水三大溪流。王廷賡,蔡良初認建築長堤及疏浚下水三大溪流,似不必要。復有蔡濟清,許晉卿分別詳釋南北長堤,系多開橋洞,無妨南鄉水利,利用浚起湖泥建築長堤,既增風景又可防浪覆舟,討論結束,決議:一,停築蓄水庫,呈省收回成命。二,剷除茭葑。三,將淤泥建築南北長堤一埭,多開橋洞。四,疏浚下水三大溪流。五,從速修理沿江堰壩湊Ⅰ
耆紳孫表卿等發表書面意見書,本埠耆紳孫表卿,趙芝室,毛懋卿,張申之等,為建築蓄水庫問題,曾因湖上人士之函囑,與參事會陳君如謦一度交換意見:竊以為就水利工程立場言之,蓄水庫之計畫,自屬無可非議,以民國十四,五年間,會稽道朱道尹文劭,留心水利,聞有美籍水利工程專家以事過滬,特央人敦請來甬陪同視察錢湖,叩以治湖方針,則以增高堤防為對,謂浚湖之策,違不及增高堤之事省而功倍也,惟以水位增高之後,沿湖居民恐遭淹沒,致此議未克實行。今築蓄水庫在湖之一隅,以視美籍專家之計畫,似為更進一步,惟湖上人士反對之聲,仍日有所聞者,非常之原,黎民之懼,事關創舉,群起懷疑,一也。庫內一部田屋之淹沒,與夫庫內外舟楫交通之阻礙,為事實所難免,二也。近見湖上耆民陳君宜亭在報端發表意見,以為蓄水庫如必須建築,可就梅湖五里塘內為之,其言盡為減少損害與阻礙而發,惟該處水源是否可供儲蓄,則又為一問題。同人等私見所為鰓鰓過慮者,尚有二點:其一聞原計畫對於庫壁基層,不用木椿與夾板,水中填土,固慮漂流,遇風浪衝擊,尤易崩潰,因錢湖面積之廣,風浪之險惡,視西湖遠過之也。其二聞庫內外舟楫交通,因水位高低之差,需設定閘門兩道,每一船出入,內外兩閘門須各為啟閉者。四,閘門啟閉需人,交通必感不便,以往事征之,沿湖碶閘之啟閘,管理不嚴,久為民眾所詬病,為水庫閘門,必能管理如法,殊非吾人所敢信。凡此數者,均為值得考慮之問題。至於治湖之策,郡邑志及昔賢關於水利之撰述,言之基詳,擇其要者,曰去茭葑,浚積淤,曰嚴啟閉者,杜侵占,由前二者,疏浚之說也。由後二者,則管理之說也。同人之見,以為管理者實重於疏浚,治湖者不貴一時赫赫之功,而貴在不斷繼續之努力,平時嚴啟閉,杜侵占,以惟現狀。有力則去茭葑,浚積淤以謀進步,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餘者也。膚淺之見,是否有當,伏候察酌施行雲。
趙家蓀先生出生在一個儒商家庭,從小生活富足,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文化的教育。年輕時親眼目睹:晚清政府的腐敗軟弱,外國列強對我國的肆意蹂躪,廣大民眾生活的貧窮困苦,有一股強力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並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與社會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不計得失,不畏強權,熱心公益,樂善好施,造福桑梓,積極為家鄉的公益事業慷慨解囊。他一生參與了辛亥革命,護法運動,五四運動等, 1911 年、 1917 年兩次不顧個人安危,作為代表去衝突方陳詞利害,使甬城免遭兵災。在 “ 五四運動 ” 中,不畏北洋政府強權,去電要求釋放學生,嚴誅國賊。他深感教育的重要,參與了寧波工業學校,效實中學,正始中學,寧波七中等四所學校的籌建;參與了天一閣的修建,居士林的創立,晚年作為通志館的副館長,領導了《鄞縣通志》的修編,為寧波的文化育教事業作了很大貢獻。當以甬市現升復漲,船舶分站征費,寧波恢復設市等影響底層民眾生計時,能挺出身來,為民眾請命。他一生淡泊名利,性格豪爽,慷慨好客,在民國時期被譽為甬上四老。(甬上四老:分別是孫表卿、趙家蓀、張申之、毛懋卿)特別是在辛亥革命時,在寧波做出傑出的貢獻。他的崇高品德值得我們後人景仰!
1950 年,趙家蓀先生在寧波病逝,享年七十六歲。後葬於鄞縣鄞江橋烏頭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