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天君

趙大天君

相傳明末年間,趙大天君(俗稱趙元帥公)從永春介福鄉山仔尾飛爐而來。初時宮宇建於岩峰村後頭山上,時稱“山尾宮”。相傳明末年間,趙大天君(俗稱趙元帥公)從永春介福鄉山仔尾飛爐而來。初時宮宇建於岩峰村後頭山上,時稱“山尾宮”。合境善信供奉信仰他,後因被火燒毀,熱心的村民把他遷建於岩峰院前路的下段,取名“尤聖宮”。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節,岩峰村一帶村民都會組織“逐火把”。“逐火把”當地人又叫“炸佛”,就是將“趙大天君”佛像從本境請出來,繞村巡境,讓百姓用點燃的鞭炮放到旁邊“炸”,以祈求平安幸福。據了解,這一習俗從明末延續至今,從未間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大天君 
  • 別名:趙公明
風俗來源,風俗活動,

風俗來源

閩南地區的民俗活動中,許多地方正月都會將本鏡敬奉的佛像請出廟宇,繞村巡境,祈求保佑一方平安。大多數地方都是白天巡境,而在永春縣達埔鎮岩峰村一帶,佛像不僅在晚上巡境,而且有個非常奇特的民俗,家家戶戶都要準備鞭炮轟炸佛像,俗稱“炸”佛,傳說誰炸到佛像越多,得到的庇佑就越多。
相傳明末年間,趙大天君(俗稱趙元帥公)從永春介福鄉山仔尾飛爐而來。初時宮宇建於岩峰村後頭山上,時稱“山尾宮”。合境善信供奉信仰他,後因被火燒毀,熱心的村民把他遷建於岩峰院前路的下段,取名“尤聖宮”。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節,岩峰村一帶村民都會組織“逐火把”。“逐火把”當地人又叫“炸佛”,就是將“趙大天君”佛像從本境請出來,繞村巡境,讓百姓用點燃的鞭炮放到旁邊“炸”,以祈求平安幸福。據了解,這一習俗從明末延續至今,從未間斷。
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這五天的晚上,7點左右,“趙大天君”佛像被請出來,部分信眾手持火把在前面帶路,佛像跟隨其後,最後還有部分信眾手持火把跟從。活動開始前,每個境內的祖厝或每戶人家都早早做好準備,全家人一起動手,將鞭炮結成長串,掛在長長的竹竿上,整齊地排放在門前。佛像一到,眾人便手持竹竿,點燃鞭炮,爭先恐後沖向佛像面前一番轟炸。
依當地民俗,誰炸到佛像越多,得到的庇佑就越多。因此,佛像一巡到,許多人家幾乎都全家出動,有的綁鞭炮,有的開始“炸”佛。佛像要等鞭炮全部放完,才會離開前往下一戶。
抬佛像的人須從本地人中挑選,一般都是青壯年,他們頭戴斗笠,赤裸著上身。除了抬佛像的幾個,還有一些人緊跟在佛像後面作為輪替。抬佛像的人事先都要誠心沐浴淨身,據說這樣抬的過程中才不會被鞭炮彈著身子,燒傷疼痛,而且今後會好運氣。
元宵節晚上,“炸”佛達到巔峰。前四個晚上,佛像只繞境一趟,當晚,佛像要繞境兩趟,第一趟村民只燃放焰火,不得“炸”佛,第二趟才能開始“炸”佛。佛祖一到,鞭炮、焰火齊鳴,一陣轟轟烈烈。這一盛況吸引到十里八鄉的人圍觀,人山人海,但即便是看熱鬧的人都不敢輕易靠近,往往要全副武裝,戴口罩、戴帽子,耳朵塞棉花。由於鞭炮太多了,往往要巡到次日凌晨五六點才結束。
其間,儀式約十幾二十分鐘就要停下來,用冷水往佛身澆淋,以防佛像不慎被損壞。

風俗活動

2018年2月26日,福建泉州,一年一度的“炸佛”民俗活動開始在永春達埔岩峰村上演。小伙子赤裸上身抬著佛像,五六串長達數米的鞭炮在佛像身上、小伙子身邊炸開。幸運的話,佛像的“鬍鬚”會被炸掉,小伙子的身上卻一點不覺得疼。這是被稱為“達埔三奇”“八閩第一奇”的永春達埔鎮岩峰村的“走火把”,當地人更喜歡稱它為“炸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