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仁(石油機械製造專家)

趙宗仁(石油機械製造專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宗仁,石油機械製造專家。組織煉出我國石油工業套用急需的第一爐4140合金結構鋼。主持設計建造石油鋼材熱處理爐,處理40多種鑽井機具的關鍵部件達到API標準。組織200多個大小工廠建成了上海石油機械製造基地,每年生產6000多t石油機械配件,保證了大慶、華北、大港等油田會戰的設備和配件的供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宗仁
  • 職業:石油機械製造專家
  • 畢業院校:中央工業學校電機科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家庭背景,1937年,1942年,1949年,1956年,成就及榮譽,參與機械設備的製造、供應問題,煉出了我國第一爐4140合金鋼,負責組織石油機械製造工作,建成了熱處理車間,組成石油機械配件製造公司,個人簡歷,

人物簡介

趙宗仁,機械專家。天津人。1941年畢業於中央工業學校電機科。曾任印度加爾各答中國航空公司機械員,玉門、烏蘇油礦助理工程師,中國石油公司採油室錦西煉油廠副工程師。建國後,歷任石油工業部機械製造局副總機械師、高級工程師。曾組織參加並煉出我國第一批石油機械專用的合金鋼。組織了上海大隆機器廠等的技術改造,使我國石油機械配件達到自給。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趙宗仁,滿族,1922年6月1日生於天津市。父親經營一家輪船公司,航行於上海到重慶的長江航線上。1929年,輪船公司破產,母親帶著他們弟妹4人到山東棗莊定居。1933年趙宗仁國小畢業,考取南京金陵中學。1934年,因家庭經濟困難和患病,他轉學進入棗莊中興煤礦自辦中學。中興煤礦是當時我國大型煤礦之一,機械化程度較高。他看到正在運行的洗煤機、裝運機等煤礦機器,非常佩服那些工程技術人員,立志做建設祖國的工程師。

1937年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侵略軍的飛機瘋狂轟炸棗莊,趙宗仁一家開始了逃難流亡生活。初冬到武漢,其母參加了戰時兒童保育會工作,趙宗仁在武昌博文中學借讀。1938年7月,他離開武昌到重慶,考入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央工業學校。1940年,其母被任命為重慶歌樂山第一兒童保育院院長,他從家人的交往中接受了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1941年8月,他從中央工業學校畢業,到甘肅油礦局業務處工作,不久抵達玉門老君廟油礦當實習員、工務員,開始了他終生為中國石油工業服務的事業。

1942年

1942年3月,趙宗仁在玉門油礦發電廠參加3台剛從美國進口ATLAS100kW固定式柴油發電機的安裝工作,因為他能看懂英文說明書,加之虛心學習,努力實踐,所以新機組很快就安裝起來,大大提高了當時只有一台相當舊的德國DEUTZ公司生產的56kW柴油發電機的電廠發電能力。1944年10月,他調新疆烏蘇油礦任助理工程師,主管器材、運輸、林場和一個小型發電廠(只有一台15kW小型柴油發電機,供照明)。1945年9月,解放區的革命武裝力量發展到烏蘇,趙宗仁等技術人員奉命撤回到玉門油礦,他回礦後被任命為材料庫庫長。1946年10 月,中國石油公司在上海成立,他被調到上海總公司採油室工作,任副工程師,主要工作是乾一些礦場器材訂貨、驗收等事務。1947年5月,東北煉油廠移交給中油公司,他又被調到錦西東北煉油廠任電力組長。東北煉油廠的電氣化程度很高,用電水平比玉門和關內一般企業高多了,還有一座12000kW的汽輪發電所於年底基本建成,他負責管理電力工作。1948年夏,東北的煤礦都解放了,煤炭供應斷絕,發電所停止發電。他於9月由錦西經葫蘆島乘輪船到天津。10月返回上海總公司,仍到採油室繼續工作。不久,平津解放,全國即將解放的形勢已很明朗,大多數人已經看透了國民黨的腐敗統治,決心不去台灣,留下來迎接解放。趙宗仁和協理嚴爽、探勘室主任翁文波、地質師陳賁、採油室副主任盧克君等就是堅定地迎接解放的工程技術人員。

1949年

1949年5月24日上海終於解放了,人民歡慶,眾望所歸。當時在上海中國石油公司採油室任職的趙宗仁高興地參加了在江灣的鑽井工作,找到了沼氣。1950年3月,燃料工業部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石油工作會議,他在會上聽了很多中央領導的講話,非常振奮。會議研究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大政方針,也討論了石油機械設備的製造供應問題。會議期間,石油管理總局代局長徐今強指派他研究在上海組織製造石油機械配件的可能性。會後,燃料工業部成立了石油管理總局並設立局屬的上海辦事處。他在上海辦事處負責組織石油機械製造這項工作任務的具體實施。1952年6月,因工作需要,他被調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專職任教,至1953年又調回北京石油管理總局機電處任職。1954年,我國開始大規模勘探石油工作,石油機械在品種上、數量上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需要。石油管理總局康世恩局長多次與上海聯繫組成石油機械配件製造公司。上海市領導非常重視這件事,指定上海市最大的10家地方國營或公私合營機械廠為中心廠,另有200多個小廠配合或併入中心廠,分工長期承擔石油工業機械的製造任務。趙宗仁到各個廠進行調查了解之後,制定了分工和增添必要設備及廠房的計畫。1955年3月,他主持製造出第一對鑽桿接頭,隨後向油田、探區供應各種鑽桿接頭、泥漿泵缸套、凡爾體、凡爾座、拉桿、鑽機鏈輪等40多種配件,大幅度緩和了配件嚴重短缺的局面。1954年他建議試製鑽井牙輪鑽頭,經批准於次年6月試製出牙輪鑽頭,有的性能質量還超過了蘇聯鑽頭。

1956年

1956年,石油工業部成立,趙宗仁在石油機械製造局任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此後領導生產石油機械配件、機件和工具,品種規格逐漸齊全,年總產量超過6000t,確保了石油機械配件的供應,在上海初步形成了石油機械製造供應基地。“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8年5月,他被下放到湖北省潛江石油幹校勞動。1973年1月,調回北京石油機械廠工作。1978年調石油工業部機械製造局任副總工程師。1984年,科技司為了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領導,任命他為中國石油工業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石油學會工程委員會副主任。他於1986年參加了美國石油學會的標準化委員會,同時得到了翻譯發行中文API標準的授權。後來,他又參加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88年成為美國石油學會標準化委員會成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和成組技術分會理事。

成就及榮譽

參與機械設備的製造、供應問題

1950年5月,燃料工業部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石油會議,討論機械設備的製造、供應問題。趙宗仁被留在上海辦事處,參與這項工作的具體實施。當時我國還從未生產過合金鋼,根本沒有供應來源,爭取進口又不可能,惟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煉製合金鋼。其時,亞細亞鋼鐵公司、中國紡織機械公司和大隆機器廠各有一台3t電弧煉鋼爐,具備了煉製合金鋼的基本設備條件;而且這三個廠各有一位主要技術人員在國外煉過合金鋼。這次會議提出要求,所有機械零件都要採用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4140鉻鉬合金鋼的標準,要求滲碳處理的零件都採用SAE4615鎳鉬合金鋼的標準。對這些鋼材的性能和質量,一律執行SAE的鋼材標準。經過趙宗仁和上海辦事處採購部門的精心操作和不斷努力,順利地買到了所需的鉻鐵、鉬鐵和鎳,並能夠保證試煉之用。最後,華東工業部批准由亞細亞鋼鐵公司試煉,鋼錠尺寸定為10英寸方形。

煉出了我國第一爐4140合金鋼

1950年9月下旬成功地煉出了我國第一爐4140合金鋼。上海材料試驗所負責進行嚴格的檢驗,除化驗成分外,鋼錠表面全部加工,檢查表面缺陷。並沿鋼錠軸向縱向切開,經酸洗檢查其內部缺陷。再將鋼錠大頭端切掉20%,小頭端切掉10%,分別以切片酸洗檢查其內部缺陷。最後與國外有關鋼錠的標準對比後,全部達標。不久,中國紡織機械公司和大隆機械廠也試煉成功,經同樣嚴格檢驗亦完全合格。

負責組織石油機械製造工作

1950年12月,趙宗仁在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上海辦事處負責組織石油機械製造工作。他使用上海通用機器廠一台大型燃油鍛造加熱爐,親自掌握加熱溫度和時間,摸索出加熱爐和高溫計的使用規律。由於嚴格按工藝要求進行加熱,同時,所用上海英國馬勒船廠的3t汽錘鍛錘能力充足,又有吳淞廠試鍛的經驗,所以鍛造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但是,鍛造出來的毛坯經粗加工後,須進行熱處理。趙宗仁當機立斷,要求上海工具廠破例用處理高速鋼滾刀的高溫電爐,試驗熱處理鑽桿接頭和試棒毛坯,取得成功。之後,委託上海材料試驗所立即對這爐鋼材的性能進行全面檢驗和評價,包括滲透性曲線、拉力試驗、衝擊試驗、疲勞試驗和金相檢查,並將接頭縱向剖開,觀察其鍛造流線,然後切成小塊製成縱向、橫向的小拉力試棒做拉力試驗,以檢查工件的實際強度及其應力的方向性。經過認真地試驗和分析、研究,確認這爐鋼材各種性能完全達到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鋼材標準。此時,大批生產的熱處理問題仍未解決,趙宗仁想方設法,幾經周折,找到中國紡織機械公司熱處理車間可以操作使用的20多個燒焦炭的鹽浴爐,經過反覆實驗,達到測溫均勻穩定,控制自如,而且工件表面氧化少,初步解決了熱處理問題。

建成了熱處理車間

1951年夏,為確保熱處理質量,建成了熱處理車間。趙宗仁、周錦明等設計了燒柴油的鹽浴爐,處理長形零件、鑽桿接頭、泥漿泵鋼套等;滲碳處理同樣用鹽浴爐進行液體滲碳,處理質量和效率均大有提高。
1951年5月,正式開始向油田、探區供應產品,包括各種規格的鑽桿接頭、大小接頭光坯、各種泥漿泵鋼套、閥體、閥座、拉桿以及各種鏈輪和鑽機零星配件等,共約40多個品種。1951年冬,趙宗仁等赴全國各油田了解產品質量情況和用戶意見,一致反映所生產的鋼材標準明細,檢驗嚴格,生產認真,質量保證。加工後的成品,凡API標準質量指標明確的產品,如鑽桿接頭等,都能達到API標準,通過磁粉探傷,均能滿足當時的使用要求。不久,我國所生產的石油鋼材性能均超過蘇聯的同類產品。

組成石油機械配件製造公司

1954年12月,趙宗仁和石油管理總局機電處長鄧家輝帶領有關人員趕赴上海,組成石油機械配件製造公司。指定上海最大的10家地方國營或公私合營機械廠為中心廠,組織200多個小廠配合或並人中心廠,長期承擔石油機械的製造任務。上海大隆機器廠是最主要的中心廠,不但承擔任務最多,而且還要向其他石油機械廠提供毛坯。
1955年3月,中心廠製造出了第一對接頭,5月開始成批交貨,主要鑽機配件如鏈輪、離合器和各種泥漿配件等都陸續發運全國各地。當年完成了近3000t產品,包括鑽桿接頭、井口裝置、採油樹和各種工具。牙輪鑽頭也由國營第三機械廠(現上海第一石油機械廠)試製出來,當年投入批量生產,次年質量就超過蘇聯鑽頭,從此停止從蘇聯進口鑽頭。石油研究院礦機所與各廠密切配合,不斷改進設計。為改進齒面敷焊硬合金的質量,組織專人研究製造鑄態碳化鎢顆粒,試驗各種敷焊工藝,以提高鑽頭切削能力和耐磨性。從1956年起,石油機械配件製造公司生產配件、工具的品種逐步齊全,年總產量超過6000t,確保了石油機械配件的供應,形成了我國第一個石油機械配件製造供應基地。1960年,趙宗仁在四川石油管理局成都總機廠組織製造適應四川硬地層的鑽頭,為四川油氣大會戰解決了一些問題。當時我國製造的牙輪鑽頭的進尺和機械轉速與美制鑽頭比還有不小差距,但始終優於蘇聯、羅馬尼亞等國的鑽頭,且製造牙輪鑽頭的工具機其80%是由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
20世紀60年代初遇到了汽車、拖拉機、內燃機配件的嚴重短缺,1961年3月,石油工業部利用新疆石油管理局新源鐵廠生產的優質生鐵,在新疆組織大規模的鑄鐵會戰,李人俊副部長領導指揮,趙宗仁擔任參謀長。參加單位有寶雞、玉門、敦煌、蘭州煉油廠、成都、茂名和新疆各石油機械廠。經過6個月的會戰,十幾個型號的汽車、拖拉機和柴油機的氣缸蓋、氣缸體、缸套和球墨鑄鐵曲軸的鑄造技術都過了關,保證了成批生產的質量。這些質量合格精美可靠的產品,在以後的年度里,不但保證了石油工業的需要,而且支援過不少省、市和單位。這項成果對於石油工業的運輸車輛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動亂中保持了相當高的完好率,起了重要作用。
趙宗仁對加強石油機械產品的質量管理、整頓和提高石油機械產品的質量也做了一些重要工作。60年代初,他設計了一個簡單試驗查明:3000m鑽機的吊環鍛造接火處夾雜嚴重,經不起1t·m的衝擊功。從這個問題開始,著手組織編制石油機械產品的部頒標準,推動了產品質量管理,為石油工業的標準化工作開拓了一個重要領域。

個人簡歷

1922年6月1日 出生於天津市一個滿族家庭。
1929-1933年 在山東省棗莊中興煤礦國小學習。
1933-1934年 在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學習。
1934-1937年 在山東棗莊中興煤礦自辦中學學習。
1937-1938年 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博文中學借讀。
1938-1941年 在四川省重慶市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央工業學校學習。
1941-1944年 在甘肅玉門油礦電廠任實習員、工務員,後期調新疆烏蘇油礦任助理工程師。
1944-1945年 在玉門油礦任材料庫庫長。
1945-1946年 任上海中國石油公司採油室副工程師。
1946-1947年 任遼寧錦西東北煉油廠副工程師、電力組長。
1947-1948年 在上海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石油公司採油室任副工程師。
1948-1950年 在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上海辦事處負責組織石油機械製造工作。
1950-1953年 在北京石油管理總局機電處工作。
1953-1968年 石油工業部成立之後,在機械製造局任工程師、主任工程師。
1968-1973年 在湖北潛江石油幹校參加勞動。
1973-1978年 在北京石油機械廠工作。
1978-1987年 任石油工業部機械製造局副總工程師。
1987-1989年 退休後,繼續聘用,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9-1994年 受聘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諮詢中心特邀專家。
1994-1996年 續聘,國務院發給政府津貼證書。
1996年至今 繼續受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