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電漿醫療

超氧電漿醫療

名稱沿革

“超氧電漿”的名稱,經歷了“單一物質”概念—→“混合物”概念—→“電漿”概念的一系列演化發展過程。 “臭氧(Ozone)”、“O2- O3(Oxygen-ozone)混合氣體”等都是它曾經被叫過的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氧電漿醫療
  • 發展由來:一百多年前
  • 最早:1920年
  • 刊登:The Lancet
發展由來,實際套用,

發展由來

早在一百多年前,歐洲一些醫生中已經出現了將氧電離用於治療的臨床實踐活動。第一次報告則在晚些時候出現於1920年英國醫學期刊 The Lancet。由於在那個時候世人對粒子物理世界的認識非常有限,這種使用電離氧的臨床醫療當時被醫生們稱之為臭氧醫療(Ozone Therapy)。雖然臭氧醫療這種名稱至今還在一部分醫生當中被沿用,但其片面性已經越來越不能被大多數醫生所接受,因為醫學試驗已經證實臨床療效並不與臭氧這種單一物質的含量呈單一的正比例關係。此後,“O2-O3混合氣體(O2-O3 Gaseous Mixture)”等名詞也相繼被一些醫生提了出來並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但是這些概念都沒能完整概括這種由氧電離產生的物質的特性。直到“電漿(Plasma)”這個概念的引入,才完整、準確地概括了被定義對象的物質本質。

實際套用

我國引進這項臨床醫療技術的時間較晚。《中華放射學雜誌》2002年4月第36卷第4期上第一軍醫大學研究團隊發表論文《經皮腰椎間盤內臭氧注射的動物實驗研究》;時隔一年,《中華放射學雜誌》2003年9月第37卷第9期上同一作者群體又發表了另一篇論文《經皮穿刺O2-O3混合氣體注射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對比這兩篇論文我們可以看到,同一作者群定義同一概念所使用的名詞已經由 “臭氧”修正為“O2-O3混合氣體”。時間又過了一年,在2004年10月召開的一次 “西安市醫藥監督局專家鑑定會”上,“超氧電漿”這個名詞被正式向會議提出並經專家組討論通過。從關鍵名詞一年一大變的演變速度,我們可喜地看到這項醫療技術在我國正處於一個生機蓬勃、日新月異的發展階段!
目前,高達數百萬的病例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種物質的治療作用,但是國際國內對其治療的機理還都處於研究探索之中。回顧醫學史我們會發現每一次醫學進步都離不開臨床醫學的巨大貢獻,我們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必須以一種對生命負責的嚴肅態度、對科學負責的嚴謹態度勇敢地迎接歷史機遇的挑戰!
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鐵生
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教授
第五屆全國介入放射學學術大會執行主席 王執民
2005年3月1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